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赛迪顾问-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面向云计算转型战略研究.docx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703478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赛迪顾问-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面向云计算转型战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赛迪顾问-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面向云计算转型战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赛迪顾问-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面向云计算转型战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赛迪顾问-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面向云计算转型战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赛迪顾问-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面向云计算转型战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面向云计算转型战略研究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前 言研 究 目 的云计算作为未来信息服务体系的核心,其全新的服务方式为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带来了革命性的 ICT 体验。目前的云计算阵营中已经形成了特色鲜明、各具优势的产业力量 地方政府、IT 企业、电信运营商。由于网络支撑保障能力是制约云计算技术和产品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云计算服务规模发展的核心基础,云计算服务只有与有线无线网络无缝对接、深度融合才能真正为用户带来高效、便利、安全的服务体验。因此在云计算这场革命性的 IT 浪潮中,三大电信运营商凭借其全面的数据中心节点、独有的无线/有线网络接入能力以及在用户和渠道方面深厚的积累将

2、成为中国云计算战略的主要力量。本白皮书的研究目的主要涵盖: 解析中国运营商面向云计算转型发展的历程,指明机遇挑战及未来趋势。 剖析运营商现有网络及 IT 能力,结合三大运营商云计算发展战略,对三大运营商提供云服务的能力进行评估。 梳理三大运营商目前典型的云应用项目,提出未来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重 要 发 现 电信运营商是数据中心市场提供服务的中流砥柱,大运营商占总体市场的份额达到了 60%左右。从 2010 年中国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资本支出来看,中国电信居首,其次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 未来 3 年,云计算应用将以政府、电信、教育、医疗、金融、石油石化和电力等行业为重点,在中国市场逐步被越来越

3、多的企业和机构采用,市场规模也将从 2010 年的167.31 亿元增长到 2013 年的 1174.12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91.5%。 电信运营商拥有的庞大 IT 基础设施及其控制权优势有效解决了未来布局云计算服务中面临的性能、安全和可靠性等问题,为电信运营商向云计算战略转型提供了强大的 IT资源库,使得电信运营商在做云存储、主机托管时具有天然优势。 2010 年,三大运营商分别加大了 IDC 的投资和云计算中心的建设力度。中国移动位于北京的国际信息港开始动工,规划了 7 个 IDC 中心作为中国移动集团“数据业务及企业精品工程示范基地” ;中国联通在上海成立 IDC 数据中心及云计

4、算运营中心,计划 5 年投入 5 亿元,将青岛打造成其“北方数据中心”乃至“东北亚数据中心 ”;中国电信目前机房面积超过 100 万平方米,规模以上机房超过 300 个,机架超过 10 万个。 电信运营商 IT 支撑系统建设投资一直备受重视,其投资额也仅次于主设备投资,居第二位。电信运营商引入云计算后,其私有云将承载更多的内部 IT 和业务支撑系统的功能。第 一 章 云 计 算 产 业 链 及 云 计 算 服 务 运 营 主 体一 、 云 计 算 产 业 链 全 景 概 览1、 云 计 算 的 定 义云计算是一种 IT 资源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包括互联网 Internet 和企业内部

5、网 Intranet)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硬件、平台、软件及服务等资源。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 ,其计算能力通常是由分布式的大规模集群和服务器虚拟化软件搭建。“云”中的资源在用户端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云计算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 、数据存储即服务(DaaS ) 、平台即服务(PaaS ) 、软件即服务(SaaS) 、 “云安全”和虚拟化应用等内容。2、 市 场 现 状 与 预 测2010 年中国云计算应用市场的发展明显加快,无论是“公共云”还是“私有云” ,典型案例日趋增多。除了大型的云计算中心建设,还有众多

6、以 SaaS、虚拟化等模式存在的云计算相关应用服务。未来 3 年,云计算应用将以政府、电信、教育、医疗、金融、石油石化和电力等行业为重点,在中国市场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采用,市场规模也将从 2010 年的 167.31 亿元增长到 2013 年的 1174.12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91.5%。图 1 20092013 年中国云计算应用市场规模及增长率预测92.23167.31315.54606.781174.122009年 2010年 2011年E 2012年E 2013年E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81.4%88.6%92.3%93.5%80%84%88%

