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垫江县卧龙河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报告.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850969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垫江县卧龙河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垫江县卧龙河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垫江县卧龙河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垫江县卧龙河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垫江县卧龙河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 概要卧龙河发源于桂溪镇十路口村 5 社铁门坎,流经太平、五洞等镇后,在澄溪镇高兴村 3 社转河咀处注入龙溪河。全长 30.4 公里,流域面积114.38 平方公里。分水岭海拨高程 1134.4 米,河口处高程 357.6 米,总落差 776.8 米,河流平均坡度 4.26,多年平均流量 1.68 立米/秒,年径总流量 0.53 亿立米。卧龙河干流河道婉蜒曲折,岸线资源丰富、流域内工业经济发达、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利用这一地区区位优势、加快沿河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把垫江县打造成为渝东北地区经济型高地,达到富民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卧龙河流域面向新世纪、谋求新发展、增创新优势

2、作出的重大决策。卧龙河干流岸线总长 60.822km,其中,左岸岸线长 30.411km,右岸岸线长 30.411km。本次卧龙河岸线规划从十路口水库溢洪道末端开始至澄溪镇高兴村 3 社转河咀(桩号 3+768-30+411m)岸线总长 53.286km,其中,左岸岸线长 26.643km,右岸岸线长 26.643km。已开发利用 2.29km,占总岸线 4.3%。其中:堤防(护岸)工程 0.4km,占总岸线 0.75%;涵闸(泵站)和取排水口 0.05km,占总岸线 0.09%;跨(穿)河建筑物 1.11km,占总岸线 2.08%;其他建筑(场镇房屋)0.73km,占总岸线 1.37%。本规

3、划围绕加快沿河开发战略目标,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根据重庆市河道岸线利用管理规划工作大纲的要求,着眼于岸线的可持续利用,在保障防洪安全和河势稳定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岸线资源和水域资源,保护水环境,提出了卧龙河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意见,以推进沿河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规划内容,主要是在总结卧龙河岸线开发利用实践和近年来岸线管理工作基础上评价岸线资源条件,分析岸线开发利用与卧龙河河2势控制、河道整治的相互关系;联系整治进程、空间产业布局和生态建设规划,提出不同岸段开发利用的条件和适宜利用的方向、布局,阐明开发利用的制约条件,以及需要配合进行的整

4、治和防护措施;并就结合进一步整治,改善开发利用条件,提供更多优良岸线,提出研究方案和措施。本规划高程系统采用黄海高程系统,坐标系采用北京 54 坐标。2 河道基本情况2.1 流域概况卧龙河是龙溪河右岸一级支流(长江上干左岸二级支流) 。流域面积114.38km2,河道干流总长 30.411km,天然落差 776.8m,平均比降4.26,多年平均流量 1.68 立米/秒,年径总流量 0.53 亿立米。河床宽1050m。卧龙河流经垫江县桂溪、太平、五洞、澄溪等 4 个镇,穿越桂溪、五洞 2 个场镇。直接流入卧龙河干流的共有大小溪流 16 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 10 km2且河道长大于 5km 以

5、上有太平桥河、大河沟河等 2 条支流;流域面积小于 10 km2的小溪流有 14 条。垫江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区,随着西部开发的进一步深入,垫江县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已建成了以化工、建材、食品、纺织为支柱的四大产业,卧龙河干流沿岸乡镇 2010 年已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4.78 亿元。垫江县交通发达,有沪蓉高速公路、渝宜高速公路、318 国道、302省道、渝巫路省道。境内各乡镇道路全部硬化,村级公路硬化正在全面推进。2.2 水文气象特征垫江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无霜期长、光照较少的特点,春季气温回升较快,春早冷暖多变,盛夏连晴,高温多伏旱,雨量集中,多暴雨易洪涝

6、,秋多连绵雨,降温较快,冬冷无3严寒,霜雪较少。多年平均降水量 1176.43mm;多年平均气温 17;多年平均蒸发 1035.5m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 1221.6h;多年平均霜日14.1d;无霜期在 290d;无霜期在 290d 左右。2.3 河道地质情况本流域地处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的东部,为川东弧形褶皱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西有明月峡背斜,西南为卧龙河短轴背斜,东有苟家场、黄泥塘两背斜。几个背斜的大致特点是东翼陡俊,西翼平缓;而次级的卧龙河短背斜构造则为西陡东缓。由于受东西大构造隆起的回返挤压力较大,故而岩层破裂,出现正断层,平行和斜交走向。垫江县境内地层发育较为齐全,有中生

