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细读课文,学习课文第 3、4 段。2、了解詹天佑使用的开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字型铁路的设计思路。3、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重难点:重点: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难点:理解詹天佑使用的开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字型铁路的设计思路。教学过程:一、调节课堂气氛。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听课紧张吗?我想大家一定不紧张。但是老师却很紧张,谁能帮想个办法,能使我不紧张?(请个别学生回答)谢谢同学们帮我想的办法,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了吗?二、导入我们上节课已经看到了帝国主义藐视中国的丑恶嘴脸。那么,詹天佑
2、是怎样修筑京张铁路,给帝国注意者一个有力的回击的呢?三、学习第 3 段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 3 段,边读边思考: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可以同桌互相探讨一下。请一位同学来讲讲(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2.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 1 层,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来轻声把第 4 节读一遍,在书上找出答案回答,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理解。(投影出示问题:詹天佑为什么要勘测线路?詹天佑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分别表现了詹天佑的什么精神?)学生划找四人小组交流全班探讨3经过詹天佑的亲身勘测,周密计算,终于完成了第一步的
3、勘测工作,接下来他要怎么办了呢?我们继续来学习下面的课文。大家知道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今天我也想请同学们都来当一会小工程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第 3 段的第二、三层,并请同学们根据对文中“两端凿进法” , “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的理解,画出一个简单的铁路施工示意图,画在我发下的纸上,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后一起画,也可以单独完成,下面开始。教师巡导,并指定几个画的比较好的同学拿上给大家参观。4.刚才同学们的设计都非常棒,大家都可以当小工程师了,如果你长大以后也想像詹天佑一样成为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那么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努力,打好基础。5.那么老师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了“两端凿进法
4、” , “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请大家来看看。(投影出示动画)詹天佑的这些设计真是巧夺天工啊,那么从这些设计我们又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请个别学生回答(是一个拥有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的人)6.那么同学们,这段中对当时自然环境的描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呢?(衬托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小结:因此,我们在读文章时,不仅要注意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还要注意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只有弄清了当时当地的情况,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理解人物。四.略讲第 4 段就这样,詹天佑忍辱负重,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杰出的才干,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筑任务,给予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
5、击(板书:回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的最后一段一起来读一遍,注意要读出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自豪的感情。并思考,为什么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人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这句和课文哪个部分照应?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最后一句中“伟大”一词和第一段哪句相照应?(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和“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照应)五.总结同学们,火车将离开青龙桥车站,沿着詹天佑首创的“人”字形线路驶向八达岭,望着越来越远的詹天佑青铜像,让我们再一次怀着对詹天佑无比崇敬,以及自豪的心情,一起来把课文最后一段来读一遍。下课。詹天佑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执教者:武进区坂上小学 徐媛记录人:蒋伟新教学目标:1、结合
6、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理智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2、找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学过程:师:这节课继续学习读题,文章一开头,作者就是对詹天佑进行了高度的评价,称他是出示: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读:板书:杰出师:詹天佑杰出的才能都融入了他修筑铁路的三件事中了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师:勘测线路是修筑铁路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引读: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课件出示: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