7、92%96%销 售 额( 亿 元) 增 长 率资料来源:赛迪顾问 2011,11 3、 产 业 链 构 成中国云计算产业生态链的构建正在进行中,在政府的监管下,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与软硬件、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商以及云计算咨询规划、交付、运维、集成服务商、终端设备厂商等一同构成了云计算的产业生态链,为政府、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服务。图2 中国云计算产业链电信云基础设施 互联网数据计算中心服务器/ 存储同城灾备中心互联网基础设施 移动网络设施平台设施 核心运营平台计费平台灾备平台 CRM平台OA平台运行设施 互联网通信网云服务 运营数据仓库IDC运营管理BOSS/OSS应用展示 可视移动电话手机视频移动支

8、付全球眼 IPTV智能导航城市云基础设施 云计算中心服务器/ 存储同城灾备中心互联网基础设施 无线网络设施物联网感知终端平台设施 物联网平台云存储服务平台电子政务平台 商业服务平台公共事业平台运行设施 物联网互联网广电网 云端互通资源管理安全管理应用展示 智能交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应急指挥 教育信息服务娱乐服务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安城市基 础 设 施 层底层元器件低功耗芯片 面板CPUGPU闪存ARMIntelVIAnVIDIASamsungToshibaSamsungLGPhillipsSharp云 基 础 设 施数据中心设备集 装 箱 数据 中 心 网络设备机房附属设施机柜 UPSOracle

9、EMC/CiscoMicrosoftGoogleIBMHPIBMHPDELLVCE(VMware,Cisco,EMC)曙光浪潮IBMHPEMCDELLNetAppH3C浪潮联想华赛CiscoHPTP-LinkTENDA华 为 IBMHPNittoEmerson图腾 Emerson-liebertHirossStulzHiref阿尔西 APC-MGEEmersonSantak科华监控IBMHPKDDINomura全球鹰智按邦光桥云 基 础 软 件 云 应 用 软 件虚拟化VMWareNovellIBMIBMOracle(BEA)ProgressTibco生物认证TIIBM科大实业入侵检测杀毒安全

10、加密Symantec, Trend Micro,EMC (RSA), Microsoft,Macfee, 卡巴斯基, 奇虎,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OracleBigdataOracleIBMMicrosoftGoogleSAPTeradata 软件运营平台伟库网友 商网 Jamcracker新 浪搜 狐百度位置导航GoogleEsri超图亚信联创神州数码神州泰岳 腾讯完美 时空浩 方盛大Amazon阿里巴巴 腾 讯工业软件SiemensGEDassault通信软件GoogleMSNSkype腾 讯 IBMOracleNCREA完美时空 水晶石 暴 雪九城 OracleSAPInfo用友嵌入式软件

11、 游戏和动漫软件 企业管理软件海量存储技术ApacheYahooEMC云 集 成 云 服 务云 运 营云设计咨询服务 云解决方案 云平台开发 云集成服务FortressGlobusJoyentKaavaIBMSalesforceMicrosoftrPath中 金数据新 浪Open NebulaEucalyptusIBMVMWareEnomaly天 云科技中 金数据软 通动力云 安全IBMAccentureCitrixJoyentAppirioDELLSymantecMcAfeeTrendMicro瑞星IBMUsher中金数据 CloudTestingkeynoteSkytapSOASTA网络运

12、营 数据中心 系统运营T-MobileNTT电信联通新 浪搜狐世纪 互联万 网IBMHPNTTNomura中 金数据万国数据世纪互联互联 互通润泽科技生产运营灾备运营 网络 运营呼叫中心IBMHP中 金数据IBM, HP, Fujistu, CSC,Hitachi, Sungard, 中金数据,IaaSPaaSSaaSAmazonIBMCitrixSkytap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金数据世纪互联 曙光GoogleSalesForceMirosoftSuncloudJoyent用 友百度SalesForceMicrosoftGoogle盛大用 友八百 客金 蝶金 算盘消 费 类 应 用 行 业 类

