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翻译对照.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744783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翻译对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翻译对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翻译对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翻译对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翻译对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廉颇蔺相如列传【西汉】司马迁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去攻打齐国, 把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齐国打得大败,夺取阳晋,被任命做上卿,凭他的勇猛善战在诸侯各国之间出名。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惠文王的时候,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到了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这块宝玉。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赵王跟

2、大将军廉颇一班大臣商议:想把这块宝玉让给秦国吧,恐怕秦国的那些城池得不到手,白白地受欺骗;想不让给秦国吧,又担心秦国的大军马上打过来。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因此)商量不出结果来,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也没有找到。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下客蔺相如可以担任这个差使。 ”赵王问:“怎么知道他可以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了罪,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私下打算逃跑到燕国去。我的门下客蔺相如拦阻我说:您怎么了解燕王?我告诉他说,我曾跟着大王到边境上王与燕王会

3、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 愿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 ,因此我了解他,所以打算投奔去。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相如对我说:赵国强而燕国弱,而您又受到赵王重用,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现在您却是从赵国逃跑去投靠燕国,燕国害怕赵国,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他们势必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解衣露体伏在刑具上请求大王处罚,或许侥幸能得到赦免。 我按照他的办法去做, 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大王恩赦了我的罪

4、。我看他这人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担当这个差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 ,问蔺相如说:“秦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换我的和氏璧,可以给他吗?”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 ”赵王说:“拿了我的璧, (却)不给我城池,怎么办?”相如说:“秦王用城池来换宝玉而赵国不答“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应,理屈的是赵国;赵国给了宝玉而秦国不给赵国城池,理屈的是秦国。比较这两个对策,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

5、?”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宁可答应(给秦国璧) ,使秦国承担理屈(的责任) 。 ”赵王问:“谁可以担当这个使者呢?”相如说:“大王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我愿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城池给了赵国,就让它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一定将璧完完整整地带回来。 ”于是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出发,到秦国去。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秦王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高兴极了,把璧递给宫中美人以及左右侍从们看,大家高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池皆呼万岁。相

6、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相抵偿给赵国的意思,就走上前去说:“这宝玉有点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王把璧交给他。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蔺相如于是握着璧后退几步,靠殿柱站着,气得头发都要竖起来了,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 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赵王召集所有的大臣来商议,都说:秦王贪婪,仗着他势力强,用空话来诈取宝玉,那些说要交换的城池恐怕得不到手。 商量不打算给秦国和氏璧。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7、。我以为普通人交往尚且互不欺骗,何况大国呢?而且为了一块宝玉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不好。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于是赵王就斋戒了五天,派我来献和氏璧,在朝廷上亲自拜送了国书。为什么这样呢?为的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以表示敬意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现在我来了,大王只在一般的宫殿上接见我,态度十分傲慢;得到了宝玉,把它传给美人看,用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没有诚意把城池交给赵王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 所以我又把宝玉取回。您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脑袋今天就与和氏

8、璧一齐在柱子上碰个粉碎!”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斜瞅着廷柱,准备拿它去撞击廷柱。秦王怕他撞坏宝玉,就向他道歉,坚决地请他不要这样做,同时召来管版图的官吏察看地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指着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池划归赵国。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这种欺诈手段,假装划给赵国城池,其实不能到手,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所公认地宝玉,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赵王敬畏(大王) ,不敢不献它出来。他送宝玉的时

9、候曾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当斋戒五天, 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王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在朝廷上举行设有九个迎宾赞礼官吏的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玉。 ”秦王估量了一下,知道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安置蔺相如住在广成宾馆里。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蔺相如估计秦王虽说答应斋戒,但必定会负约不把城池给赵国,就派他的随从换上粗布便服,怀里藏着宝玉,抄小路逃走,璧于赵。把宝玉送回赵国。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廷上设了有九个迎宾赞礼官吏的在典,引见赵国使者蔺相如。相如到

10、来,对秦王说: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秦国自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从来没有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的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宝玉抄小路回赵国去了。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再说秦国强,赵国弱,大王派一个使者到赵国去,赵国马上就把宝玉送来。现在以秦国的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强盛先割十五座城池给赵国,赵国哪敢留着宝玉不给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了大王应得死罪, 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我愿意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与大臣们仔细商量这件事。 ”秦王