7、,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师:那么他是怎么勘测的呢?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用不同符号找出詹天佑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板书:语言、行动、心理生自读,寻找答案师:谁来说说詹天佑的语言。生: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师:请同学自读这句话,抓住关键词语谈谈自己的体会。生:我从“不能一点儿”,体会到詹天佑的认真严谨。师:那就请你读出这样的认真严谨。生读生:我读出了一丝不苟师:那请你读出这种一丝不苟。生读师:詹天佑是这么说的,他又是怎么做的?生: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师:这是詹天佑身体力行。生:白天晚上师:这是詹天佑夜以
8、继日的工作、生:为了寻找一条师:这是詹天佑谦虚地请教。师:读着这一段段文字老师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画面,闭上眼睛,听老师读,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师配乐范读:“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选择一个画面说一说。生:我想象到了詹天佑白天爬上陡峭的山峰,晚上生:我看到了不分昼夜,辛勤工作的詹天佑生:我看到了詹天佑为了差一点掉进了万丈深渊生:我看到了一个认真工作,不畏艰难的詹天佑。师:我们看到了
9、一个永不言弃的詹天佑。带着自己感受到的画面,读好这段话。配乐生读师:当詹天佑遇到这些困难,他又是怎样想的?生: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师叙述:不管条件这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他总是在想生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师:白天,他派上月龄,勘测线路,晚上在油灯下绘图、计算,这时他想生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师: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他
10、总是想生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当他的女儿受到帝国主义者挟持,被活活烧死的时候,詹天佑依然坚持在野外勘测线路的第一线,他总是想生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师:真是詹天佑的拳拳爱国之心,使他忘我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和所有工作人员,顺利完成了勘测的线路。师:在接下来的修筑过程中,詹天佑又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克服的?自读课文 5、6 小自然段,完成作业生自读,完成老师设计的练习。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画隧道的两种开凿法。交流“开凿隧道”,请学生
11、上黑板,实物投影作业,学生解释说明提示:竖井开凿在山谷比较好。交流“设计人字形线路,老师请学生上黑板,实物投影作业,学生解释说明动画演示看出詹天佑怎么样?生:很聪明师:是呀,詹天佑的设计真的是巧妙,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的创始之举,相信大家一定被他的这种杰出才能深深折服。师:真是因为詹天佑有着杰出的才能和炽热的爱国心,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了两年,这件事(引读)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师:从京张铁路建成至今,已有了 100 周年,人们重新设计了詹天佑的铜像,每一天都有成千上万来自世界的人民前来瞻仰(如外国游客、工程师、少先队员)站在
12、高大的铜像前,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选择一种人写一段话。注意抓住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来写。生想象写作生:有位中国工程师凝视这詹天佑的铜像,感慨万千生:少先队员们来到詹天佑的铜像前就是你就是你就是你一个少先队员面对詹天佑的铜像敬了一个标准的队礼交流师:詹天佑这位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扬眉吐气的中国工程师,他的精神已深深铭刻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这个流光溢彩的名字。生读课题师:课外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课外收集几个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其他故事。(由于记录速度跟不上难免有遗漏,望谅)葛银铨教学实录詹天佑 一、期待对话 走进文本 师: 1909 年 8 月,第一条完全由我国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
13、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京张铁路胜利竣工。这一消息,给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中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中国人民无不感到扬眉吐气。(播放课件:通车庆典) 铁路竣工当天,如果当时有一家影响很大的报纸,想在头版头条刊登这样一则启事 (大屏幕展示,随录音逐字打出) 征集路名启事 各位同胞: 第一条完全由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铁路干线 京张铁路已胜利竣工。为了纪念这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件,本报编辑部特发起征集铁路路名的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1 、路名必须简洁、明了,以三个字左右为宜。 2 、路名以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为原则,可以与修筑这条铁路相关的内容命名,可以体现这一铁路修筑成功的意义命名。 3 、来稿务请写出
14、命名的理由。 本报编辑部 1909 年 8 月 师:同学们,大家想不想穿越时空隧道,一起来参与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好的路名?生:想,我来说!(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 师:别急。要想设计一个好路名,你有什么建议?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梳理。) 师:命名的理由从课文的具体语句中去寻找,找出最有说服力的语句进行深入研究。因此,要先仔细读课文,再一起讨论。研究文中语句的方法可以:划一划,划出感触最深 的语句;写一写,在划出来的语句旁写上批注;画一画,有些内容可以用简笔画来展示,还可以在简笔画上动手演示一下。当然,还可以用其它的适合自已的方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再概括出你认为最好的路名,等会儿我们