13、应 用车载终端瘦终端云电视 电纸书物联感知终端AppleNokiaRIMHTCMotorolaSamsungLG联想华为AppleSamsungDellMotorolaNEC联想华硕宏基万利 达BoschMOTONokia中兴北斗星通合众思 创WYSEHPNCR日立升 腾实 达长城国 光新大陆SharpLGSonySamsungPhillipsApple创维AmazoneLink汉王爱国者 纽曼盛大IntermecMTSMOTO(FreeScale)华工科技大 立科技歌尔声学东 信和平 交通云 教育云 旅游云IBM银江股份青岛海信中 电科技上海交 技佳讯飞鸿 IBMMicrosoftEMC中软

14、浪潮IBM中国移动 去哪儿同程携 程政府云金融云 电信云 健康云中小企业云IBMMicrosoftOracle浪潮银 江股份华胜天 成神州数码 中科 软物 泰科技IBMOracle中国电信中金数据东 华软件 AT&TT-mobile中国移动 IBMOracle东软东华软件SalesForceAmazon中国电信金 蝶用友风云在线八百 客中企 动力杭州世 导运 行 服 务 层 应 用 层防火墙平 台 与 软 件 层个人应用软件MicrosoftAdobeGoogle应 用 示 例计费平台 游戏和动漫平台 电子商务平台云迁移 云测试服务器 存储应用平台 应用 软件 商业智能精密空调门户平台服务器虚

15、拟化VMWareMicrosoftVMWare微软 IBM网络虚拟化桌面虚拟化CiscoHP微软CitrixVmWare存储虚拟化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云操作系统 中间件 安全管理 数据存储技术资料来源:赛迪顾问 2011,11由上图可见,Iaas、Paas 、Saas 是云计算的三种主流服务模式,其中: IaaS 领域:云计算服务的基础IaaS 的范围涵盖了电信运营商、电信设备提供商等网络基础设施提供商,核心芯片、高性能服务器、云存储、云安全等硬件基础设施提供商,以及作为资源池的云计算数据中心。他们作为底层通信、载体、基础设施等资源的提供者,往往有庞大的固定资产投资,这些基础设施和网络设施也是提

16、供云计算服务的基础。 SaaS 领域:传统服务内容发生改变SaaS-软件即服务是目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它随CRM、 HR、ERP 等在线应用软件服务的发展快速增长。在云计算服务中,三种模式的转变决定了服务内容的改变,其中,商业模型的转变将涉及到将软件的“所有权” 、技术基础设施和管理、软件服务的成本等方面;应用架构的改变指的是指软件部署为托管服务,具有可扩展性、多用户高效性,而且确保客户应用配置的简易性,同时还不必为每项配置支付额外的开发或运营成本。运营结构的改变指的是降低营销成本、服务成本、扩大用户群、获得更多的服务收费。 PaaS 领域:云计算服务的应用核心PaaS 领域

17、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和 SaaS 领域一起,构成了云计算服务的应用核心。它的范围覆盖了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虚拟化等平台软件提供商,以及政务、民生、交通、能源等行业云解决方案提供商。他们是云应用落地的核心部分,也是产业附加值最高的部分。图3 中国云经济生态链二、云计算服务运营主体1、 电 信 运 营 商电信运营商很早在 Saas 领域就有布局,其中中国电信推出了商务领航业务,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也分别推出 ADC 和 e-Power 等业务,伴随数据量和带宽增加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电信运营商全面布局云计算也成为定局。一方面,依托云计算,国内电信企业将借势发力,成为云计算产业的主要受益者之

18、一,对内进行业务系统 IT 资源整合,提升内部 IT 资源的利用率和管理水平,降低业务的提供成本;对外通过云计算构建新兴商业模式的基础资源平台,提供公用 IT 服务,提升传统电信经济的效率,加速电信运营商平台化趋势与产业链的整合趋势,并在应用层面推动云计算的落地。另一方面,运营商拥有建立大型数据中心的能力和基础,成为推动相关云服务当仁不让的主导者。电信运营商是数据中心市场提供服务的中流砥柱,大运营商占总体市场的份额达到了60%左右。从 2010 年中国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资本支出来看,中国电信居首,其次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但从近两年的支出增速来看,中国移动居首,达到 73%,其次是中国联通和中

