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http:/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上北语网院进世界学堂 Page1of1北语 10 秋学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二) 附加导学资料之 3(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二) 学习指导 3)一、什么是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紧密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构成的句子。分句是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例 1: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似乎是无形的,但如果没有它的支撑和引导的作用,自然科学就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例 2:在经过战争、吞并和融合之后,华夏族已经成为黄河流域乃至东亚大陆人数最多、经济文化最发达、实力最强的民族,占据了当时地理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二、复句的特点1、复句由两个或
2、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可以表达比单句更为复杂的语义内容。2、分句之间在意义上紧密相关;在结构上互不包含,互相不做句子成分。3、一个复句只有一个句调,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表示;分句之间一般都有停顿,书面上一般用逗号、分号或冒号来表示。例 1:这是一个不幸的人:二老双亡,无亲无故,孑然一身。4、复句之间经常使用关联词语连接分句,关联词语是复句重要的语法标志,是表达分句之间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重要语法手段。例 1: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更高阶段上的发展。例 1“不是而是”表明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例 2“不仅而且”表明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三、复句与单句的区别单句由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构成,而复句由
3、两个或多个分句构成。复句和单句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结构是否包含构成单句的直接成分之间在结构上互相包含,存在着主谓、偏正、述宾、述补、联合等结构关系。复句的分句之间在结构上互不包含,互相不作句子成分。需要注意的是,主谓短语充当分句时,与另一个分句的关系是平等的,这与主谓短语作句子中的一个成分是不同的。例 1:农民在农闲时节进城打工,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主谓短语“农民在农闲时节进城打工”在句中作主语。2、是否使用关联词语关联词语是表达分句之间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重要语法手段,大多数复句在分句之间使用关联词语。例如:她不是败在没有运气,而是败在缺乏意志上。他们宁可吃观音土、啃树皮,也恋着土屋不
4、走。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http:/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上北语网院进世界学堂 Page1of1单句中使用关联词语的情况较少。但是有关联词语的句子不一定都是复句,关联词语也可以出现在单句中。辨析的方法主要看去掉关联词语后,被标点分开的部分之间是否具有结构关系。如果一部分是另一部分的句子成分,就不是复句,而是单句。例如:无论什么人,都不能不承认这个道理。只有那张被太阳晒黑了的脸,才说明这是一个长期搞农村工作的人。3、语调不同单句带有一定的语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思。复句的分句已经丧失了单句成立所必备的语调,不能独立地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4、标点符号不同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区别并列