15、召开新闻发布会来展示大家的研究成果。【赏析】作为学生与文本联姻的 “ 介绍人 ” 老师,创设情景,用给铁路取名这一新奇而巧妙的办法,把文本介绍给学生,让学生 “ 亲近 ” 文本,激起他们 “ 拥抱 ” 文本的兴趣与欲望。同时,在师生交流中,产生、形成并疏理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策略,为学生更便捷、更有效地 “ 倾听 ” 文本,为与文本(作者)全方位、深层面的融合奠定基础。 二、深入对话 叩击文本 师:刚才同学们已进行了深入的研读,给铁路也取了很多有意义的名字。 (在学生自读自悟过程中,老师随机让他们到黑板上写出路名:爱国路、争气路、自强路、扬眉路、天佑路、杰出路、才干路、中国路、智慧路、回击路 )
16、。 师:下面我们来开个新闻发布会,展示大家的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怎么开?我们请路名的设计者为主要发言人,说说这样设计的理由。一个同学发布的时候,其他同学都是参加发布会的记者,可以向他提问、质疑。如果你的设计和他相似,也可以对他的发言进行补充。 【赏析】富有个性的路名,是学生深入文本 “ 倾听 ” 与对话的收获。是对文本语言和课文内容感悟、理解以及由此折射出来的思想情怀内化、升华的结晶。召开新闻发布会,把教材还原为生活场景,让学生亲临这个现实的、生活化的情景,在平等合作、互动交往并伴有创新思维生成的平台上展开对话,基于他们的经验和生活感受,解读文本。 生:我取的是 “ 智慧路 ” 。詹天佑在开凿
17、隧道时,能根据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座山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凿,体现詹天佑才智过人。 师:(黑板上画出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座山的简笔画)这两座山,哪座是居庸关,哪座是八达岭? 生:左边那座山势高、岩层厚的是居庸关,右边长而低矮的是八达岭。 师:谁来画一画两座山不同的开凿方法? (一生上来,居庸关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八达岭用中部凿进法) 师:(点击出示: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 八达岭隧道全长 工期缩短了一半等两段文字)仔细读一读这两段文字,对照同学画的,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开凿居庸关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可这个同学画的两个箭头一高一低,到时候怎么贯通呢?也太粗心了,应该在一条直线上,我
18、来给他改一改。 师:是呀!这将给工程带来多大的麻烦。嗯,改得好。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老师,八达岭隧道上的两口直井之间的距离靠得太近了,如果这样,中间一段很快就能贯通,辛辛苦苦打了两口直井,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我认为这两口直井应打在八达岭全长的三等分处,并且要选山的凹势处。 生:对,选八达岭全长三等分处且是凹势的地方打直井,不但打得快,而且六个工作面之间的距离也差不多,既省时,又省力。 师:你来 “ 打一打 ” 这两口直井。 生:我有一个建议,既然打直井能缩短工期,那为什么不多打几口呢? 师:有道理,老师也这么想。赞同他的观点吗? 生:不同意,打直井能缩短工期,但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打直井也要
19、化工夫的,打两口够了,六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工期缩短一半。再说我们是开凿隧道,又不是打直井。师:请同学们齐读这两段文字,边读边想像两个隧道与众不同的开凿方法,体会詹天佑的智慧和才干。 【赏析】以新闻发布会为载体,以 “ 智慧路 ” 的命名为切入口,辨山名,画凿法,提意见,每一环都引导学生亲近文本,在理解、品味、比较、判断中,提高语言感受力。尤其是学生的质疑,充分发挥批判性思维潜能,凭借文本语言,调用生活感受和阅读经验,展现个性化的感悟。 师:还有谁要发布? 生:我取的是 “ 杰出路 ” ,其实跟 “ 智慧路 ” 是一个意思。詹天佑顺着山势上陡坡设计了 “ 人 ” 字形线路,他无疑是一个杰出的工程
20、师。 师:(点击在大屏幕上出示 “ 人 ” 字形线路)这就是詹天佑设计的 “ 人 ” 字形线路,请你根据课文第六节内容,对着大屏幕说说火车是如何在 “ 人 ” 字形线路上运行的? 生: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这儿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火车就上山了。 师:下面让我们真切地感受一下火车在 “ 人 ” 字形线路上运行的场面。(课件演示) 师: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詹天佑太了不起了, “ 人 ” 字形线路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生:我觉得也只有 “ 人 ” 字形线路、有两个火车
21、头的火车才能解决这一难题。我一直在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火车上这样的陡坡?可是没有,只有 “ 人 ” 字形线路最合适。詹天佑确实太了不起了。 【赏析】点击出示 “ 人 ” 字形线路,形象引路,言语为本,在言说中感悟语言,理解语言,凸显形象;透过语言挖掘、品味人文内涵,引发高质对话,生成独特理解与体验。 师:还有其它的路名吗? 生:我叫它 “ 回击路 ” 。因为这条铁路不满 1 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计划提早两年,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有力的 “ 回击 ” 呢? 生:因为在 1905 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负责修筑这条铁路时,帝国主义者认为这是一个笑
22、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还轻蔑地说: “ 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 现在我们成功了,这是给他们一个有力的回击。 师:(点击出示一家外国报纸的话)你是如何理解 “ 还没有出世 ” ? 生:这其实是他们对我们的嘲笑,嘲笑我们科技落后,人才缺乏。 生:我以为这回击路取得太恰到好处了。帝国主义认为从北京到张家口修筑铁路,他们外国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完成不了这样的工程的。现在这条铁路不满 1 年就全线竣工了,而且还比原计划提早两年。这难道不是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吗? 生:我觉得这 “ 回击路 ” 其实就是 “ 爱国路。 ” 师:说得好!(激情澎湃地)在帝
23、国主义阻挠、要挟、嘲笑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满怀信心、披荆斩棘,凭自已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杰出智慧成就这 一攸关民族声威的历史使命,这是詹天佑的骄傲,也是全中国人民的自豪! 【赏析】如果说智慧路和杰出路的阐发是为了感悟语言,理解内容那么回击路的生成则是为了探究这一语言、内容背后蕴含着的更深层的内涵。构建了一个以回击路为核心,以智慧路和杰出路为两翼的立体对话空间,让对话更富人性,更显灵性。 三、超越对话 内化文本 师:刚才的新闻发布会,许多同学发布了自已取的路名及其命名的理由,下面我们来评一评自己心目中的最佳路名。 生:评价(略) 师:(小结)是啊,大家给京张铁路取的名字真好!
