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 年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皖北卫生职业学院二一六年十月目 录第三部分 评估自评报告主体内容 一、办学基础能力 1(一)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指标 1) 2(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指标 2) 2(三)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指标 3) 3(四)信息化教学条件(指标 4) 3二、“双师”队伍建设 4(一)生师比(指标 6) 4(二)“双师型”教师比例(指标 7) 4三、专业人才培养 .(一)明确办学定位,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三)积极探索对接岗位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四)注重技能培训,强化实践教学 .(五)课程体系 .四、学生发展 .10
2、(一)在校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指标 16) 10(二)学生资助工作 .11(三)学生社团活动 .11五、社会服务能力 .12(一)学校专业设置 .12(二)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满足政府购买服务情况 .13第二部分 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14(二)教育教学改革力度 .14(二)师资队伍建设不充足 .15(二)社会服务功能不突出 .161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 2016 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636 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转发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 2016 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皖教督函201660 号)等文件要求,
3、为了充分发挥办学主体作用,加强内涵建设,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发学院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学院对评估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学院实际办学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并形成自评报告。第一部分 报告主体内容本报告从办学基础能力、“双师”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 5 个方面出发,对 20 个评估指标进行分析,用详实的数据,对学校办学、专业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情况进行分析,并找出现阶段学院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改进措施和发展方向。一、办学基础能力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学定位准确,发展思路清晰。遵循现代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结合
4、学院实际情况,制定并有效实施了皖北卫生职业学院“十三五”改革和2发展规划。学院办学行为规范,管理制度健全,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一)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指标 1)表 1: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年度(万元) 2014 年 2015 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3604.33 5140.10社会捐赠经费 30事业收入 677.13 1053.24其中:学杂费收入办学经费收入情况其他收入 360.07 55.31在校生人数 303 764生均拨款生均财政性拨款水平通过表 1 可以看出,我院升格以来,生均拨款水平基本满足国家关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
5、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财教2014352 号)文件中关于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办学经费基本满足。(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指标 2)表 2: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水平年度(万元) 2014 年 2015 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 1663.49 1781.16在校生人数 303 764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5.488 2.33截止 2015 年 9 月,我院招生专业均具有教学用校内实训场所和设备设施,设备总 1781.16 万元。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院不断加大对实习、实训设备的投入,用于教学、实验、实习、科研等仪器设备的资产总值稳步3有升。通过表 2 可以看出,生均教学仪器设备
6、值均高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三)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指标 3)表 3:2015 年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水平项目 数值 项目 数值校园占地面积 215402 生均占地面积 718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82214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274截止 2015 年 9 月,学院共有教学用房(教室)56000平方米,另有行政楼 1 栋,图书馆 1 栋,标准化的田径运动场 1 个,食堂 2 栋,学生宿舍 8 栋,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共计 10 个(在建一个 4000 平方米的体育馆)。通过表 3 可以看出,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均高于
7、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四)信息化教学条件(指标 4)表 4:学院信息化建设情况统计表数字资源量(GB)出口总带宽(Mbps)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Mbps)网络信息点数(个)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GB)电子邮件系统用户数(个)上网课程数(门) 合计 其中:电子图书100 100 570 0 0 0 1280 1280表 5:机房及多媒体教室情况计算机数(台) 教室(间)其中:教学用计算机 其中:机房用计算机合计 合计 其中:平板电脑 公共机房 专业机房合计其中:网络多媒体教室550 550 0 345 0 14 144截止 2015 年 9 月,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基础良好,校园网功能不