7、代三叠系(T)、侏罗系(J)和新生代第四系(Q)等各时代地层。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三叠纪、侏罗纪、第四纪的沉淀物。三叠纪以雷口坡组及部分嘉陵江组的灰色、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石灰岩以及部分灰、黄、绿色钙质页岩为主体,布于背斜轴部;须家河组为灰黄色,灰白色中一厚层粗粒石英,长石砂岩为主,间夹灰黑色层状沙质页岩,紧靠背斜两翼。侏罗纪岩层主要是紫红色泥岩间夹灰白色,黄绿色泥质砂岩,细粒石英砂岩,分布在背斜翼较远地区,是构成垫江向斜的主要地层;第四纪,主要是各纪岩就地风化,经过剥蚀、搬运、沉积的沙质粘土,砾石和灰褐色腐泥,布于侏罗纪地层,经冲刷、剥蚀后的宽谷区和沿河两岸,形成大片良田,是垫江县农业的繁盛之地。

8、森林植被区,为常绿针阔叶林植被带。由于开垦历史悠久,原生植被数量少而不完檗,除低山区外,多为人工植被。全县林草地面积 52 万亩,森林覆盖率 30.9%。资源有天然气、石灰石、石英砂、煤、铁、盐矿、钾矿、石膏矿藏,但除天然气、石灰石、煤、盐矿等量大质优。2.4 河道特性卧龙河河道总体表现由西北向东南流向,河道婉蜒曲折。流域内河道4穿梭于浅丘和平坝中,大部分河道浅窄,岸坡坡积物和残积物土较厚,岸坡风化层卸荷裂隙较发育,局部有小型滑坡和垮塌现象,河道水流不畅,暴雨洪水对两岸农田和部分房屋建筑淹没损毁威胁较大。3 岸线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3.1 沿河地区社会经济概况及发展趋势卧龙河流域在垫江县经

9、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沿河开发既能促进沿线高新技术产业的提升,又能带动其它地区加快发展,是卧龙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卧龙河行政区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见表 3.1。表 3.1 卧龙河行政区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粮食播种面积 耕地面积乡镇企业总值 岸线长度流域 河流 镇级行政区 年末总人口(人)(亩) (亩) (万元) (km)桂溪镇 127910 34950 20276.6 539700 12.863太平镇 39924 39690 19308 69445 20.132五洞镇 26800 18365 20001.13 33656 17.324澄溪镇 58829 39369 22615.5 2

10、05000 2.967龙溪河 卧龙河合计 253463 132374 82201.23 847801 53.286说明:此表内容根据 2011 垫江统计年鉴。3.2 岸线资源情况卧龙河岸线从桂溪镇十路口村 5 社铁门坎至澄溪镇高兴村 3 社转河咀处总长 60.822km,其中左岸线长 30.411 km,右岸线长 30.411km。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和卧龙河实际情况,岸线利用划分为堤防(护岸)工程;涵闸(泵站) 和取排水口工程;跨(穿)河建筑物工程;其他(房屋建筑)工程共四类开发利用类型。3.3 岸线利用现状卧龙河岸线利用率较低,在卧龙河岸线总长 53.286km 中,已开发利用 2.29km

11、,占总岸线 4.3%。其中:堤防(护岸)工程 0.4km,占总岸线0.75%;涵闸(泵站)和取排水口 0.05km,占总岸线 0.09%;跨(穿)河建筑5物 1.11km,占总岸线 2.08%;其他建筑(场镇房屋)0.73km,占总岸线1.37%。本次卧龙河岸线规划从十路口水库溢洪道消力池末端开始至转河咀(桩号 3+76830+411m)岸线总长 53.286km,其中,左岸岸线长26.643km,右岸岸线长 26.643km。卧龙河岸线开发利用现状情况详见表3.2。卧龙河规划岸线河段已规划了五洞镇从东门口至柏树滩(桩号23+92225+322m)长 1400km 山洪沟治理规划,目前已开始逐