5、复句与联合短语、承接复句与连谓短语的重要标志。单句和复句结尾都使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等成句标点,但单句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复句各分句之间的要使用逗号或分号。例如:她又会唱歌又会跳舞。 (联合短语作谓语的动词谓语句)她又会唱歌,又会跳舞。 (后一分句省略主语的并列复句)指导员走过去把伤员抱了起来放到担架上。 (连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单句)指导员走过去,把伤员抱了起来,放到担架上。 (后一分句省略主语的并列复句)指导员走过去,把伤员抱了起来放到担架上。 (后一分句省略主语的承接复句)一般来说,联合短语和连谓短语用逗号隔开,句子就由单句变为复句。注意:有些单句中,主语、介词短语、方位短语比较长,后面需要停
6、顿;或者带长宾语的动词后面有时也有停顿。这种情况下,不能把单句句子成分间的停顿看成是复句分句间的停顿。例如: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巍然屹立在西藏南侧。 (单句)我心里明白,这一切都是他给我造成的。 (单句)四、分句的构成1、分句可以由主谓句充当,也可以由非主谓句充当。例 1:尽管他父亲是个普通的汽车司机,但在农村的环境中,他的家庭条件还是比较优越的。例 2:高峰时间了,上网的速度一定很慢。例 1 的分句由主谓句充当。例 2 由主谓句充当。2、由非主谓句构成的分句可以是动词性的,也可以是形容词性或名词性的。例 1: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例 3:多么美妙的音乐,多么和谐的演奏!例 1 分
7、句是动词性非主谓句,例 3 的分句由名词性非主谓句构成。 五、复句中的关联词语关联词语是起关联作用的连词、副词以及一些短语。1、关联词语的作用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http:/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上北语网院进世界学堂 Page1of1复句中经常使用关联词语连接分句。关联词语是复句重要的语法标志,是表达分句之间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重要语法手段。有些复句必须使用关联词语,否则就无法理解。例如:如果不是他在这里,事情也许还不至于这么复杂。这些人面临的不是死亡,而是新生和不朽。有些复句可以不用关联词语,但使用关联词语可以使分句之间的结构关系更加清晰。例如:刚刚下过一场雨,路上还很泥
8、泞。因为刚刚下过一场雨,所以路上还很泥泞。这个复句的分句之间本来具有因果关系,使用了关联词语“因为所以”以后,进一步明确显示了这种关系。2、关联词语的种类复句使用的关联词语主要有以下几类:连词连词连接分句,表示分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语义联系,本身没有修饰、限制或补充的作用,不作句子成分。例如:因为 所以 虽然 但是 不但 而且 然后 于是 只要 既然 如果 因为谁也不愿意失败,所以必须自强不息、努力奋斗。这些人虽然嘴里说不害怕,但是心里却感到十分恐惧。他不但聪明,而是学习非常用功。关联副词关联副词既起关联作用,又能在句子中充当句子成分。复句中使用的关联副词主要有“也、才、再、便、就、又、都、还、
9、却、既、越”等。例 1:村里的老乡不管对她有什么看法,都因这一点而喜欢她。例 2:他们一般初中毕业就休学了,不在家干农活,就到外地打工。例 1 中“不管都”表示分句间具有条件关系, “都”兼作后一分句的状语。例 2 中“不就”表示分句间具有并列关系, “就”兼作后一分句的状语。起关联作用的固定短语起关联作用的固定短语主要有“反之、如果说、若不是、不但不、就是说、还不如、为的是、之所以、正由于、正是因为、总而言之、一方面另一方面”等。如果说天赋是重要的因素,努力奋斗就是决定的因素。早知道他这么拖拖拉拉地没有个头绪,还不如当初让你去。这些人一方面大唱高调,另一方面却大捞外快。正是因为他坚持不懈地努
10、力拼搏,才赢得了最后胜利的机会。非疑问用法的疑问代词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http:/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上北语网院进世界学堂 Page1of1某些非疑问用法的疑问代词也可以在复句中起连接分句的关联作用,例如“谁” 、 “哪里”等。例 1:谁原意去,谁就去。例 2: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解放军战士的影子。助词“的话”“的话”是个表示假设语气的助词,用在假设复句之中,常与“如果、假如、要是”等关联词语表示分句之间具有假设和结果的关系。例 1:如果想要赚到钱的话, 早出晚归是不可避免的。例 2:要是昨天动身的话,今天就该到了。3、关联词语的位置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位于前一分句
11、的主语之后。例如:他的声音不但沙哑,而且气息很弱。她不仅在经济上给予我巨大支援,而且给我更多的是慈母般的关爱。母亲一边凄苍地将自己的头往土墙上撞,一边嘴里绝望地念叨着。发展个体经济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方针。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位于前一分句的主语之前。例如:虽然目前教师的平均生活水平还很差,但是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甘守清贫者依然大有人在。尽管与我厂签了合同的港方答应,工资一定会补发,但毕竟只是一种承诺,还没发到大家手里。由于地下军事要塞的建筑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因此,为防止军事泄密,劳工要么被折磨死,要么被秘密杀害。如果不是一位游客自告奋勇送我回家,我就会迷失在香山植物园里。