24、分析这么多路名,归纳起来,其实大家都是从赞颂詹天佑的杰出智慧(点智慧路)和爱国热情(点爱国路)这两个角度来命名的,在命名过程中,也表达了大家对詹天佑的怀念、崇敬以及自已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师:最后让我们肃立在詹天佑的塑像前,一起用饱满的感情来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赏析】此时的对话,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沟通,它意味着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欣赏,意味着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情激情的心潮相逐,以思引思的丝丝联结;它意味着交流之后的认可,肯定之中的引导,意味着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以智慧开启智慧的相互造就。一、通读课文,说说詹天佑是个什么人?(略)二、课文什么地方表现了詹
25、天佑爱国的精神?(略)三、课文中用了哪几个事例说明詹天佑杰出的才能?生:课文中举了勘测线路,打居庸关隧道,八达岭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四个例子表现詹天佑杰出的才能。师:打隧道的常规施工方法是 詹天佑是用怎样的方法打开居庸关隧道的?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在本子上画出施工示意图。(学生认真读课文,画图。 )哪位同学来把这个工程的施工示意图画在黑板上,并说说你这样画的依据是什么?生:居庸关隧道的施工示意图我是这样画的 。因为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 ”我理解“ 两端”就是山的两边。“同时向中间凿进”就是我画的两个箭头所表示的工作面同时开工。我根
26、据课文中的这句话画出了这个施工示意图。师:画得很好。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再想想,开凿八达岭隧道的施工示意图又应该怎样画?(学生对照课文,画图)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图,并对照课文进行讲解。生:我画的示意图是这样的 。(学生纷纷举手,有的按捺不住叫了起来:错了!老师,他画错了。 )师:同学们请不要着急,先让他说说为什么这样画。生:课文中说: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从山顶往下打直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我画的箭头就是打直井。就是同时分别向两头开凿。生:他的理解是对的。但他没有读懂后面一句话:“这样一来,几个工作面可以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
27、一半。 ”他画的图和居庸关的施工方法一样,只有两个工作面,那何苦要打直井呢?实际上詹天佑是在居庸关隧道的“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 的施工方案中加上“中部凿井法”。图应该这样画 。读读、画画、议议,学生兴趣盎然师:画得好,说得更好!课文中写几个工作面。你们刚才说的也是“几个工作面” ,确切下个结论,究竟是多少个工作面?以问激趣,学生认真思考生:箭头画的都是工作面,共是五个。生:不对,是四个工作面同时开工。因为要先打直井,人才能进入井中,从里向外的两个工作面才能开工。生:课文中还说用这样的方法把工期缩短了一半。生:两个工作面,变成了四个工作面,工期就缩短了一半。师:理解得真好!我们怎样从这两个事例中
28、领会詹天佑杰出的才干呢?生:他打破了常规的施工方法,他采用的方法十分巧妙,缩短了工期,表现了他超人的才干。生:他超人的才于不仅表现在采用的方法巧妙,更重要的是采用这种巧妙的方法必须勘测计算得十分准确。否则隧道接不通,打成了支离破碎的几段,工程无法进行,还会出现塌方之类的严重事故。詹天佑勘测计算得如此准确,表现了他超人的才能。师:体会得太好了!那么火车是怎样过“人” 字形铁路的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对照插图,然后在本子上画一个“人” 字形线路,用你的钢笔做火车,假设有笔套的一头的火车头先拉,笔尾一端的火车头先推。然后如何倒过来拉的变推,推的变拉呢?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看插图,用笔演示师:(在黑板上
29、画出“人 ”字形线路图)不少技术高明的小司机已经把火车开过了 “人”字形线路,并调转了车头。老师这支铅笔就是一列火车,红绿两个铅笔刨就算是两个火车头,分别挂在“火车”的两端。哪位司机上来演示一下?生: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来拉的火车头就在后面推。师:这位司机顺利地完成了操作任务,解说也十分清楚。我们对他表示热烈的祝贺(大家为他鼓掌)师:谁能说说为什么“人 ”字形线路能使火车上山容易得多?以问激趣生:人字的两条斜线实际上是把这个陡坡的坡度分成了两半。火车分两次上坡,一次爬一半的坡度,因此就容易得多了。生:我们骑车上坡,如果坡太陡了,想从坡底一直冲上去是不可能的。我们就斜着走,从右边斜到左边,再从左边斜回右边,这样来回斜着走,上坡就容易得多了。我想这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是同样道理的。师:说得不错。为什么说京张铁路提前竣工是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外宾们看到詹天佑留下的工程,都赞叹不已。他们赞叹什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