12、步实施。此外,目前尚无新的水工程建设规划。6表 3.2卧龙河岸线开发利用现状统计表开发利用岸线总长(m)堤防(段)堤防占用岸线长度(m)码头(个)码头占用岸线长度(m)取排水口(个)取排水口占用岸线长度(m)过江建筑物(座)过江建筑物占用岸线长度(m)护岸护岸占用岸线长度(m)崩岸崩岸占用岸线长度(m)河道整治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占用岸线长度(m)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占用岸线长度(m)其他其他占用岸线长度(m)975 1 左岸 80 0 左岸 0 3 左岸 30 25 左岸 555 左岸 左岸 左岸 左岸 3 左岸 3101315 1 右岸 320 0 右岸 0 2 右岸 20 25 右岸 555

13、 右岸 右岸 右岸 右岸 2 右岸 420合计2290 2合计 400 0合计 0 5合计 50 50合计 1110合计合计合计合计 5合计 73073.3.1 堤防工程卧龙河岸线共建有堤防工程 2 处,长 400km(不包含跨河建筑物),一是位于桂溪镇天马桥右岸上下游段长,堤防利用右岸岸线长度 320m,桩号为 5+8876+207m;河堤结构型式采用重力式防洪墙护岸,用 M7.5浆砌条石砌筑。二是位于五洞镇河街(五洞桥上游段),堤防利用左岸岸线长度 80m,桩号为 24+67424+754m;河堤结构型式采用重力式防洪墙护岸,用干砌条石砌筑。详见表 3.3。8表 3.3 卧龙河堤防工程情况

14、统计表起止桩号堤防名称堤防等级起点桩号止点桩号长度(m)所在乡镇保护范围堤顶高程(m)顶宽及路面宽度(m)内坡外坡护坡型式 现状防洪标准 设计水位存在问题备注天马桥河堤 4 5+887 6+207 320桂溪镇 城镇407.8408.85 3-5浆砌条石运行正常 P=5%408.49406.74防洪标准低五洞场河堤 4 24+674 24+754 80五洞镇 场镇378.5378.3 8-15干砌条石运行正常 P=10%375.14375.03防洪标准低合计 40093.3.2 涵闸(泵站) 和取排水口工程;卧龙河无取排水口和涵闸工程,有泵站(提灌站)工程 5 处,利用岸线50m。设计灌面 0

15、.2 万亩,年引水量 35 万 m3,这些提水设施主要是以农田灌溉为目的。由于受卧龙河洪水淹没,缺乏维修管理资金,加上农村土地实行分户承包后,疏于管理,现在多数设备残缺不全,不能正常运行。详见表 3.4。表 3.4 卧龙河涵闸(泵站)和取排水口情况统计表序号 名称 用途 岸别 桩号 结构型式 修建年份 主要结构尺寸 设计流量 运行方式占用岸线长度(m)存在问题备注1猴子坡排灌站农田灌溉 右岸水泵提水 2003管径8 寸 0.025/s 102 鱼塘泵站 农田灌溉 右岸 水泵提水 1987 管径8 寸 0.055m/s 10 已损坏3火盆坝泵站农田灌溉 左岸水泵提水 1972管径8 寸 0. 0

16、.15m/s 10 已损坏4老倌丘泵站农田灌溉 左岸水泵提水 1978管径8 寸 0.015m/s 10 已损坏5黄沙嘴泵站农田灌溉 左岸水泵提水 1975管径8 寸 0.015m/s 10 已损坏3.3.3 航运及码头卧龙河沿岸无航运码头。3.3.4 跨(穿)河建筑物卧龙河有跨(穿)河建筑物 25 处,利用河道两岸岸线 1110m。其中公路桥 17 处,利用河道岸线 900m;人行桥 8 处,利用河道岸线 210m。 详见表表 3.610表 3.6 卧龙河跨(穿)河建筑物统计表 占用岸线长度(m)序号 建筑物名称 河段所处乡镇 建筑物类 型 规模和 等 级 结构特点 起止桩号左岸 右岸建筑年