19、国电信。图4 2009-2010年中国运营商数据中心资本支出6981462214181098675742447中 国 电 信 中 国 联 通 中 国 移 动040008000120002009年 2010年百万元 中国电信依托于骨干网资源,中国电信可方便利用互联港湾的高速电路实现无阻塞直接联入中国电信 CHINANET 骨干网,骨干网络宽达 22T,国际出口带宽达到 760G,丰富的网络资源、最大的国际出口带宽是其最大优势。中国电信拥有北京、上海、广州等 9 大骨干网核心节点重点机房。机房总面积超过 100 万平方米规模以上机房超过 300 个。2009 年中国电信启动“翼云计划” ,2010

20、 年,中国电信根据已经在 4 个省份进行云计算的试点工作,在上海推出了以云计算为构架的个人移动增值服务“e 云” ,并加入全球云计算研发测试平台 Open Cirrus,设在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的云计算技术试验平台将成为Open Cirrus 的全球节点之一。天翼云计算体系框架包括以下三个层面,资源云、能力云、应用云。图5 中国电信“天翼云”体系框架在以上三个层面,中国电信的优势在于资源云,集中体现在基础设施、网络资源方面。中国电信将依托遍布全国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资源,统一建设部署覆盖全国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具备提供给数百万台高性能虚拟主机的能力。 中国联通截至 2010 年 9 月,中国联通 I

21、DC 机房总数 184 个,分布在 31 个省 118 个城市。2010 年中国联通规范了 IDC 服务标准,对全国 IDC 进行了服务等级评审,通过规范机房软、硬件条件,完善营销组织管理和服务支撑保障,建立相对统一的客户响应机制,制定出一整套分级服务规范。同时推出了“中国联通国家数据中心助力计划” ,针对政府、大型企业信息化部门打造信息安全一流的数据灾备中心,一揽子承建各级政府信息化应用网站;针对中小企业制定行业外包服务专区,打造 IDC“承载企业信息化服务”的新平台。中国联通于 2009 年提出云计算服务战略,推出了 DIOS 分布式智能开放系统。其目标就是以分布式存储、计算资源等为基础,

22、通过云网络整合统一资源,形成按需弹性扩展的能力。图6 中国联通“沃云”体系框架在以上三个层面,中国联通尚需要一定时间的开发和整合,未来将涵盖资源云层面的虚拟数据中心建设,以及 BI 系统为基础的云架构,对 OSS 的云计算改造等。 中国移动中国移动开展 IDC 业务没有既往经验,22 个省建设有 IDC 机房,多数省面积均在1000 平米以下,大部分不足 500 平米。2009 年开始,中国移动下达全国 IDC 建设方案,在年内建设 7 个一类节点机房,目前,包括北京、浙江、广东等省份已经开始了建设运营。2010 年,中国移动位于北京的国际信息港开始动工,规划了 7 个 IDC 中心作为中国移

23、动集团“数据业务及企业精品工程示范基地” 。同年 5 月,中国移动正式发布 “大云”1.0 。它的技术架构分为资源层、平台层、能力层和应用层。图7 中国移动“大云”体系框架在以上四个层面,中国移动优势在于平台云,目前“大云”平台已经达到 1000 台服务器,5000 多个 CPU,3000T 的存储规模,集中用于数据管理和分析。大云的后续版本处于研发当中,未来将有效涉及云计算资源池实时交易和云计算能力开放能力等领域。2、 专 业 IDC非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商主要通过自建数据中心机房和租用电信的机房两种方式来提供服务,但资源限制和带宽成本依然是其发展的较大瓶颈。因而非电信运营商与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合

24、作也开始愈加紧密,机房和客户资源分享以及增值服务是合作的基础。近两年,中国 IDC 企业间的兼并收购频繁发生,如北京世纪互联收购华南 IDC 公司商赢在线,上海乐拓数据收购本地 IDC 公司数据超市等。在向云计算过渡的进程中,大型 IDC 公司将继续加快收购兼并的步伐,中型 IDC 公司会转而谋求资本的支持向规模化发展,而小的IDC 公司如不顺应“服务、质量上求生存,规模、品牌上求发展”这个行业潮流,将面被逐步整合的命运。图8 2010年中国非运营商 IDC企业市场份额万 网, 19.7%世 纪 互 联, 18.9%新 网, 11.2%帝 联 科 技, 8.2%中 金 数 据, 6.2%新 网