12、后面分句的关联词语,无论分句的主语是否相同,都放在主语之前。但只有充当关联词语的副词放在主语之后。1. 语法教学的内容根据我们对语法的认识,语法教学至少要包括下列内容:( 1 )把词组织成词组的规则;( 2 )把词和或词组组织成句子的规则;( 3 )把句子组织成语段的规则;( 4 )把语段组织成语篇的规则。以上各类规则的教学,都要注意从形式结构到语义结构和从语义结构到形式结构的双向反复,把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体现口语语法和书面语语法的不同特点。迄今为止,在我国出版的多数对外汉语教材中,语法教学的内容还不够全面,重点也不够突出。例如:一般只偏重于句法教学,语段和语篇的组
13、成规则在教学内容中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列出的语法单位虽然包括词、词组和句子,但是词法和词组规则的教学实际上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词、词组和句子的教学多半只是形式结构的介绍和分析,语义关系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口语语法的教学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样的语法教学效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http:/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上北语网院进世界学堂 Page1of1果很不理想,多数学生语法掌握得不好,甚至到了高年级,表达时还经常出现语法错误,连续表达时在句与句、段与段的连接上语法错误更多。实践证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内容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吕文华认为, “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出发,语法教
14、学需要向两头延伸,一头是语素,一头是句群,即建立起五个层级的语法单位:语素 词 词组 句子 句群的教学。 ”“针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交际中先产生表达的意念再寻找语言形式的思维过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除了从结构形式到意义的模式组织语法教学外,还应有从意义到形式的模式,后者即语法中的表达方式。 ”并认为“必须增加口语语法的内容。 ”(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 ,语文出版社,1994 )这些意见很值得重视。这里还要补一点,就是语篇组成规则的教学也不能忽视,语素教学倒可以结合词法教学进行。2. 语法教学的目的语言教学中的语法教学和语言学教学中的语法教学目的不同。语言学教学中的语法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
15、握有关的理论和知识;语言教学中的语法教学则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理解语法规则进而理解目的语本身,并运用语法规则在交际中进行正确的表达。在语言教学的课堂中,语法教学只是许多教学环节中的一个环节,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要用于进行尽可能接近于真实交际活动的言语操练,直至学生熟练地掌握所学的言语现象,在表达时不再意识到自己是在运用语法规则。3. 重点语法项目的选择一种语言里的语法项目很多,但是无论是在第一语言教学中,还是在第二语言教学中,都不必列出所有的语法项目。就是列出来的语法项目,也不一定都作为重点来教。要列出的项目有两类,一类是虽然不难,但是是体现语法系统总体特征的项目。例如,汉语的四种谓语句,五种疑问
16、句,是汉语最基本的句型,虽然其中的简单动词谓语句和用“吗”提问的疑问句都比较容易学,但是这些语法项目不能不列出来教给学生。另一类要列出的语法项目是学生的难点。怎么知道什么是难点,什么不是难点呢?一是通过语言对比研究来发现,二是靠教学经验。两种语言有明显差别的语法现象大部分是难点。说大部分,就是不一定所有有明显差别的语法现象都是难点,还要进行具体分析。一般说来,意思容易理解、比第一语言中表示同样意思的形式简单而又无法套用第一语言的表达方式的语言形式,学起来比较容易。例如与汉语的连动式相对应的英语句式,两个动词之间要加一个“to “ ,但是说英语的学生很容易学会汉语的连动式,因为不可能在汉语的两个
