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解决倍数关系问题的策略.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715659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解决倍数关系问题的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解决倍数关系问题的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解决倍数关系问题的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解决倍数关系问题的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解决倍数关系问题的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解决倍数关系问题的策略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很荣幸有机会来到我们美丽的-小学,这次送教下乡活动,对于我可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交流的机会。感谢大家为我提供了这样好的一个平台。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是浅谈解决倍数关系问题的策略。所谓策略指的是解决问题的计策与谋略,解决问题的策略重在对解决问题的规划与方法的评价、使用。策略被用于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古时的田忌赛马就是运用了恰当的策略赢得了比赛,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我们老师教学生解决问题也都是需要策略的。倍数应用题历来是小学应用题教学的一个难点,以往的教学,把倍数关系的三类问题割裂开来,孤立的教一类练一类,致使学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形

2、成比较完整的认识,表现在解题中常见的错误就是见“倍”就乘。针对这些问题,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对这部分内容做了较大的改进。把三类问题相对靠拢,并加强了动手操作和及时的对比,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开辟了新的途径。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突破倍数关系问题的一些策略。解决倍数关系的应用题做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在教学中,我通常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具、直观的线段图、找比较量和标准量等方法让学生动手、观察、讨论、探索、自主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问题和探索解题方法的能力。我简单的从这五个方面来说明。一、了解学生认知起点,适当引导。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建立

3、在学生客观的数学现实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学时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原有认知进行相应的引导,同时在这一点上教师还应注意“教师的教不要被学生的会所牵动”,因为个别孩子的思维毕竟不能替代所有孩子的思维,所以还应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孩子进行正规的引导。在学习新知识前,我通常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各种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例如:刚才教学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课中,我通过在黑板上贴出 2 个梨和 6 个苹果。梨 苹果 师:让学生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学生提出生 1:梨比苹果少几个?生 2:梨和苹果一共有几个?生 3:苹果

4、的个数是梨的几倍?这几个不同的数学问题。这样的导入环节,虽然没有复杂的情景和繁琐的语言引导,但学生能从图中充分挖掘出数学信息。由此可见,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知识水平。从教学反馈来看,学生的提问还是多样化的。对于解决问题的教学,我们不能只为解决某个问题(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而忽略了其他问题的存在,毕竟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才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应该重视学生提出的每一个有效的问题。二、应用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教学倍数关系的应用题,不论从哪一类问题教起,都必须首先帮学生建立起倍的概念。我们知道, “倍”的概念产生于两个数量相比较, 是经过“比”得到的。对三年级学生而言,将“求

5、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有着一定的思维跨度,在这个思维跨度中,老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直观感知”,还要注重由“直观到抽象思维”的引导。通过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理解得更深刻。今早教学的有 6 个苹果 ,2 个梨,要求苹果的个数是梨的几倍 ?就要把 2个梨作为标准, 看作 1 份。苹果的个数相当于这样的 3 份,也就是 6 里面有3 个 2。所以苹果的个数是梨的 3 倍。考虑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倍”,可以说对“倍”完全没有概念,因此开课时我没有完全放手,而是先引导学生把 2 个梨作为标准

6、,看作 1 份。为了突出比较的结果,即“一份”与“几份”的关系,我让孩子上黑板摆一摆,圈一圈,使学生凭借动作思维和视觉,更鲜明地感知“谁”是“谁”的几倍 ,并通过口述逐步学会倍数关系的表达。然后引导学生发现求苹果的个数是梨的几倍,就是求 6 里面有几个 2。再让学生列出除法算式。之后再将梨的个数增加到 3,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内划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把几个数量看作 1 份是相当重要的。最后将梨的个数增加到 6 个,和苹果的个数一样多,让学生在分析、比较中理解:算式一样但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理解得更深刻。再逐步内化出求谁是谁的

7、几倍,就用谁除以谁,这儿我没有采用有的老师说的用大数除以小数这种说法去局限学生,因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都将用到谁除以谁这一知识。三、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倍数关系的方法倍数关系应用题的另两个侧面,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尽管算法不同, 但它们的数量关系和分析方法却是统一的, 即都必须搞清楚“谁”和“谁 ”比, 把“谁”看作 1 份,“谁”看作几份。为了帮助学生熟悉这一数量关系,学会分析思考 ,我个人觉得可以在教学这两种应用题之前安排一节准备课,进行这方面的初步训练 ,例如可以先给出以下条件:苹果的个