17、代1 天马桥 桂溪 公路桥 小型 石拱桥 6+006 6+036 30 30 19582 杨家河坝拱桥 桂溪 公路桥 小型 石拱桥 6+537 6+552 15 15 19923 交通桥 桂溪 公路桥 小型 石拱桥 7+293 7+318 25 25 19794 庄家桥 桂溪 公路桥 小型 石拱桥 7+813 7+843 30 30 19585 马蹄滩平桥 桂溪 公路桥 小型 钢混平桥 9+331 9+346 15 15 20066 高桥 太平 人行桥 小型 石拱桥 9+768 9+778 10 10 19757 五佛湾桥 太平 人行桥 小型 石拱桥 10+13210+147 15 15 19

18、658 竹木杆 太平 人行桥 小型 石拱桥 11+20811+223 15 15 19529 新桥 桂溪 公路桥 小型 石拱桥 11+60411+624 20 20 195210 信合桥 桂溪 公路桥 小型 钢混平桥 12+63912+659 20 20 200611 大屋坝人行桥 太平 人行桥 小型 石拱桥 13+61413+629 15 15 197812 三星湾人行桥 太平 人行桥 小型 石拱桥 14+21214+227 15 15 195513 忠垫高架桥 太平 公路桥 大型 钢混平桥 14+75214+832 80 80 200814 永远大桥 太平 公路桥 小型 钢混平桥 15+5

19、0515+520 15 15 199515 卧龙河大桥 太平 公路桥 大型 钢混平桥 15+61515+675 60 60 200616 端桥 太平 公路桥 中型 石拱桥 16+72816+753 30 30 198217 天星桥 太平 公路桥 小型 石拱桥 18+35618+366 10 10 196518 高跳墩桥 五洞 公路桥 中型 石拱桥 21.37021+390 20 20 197519 青龙桥 五洞 公路桥 小型 石拱桥 22+08622+116 30 30 199920 玻纤长小桥 五洞 人行桥 小型 钢混平桥 23+22023+230 10 10 199521 五洞桥 五洞 公

20、路桥 中型 石拱桥 24+74224+762 20 20 141022 柏树滩桥 五洞 公路桥 小型 石平桥 25+31225+322 10 10 199023 三洞桥 五洞 公路桥 中型 石拱桥 27+68427+704 20 20 199024 缺口滩桥 澄溪 人行桥 小型 石平桥 28+77628+786 10 10 建国前25 跳墩桥 澄溪 人行桥 中型 石拱桥 29+62029+635 15 15 建国前合计 555 555 3.3.5 其他建筑工程卧龙河其他建筑(场镇房屋)工程有 3 处,共利用河道岸线长 0.68km, 利用面积 15250m2。其中,桂溪镇天马桥段企业及居民沿河

21、建设的房屋,这11些房屋基本上建设在 90 年代以前,共利用河道岸线长 0.48km, 利用面积10750m2;桂溪镇交通桥段企业及居民沿河建设的房屋,这些房屋基本上建设在 90 年代以前,共利用河道岸线长 0.10km, 利用面积 1500m2;五洞镇五洞桥左岸上下游段河街企业及居民沿河建设的房屋,这些房屋基本上建设在 60 年代以前,共利用河道岸线长 0.15km, 利用面积 3000m2。详见表3.7。表 3.7 卧龙河其他(场镇房屋)涉水工程情况统计表工程类别所在河段 起止桩号 长度工程建设年份工程型式工程标准规模(m 2)备注民房 天马桥 5+8506+280 480 6090年代

22、砖混 10750民房 交通桥 7+2657+365 100 7090年代 砖混 1500民房 五洞桥 24+65024+800 150 5060 年代 砖混 3000合 计 730 152503.4 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岸线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上,除了产业和生产力布局方面,需要统筹规划、调整结构、改变不当布局和开发方式以外,在保障防洪安全,控制和促进河势、岸线稳定,保护岸线资源和水环境,落实协调发展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河道治理投入不足,防洪与河势稳定的保障能力与开发利用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愈显突出。河势的动态变化受不同年份洪水、沙变化的影响,使河势控制任务更为艰巨。随着沿河经济带的加速建设和发

23、展,对河势稳定、防洪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加大河道治理力度,建立河道治理与开发利用相适应的投入和运行机制。2.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不够协调。对岸线治理保护研究不够,缺乏有12效的控制措施,无序开发和随意侵占河道岸线的现象日益增多。3.岸线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高效利用。对岸线的防洪、供水、航运、生态环境以及开发利用功能缺乏统筹协调,且缺乏统一的岸线资源利用规划,造成岸线资源的配置不够合理,开发利用布局不适宜;部分岸线利用项目立足于局部利益,缺乏与经济发展及其他相关行业规划的协调,常以单一功能进行岸线的开发利用,不能达到岸线资源的优化配置,存在多占少用和重复建设现象,岸线利用效率不高,不能充分