17、动词之间加一个相当于英语“to ”的语法成分。形容词谓语句却不同,虽然比英语相应句式的句子成分少,但是英语中的“to be ”可以与汉语的“是”相对应,所以说英语的学生习惯于在汉语的形容词谓语句中加一个“是” 。学生难以理解、经常出错或者回避不用的语法现象都是难点。我们前面在介绍汉语语法特点的时候已经跟英语做过比较,从中可以看出第一语言为英语的学生的大部分难点。下面再专门列几条:( 1 )量词的用法。( 2 )形容词谓语句。要反复提醒学生,主语和作谓语的形容词之间不要加“是” 。( 3 )无标记被动句,如“书放在桌子上” 、 “钱包丢了”等等。这类句型在教材中要多出现,早出现,反复练,以便在学
18、生头脑里打下深深的烙印。要让学生多记住一些这类句子。( 4 )带各种补语的句子。( 5 ) “把”字句。这是多数学生难点中的难点,我们下面要专门介绍“把”字句的教学。( 6 ) “了” 、 “着” 、 “过”的用法。其中“了”也是难点中的难点。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http:/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上北语网院进世界学堂 Page1of1( 7 )比较句。( 8 )方位词的用法。( 9 )长定语。( 10 )三位数以上的大数目。( 11 )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规则。( 12 )段与段之间的连接规则。4. 语法点的编排这一点主要是指先教什么,后教什么。我想编排语法点的先后顺序有两条原则
19、:( l )先易后难。例如:大部分“把”字句的动词后面都有补语,而且实际上包含着一个无标记被动句,所以一定要在教了无标记被动句和补语之后教“把”字句。( 2 )在不违背上一条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把相关的语法点组成一个系列,连续编排。相关的语法点是指:围绕这样的语法点可以组织成套的词汇,以便尽快形成成段表达的能力;学了这个语法点,有助于学习另一个语法点。例如,十以内的数词和有关的量词可以跟用“有”的动词谓语句配套教,再用表示家庭成员的名词和有关的人称代词配套,学完这个系列以后学生就可以形成介绍自己的家庭有几个成员的能力。又如,为了突破“了”这个语法难点,可以把这样一些内容作为一个系列:我看小说。
20、我每天(常常)看小说。我明天(后天,下星期)看小说。我正看小说呢。我昨天(前天,上星期)看小说了。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这里的“了”是什么意思。以后再这样编排系列:我要在上海住三年。我在上海住了三年。我在上海住了三年了。这样编排,有助于学生具体地理解用不用“了” 、用一个“了”和用两个“了”的区别。5. 语法点的解释和练习解释一种语法现象,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这种语法现象的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使他们体会到汉语中的一种形式所表示的意思相当于自己第一语言中什么形式所表示的意思,自己第一语言中某种形式所表示的意思在汉语中用什么形式表示。学习汉语的学生多半没有系统的语言学知识,所以在汉语教学中必须避免经院
21、式的语法解释。也就是说,要尽可能使用学生容易理解的话语,少用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的语法术语;要针对学生的难点,不必面面俱到;要尽可能使用启发式,促使学生自己体会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区别。语法点的解释要尽可能结合练习,包括把词组织成词组的练习,把词和或词组组织成句子的练习,把句子组织成语段的练习,把语段组织成语篇的练习。跟其他内容的练习一样,语法练习也应当根据语言习得的心理过程,分别组织理解、模仿、记忆和交际这样几种不同性质的练习。交际性练习将在讨论言语交际技能训练时介绍,这里仅以句法练习为例,先讨论前三种练习方式。( l )理解性练习。理解性练习的方法很多,如造句、填空、改错、翻译、是非选择等。现
22、在许多汉语教科书上的练习大部分属于理解性练习,这里要建议的是怎样通过理解性练习展示新的语法点。方法 1 :假设学生已学过用“吗”提问的疑问句,现在要学习用“什么”提问的疑问句。学生预习的时候己根据生词的译释懂得“什么”的意思。老师指教室里学生知道其名称的任何一件实物,例如桌子,问一个学生:这是桌子吗?学生答:这是桌子。然后指着同一张桌子问另一个学生:这是什么?如果学生答“这是桌子。 ”就说明理解了这个句型。接着让学生利用有关的实物或图片,用“什么”互相提问。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http:/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上北语网院进世界学堂 Page1of1方法 2 :教趋向补语“出
23、去” 、 “进来” 。老师对全班说:“我现在出去” ,接着走出教室去。在教室外面对全班说:“我现在进来” ,同时走进来。然后对一个听力比较强的学生说:“你现在出去。 ”如果学生听不懂,老师再示范一次。学生出去以后,老师问全班:他出去了吗?如果答对了,就叫那个学生进来,进来后老师再问全班:“他进来了吗?”如果都答对了,就说明都理解了,接着让几 个学生轮流表演,直到熟练掌握。方法 3 :关于“把”字句的教学。“把”字句的语义结构和形式结构都相当复杂。有一种“把”字句的语义结构是:施动者通过某动作使动作的对象发生了某种变化。例如, “ 我把书放在桌子上”这句话的语义结构就是“我”通过“放”这个动作使