25、 互 联, 7.1%网 宿 科 技, 6.9% 蓝 汛, 3.9%三 五 互 联, 3.6%电 信 通, 1.2%其 他, 13.1%随着业务需求的大量存储空间和相应的服务器的提升,以及客户更细化的需要,下一代 IDC 的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将有进一步的提升需要。随着各行业数据集中管理需求增加以及业务模式的不断变革,传统数据中心在能耗、效率、资源整合、绿色成长、快速响应、信息安全等方面临诸多挑战。而云计算集合了通信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趋势,通过虚拟化技术,使 IDC 中心的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资源形成一个巨大的资源库。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提高了 IDC 运营维护的效率,降低了管理的复杂度,提高了中心

26、内资源的调度效率和利用率,用户根据业务需要通过租赁的方式使用数据中心的资源,并可以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所需租赁的资源,最终根据资源使用情况来付费,当 IDC 运营者需要扩大资源时,新的资源也能够加入到原有的云计算管理平台上,进行统一管理和部署。云计算对下一代 IDC 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统一服务平台聚合诸多资源,给予企业更多自主选择,以及随时增加需求的便利,使得能耗效率得以提高,运营成本得以下降。云计算平台能够以较低的管理边际成本开发新产品、推出新产品,资源不会受限于单一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各种服务和需求。其次,云计算动态基础架构能灵活地调配资源,提高闲散资源的利

27、用率。3、 传 统 大 型 IT 企 业由于意识到“云计算”将是一场改变 IT 格局的划时代变革,几乎所有重量级跨国 IT巨头都从不同领域和角度开始在“云计算”领域布局,这个阵营的主力包括Microsoft、IBM 、HP、SAP、Oracle (Sun) 、VMware、Citrix 等。各厂商都推出了相应的云计算战略,如 Microsoft 的“S+S” ,IBM 的“智慧的云计算” ,HP 的“一切皆服务” ,SAP 的“Business ByDesign 和以按需随选(On Demand) ”,Oracle 的“On Demand”,VMware 的“IT 即服务” ,Citrix 的

28、 3C 等。在云计算的驱动下,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将层出不穷,各种融合式创新将不断涌现。未来的云计算用户将大大降低 IT 成本,他们不再需要专门的 IT 资产、关注 IT 技术问题,而只需将精力和资金集中于核心业务、注重 IT 应用即可,因为通过云计算终端能够获得任何想要的计算资源。而传统的 IT 服务提供商要在未来的云计算时代不被边缘化,都必将逐渐转型为云服务提供商;云计算将进一步缩短产品推向市场所需要的时间,使传统的 IT 服务交付模式更加灵活高效,IT 供应链管理更具动态性。 Microsoft微软可以为自己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三种不同的云计算运营模式,包括微软运营、伙伴运营和客户自建

29、模式。微软的云计算战略的特点包括软件加服务(S+S ) 、开放安全的平台以及自由选择战略。微软在国内外拥有众多云服务运营和解决方案提供的成功案例,微软在芝加哥、都柏林等构建和运营数十个全球化的大型数据中心并拥有可口可乐公司、联邦快递、Intertec、再生能源生产公司、 Staser Consulting Group、Kelley Blue Book、欧洲环境局、迈阿密市政府、Associated Press 等客户。在国内,微软的成功案例包括苏州风云在线、杭州云计算开发培训平台、上海云计算应用孵化中心的“健康云”和“中小企业云” ,成都市云计算中心等。解决方案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概述1、Li

30、ve和Online解决方案:微软针对消费者提供了包括Windows Live、Ofce Live、Live Messenger、Bing以及Xbox Live等在内的多种服务;对企业用户的服务为Microsoft Online Services 。2、Windows Azure Platform解决方案:Windows Azure、SQL Azure和Windows Azure platform AppFabric。3、动态云解决方案:面向企业客户方案DIT-SC (基于Dynamic Infrastructure Toolkit for System Center等产品)以及面向服务提供商方

31、案(基于Dynamic Datacenter Toolkit for Hoster等产品) 。 IBMIBM 主推“智慧的云计算” 、 “蓝云” 。IBM 联合了包括超图软件、杭州创业软件、中电广通、中金富通、Amazon、Juniper Networks 等 ISV 和 SI 作为其合作伙伴推广云计算,并参与多个地方政府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IBM 由于自身拥有从基础硬件到软件和服务的全系列产品,往往可以单独为用户提供全套的云计算解决方案。IBM 国内外的成功案例包括越南电信(VNTT) 、荷兰 i-Tricity 云计算中心、比勒陀利亚大学、贵州移动、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北京工业大学云计