11、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秦王和群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气得发出惊呼的声音。左右的人想把相如拉出去(处死) ,秦王就说:“现在杀死相如,还是得不到宝玉,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反而断绝了秦赵两国的交情。不如就此好好地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赵王难道会因一块宝玉的缘故欺骗秦国吗?”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终于在朝廷上接见了蔺相如,举行仪式后送他回国。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能干的官员,出使到外国而未受到诸侯的欺辱,任命他做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

12、亦终不予秦璧。(这以后)秦国也没有把那些城池给赵国,赵国也到底没有给秦国那块的氏璧。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后来,秦国攻打赵国,夺取了石城。第二年又攻打赵国,杀了两万人。秦国派使者告诉赵王,说愿意与赵王联欢,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在西河以外的渑池相会。赵王害怕秦国,想不去。廉颇与蔺相如商量说:“大王不去,显得赵国软弱胆小。 ” 弱且怯也。 ”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决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赵王于是决定赴会,蔺相如随从同去。廉颇送到边境上,跟赵王告别说:“大王这一去,估计一路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

13、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王许之。回来,不会超过三十天。 (如果)三十天不回来,就请容许我们拥立太子为赵王,以打消秦国要挟的念头。 ”赵王答应了他。遂与秦王会渑池。于是就和秦王在渑池相会。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秦瑟。 ”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 秦王喝酒喝得高兴时说:“我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赵王弹弹瑟吧。 ”赵王弹瑟。秦国的御史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命令赵王弹瑟。 ”蔺相如走上前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演奏秦国

14、的音乐,请(允许我)捧着盆缻(给)秦王, (请秦王敲一敲)以此互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秦王生气了,不答应。于是相如捧着盆缻上前,趁势跪下要求秦王敲打。秦王不肯敲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我可要把颈项里的鲜血溅到大王身上了!” (秦王)左右的人要杀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相如瞪起两眼大喝一声,他们吓得直倒退。于是秦王很不高兴地敲了一下缻。蔺相如回头招呼赵国的御史写下“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

15、“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秦国的群臣说:“请献出赵国的十五座城池为秦王祝寿。 ”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 蔺相如也说:“请献出秦国的咸阳为赵王祝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秦王到宴会完毕,始终不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也准备了许多兵马防备秦国,秦国不敢妄动。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结束后,回到本国, (赵王)因蔺相如功劳大,任命他做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廉颇说:“我当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可是蔺相如只凭着言词立下功劳,如今职位却比我高。我

16、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况且蔺相如出身卑贱,我感到羞耻,不能忍受(自己的职位)在他之下的屈辱!”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蔺相如听见这话,不肯和廉颇见面。相如每到上朝时,常说有病,不愿和廉颇争高低。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过了些日子,蔺相如出门,远远望见廉颇,就叫自己的车子绕道躲开。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于是他的门下客人都对相如说:“我们所以离开家人前来投靠您,就是因为爱慕您的崇高品德啊。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

17、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现在您和廉颇将军职位一样高,廉将军在外面讲您的坏话,您却害怕而躲避他,恐惧得那么厉害。连一个平常人也觉得羞愧,何况您还身为将相呢!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我们实在不中用,请让我们告辞回家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哪个厉害?”回答说:“自然不如(秦王) 。 ”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相如说:“象秦王那样威风,而我还敢在秦国的朝廷上叱责过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虽然无能,难道单怕一个廉将军吗?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

18、在也。今两虎共斗,但我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发兵攻打我们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现在两虎相斗,势必有一个要伤亡。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先顾国家的安危,而后考虑个人的恩怨啊。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廉颇听到了这些话,便解衣赤背,背上荆条,由宾客引着到蔺相如府上谢罪,说:“我这鄙贱的人,不晓得将军宽厚到这个地步啊!” 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两人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文学常识 纪传体:史记 国别体 :战国策 编年体:资治通鉴1、 史记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

19、家、文学家,字子长。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 130 篇,包括本纪 12 篇,世家 30 篇,列传 70 篇,表 10 篇,书 8 篇,起迄:黄帝-汉武帝太初四年 体裁: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地位:二十四史之第一部 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通假字 可与不:不,通“否” 。 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 ,用手托。 拜书送于庭:庭,通“廷” ,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如有司案图:案,通“按” ,察看。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通“熟”