24、发挥岸线资源的效能,造成岸线资源的浪费。4.水环境问题凸现。沿河开发带来的水质污染,特别是岸边污染带问题,情势愈趋严重。5.部分开发利用项目对岸线资源条件分析论证不足,影响运行安全和效益发挥。有的项目在选址布局上,重视研究所在河段的岸线条件和近期变化,对防洪条件和河势的动态变化系统分析论证不足,带来工程建设后,由于河势变化,工程区域河床面临淤积或冲坍威胁,需要不断疏浚来维持运行或不得不选址重建,造成损失。特别是沿河场镇临河建设的民房,这些房屋建设年代已久,防洪标准极低,严重影响防洪安全。6.岸线开发利用欠缺完善的经济调控手段和规范的管理制度。由于缺乏具有法律效力的岸线资源利用规划,河道岸线界定

25、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岸线界限范围尚不明确,涉河项目开发建设利用的区域是否侵占岸线的性质难以确定,管理和审批依据不足、难度大,造成岸线利用管理不到位。虽然近年来在河道管理方面加强了岸线利用的依法管理,执行尚不够严密和规范。对已形成的一些不合理开发利用现象更难得到彻底改变。目前,总的来说岸线开发利用管理法规尚不健全,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也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政策,难以有效规范和调节岸线利用行为。此外,岸线控制和利用常涉及不同部门和不同专业,而部门间和行业间缺乏统一协调,各职能部门职责不清、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现象突出。岸线利用也还13缺少有效的经济调控手段,现行的无偿或低偿获取岸线资源开发权的办法

26、,与保障行洪安全、稳定岸线、整治河道、控制河势的巨额投入极不相应,不利于岸线资源的节约使用和合理开发。4 河道水文特性分析4.1 径流分析卧龙河的径流由降水形成,由于流域内的地形、地质、植被及地表覆盖层不同,径流系数差异较大,降雨量多,地势高径流深大。农耕区径流深小于荒坡区,低山区径流深大于平坝和浅丘区。山林地在 540mm、丘陵及平坝地区在 370mm 左右。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 531.5 毫米,年径流系数0.45,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176.4mm,多年平均流量 1.68 立米/秒,年径总流量 0.53 亿立米。4.1.1 资料的审查分析卧龙河流域无水文站,临近卧龙河的桂溪河流域内有垫江气

27、象站和双河水库雨量站两个雨量观测站点。垫江县气象站有 19572010 年共 54 年实测降水资料,其中短历时暴雨观测资料从 1979 年至 2010 年共 32 年,双河水库雨量站具有 19851999 年的共 15 年实测暴雨资料。4.1.2 资料的插补、延长1988 年后,双河水文站停测,只观测雨量。由于其实测资料过短,无法对其插补延长,其资料的代表性不足,只能作为本次洪水计算的参考站。4.1.3 计算方法、公式及有关参数垫江县为修双河水库而建的双河专用水文站,水文站集雨面积 22.96 km2,仅有 19851988 年共 4 年的实测水位、流量资料。实测的最大洪峰分别为 40.05、

28、45.00、53.50、150 m3/s,最大值为 150 m3/s(1998 年 5 月19 日) 。由于其实测系列太短,代表性不足,不能用洪水资料推求设计洪14水,而垫江县气象站有 19792010 年共 32 年实测短系列降水资料,因而卧龙河洪水计算采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 流域基本参数流域面积 F=114.38km2,河长 L=30.411km,比降 J=4.26。 设计暴雨本次共收集了本流域内的垫江气象站实测暴雨资料及双河专用水文站实测暴雨资料。对各种短历时暴雨(1h、6h、24h)的经验频率的计算方法采用数学期望公式 来计算的,其系列统计参数采用矩法统计计算,%10nmP频