32、算实验平台、无锡云计算中心等。解决方案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概述1、需要纳入云计算中心的软硬件资源。硬件包括x86 或Power服务器、存储服务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软件包括各种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及应用,如AIX、Linux、DB2、WebSphere、Lotus、Rational等。2、 “蓝云”管理软件及IBM Tivoli管理软件。 “蓝云”管理软件由IBM云计算中心开发,专门用于提供云计算服务。3、 “蓝云”咨询服务、部署服务及客户化服务。 “蓝云”解决方案可以按照客户的特定需求和应用场景进行二次开发,使云计算管理平台与客户已有软件硬件进行整合。4、 重 点 行 业 龙 头

33、 企 业云计算在大型企业中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2010 年中国云计算应用市场中,面向大型企业的销售额达到了 81.65 亿元,所占份额达到 48.8%。鉴于大型企业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云计算在大型企业中的将以私有云应用为突破点,加速企业内部“研发采购生产库存销售”信息一体化进程,进而提升制造企业竞争实力。大型企业在部署云计算算过程中关键要做好已有数据和信息向云计算环境的迁移工作,选择企业最适合的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加快云计算环境下的商业智能、数据挖掘等软件应用,与此同时,大型企业还应与与专业云应用软件开发商互动,开发和使用专业化、个性化的 SaaS 软件。金融、能源企业一直是国内信息化建设

34、的“领军性”行业用户,在未来 3 年里,中石化、中保、农行等行业内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入“IT 资源整合集成”阶段,在此期间,需要利用“云计算”模式,搭建基于 IaaS 的物理集成平台,对各类服务器基础设施应用进行集成,形成能够高度复用与统一管理的 IT 资源池,对外提供统一硬件资源服务,同时在信息系统整合方面,需要建立基于 PaaS 的系统整合平台,实现各异构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因此,云计算模式将成为金融、能源等大型企业信息化整合的“关键武器” 。目前比较具有典型代表的重点行业云示范有以下: 北京工业云:面向工业领域首个行业云商业应用; 国药集团:面向集团的统一信息化管理的企业云; 国家图书馆:

35、图书云,满足图书存储以及传统收录的需要; 中国移动大云:满足内部高性能、低成本、高可靠性 IT 计算和存储需要。5、 互 联 网 企 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基于云计算提供信息处理服务,涉足 SaaS、PaaS 领域较早。如google、 、八百客等专注于 SaaS 领域,而 则专注于 PaaS领域。亚马逊在 IaaS 领域发展较好,旨在引入云计算提升其电子商务网络业务能力。近年来,互联网厂商纷纷转型,成为云计算先进计算和创新商业模式的引领者,并纷纷建设相关的云计算平台,成为面向公众云服务重要的提供者。目前主流的互联网厂商推出的云计算平台如下所示: Google谷歌的云计算战略是做在线公共云服务的

36、提供商。Google 在全球建立了大量的数据中心,通过其强大的运算资源为客户提供云服务。其客户包括清华大学,华盛顿大学、GE、宝洁等,在云服务提供方面拥有较多的成功经验。解决方案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概述1、包括 Google 云计算平台、Google Docs、Google Apps、 Google sites、Google App Engine 、Chrome Browser 等2、通过在线应用程序开发、Gmail、Google Talk 、Google 日历、Google Docs、以及 Google Sites 等,用户可实现在线创建和管理、权限管理、共享、搜索、修订、通信、协作与发布。

37、 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依托自身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发“阿里云” ,将阿里巴巴各个平台上的商品信息、信誉体系、支付工具、IM 用户资源挖掘提炼,提供给个人和中小企业使用。解决方案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概述包括了 ACE(Aliyun Cloud Engine)开发者平台、渲染、开放结构化数据服务(Open Table Service,OTS)、关系型数据库服务(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 RDS)、开放存储服务( Open Storage Service,OSS)、开放数据处理服务、阿里云邮箱、云搜索等。6、 高 新 技 术 园 区中国政府推动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工作已经进入了