20、,仔细。 7、肉袒伏斧质:同“锧” ,承斧的砧(zhn)板。 8、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 ,假装。 9、设九宾:同“傧” 。 10、盆缻:同“缶”2、一词多义 负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 承担) 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 徒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21、(只,只不过) 幸 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以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 (7)必 其势必不敢留君 一定 王必无人 如果三、古今异义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指虑,担心。今义指害病;灾祸) 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除掉,减掉,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

22、婚姻关系的人)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 看。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布衣之交(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麻布衣服) 左右欲刃(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今义指鄙视,轻视)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今义:美女) 明年复攻赵(明年:

23、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将来的)明年)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今义指以前)窃计欲亡走燕(窃:古义私下里 今义指偷东西 走:古义指逃走 今义指走路)四、词类活用a.名词作动词: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怀其璧(怀,怀揣着) 蔺相如前曰(前,走上前) 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臣语曰(语,告诉 ) 于是相如前进缻(前:走上前) 赵王鼓瑟(鼓:弹奏)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苦笑声) b.名词作状语: 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 ”,在朝堂上)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表示“至“

24、 的方式,从小路) 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 乃前曰(前,,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 怒发上冲冠(上:向上) 乃辞谢(辞:用委婉的言辞) c.使动用法: 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 破碎) 宁许以负秦曲(负,使 承担) 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归璧与赵(归:使归) d.意动用法: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 为羞耻)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 为先;后,以 为后) 吾羞,不忍为之下(羞:以 为羞耻) e.形容词作动词: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容) 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 f.形容词作名词: 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 宁许以负

25、秦曲 (曲,理亏之责 ) g.动词作名词: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盟约)五、特殊句式a.判断句:(常见句型: 者 也, 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翻译: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我为赵将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被动句: 而君幸于赵王 “于”字表被动 (翻译:而您被赵王宠幸)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字表被动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 被动 使不辱于诸侯 “于”字表被动 c.倒装句: 宾语前置:1、何

26、以知之(以何知之) 2、君何以知燕王(君以何知燕王) 定语后置: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可使报秦者人) 介宾结构后置:1、拜送书于庭(于庭拜送书) 2、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于诸侯闻) 3、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于君结) 4、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臣头今与壁于柱俱碎矣) 5、设九宾于廷 (于廷设九宾 ) 6、会于西河外渑池(于西河外渑池会) d.省略句 1: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2: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4:(缪贤)对曰:“臣尝有罪” 5:不如因厚遇之,使(之)归赵 6:相如既归,赵王以(之)为贤大夫出自本文的成语完璧归赵 本指蔺相如将和

27、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怒发冲冠 形容极端愤怒。渑池之会(渑池之功) 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负荆请罪 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指责。刎颈之交 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布衣之交 平民之间的交往、友谊。也指显贵与无官职的人相交往。重点虚词 1、而 A 表并列:夫赵强而燕弱 秦强而赵弱 B 表递进:而君幸于赵王 C 反而: 而束君归赵矣 D 表转折: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而绝秦赵之欢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而君畏匿之 而相如廷叱之 E 表假设: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F 表承接:城入赵而璧留秦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不如因而厚遇之

28、毕礼而归之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G 表修饰: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劝 学君子曰:学 不可以已。 青, 取之于蓝, 而 青 于 蓝; 冰,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的。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水 为 之, 而 寒于水。 木 直 中 绳, 輮以为轮,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 (那其 曲 中 规。 虽有槁暴(p ) , 不复挺者,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 (木材)也不会再挺輮 使之 然也。 故 木 受绳 则 直,金 就 砺直,用火萃取使它

29、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则 利,君子 博 学 而 日 参 省乎己, 则 知 明 而 行 无 过矣。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吾尝终 日 而 思 矣, 不 如 须臾之所学也; 吾 尝 跂而 望 矣,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 (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 ;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 招, 臂 非 加长也,而 见 者 远; 顺风而呼,(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 非 加疾也,而 闻者 彰。 假