29、率曲线采用皮尔型型,目估适线。同时为对比分析,从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 (以下简称手册 )短历时暴雨等值线上读取短历时暴雨参数。各站暴雨参数统计值见表 4-1。表 4-1 短历时暴雨参数统计成果表 站 名 H1/6 CV1/6 H1 CV1 H6 CV6 H24 CV24年 限 19792010 19792010 19792010垫江气象站统计值 45.1 0.36 80.9 0.40 111.3 0.48年 限 19851999 19851999双河水文站统计值 76.2 0.44 106.3 0.54手册 16 0.36 40 0.45 76 0.45 100 0.50注:各时段均

30、 CS=3.5CV同时对垫江气象站 19571998 年 42 年的实测年最大一日暴雨系列做了频率分析,其成果为 ,C V=0.50,C S=3.5CV。从表 4-2 可以比mH3.95较,相比于垫江气象站和双河水文站的统计参数, 手册读取的暴雨参数偏小。因为手册等值线为大范围统计分析值,在读取上难免有一定的误差,垫江气象站和双河水文站都位于卧龙河流域内,用其实测暴雨资料来计算本流域洪水是完全合理的。15双河水文站实测暴雨系列共有 15 年,偏短,只作为比较参考。垫江气象站实测系列较长,但其短历时暴雨观测资料年限只有 28 年(19792006年) ,但将其 24 小时最大暴雨与一日最大暴雨进

31、行比较可发现:,与手册中的改正系数 K=1.16 极为接近。因此17.395K19792010 年暴雨系列中既有特大值,又有平均值和较小值,其统计成果与长系列接近,其代表性是足够的。据此算得的设计暴雨成果见表 4-2。设 计 暴 雨 成 果 表 表 4-2各频率设计暴雨量( mm)均值(mm) CV CS/CV 0.5 1 2 5 10 20H6 80.9 0.40 3.5 204.68 186.88 168.27 144 123.8 103.55H24 111.3 0.48 3.5 327.22 294.95 261.56 217 182.5 146.924.2 洪水分析4.2.1 流域基本

32、参数根据卧龙河流域航测图(110000),量算出卧龙河转河咀控制流域面积 F=114.38km2,河道长度 L=30.411km、河道平均比降 J=4.26,产流参数:=4.8F -0.19、Cv=0.18、Cs=3.5Cv;=L/(J 1/3F1/4)汇流参数:m=0.092 0.636 (=30300)设计洪峰流量推理公式:Q=0.278S/ nF经计算,在卧龙河出口转河咀处河道各频率设计洪峰流量为:P=10%时设计洪峰流量 Q=399.86m3/s,P=5% 时设计洪峰流量Q=501.86m3/s,P=2% 时设计洪峰流量 Q=629.93m3/s。计算结果详见表 4-3。16卧龙河出口

33、转河咀处洪峰流量计算表表 4-3 (流域面积 114.38km2)F(km2)L(km)J() J1/3 F1/4=L/(J 1/3F1/4)m=0.092* 0.636Hp(mm)K10%K5%K2%H6(P=10%)H6(P=5%)H6(P=2%)时段(小时) Cv114.38 30.41 4.26 0.16 3.27 57.36 1.209 111.3 1.64 1.95 2.35 182.53 217.04 261.56 24 0.48 114.38 30.41 4.26 0.16 3.27 57.36 1.209 80.9 1.53 1.78 2.08 123.78 144.00 1

34、68.27 6 0.40 114.38 30.41 4.26 0.16 3.27 57.36 1.209 45.1 1.48 1.69 1.95 66.75 76.22 87.95 1 0.36 P(%)H6(mm) n3 S S1/40.383/ (m/*S 1/4) 0 ( 0)n u u/S*(t0)n (-1/(4-n) n Q(m3/s) m10 123.78 0.72 74.92 2.94 6.18 9.21 4.95 1.95 0.13 0.86 1.05 9.65 5.11 399.86 1.2085 144.00 0.70 84.74 3.03 5.99 8.78 4.62

35、1.95 0.11 0.88 1.04 9.12 4.74 501.86 1.2082 168.27 0.68 95.15 3.12 5.82 8.36 4.25 1.95 0.09 0.90 1.03 8.62 4.34 629.93 1.208174.2.2 卧龙河各控制断面设计洪峰流量卧龙河各控制断面洪水计算用面积比指数由出口处推算,计算公式为:Qp= Q 参*(F/F 参)0.67,各控制断面设计洪峰流量计算结果见表 4.4。表 4.4 卧龙河各控制断面设计洪峰流量计算表桩号 河段名称 流域面积 洪峰流量p=5% 备注30+411 转河咀 114.38 501.86 卧龙河出口流量28

