收藏 分享(赏)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11 水循环和洋流(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897536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11 水循环和洋流(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11 水循环和洋流(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11 水循环和洋流(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11 水循环和洋流(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11 水循环和洋流(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考点规范练 11 水循环和洋流考点规范练第 30 页 一、选择题(2015 广东广州二模)城市建设深刻地改变了大自然的水循环过程。读北京土地覆盖变化示意图,完成第 12 题。1.北京城市化过程中水量减少最明显的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 B.蒸发 C.下渗 D.径流2.北京城市化过程中最容易诱发( )A.地质灾害 B.洪涝灾害C.风沙侵袭 D.焚风效应答案:1.C 2.B解析:第 1 题,北京土地覆盖的不透水层部分面积增长最快,2010 年其所占比例最高,可推知城市化过程中水量减少最明显的水循环环节为下渗。第 2 题,城市地面的下渗率过低在暴雨时期会造成地面积水,导致城市内涝。3.(2015

2、 广东深圳第二次调研)位于天山南麓的博斯腾湖是新疆面积最大的湖泊,近年湖水水位下降明显。下图是博斯腾湖等深线图。关于博斯腾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湖水主要参与海陆间循环B.该湖西部比东部的湖底坡度大C.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D.湖泊水位降低时西侧湖底露出面积较大答案:D解析:新疆的博斯腾湖地处西北内陆地区,属于非季风气候区,湖水主要参与内陆水循环,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天山的高山冰雪与冰川融水;等深线西部比东部稀疏,说明西部比东部的湖底坡度小,进而导致湖泊水位降低时,西侧湖底露出面积较大。导学号 97750149(2015 辽宁师大附中模拟)读图 1 和图 2,完成第 45 题叶尼塞河水系图图

3、12某月叶尼塞河河水水温的变化曲线图 24.读图 2,分析此时段最有可能出现凌汛的河段是( )A.甲附近河段 B.乙附近河段C.丙附近河段 D.丁附近河段5.下列有关叶尼塞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 2 中的某月最有可能是 9 月B.雨水补给是该河暖(夏)季的主要来源C.图 2 所示月份后,穿过叶尼塞河流域的 0 等温线一定北移D.影响叶尼塞河水温的主要因素是纬度、植被和地壳运动答案:4.C 5.B解析:第 4 题,丙河段,下游低于 0 ,已经结冰,而丙地还没有结冰,所以下游冰块阻塞河道,凌汛产生。第 5 题,9 月还没有凌汛;叶尼塞河夏季主要靠雨水补给;图 2 所示月份后,穿过叶尼塞

4、河流域的0 等温线可能北移(冬末春初),也可能南移(秋末冬初);影响叶尼塞河水温的主要因素是纬度。(2015 山东泰安期末)下图为水利研究部门实验室模拟同一降水过程中径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67 题。6.图中四条曲线: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依次对应的序号分别是( )A. B.C. D.7.防治城市暴雨时发生内涝的最有效措施是( )A.减少城市原有湿地 B.硬化城市所有地面C.减小城区绿地面积 D.完善城市排水系统答案:6.C 7.D解析:第 6 题,地下径流受降水的影响小,径流最稳定,为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水

5、库具有调节径流作用,河流的流量变得平稳,为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城市化使得地表硬化,下渗作用小,河流洪峰高,为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为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第 7 题,内涝形成的原因除了降水量大等自然条件,主要是由于城市化导致,城市化使地表硬化,下渗减少,所以必须强化下渗作用,即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来防治内涝。导学号 97750150(2015 山西太原五中月考)下图示意太平洋沿某一纬线的 8 月、2 月表层水温变化。读图,完成第89 题。8.该纬线为( )A.60N B.30N C.30S D.60S9.根据所给材料可以判定( )3A.a 海域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B.b 海域深受暖流影响C

6、.c 海域因受河川径流影响冬夏季节水温差异大D.因受洋流影响 2、8 月水温差异大答案:8.B 9.B解析:第 8 题,因为 8 月水温高于 2 月,所以是北半球,2 月水温高于 0 ,说明纬度较低。第 9 题,a海域有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 海域水温高于两侧,说明深受暖流影响;c 海域因受大陆影响,冬夏季节水温差异大;2、8 月水温差异大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右图为某海域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第 1011 题。10.甲洋流可能是( )A.日本暖流B.千岛寒流C.北大西洋暖流D.秘鲁寒流11.该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A.对流经地区的海洋生物没有影响B.减小污染范围,加重污

7、染程度C.导致沿岸地区沙漠广布D.增大沿岸地区的降水量答案:10.A 11.D解析:第 10 题,图示海域等温线数值北部低,南部高,应位于北半球;洋流由南向北流动,应为暖流;图示海域位于大陆的东侧,即在大洋的西部,应为中低纬度海区的暖流,因此可能是日本暖流。第 11题,暖流对沿岸起增温增湿的作用。下图中 a、b 线为等值线。读图,完成第 1213 题。12.若图中 a 为等温线,则 a 处洋流为( )A.暖流,向北流 B.寒流,向南流C.北半球暖流 D.南半球寒流13.若图中 b 为等温线,则 b 处( )水温较两侧高 夏季多海雾 附近陆地降水多附近陆地形成荒漠A. B. C. D.答案:12

8、.D 13.C解析:第 12 题,从 a 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判断,该洋流向北流,且位于中低纬度的大洋东侧,可判断该海域位于南半球,因此该洋流为寒流。故选 D 项。第 13 题,同理可判断,若 b 为等温线,则洋流为北半球寒流;夏季 b 处附近空气温度高,海上空气湿润,当暖而湿的空气流经寒流上空时,遇到冷的下垫面,就容易形成海雾;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其附近陆地由于降水少,植被稀少,形成荒漠。每年 46 月,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河流常常发生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汛”,即白天河流流量很大,夜晚则洪峰消退。据此完成第 14 题。14.“一日一汛”反映了当地( )A.昼夜温差大 B.降水变率很大4

9、C.冰雪融化迅速 D.自然灾害频繁答案:A解析:据此材料信息可知,“一日一汛”是指白天气温高,河流补给多,出现洪峰,夜晚气温低,积雪融化少,洪峰消退,这反映了当地昼夜温差大,故 A 项正确。二、综合题15.(2015 山东青岛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下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1)运用水循环原理简要说明冲积扇边缘成泉的过程。(2)该地的泉水具有“天旱年水不少

10、,多雨年水不多”特点,试解释其原因。(3)简述人们建成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对流域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4)说出为防止该地湿地水库群萎缩应采取的措施。答案:(1)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沿冲积扇向下流的同时大量渗入地下,当地下水流到冲积扇边缘时,在地势较低处就容易出露而形成泉。(2)该地深居内陆,降水量少,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年际变化小;泉水以地下水补给为主,流量稳定。(3)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抵御荒漠化对绿洲的威胁;有效地保护流域内生物的多样性;抵御洪涝、干旱灾害的威胁;绿洲小气候得以改善,温差变小,湿度增大;防止流域内土壤次生盐碱化;调节灌溉用水,保证供水水源,扩大人工灌溉绿洲的面积。(4)加强国

11、际合作,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慢高山冰川的融化;合理利用水资源,采取节水灌溉措施;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林牧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16.(2015 河南实验中学期中)读 7 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2)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判断依据。(3)7 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4)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答案:(1)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北运动。(2)寒流。因为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 24 的海区流向高于 24 的海区(索马里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3)较多。因为该季节这里盛行西南风,易于形成涌升流,海区营养物质较多,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5(4)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也会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导学号 977501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规章制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