8、断完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正在招标过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仍待进一步完善,计算机数量基本满足教学管理需要。但距离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还有较大差距。二、“双师”队伍建设(一)生师比(指标 6)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有高职专任教师 119 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 29人,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25 人), 其中专业教师 57 人,“双师型”教师 33 人,占专任教师比为 27.73%,高职在校生 300 人,生师比为 8.9:1。(二)“双师型”教师比例(指标 7)学院重视教师双师素质培养,近年来,学校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提升队伍双师素质。一是鼓励并支持教学骨干积极
9、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二是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部署和安排,选派教师到外脱产进修、到企业顶岗实践等,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三是鼓励教师参加技能培训与考核,鼓励专业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四是制订皖北卫生职业学院专任教师参加企业顶岗实践的管理办法文件,组织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明确规定教师在企业顶岗实践期间待遇不变。四是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改5革,促进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五是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省级技能大赛,使教师的双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通过以上举措,培养了一批具有较强教学、科研、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三、专业人才培养(一)明确办学定位,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我院是一所具有 67 年历史
10、的医学类专科院校,现有护理、助产、药品经营与管理、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五个专业。形成了以护理专业为拳头专业,其余专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进入新世纪以来,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革的核心内容包括: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明确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支撑条件建设。(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大力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我院与合肥康泰职业培训学校合作,在学院开展职业资格证书考证培训,2015 年在校生 300 人,213 人通过考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
11、书,通过率为 71%。积极探索实习、就业一条龙培养模式。2015 年我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 309 一一、301 医院等6多家医院、药企合作,签订就业协议,建立实习+就业的培养模式。(三)积极探索对接岗位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1、将岗位标准融入到教学标准。在实际教学中,学院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标准要求,结合行指委制定各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具有特色性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完善教学标准体系。2、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纳入教学标准。学院根据医学职业类院校的专业特点,将职业核心能力纳入到日常教学中,通过培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在中国人民解放军 309 医院、北京 301 医院护理部来我院选拔实习生
12、时,对我院学生的护理技能操作、综合表现能力大加赞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四)注重技能培训,强化实践教学1、探索科学实践教学体系。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的地位,将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核心环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中。积极探索实践教学体系的方法步骤,形成了“岗位认知体验课程技能训练专业技能综合训练顶岗实习”为一体的,并符合学校特色的实训模式。72、为了更好地加强实践技能教学,同时能横向地与同类院校学生技能操作水平进行比较,学院积极选拔培训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并获得良好成绩。(五)课程体系1、课程开设结构。 学院根据职业岗位对技术、技能型
13、人才在能力、知识、素质方面的要求和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来设置课程、选取教学内容,将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升学考试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之中,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学院先后两轮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编制和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一些与职业发展关系不紧密的课程进行了删减与整合,对一些专业课程、技能操作课程进行了加强,按照“理论、实践一体,教、学、做一体”的原则,以技能培养为根本目标,科学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表 7:课程建设统计表开设课程总数(门) 250A 类课程数 84B 类课程数 159其中(门)C 类课程数 7公共课 46专业基础课 60专业开设课程情况其中(门) 专业课 97授课课程总数
14、(门) 214A 类课程数 75B 类课程数 132课程建设专任教师授课情况 其中(门)C 类课程数 78公共课 38专业基础课 47其中(门)专业课 82国家级(门) 0省部级(门) 1精品课程情况比例(%) 0.4表 8:专业课程类型结构表ABC 三类课程所占比例 课证融通课程A 类 B 类 C 类总课时数(学时) 课时数(学时)比例(%)课时数(学时) 比例(%)课时数(学时) 比例(%)课时数(学时)比例(%)13562 2102 15.5 9430 69.53 560 4.13 1632 12.03表 9:课程属性结构表ABC 三类课程所占比例公共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总课时数(学时
15、) 课时数(学时) 比例(%)课时数(学时) 比例(%) 课时数(学时) 比例(%)13562 1972 14.54 3548 26.16 6248 46.072、深化课程改革。以教科研项目研究为依托,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目前已经立项的省质量工程项目十余项、省科研项目近十项。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生理学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研究,目前已经开辟了微信学习平台,上传一套生理学教学重点视频、习题集等图文信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尝试进行碎片化翻转教学,旨在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改进教学技术,提高学习成效。以生理学课程为试点,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在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作为9校级教研项