36、+601 高兴河 108.81 485.35 不含高兴河流量27+444 周家河沟 106.45 478.27 不含周家河沟流量25+322 母猪凼河 102.2 465.39 不含母猪凼河流量24+706 杨家槽河 91.96 433.61 不含杨家槽河流量24+475 青石沟河 82.46 403.06 不含青石沟河流量21+411 长岭河 77.3 385.98 不含长岭河流量20+375 黑沟河 73.92 374.59 不含黑沟河流量19+956 团河 69.22 358.46 不含团河流量18+265 大河沟河 59.92 325.43 不含大河沟河流量15+872 普安河 46.

37、37 274.07 不含普安河流量14+526 太平桥河 30.4 206.54 不含太平桥河流量14+259 梗石河 25.42 183.21 不含梗石河流量13+340 桂花湾河 23.91 175.85 不含桂花湾河流量9+357 官木井河 18.39 147.49 不含官木井河流量7+630 封家沟河 12.57 114.30 不含封家沟河流量6+552 杨家河 7.02 77.36 不含杨家河流量3+768 十路口水库 4.72 59.30 十路口水库以上流量4.2.3 成果合理性分析垫江气象站距卧龙河很近,流域地气候条件基本一致,垫江气象站暴雨系列及短历时暴雨观测资料系列较长可靠,

38、所以本次采用垫江气象站暴雨系列及短历时暴雨观测资料直接用于卧龙河流域计算所得的结果较为合理。4.3 水面曲线分析计算4.3.1 分析计算方法本次回水计算采用的横断面及河道纵断面资料,是从 1:10000 航测图上进行近似计算所得,根据卧龙河各设计断面处的设计洪水流量,以龙溪河在卧龙河出口处断面 20 年一遇洪水水面高程 366.092m 为起推水位,按18天然河道水面曲线计算基本方程式用分段求和法近似推算出卧龙河河道水面曲线。4.3.2 基本资料糙率:鉴于卧龙河基本上全部属于天然河道,虽然在天马桥和五洞桥段已修建了共 400m 河堤,但该段河道不能满足防洪标准要求,且为单边河堤,也未经有资质的

39、单位设计,所以 n 值取为 0.05。起推水位:以卧龙河出口处断面 20 年一遇设计洪水水面高程366.092m 为起推水位。4.3.3 计算公式卧龙河位于长江二级支流,龙溪河一级支流,本次河道岸线规划未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回水影响计算分析,而是根据河道特性直接按天然河道水面曲线计算基本方程式用分段求和法进行回水计算。分段试算出该段河道的水面曲线,计算公式如下:Z1+(-) Z2+(-) gv21kQl2 gv21基本方程式: JidlEs两过水断面间的距离: =lJiE12上游断面比能:E S1=h1+ gv下游断面比能:E S2=h2+水力坡度:J= RCv平均水力坡度: 2J流速平均值: 1

40、v谢才系数平均值: 2C19水力半径平均值: 21R4.3.4 计算成果,十路口水库溢洪道转河咀水面高程计算成果详见表 4-5。20表 4-5 卧龙河出口转河咀十路口水面曲线计算表(=1.1,=0.4,n=0.05)河段 桩 号 Q A R R 平均 C C 平均 v V 平均 (-) v2/2g Es s 水面高程 河底高程转河咀 30+411 501.86 312.61 57.86 5.40 61.58 1.61 0.092 8.557 366.092 357.627 跳蹬 29+763 501.86 180.00 44.83 4.01 4.71 50.52 56.05 2.79 2.20

41、 0.278 6.278 648.0 366.193 360.193 梅子滩 29+172 501.86 184.47 55.79 3.31 3.66 44.39 47.45 2.72 2.75 0.264 4.497 1239.0 366.766 362.534 缺口滩 28+786 501.86 171.45 54.84 3.13 3.22 42.76 43.57 2.93 2.82 0.306 4.072 1625.0 367.233 363.468 平滩河 28+601 501.86 130.97 44.67 2.93 3.03 40.97 41.87 3.83 3.38 0.524