38、实质性操作阶段。2010 年 10 月,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 ,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地方高新技术园区纷纷引进云计算产业大型企业,将云计算确定为重点发展的产业,整合园区数据中心资源,建立云计算服务平台,采取多种举措促进云计算的发展。从全国范围来看,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西三角分别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发展了一系列云计算服务的示范区。图9 中国云计算产业区域分布7、 其 他 政府及公共事业政府行业云计算应用投资将逐步转化为实际应用,一类是面向政府工作人员,成为政府办公、

39、计算平台的“政务云” ,一类是面向普通公众,成为“公共服务云” 。具体而言,“政务云”是政务信息化和业务协同的平台,可提供统一政府电子邮件、数据的存储处理、城市应急指挥、人口管理、城市减灾和风险管理、食品安全等多种政务功能;“公共服务云”可面向公众提供统一税收、缴费、信息发布、意见征询等涉及民生的多种服务。由于政府云计算中心可提供对海量数据存储、分享、挖掘、搜索、分析和服务的能力,使得数据能够作为无形资产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通过对数据集成和融合技术,打破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堡垒,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政务云”和“公共服务云”将极大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和办公效率,并大幅节约政府 IT 建

40、设开支,实现绿色办公。 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应结合企业核心业务,选择高质量的行业 PaaS/SaaS 服务,确保云平台能够稳定提供弹性可扩展的 IT 资源,满足自身业务需要。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善及网络传输日益增速的当下,云计算将成为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困扰的变革方向,并为企业带来诸多价值,如缩短信息化建设周期,更快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价值;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享受更优质服务,提升企业竞争力等。第 二 章 中 国 三 大 电 信 运 营 商 云 计 算 运 营 服 务 的 挑 战 与 机 遇一 、 中 国 三 大 电 信 运 营 商 云 计 算 发 展 趋 势1、

41、三 大 电 信 运 营 商 将 成 为 中 国 云 计 算 战 略 主 要 力 量云计算作为未来信息服务体系的核心,其全新的服务方式为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带来了革命性的 ICT 体验。目前的云计算阵营中已经形成了特色鲜明、各具优势的产业力量 地方政府、IT 企业、电信运营商。由于网络支撑保障能力是制约云计算技术和产品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云计算服务规模发展的核心基础,云计算服务只有与有线无线网络无缝对接、深度融合才能真正为用户带来高效、便利、安全的服务体验。因此在云计算这场革命性的 IT 浪潮中,三大电信运营商凭借其全面的数据中心节点、独有的无线/ 有线网络接入能力以及在用户和渠道方面深厚的积

42、累将成为中国云计算战略的主要力量。伴随数据量和带宽增加以及移动互联的发展,要求电信运营商走向云计算,逐步成为中国云计算战略的主要力量,否则其运营效率和模式都不具长期竞争力。依托云计算,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将借势发力,成为云计算产业的主要受益者之一,从提供的各类付费性云服务产品中得到大量收入,实现电信企业利润增长,同时通过对国内不同行业用户需求分析与云产品服务研发、实施,打造自主品牌的云服务体系。三大运营商发展云计算战略对内进行业务系统 IT 资源整合,提升内部 IT 资源的利用率和管理水平,降低业务的提供成本;对外通过云计算构建新兴商业模式的基础资源平台,提供公用 IT 服务,提升传统电信经济的效

43、率,加速电信运营商平台化趋势与产业链的整合趋势。2、 中 国 电 信 “天 翼 云 ”加 速 推 进 三 大 运 营 商 云 战 略 形 成 鼎 立 之 势云计算的发展与电信运营商的转型密切相关。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增长,网络设备的升级、服务内容和形式的变化都已成为电信运营商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三大运营商密切关注云计算产业发展,在完善自身 IT 系统建设的同时,将 IT 系统引入云计算架构,完善自身支撑系统建设,为未来的网络升级和业务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三大运营商分别从自身的角度规划云计算体系架构的同时,中国电信“天翼云”的发布将成为推进三大运营商云战略发展的催化剂,将加速中国移动、

44、中国联通在云计算领域的布局。中国电信不仅是国内唯一拥有固定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网络的电信运营商,而且在有线宽带、数据中心建设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电信领先的网络能力为其优先发布云计算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对自身的定位是“亚太领先的云基础服务提供者”也反映了中国电信发展云计算的核心关注点。现阶段中国联通将主要依靠拥有的 IDC 资源与中国电信展开竞争,中国移动虽然在 IDC 资源方面暂时落后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但是已经逐步将云计算方面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支撑系统与业务平台,三大运营商云计算战略鼎足发展之势已经形成,未来运营商在云计算方面的竞争将更为激烈。3、 电 信 运 营 商 云 计