16、目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已经启动的有基础护理学和大学语文等课程,收效甚好。以省级或国家级技能大赛为平台,激励专业教师和学生参加比赛,提高师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培养实用型高素质卫生技术人才打好基础。目前已经参加六届全省学生护理技能大赛、一届全国教师检验技能大赛,均取得喜人成绩。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材编写。近年来参加省级以上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编写的有教师达 50 余人次,其中主编5 人次,副主编 10 余人次。3、校内外实践教学(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我院实习实训基地经历了三轮建设,第一轮建设满足了护理专业学生基本护理操作训练的需要;第二轮建设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学校实训中心总体及局部功能设计做起,
17、并带领各学科及相关教研组老师从硬件配置、管理规范、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开展工作,在扩充实训面积和设备的情况下完成了仿真功能;第三轮实训基地建设,在校内完成康复训练中心、医学检验中心、药学训练中心、护理训练中心的建设。并且加强了校企联建,完成科研中心建设,与合肥天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华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展“活性碳纤维的研制与应用”工作,力争在环境保护、医疗保健方面实现特破。通过校企联合,促进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目10前现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5 个,校内实训室 102 个,教学工位数 783 个,生均教学工位数 2.61 个/人。(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我们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 31
18、个,在此基础上又与中国人民解放军 301 医院即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北京解放军 309 医院、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安医第一附院、合肥 105 院、徐州九七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为我院学生专业实践和顶岗实习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还与矿建总医院联建康复治疗中心,面向全市人民开展中西医康复服务;与宿州市华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及滁州华创医药公司、常州庆和堂药业公司及苏州雷允上公司等建立了实习就业一条龙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外实训基地的发展不仅拓展了学生实习与就业,还建立了一支庞大的、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而且为院本部教师积累一线工作经验、为专业建设调研提供了良好的
19、条件。(3)校政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2015 年我院与市卫计委合作,承担了全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理论、实践教学。该次培训共有三个项目,分别是:2014 年度中央财政补助全科医生转岗理论培训,60 人,为期 25 天;2014 年度中央财政补助全科医生转岗理论培训,增补 60人,为期 25 天;实践技能考核,考核对象为 2013 年度中央财政补助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项目全体学员,60 人,以11及以往历次中央财政补助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乡镇卫生院招聘人员全科岗位培训考试考核未合格者,1 人。四、学生发展(一)在校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指标 16)学院坚持“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积
20、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建立具有行业有效性和权威性的职业证书体系,保证实现提高学生就业及创业能力的目标,探索灵活有效的办学模式。2015 年在校生获取相关资格证书情况如表 12。表 12:资格证书获取情况一览表年份 2015 年在校生人数(人) 300国家颁布的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获得数(人) (中、高级) 213比例(%) 71行业企业颁布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数 0比例(%) 0(二)学生资助工作2014 年至 2015 年间,学院学生资助工作呈良好态势发展。资助人数由不到百人增长至近四百人,资助范围扩大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后顾之忧。学院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资助政策和制
21、度,努力开创学生资助工作的新局面。附表:资助人数年份 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校内奖学金2014 年 94 人 52 人 2015 年 1 人 19 人 166 人 171 人 153 人12(三)学生活动各系部还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团员活动,丰富和充实了学生第二课堂。学院党委每学期举办一期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成立了学生党支部、党小组,各系部每年选拔大批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学生进行党史知识培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五、社会服务能力(一)学校专业设置截止 2015 年 9 月 1 日,学院开设且有学生专业有护理、助产、药品经营与管理、医学检
22、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五个专业。形成了以护理专业为拳头专业,其余各专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并且依据学院专业建设规划,有序增加新专业,是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1、专业点学生分布(指标 13)表 14:专业点学生分布表序号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是否为当地支柱产业相关专业2014 年在校生数(人)2015 年在校生数(人)1 护理 630201 否 196 4762 助产 630202 否 31 1153 医学检验技术 630401 否 40 684 康复治疗技术 630405 否 15 695 药品经营与管理 530403 否 18 363、招生计划完成质量(指标 15)13学院自升格后两年,高职计划分别
23、是 600 人、900 人。我院招生工作数稳步增长。两年平均录取率和平均报到率分别为 78%和 85%,具体情况见表 15。表 15:2013-2015 年高职招生计划、录取、报到统计表招生类型 年度 2014 年 2015 年计划招生数 600 900实际招生数 386 900比例(%) 65 100实际报到数 303 764比例(%) 78 85统招招生其中:第一志愿报考数 382 887(二)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满足政府购买服务情况学院依托现有专业,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15 年为安杰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培养医护人员 60 名;承担 2015 年宿州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理论及实