42、4.038 1810.0 367.430 363.916 响滩 28+141 485.35 162.89 53.43 3.05 2.99 42.05 41.51 2.98 3.41 0.317 3.990 2270.0 368.702 365.029 三洞桥 27+704 485.35 86.51 46.59 1.86 2.45 30.22 36.13 5.61 4.29 1.124 3.402 2707.0 372.311 370.033 周家河沟 27+444 485.35 167.74 49.65 3.38 2.62 45.03 37.62 2.89 4.25 0.299 5.462 2

43、967.0 375.708 370.545 堰口 26+913 478.27 131.56 41.12 3.20 3.29 43.43 44.23 3.64 3.26 0.472 5.322 3498.0 376.441 371.591 柏树滩 25+322 478.27 279.24 84.50 3.30 3.25 44.37 43.90 1.71 2.67 0.105 4.289 5089.0 378.909 374.725 五洞桥 24+762 465.39 131.92 40.19 3.28 3.29 44.18 44.27 3.53 2.62 0.444 4.657 5649.0 3

44、79.240 375.028 杨家槽河 24+706 465.39 115.91 45.48 2.55 2.92 37.32 40.75 4.02 3.77 0.576 4.757 5705.0 379.290 375.109 青石沟河 24+475 433.61 130.35 39.21 3.32 2.94 44.55 40.93 3.33 3.67 0.395 5.138 5936.0 380.189 375.447 玻纤厂小桥 23+230 403.06 142.30 45.23 3.15 3.24 42.94 43.74 2.83 3.08 0.287 5.225 7181.0 382

45、.203 377.264 青龙桥 22+116 403.06 213.32 78.88 2.70 2.93 38.82 40.88 1.89 2.36 0.128 4.857 8295.0 383.620 378.891 长岭河 21+411 403.06 137.77 45.90 3.00 2.85 41.62 40.22 2.93 2.41 0.306 4.717 9000.0 384.331 379.920 高跳蹬桥 21+390 403.06 136.78 43.74 3.13 3.06 42.77 42.19 2.95 2.94 0.310 4.719 9021.0 384.360

46、379.951 大缺口河坝 21+338 403.06 146.01 43.86 3.33 3.23 44.59 43.68 2.76 2.85 0.272 4.713 9073.0 384.467 380.027 黑沟河 20+375 385.98 92.27 36.64 2.52 2.92 37.02 40.81 4.18 3.47 0.625 4.520 10036.0 387.110 383.214 团河 19+956 374.59 112.11 36.94 3.03 2.78 41.92 39.47 3.34 3.76 0.399 4.634 10455.0 388.836 384.

47、601 改河洞出口 19+828 358.46 67.57 25.75 2.62 2.83 38.05 39.99 5.30 4.32 1.005 4.818 10583.0 388.838 385.025 改河洞进口 19+672 358.46 46.25 19.71 2.35 2.49 35.32 36.69 7.75 6.53 2.145 5.999 10739.0 389.876 386.022 胡豆湾桥 19+602 358.46 186.35 45.50 4.10 3.22 51.19 43.26 1.92 4.84 0.132 6.282 10809.0 392.619 386.

48、469 鱼塘坡坝 19+076 358.46 216.40 51.32 4.22 4.16 52.20 51.70 1.66 1.79 0.098 5.983 11335.0 392.806 386.921 天星桥 18+366 358.46 200.48 52.44 3.82 4.02 48.90 50.55 1.79 1.72 0.114 5.582 12045.0 392.999 387.532 21表 4-5 续 卧龙河出口转河咀十路口水面曲线计算表(=1.1,=0.4,n=0.05)河段 桩 号 Q A R R 平均 C C 平均 v V 平均 (-) v2/2g Es s 水面高程

49、 河底高程大河沟河 18+265 358.46 184.82 52.17 3.54 3.68 46.48 47.69 1.94 1.86 0.134 5.537 12146.0 393.022 387.619 端桥 16+753 325.43 143.26 41.16 3.48 3.51 45.93 46.21 2.27 2.11 0.184 5.140 13658.0 393.874 388.919 普安河 15+872 325.43 137.10 44.19 3.10 3.29 42.54 44.24 2.37 2.32 0.201 5.134 14539.0 394.609 389.677 卧龙河大桥 15+675 274.07 126.78 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