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雀东南飞,学习目标 1.了解“乐府”及“乐府诗”。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义副词,古今义词和“相”等词在不同语境的用法。 3、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4.把握诗歌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5.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进一步认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摧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梳理第一部分内容,初步理解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明确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预习检测,1、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 也是 的一首 诗 ,是古代 代表作之一,它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 ,原题为 。2、“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
2、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 ”。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 ”。 3、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 并称“ ”。 也把孔雀东南飞和 、 并称“乐府三绝”。,最长,叙事,乐府民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音乐的机构,乐府诗”,或简称“乐府,汉乐府,木兰辞,乐府双璧,木兰辞,秦妇吟,乐府诗的发展,汉代:都入乐,每个篇名都有传统的内容。魏晋以后:不入乐,内容也突破了原来的传统,或依旧曲填 新词,或用古题咏时事。唐代:文人冲破古题古调,另立新题,抒写新事,形成“新 题乐府”。如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中唐
3、:白居易等“新乐府运动”元代:把词等能入乐的都叫乐府。,艺术特色:1、叙事性强,出现了第三者叙述的故事,出现了有性格的人物和比较完整的情节。2、能调动各种艺术手法来写人物。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的描写。3、形式多样(多五言、杂言)4、诗风:以现实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色彩。,地位:1、与诗经楚辞鼎足而立2、承前启后,同学们朗读“小序”,说说“小序”告诉了我们什么内容?“小序”讲的内容起到什么作用?其中的哪两个字起到集中体现故事冲突的作用?,(1)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成诗的经过。(2)起到概括故事的作用,也奠定了故事的感情基调。(3)“遣”、“逼”。全诗围绕这两个字来展开情节。,
4、第一部分(16)段,第一部分分为几个层次,概况每个层次的内容,一、开头(比兴)(1) 二、兰芝自述(2) 三、求情遭拒(3-6),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这是民歌习用的比兴手法。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 奠定全诗了凄恻缠绵、哀婉伤感的感情基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汉乐府常用飞禽来比喻夫妻分别。,第一部分中显示了哪些矛盾冲突?,婆媳矛盾(主要矛盾) 母子矛盾 夫妻矛盾,合作探究,第一部分中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兰芝为何不等对方开口便自请谴归?,一是兰芝不堪凌辱,二是她明白焦母的意图,深知谴归之事已无可挽回。三是以自遣来维护做人的尊严。,作业,
5、完成导学案的第一课时的课后巩固部分 预习第二部分,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2、把握诗歌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进一步认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摧残。,思考问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1、此处写兰芝严妆,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运用一连串的夸张性的铺陈排比,(就是“赋”的手法),旨在描写她的美貌,也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兰芝用自己的美,向丈夫表达了自己对他的爱,向婆婆表
6、示了她的无辜和坚强。,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2、此处写兰芝与婆婆告别,用了语言描写,表现了兰芝怎样的性格? 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不卑不亢,“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这番话表面上自谦自责,实际上是柔中有刚,与那“怒不止”的婆婆在修养和性格上形成鲜明的对照。,3、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是本诗的一大特点,试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兰芝性格特点的语言并加以分析。,(1)和家婆的对话“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不卑不亢 ,举止得体)(2)和小姑的对话“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有礼有节,重情重义)(3)和焦仲卿
7、的对话“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爱情专一,忠贞不渝)(4)和家兄的对话“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 (聪慧明智,外柔内刚),合作探究 面对一个如此聪明、勤劳、善良、美丽的儿媳,婆婆为什么不能容她?,(1)美色说(2)恋子说(3)嫉妒说(4)无子说(5)门阀说,课后巩固 完成“导学案”上习题,孔雀东南飞,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义副词,古今义词和“相”等词在不同语境的用法。 2、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把握诗歌的人物形象。 3、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进一步认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摧残。,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梳理发
8、展部分内容,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特点和艺术手法特点。 教学难点: “ 合作探究”内容,知识梳理: “偏义复词”,指由两个近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的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如“便可白公姥”中“公姥”意义偏指“姥”即婆婆。这样的偏义复词诗中还有一些,找出来并指出其意义。,昼夜勤作息 作息,劳作和休息, “息”无意义,偏指“作”我有亲父兄 父兄,父亲和兄长,“父”无意义,偏指“兄” 我有亲父母 父母,父亲和母亲,“父”无意义,偏指“母”逼迫兼弟兄 弟兄,弟弟和哥哥,“弟”无意义,偏指“兄” 其日牛马嘶 牛马,牛和马,偏指“马”,思考问题,1、
9、孔雀东南飞成功的语言描写让几个主要人物个性鲜明,形象鲜活。不仅如此,只是寥寥数语就把刘兄写得活灵活现。试加以分析。,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 “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先质问:“作事何不量?”再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后威胁:“不嫁义朗体,其往欲何云?”,刘兄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他对兰芝大加训斥,显得粗暴蛮横,而且盛气凌人。言语中足见趋炎附势,见利忘义。“不嫁义郎体,其欲往何云?”的弦外之音“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吗?”分明是在下逐客令,可见其尖酸刻薄,冷酷无情,活现一
10、副市侩嘴脸。,2、“兰芝再嫁”这一情节中有一段热闹隆重的场面描写,这段描写能起到哪些作用?,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缕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婚礼舟船绘有青雀和白鹄的图案,四角挂着绣有龙的旗幡随风飘荡。迎亲的车子用黄金装饰,车轮用白玉镶嵌而成,缓步前行的青骢马,套有四周垂着彩缨、下面刻着金饰的马鞍,正在缓慢地走动。 迎亲的船只和车马装饰极其奢华,赠送的聘金有三百万,都用青色的丝线穿着,各色绸缎有三百匹,从交州广州采购来山珍海味。跟从的人有四五百,热热闹闹来到庐江郡府门。 聘礼之隆、队伍之大、场面之盛
11、,这段文字,浓墨重彩,铺排夸张,着力描写迎娶的排场。把迎娶的场面描写得林林总总,纷纷攘攘,五光十色,杂彩斑烂,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诗歌在冗长的叙述中陡起波澜,文笔生辉。沈德潜对此评说:“长篇诗若平平叙去,恐无色泽。中间须点染华缛,五色陆离,使读者心目俱炫。如篇中新妇出门时妾有绣罗襦一段,太守择日后,青雀白鹄舫一段是也。”,作者对这个情节如此洒墨如泼是为了渲染太守家煊赫的财势,表现兰芝的身价之高;也在暗示兰芝不贪图荣华富贵、忠于爱情的高洁品格;同时也反衬出焦母的专断和无知。 作者铺叙太守家喜庆的场面,更深层原因就是以喜写悲,以吉写凶,以乐写哀,用他人欢庆反衬主人公的悲惨,极大地加深了悲剧的
12、气氛。,3、文中有多处伏笔照应,找出来试加以分析。,兰芝做嫁衣“左手执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这几句突出她心灵手巧,也照应了“十四学裁衣”。府吏被母逼“默无声”,兰芝被母逼也是“默无声”,有情人“同气相求,同声相应”。采菽堂古诗选曾指出:“凡长篇不可不频频照应,不则散漫。篇中如十三织素云云、吾今且赴府云云、磐石蒲苇云云,前后两默无声,皆是照应法。然用之浑然,初无形迹故佳。乃神化于法度者。”,合作探究 为什么刘兰芝被遗后身价反而更高,先有县令,后有太守为儿子求婚?这是否合乎生活真实? 这一情节安排能起到哪些作用?,课后巩固 完成“导学案”上习题,孔雀东 南飞飞到天 涯去不回千般恋 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