24、“书”发生了位置变化, “警察把小偷抓来了”这句话的语义结构是“警察”通过“抓”这个动作使“小偷”“ 来了”, “孩子把花瓶打碎了”这句话的语义结构是“孩子”通过“打”这个动作使“花瓶” “ 碎了” 。 “把”字句的语义结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施动者动作的对象是有定的。所谓“有定” ,就是不是任何一个,而是特指的一个,英语中一般用定冠词“the 限定。这样在语义结构上要求的条件就比较多:有施动者,有施动者的动作,有施动者动作的对象,即受动者,而且这个受动者是有定的,还有受动者的变化情况。要表示这么复杂的语义结构,形式结构自然也复杂。受动者变化的情况常常要用补语或和“了”来表示,补语和“了”也是学
25、生的难点。 “把”字句难,就难在这些方面,可以说难点都集中在一起了。要使学生学会“把”字句,看来要分散难点。怎样分散难点呢?汉语中有一种无标记被动句,如“书放在桌子上了”, “小偷抓来了”, “花瓶打碎了” ,语义结构都是某动作使动作的对象发生了变化,跟“把”字句中“把”后面的成分相比,语义结构和形式结构完全一样。如果首先学好了这类无标记被动句,再学“把”字句,就非常容易,只要知道在句首补出施动者就行了。下面要介绍的“把”字句的理解性练习的方法就是以学好无标记被动句为前提的。方法如下:老师让一个学生开开教室的门,接着问全班:门开开了吗?学生答:门开开了。老师再间:谁把门开开了?学生可能会答,也
26、可能不会答。不会答也不要紧,老师可以说:某某把门开开了。这样学生至少可以获得“把”字句中有施动者这样的印象,而从无标记被动句到“把”字句,关键就在这里。然后用同样的方法练习“把书打开” 、 “把本子放在桌子上”等。英语中有一种句式的语义结构相当于“把”字句的语义结构,如:Paul Painted the wall green . (保尔把墙漆成了绿色。 )这样的句式翻译成汉语,一定要用“把”字句。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一些:He laid the books on the desk . (他把书放在桌子上了。 )He hung the picture on the wall . (他把画儿挂在墙
27、上了。 )It is not good to leave the child at home alone . (把孩子一个人放在家里不太好。 )由于可以找到语义结构上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英语中什么样的结构所表示的意思在汉语中必须用“把”字句。上面只是讨论了一种类型的“把”字句。但是只要掌握了这一类,其他类型的“把”字句也就比较容易掌握了。方法 4 :简单对比。有大量的语法现象只要通过简单对比就可以使学生理解。例如在教材和课堂教学中都可以作这样的练习:注意下列汉语句式与英语句式的区别:他有三个弟弟。 (he has three younser brothers. )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
28、学院 http:/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上北语网院进世界学堂 Page1of1这本书很好。 (This book is good . )桌子上有一本书。 (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 )( 2 )模仿性练习。最常用的模仿性练习的方法是句型操练。例如;哥哥比弟弟大三岁。两岁。五岁。弟弟 比哥哥小三岁。妹妹我句型操练必须在学生理解了这个句型的语义结构的基础上进行。( 3 )记忆性练习。记忆性练习也可以叫做巩固性练习。理解性练习和模仿性练习也会产生记忆的效果,但是这种记忆往往是短时的,要使短时记忆发展为长时记忆,就必须增加练习的分量,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反复练习。
29、这样的练习就属于记忆性练习。记忆性练习的方式很多,所有的理解性练习和模仿性练习的方法都可以用于记忆性练习。记忆性练习的方式应尽可能多样化,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练习,可以使学过的词汇和语法点在不同的环境中出现,需要重现而又难以在课文中重现的词语可以在这类练习中重现。上面讨论的练习方法都是举例性的教学方法可以创造,有经验的老师能够结合具体情况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练习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语段和语篇教学的研究还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吴晓露在论语段表达的系统训练 (世界汉语教学 1994 年第 1 期)一文中具体讨论了语段的构成要素和语段训练的目标、内容及原则以及如何进行系统的语段表达训练,对语段教学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