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标准落地行动组织开展专业设置规范性自查1、严格按照专业目录设置专业我校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 , 不断根据行业特点和岗位群的要求及宽口径的原则,以“ 特色、规范、质量、效益” 为准绳开设专业,形成了以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土木水利类为主的23个专业。序号 专业类别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1 土木水利类 建筑工程施工 0401002 土木水利类 供热通风与空调施工运行 0408003 土木水利类 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 0413004 土木水利类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 0418005 加工制造类 电气运行与控制 05
2、30006 加工制造类 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 0529007 加工制造类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电梯维护与维修方向) 0516008 加工制造类 汽车制造与检修 0517009 加工制造类 数控技术应用 05140010 加工制造类 模具制造技术(3D打印与快速制造方向) 05150011 加工制造类 机电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方向) 05130012 交通运输类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 08100013 交通运输类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08070014 交通运输类 汽车美容与装潢 08270015 交通运输类 公路运输管理 08290016 交通运输类 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 082800
3、17 信息技术类 计算机网络技术 09050018 信息技术类 客户信息服务 09090019 信息技术类 电子技术应用 09130020 信息技术类 计算机平面设计 09030021 财经商贸类 电子商务 12110022 财经商贸类 物流服务与管理 12190023 财经商贸类 连锁经营与管理 1209002、适时申报新专业,应对产业发展需求学校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跟踪人才需求的社会形势,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抓住机遇,积极探索现有专业发展的新增长点,适时申报新专业方向,持续增强办学活力。二、组织开展中职公共基础课开设情况自查1、自查情况我校各系部我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有语文、数学
4、、英语、德育、计算机操作、公共艺术、体育,共计七门,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均占总学时的1/3,开设率100%。具体情况如下。序号 课程名称 开设时间 备注1 语文 一学年2 数学 一学年3 英语 一学年4 计算机操作 一学期5 德育 两学年6 公共艺术 一学期7 体育 一学年 部分专业为1.5学年2.举措1.教务处严格审查系各专业班级学期教学实施计划,对每一个专业班级公共基础课课程的开设都严格把关,保证了各专业班级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保证学校公共基础课开设率100%。 2、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务处严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审核各系各专业学期教学实施计划,保证开足公共基础课。在此基础上,严格制
5、定并统一全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授课进度,要求教师在教学按规范教学,把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作为必备基本功,采用检查教师教案、授课进度、批改作业情况,开展学生评教活动、随机听课及组织公共课形式加强过程管理,通过开展教研活动、教师省内外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保证了公共基础课的授课质量。组织开展专业教学标准落实情况自查自查情况我校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2.举措(1)按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系部、各专业教研室按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人才培养方案制
6、定学期教学实施计划交教务处审核,通过后形成课程方案、教师分工、学校课程总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教研组长和任课教师根据学校的授课计划和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制定出本学期的授课计划,保证了教学标准的落实。 (2)严格编写专业教学教案每个学期,教务处都会组织对教师的教案和教学进度进行检查。要求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以课程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与前提,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授课内容和特点按要求规范编写。(3)科学安排专业学科课程我校科学地安排各学科课程,加强各专业学科组的建设,从人员配备、教学设施,实验场地等都给予了相应的政策倾斜,并设立了学科的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
7、工作。(4)落实“双证书” 教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校将始终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实行“双证书 ”制教育教学,学生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也取得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5)、打造工学结合培养,强化实践人才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设有校企合作工作机构,与省内外多个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聘请企业专家作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企业作为学生校外跟岗、顶岗实习基地。采用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不断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使之基本达到总学时50%以上。保证了教学标准的有效落实。(6)强化专业教学过程监控组织期初、日常、期末教学检
8、查,强化教学过程监控。检查的内容包括教师授课效果、学生到课率、听课、学生评教等内容,并召开教务会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了教学过程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专业仪器设备规范落实情况自查。1.自查情况学校把职业院校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作为完善各专业仪器设备的依据,现有实训仪器、设备台套数和设施工位充足,技术先进,完全能够能够满足对现有各专业在校生进行实训教学计划培养目标的需要。具体情况如下:通过采购和建设先进的教学设备,学校现拥有先进的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装调控实训室、网络搭建实训室、动漫制作实训室、广告设计与制作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计算机维护与维修实训室、电工基础实训室、电子制作实训
9、室、汽车修理实训车间、机电一体化实训室、通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单片机控制产品安装与调试实训室、电梯安装调试实训室、制冷空调安装与调试实训室、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实训室、钳工实训车间、普车实训车间、数控实训车间、机器人装调实训室、机械装调实训室、3D打印实训室、汽车制造与维修仿真实训室、发动机拆装实验室、汽车电器实训室、汽车改装实训室和汽车整车实训车间等与各专业相关的网络多媒体教室95间,配备有专业实训室50余个,计算机1740余台。2.举措(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设备管理工作正常开展教务处牵头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从设备入库、出库,搬迁、报废等环节严格管理,每学期要求各系部自查实训器材使用情
10、况,定期向教务处上报实训设备情况。(2)学校现有仪器设备情况(3)设备专人管理,提高教育技术设备规范化管理水平在硬件建设逐步到位的基础上,加大管理力度,完善工作机制,发挥设备效应,确保实训室教学有序地进行。制定各专用教室规章制度和管理人员职责等,做到公布上墙并认真落实。做到了制度健全,责任明确到人。在设备管理方面,学校将教育技术设备硬件、软件按规范登记,学校有总帐,各室有明细帐,做到柜有柜签,物有标签,仪器分类存放,整齐规范,做到定期保养,损坏及时维修。为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我校将实训设备技术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先后组织教师的深入企业培训,更好地服务教学。(4
11、)做好常规使用登记要求实训老师每学期记好实训室日志,整理好各类管理资料,如:实验室工作计划与总结,实验通知单,危险品领用记录,仪器验收、借还、使用、维修和报损记录,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学生实验开设率统计等记录完整。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自查情况学校有关部门对教育部、教育厅的教学工作诊改方案进行研究,制订学校教学诊改的工作方案,细化教学诊改工作的自主诊断点,召开由各处室和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教学诊改专题会议,不断完善教学诊改方案,加强教学诊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举措(1)建设完善学校内部质量的保证和监控体系组织相关责任人员梳理、摸清现状,指导各系部部按照专业建设的自身水平,分类完成各专业的自我诊
12、改报告,组织检查各专业针对诊改诊断点做好基础性材料的准备。(2)开展专业、课程和课堂教学质量的专项活动组织策划专业分析会,人才岗位调研与分析,教育教学质量调研、示范课、公开课、汇报课、骨干教师培训、听课巡课、学生评教、教师教学业务考核和优秀教师评选等专项活动。(3)诊改工作过程性和成果性村料的收集做好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计划、教师分工安排表、教师课程表、试卷、学生评教、师生考勤表、教师教学业务考核表、教学日志、顶岗实习月记表等资料。建立好文件夹、存放在档案室,能及时提供检查。(4)开展教学改进工作在教学标准落地过程中,不难发现我校教学改革和创新工作做的不够,须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的深度及广度。因此要求相关人员认真学习业务尤其是中职教育教学管理理论及管理方法,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加强横向联系与沟通,进一步学习和参考兄弟院校教学管理经验。加强教学诊断能力,深入调研、广泛讨论、反复论证,推进教学管理与创新工作。 六.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检查工作。1.每学期期初配合省教育厅和贵安新区完成我校开学专项督导检查工作2.配合国家教育部完成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平台数据填报工作3.完成省教育厅下达的我校2016年年度质量报告的撰写上传工作4完成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我校数据的填报上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