24、践教学,培训学员 120 人;与合肥天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协定协议,创办了皖玾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共同开发研制 ACF 产品、生产流程,及其在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日常保健等方面的应用和推广等,并共建科研团队,协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此项目的合作研究突出了科研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性、节能性等特点,是一个实质性的协同创新体。以上项目的实施,对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加快卫生高职教育的发展,促进高职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提升我院的创新能力,培养创业创新型人才,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意义。14表 15: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统计表年度 2014 年 2015 年社会人员培训(万元) 20 2
25、0社区服务(万元) 0 0技术交易(万元) 0 0表 16:技术服务到款额统计表年度 2014 年 2015 年学校科研(万元) 46 18横向技术服务(万元) 0 0培训服务(万元) 10 0技术交易(万元) 0 0第二部分 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多年来,学院在省教育厅和宿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办学条件与教学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一些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成果,为医疗卫生领域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社会影响日益增大。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通过调查比较、数据分析和研讨论证,发现在新常态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院在发展过程中,还不同程度
26、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统一思想,立足学院发展实际,秉持问题导向,大力推进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发挥办学主体作用,激发办学活动,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15一、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够(一)主要问题(1)学院专业建设过程中调研深度不够,企业参与度不足,专业建设委员会机制不够完善,没有充分发挥作用。(2)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不够规范,部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科学,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规范,多元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改进措施(1)根深专家治校理念,充分吸收校内外各级各类专家参与教学管理,建立完
27、善并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2)促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以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全面推进各项教学改革。(3)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基本条件。(4)大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做到“教、学、做”为一体,全面实现教学信息化,提升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6二、师资队伍建设不充足(一)主要问题(1)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还存在一定问题,特别是部分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一些紧缺专业教师引进力度不大、效果不好。(2)我院升格后,省编办重新核定
28、了我院编制(皖编【2014】7 号),但编制数不变。随着学院进一步发展,在校生人数稳步增长,严重缺少编制。另外,学院 “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偏低,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 (3)教师职称结构不尽合理,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比例不高,教师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创新精神、教科研能力有待提高。(二)改进措施(1)根据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积极引进专业教师,确保生师比达到合理比例。完善岗前培训制度,确保新任教师先培训后上岗,提高青年教师岗位适应能力。(2)一是积极与主管部门沟通,寻求政策支持,增加学院教师编制数;二是营造良好的人才激励环境,引进有培养潜质的中高端人才,三是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29、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的投入,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3)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和教学团17队的培养和建设力度,大力推进教授工程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争取在待遇补贴、科研基金和职称职务晋升等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三、社会服务功能不突出(一)主要问题(1)现有专业对接地方支柱产业紧密度不够,专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部分专业如招生规模最大的护理专业,要能力做成学院的拳头专业,又如医学检验专业,没有做精做细,整体上,专业适应行业发展需求能力有待加强。(2)教师纵向科研水平有限,横向科研积极性不足,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不够,产学研合作尚未有效开展。(3)学院社会培训服务功能发挥不足,平台宣传不到位,资源利用不充分。社会培训服务规模和质量不足,企业员工岗前在岗培训、社区医疗服务和就业创业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改进措施(1)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全面诊断专业发展现状,动态控制专业规模,提升专业对接企业紧密度,不断优化专业设置。(2)充分利用学院丰富的教学资源,多途径多方式地开展社会培训服务和在校生职业技能鉴定与创业就业培训18服务。(3)切实推进学院公共资源对外开放工作,将实验实训中心、图书馆、运动场、各系部工作室等向社会公众充分开放,促进社会公众对学院的了解与认同,提高学院服务地方能力,提升学院办学的社会认同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