30、舆马 者, 非 利足也, 而 致千里;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假 舟楫者, 非 能水也, 而 绝 江 河。 君子 生 非 异也,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 (只善 假 于物也。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积土 成山, 风雨 兴焉; 积水 成 渊, 蛟龙 生焉; 积 善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成 德, 而神明自得, 圣 心 备 焉。 故 不积 跬 步,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

31、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无 以 至 千里; 不 积 小 流, 无 以 成 江 海。 骐骥一跃, 不 能 十 步;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驽马 十 驾, 功 在 不舍。 锲 而 舍 之, 朽劣马拉车走十天, (也能到达, )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木 不折; 锲而不舍, 金石 可镂。 蚓 无 爪 牙 之 利,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 (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筋骨之强, 上 食埃土, 下 饮 黄 泉, 用心一也。 蟹 六 跪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

32、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而二螯, 非 蛇 鳝之穴 无可寄托者, 用 心 躁 也。两个蟹钳, (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字义1、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2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o )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 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于:从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于:比。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6輮以为轮:輮 :通“ 煣” ,用火烤使木条弯曲

33、(一种手工艺) 。以:把。为:当作。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 。槁,枯。暴,同“曝” ,晒干。槁暴,枯干。9挺:直。10 受绳:用墨线量过。11 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12 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1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 ,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博学:广泛地学习。日:每天。知:通“智” ,智慧。明:明达。行无过:行动没有过错。14 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15 须臾:片刻,一会儿。16 跂:踮起脚后跟站着。17 博见:

34、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18 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19 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 ,指声音宏大。20 彰:清楚。21 假:借助,利用。舆:车。22 利足:脚步快。致:达到。23 水:指游泳。名词,用作动词。24 绝:横渡。25 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 性”天赋,资质。26 善假于物也:于:向。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27 兴:起。28 焉:于之,在那里。29 渊:深水。30 蛟:一种似龙的生物。31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得,获得。而,表因果关系。32 跬:古代的半步。古

35、代称跨出一脚为“跬” ,跨两脚为 “步” 。33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34 骐骥:骏马,千里马。35 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 (也能走得很远。 )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36 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37 锲:用刀雕刻。38 金石可镂:金:金属。石:石头。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39 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 。用,以,因为。40 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 (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另一说, “六”虚指。这两说高中课本中没有提到)41 螯:螃蟹的大钳

36、子。42 躁:浮躁,不专心。43 神明:精神智慧44 跪:脚45 滫:污水46 劝:鼓励。47 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48 彰:清楚,明显。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 ,用火烤使木弯曲) 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 ,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 ,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 ;“暴”通“曝” ,日晒)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致”通“至” ,达到)词类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37、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动,变直) 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 “者,也”表判断) 用心一也(判断句, “也”表判断) 用心躁也(判断句, “也”表判断)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古今异义1、故木受绳则直 古义:墨线;今义:泛指所有绳索。 2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4假舆

38、马者 古义:凭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5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6蟹六跪而二鳌 古义:腿,蟹腿; 今义:两腿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跪下。 词类活用(1)木直中绳,鞣以为轮(使动,使弯曲) (2)其曲中规(形名,弯曲的弧度)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状,每日)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动,游水)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状,向上,向下)(6)用心一也(数形,专一) (7)輮使之然也(动名)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状,每日文言句式1判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用“也”表示判断)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用

39、“者”“也”表示判断 )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 表示判断) 2介宾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置) (3)善假于物也( 于物假) 3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 4.固定用法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重点语句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

40、就能变得锋利。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并且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 善于借助外物罢了。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如果) 用刀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 腐烂的木头也 刻不断;(如果) 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荀子,名况,赵国猗氏(今山西运城临猗县)

41、人,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劝学作为 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学究气。如文章开首,连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五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42、,收到了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 从形式上看, 劝学中的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阐述观点、论证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的从反面设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总之,铺锦列绣,无所不用。所以文中用喻虽多,却无板滞生硬的感觉,相反,随着用比的连续转换和充分展开,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生气勃勃。劝学在写作上的再一个特点是大量运用短句排比和正反对比。文章一开始就是一组排