8、数是梨的 2 倍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 4 倍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3 倍引导学生逐一分析,说出各题是什么和什么比 ,把什么看作 1 份,什么看作几份。然后,根据上述条件进行操作和游戏。教师先在黑板上贴出 4 个梨,让学生根据“苹果的个数是梨的 2 倍, ”贴出苹果。反过来,教师贴出 4 个苹果,让学生思考 ,根据苹果和梨的倍数关系, 应该贴出几个梨。接着,让学生根据“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 4 倍”进行操作。如第一行摆出 4 根, 第二行摆几根 ?第二行摆 8 根,第一行摆儿根? 每摆一次都要提醒学生看看是否符合要求。还可以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3 倍”, 组织学生游戏。如:先叫出 3

9、个女生,让男同学思考, “你们应该出来几人?”反过来先叫出 6 个男生, 由女同学回答, “你们应该出来几人?”其实,这样的训练我在刚才的课堂上也有体现。比如选一选的第 2 小题、摆一摆、拍手游戏。最后,引导学生把上面的倍数关系抽象成线段图, 可以先指导学生用一根小棒横着摆, 表示看作 1 份的数量,再用若干根小棒横着接起来,表示看作几份的数量, 为以后引进线段图作铺垫。以上教学活动 ,始终紧扣“谁是谁的几倍”这一数量关系,逐步使学生领悟。为了不出错 ,必须搞清谁是 1 份,谁是几份。同时也使学生初步感知,知道 1 份求几份,用乘法算;知道几份求1 份,用除法算。有了这些认识,再来教学例题就水

10、到渠成了。四、加强对比,促使学生搞清相关问题的联系和区别每一堂课教学完例题后,都还有必要设计合适的练习,让学生及时进行对比。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讲究策略,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设计的具体内容形式。做到难易适中,体现出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和思考性等特点。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以提高课堂练习效益。练习应把握以下几方面:1、在“点”上突破。 所谓点,即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一节课要完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必须要有侧重点和学习的难点。对重点内容可采用集中性的方法进行练习,对难点部分要抓住突破的关键进行分散性练习。2、在“巧”上探索。

11、 课堂练习要讲究技巧,盲目的练效益不高,练习要有针对性,练得巧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是事倍功半,比如知识间易相互干扰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对比方法加以辨析,进行对比练习。3、在“量”上控制。 课堂练习不能只重数量而轻质量,要在精字上下功夫,如果练习缺乏精心设计,只是进行大量的、无选择无节制的题海战术,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技能技巧的练习的目的也就无从谈起。4、在“展”上延伸。 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带有一定难度、思考力度大的题目,来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中上等学生的探索精神,让他们跳起来摘到果子。这种较高层次的练习

12、,具有拓展学生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的作用。具体到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练习设计,我觉得除了采用一题多变的方法来揭示联系之外,还可以进行一些辅助训练。使学生对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一是搭配条件与问题的训练。给出如下卡片:( 其中的条件卡片要一式两张)白免 27 只 黑兔 9 只 白兔是黑免的 3 倍白免有几只? 黑免有儿只? 白兔是黑兔的几倍?让学生利用这九张卡片组成三道应用题,分析解答。二是提问题与补充条件的训练。出示问题卡片“红花朵数是黄花的几倍? ”让学生说出解答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有了这两个条件,用什么方法算。然后出示条件卡片“红花朵数是黄花的 3 倍”

13、, 让学生回答,根据这一条件还要知道什么求什么,用除法; 反之, 还要知道什么,求什么, 用乘法。三是根据算式补条件的训练。如:杨树有 8 棵, ,柳树有几棵? 8X4杨树有 8 棵, ,柳树有几棵? 84通过以上训练,使学生认识到在倍数关系的三个数量中 ,只要知道了其中的两个数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数量;反过来,要求出其中的一个数量, 就要找到其它的两个数量。也就是说,三个数量的已知和未知可以互相改变 ,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和一道乘法算式可以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一样。相信通过这样的辅助练习之后,学生对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会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再遇到此类问题定会进行相应思考,而不是简单的见“倍”就乘。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是通过以上策略来突破倍数关系问题这一难点的。实践下来,我觉得效果还不错。所以借今天这个难得的机会拿出来和大家交流,不足之处还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