45、算 平 台 将 从 “私 有 云 ”向 “混 合 云 ”加 速 演 进随着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行业信息化已经从起步和扩展阶段转入到以集成、整合、控制为核心的信息化终极阶段。而随着云计算的快速发展,电信运营商利用云计算优化原有 IT 系统架构,通过虚级化、分布式计算、负载均衡以及 SOA 等技术,整合原有庞大的 IT 设备、中间件以及上层应用系统,运营商通过搭建自己的云计算平台,形成统一的 IT 资源池,支撑整个集团的日常业务运转。在建设初期电信运营商更多的关注点在于自身“私有云”的建设,并且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私有云”向“公有云”转型,积极探索适合行业用户的云计算发展模式。现阶段行

46、业用户所使用的大多数服务器其利用率均不超过 15%,而每年的运行成本、维护成本则非常高;大约 80%的信息系统和运行维护工作花费在系统软件的安装、调试、纠错、和维护等基础服务上面。而三大电信运营商在云计算平台建设方面具备全面的数据中心节点、独有的无线/有线网络接入能力以及深厚的用户和渠道积累,这给电信运营商加速云计算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三大电信运营商完全可以借助自身的“私有云平台” ,以“私有云”建设的经验为基础,逐步将其演进为“混合云平台” ,通过短信、语音等多种简单快捷的方式为集团和行业客户提供移动办公、生产控制、营销服务等多种业务,在为集团和行业客户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

47、率的同时创造新的运营收入模式,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二 、 发 展 机 遇1、 强 大 的 IT 资 源 和 接 入 能 力 为 面 向 云 计 算 的 战 略 转 型 提 供 了 坚 实 的 基 础 设施 保 障根据工信部统计的数据,2010 年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宽带接口数达 1.87 亿个,与 2009 年相比上升 14.6%,互联网宽带接口数持续高速增长显示出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对提高接入能力的重视。图10 2008-2010年中国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宽带接口数统计1.091.351.872008年 2009年 2010年00.40.81.21.6220.1%23.9%38.5%0%5%1

48、0%15%20%25%30%35%40%45%互 联 网 宽 带 接 口 数增 长 率亿口 强大的 IT 资源提供云计算的发动机电信运营商作为国内庞大的电信服务提供商,经过多年的运营发展,为满足其自身大量语音、数据业务的发展需求,构建了庞大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硬件设备等 IT 基础设施,拥有大量数据的处理能力。自 IDC 行业诞生以来,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数据中心服务就占据了国内 IDC 市场的主导地位。电信运营商拥有的庞大 IT 基础设施及其控制权优势有效解决了未来布局云计算服务中面临的性能、安全和可靠性等问题,为电信运营商向云计算战略转型提供了强大的 IT 资源库,使得电信运营商在做云存储

49、、主机托管时具有天然优势。 优良的网络接入能力提供云计算的高速通道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三大电信运营商逐步加大宽带网络建设的力度,中国宽带用户稳定增长,宽带速率不断提高,宽带接入普及率超过 10%,且仍呈快速增长态势。截止2011 年上半年,中国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 1.42 亿户,其中接入速率在 2M 以上的宽带用户超过 80%。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拥有的强大网络宽带接入能力为其面向云计算的战略转型提供了一条高速数据通道,可以有效解决电信运营商布局云计算服务时的云端接入问题。2、 电 信 运 营 商 由 “固 网 +无 线 ”全 业 务 进 入 “端 、 管 、 云 ”全 产 业 链 发 展 阶段 电信重组使得运营商进入“固网+无线”全业务发展2008 年,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发布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 ,拉开中国电信运营商重组的序幕,截止 2009 年底,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的 CDMA 业务,网通与联通合并,铁通一拆为二, “专网”移交铁道部, “公网”划归中移动,三大运营商完成重组。国内电信重组的完成,缩小了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差距,打破了固话和移动的界限,让三家运营商都变成了全业务运营商。随着 3G 牌照的发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