43、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样的排比句式在文中举不胜举,既富于论辩色彩,又富有文学韵味,甚或有一种音乐的节奏感流动在其中。同样,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劝学也很有特色。如在说明学习要善于积累的道理时,作者先后以“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作对比,说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充分显示出“不舍”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在阐述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时,作者又用“蚓”和“蟹”作对比,前者“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六跪而二螯”,却“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道理何在?就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用

44、心躁也”。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衬,增强了说理的分量。鸿门宴沛公 军 霸上,未 得 与 项羽 相见。沛公 左司马 曹无伤 使 人 言 于 项羽 曰:沛公驻军于霸上,没能和项羽见面。 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沛公 欲 王 关中,使 子婴 为 相,珍宝 尽 有 之。 ”项羽 大怒 曰:“旦日 飨士 卒,“沛公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宰相,珍宝全都据为己有。 ”项羽大怒说:“ 明天犒劳士兵们, 为 击破 沛公 军!”当 是时,项羽 兵 四十 万,在 新丰 鸿门;沛公 兵 十万,在霸上。替我攻破沛公的军队!” 正当 这个时候,项羽有四十万士兵,驻扎在新丰鸿门;沛公有十万士兵,驻扎在霸上。范增 说

45、 项羽 曰:“沛公 居 山东 时,贪 于 财货,好 美姬。今 入关,财物 无所取,范增劝说项羽说:“ 沛公居住在函谷关以 东的时候,贪于财物,喜欢美女。现在进入函谷关,在财物方面没有索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 望 其气,皆 为 龙虎,成 五彩,此 天子气 也。急击 勿 失!” 在妇女方面没有宠幸,这说明他的志向很不小。我 让人望他的云气,都呈 现出龙虎的样子,呈现出五种色彩,这是天子的云气。赶 紧 攻击他不要失去时机!” 本节重要知识点 1.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未得:没能。得,能够。 言于项羽:介词短语后置句, “于项羽言”。 2.欲王(wng)关中:王,名 词作动词,称王。介

46、词短语后置句,省略句,“欲(于)关中王 ”。 3.为:担任。动词。 尽:全都。 旦日:明天。 飨:用酒肉犒劳。 4.为(wi)击破:省略句。 “为(吾)击破”。为,替。当是时:在 这 时。是,译为“ 这”。 5.范增说项羽曰:说,shu,劝说 。 6.沛公居山东:是省略句, “沛公居(于)山东”;也是介词短语后置句, “沛公(于)山东居”。 7.此其志不在小:判断句。标志:“ 此”。 此天子气也:判断句,标志:“此也” 。小,形容词做名词,小的方面。 9.急击勿失:省略句, “ 急击(之)勿失(之)”。两个代词“之” 指代的内容不一样。楚 左尹 项伯 者, 项羽 季父 也,素 善 留侯 张良。

47、 张良 是时 从 沛公,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与留侯张良交好。张良在这时候跟从沛公,项伯 乃 夜驰 之 沛公 军,私 见 张良,具 告 以 事,欲 呼 张良 与 俱 去,项伯于是在夜里骑马到沛公的军营,私下里会见张良,把事情全部告诉张良,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开,曰:“毋 从 俱 死 也。 ”张良 曰:“臣 为 韩王 送 沛公,沛公 今事 有急,亡 去说:“不要跟着他一起死啊。 ”张良说:“我替韩王送沛公,沛公 现在有急事,独自逃跑离开他是不 义,不 可 不 语。 ”不仁义的,不能够不告诉他。 ”本节重要知识点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判断句, 标志:“者也”。季父,叔父。伯仲叔季。 2. 素:平时。 善:形容 词活用做动词,和 交好。 从:跟从,跟随。3. 夜驰之沛公军:夜,名 词活用做状语, 连夜。 之: 动词,到。 4. 具告以事:是省略句, “具告(之)以事”;也是介词短语后置句, “以事具告(之)” 。5与俱去:省略句, “与(之)俱去” 。 毋从俱死也:省略句, “毋从(之)俱死也”。6亡:逃跑。 去:离开。 不可不语:省略句, “不可不语(之)”良 乃 入,具 告 沛公。沛公 大 惊,曰:“为 之 奈 何?”张良于是进去,把全部情况都告诉了沛公。沛公大吃一惊, 说:“怎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