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金蝉脱壳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课文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全文结构清晰,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二自然段,主要写叔叔们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我”决心要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第二部分是三至六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主要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整个过程分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三步。第三部分是第七自然段,主要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课文理解生字新词。2通过有感情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2、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3通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4理清表达顺序,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能准确地背诵 4、5 两个自然段。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脱壳的过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更需要有务实的精神,这一课时要解决最基本的“语文” ,书需要正确流利地读,文本内容需要整体地把握与理解,字需要留给大量的时间让其工整地写。想在 40 分钟内完成这些基本任务,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必须干净、利索、有效。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划出陌生字词,能结合课文自学。3初步感知文本的结构,理解课文的内容。4指导学生写字,完成习字作业。
3、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 竞猜谜语:a 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棉花喜爱它,捕虫最著名。 b 翅膀一展亮晶晶, 整天飞舞花丛中,手足不闲爱劳动, 酿造蜜糖好过冬。 c 长相俊俏,爱舞爱跳, 春花一开,它就来到。 d 唱歌不用嘴,声音真清脆,嘴尖像根锥,专吸树枝水。说鸟不是鸟,躲在树上叫。自吹啥都懂,其实全不晓。一肚子没学问,开口闭口知道,瞧瞧这小家伙,实在真是骄傲。天热爬上树梢,总爱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说知道知道。2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动物世界,妙趣横生。今天我们一块走进金蝉家族,了解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有趣现象。板书课题金蝉脱壳。23指名读题,纠正
4、读音:谁能把读题目念准确?(提醒:“壳”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在课题中读 qiao,在课文其他句子中读 ke。 )4咱们这个课题其实也是一个成语,你在哪里曾用过或者见过这个成语?(三十六计和三国演义 )金蝉脱壳是指寒蝉在蜕变时,本体脱离皮壳而走,只留下蝉蜕还挂在枝头。比喻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你知道金蝉脱壳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吗?你知道哪些巧用金蝉脱壳之计的历史故事?说给大家听听。故事一: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一直未能成功,终于在第六次北伐时,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死于军中。为了不使蜀军在退回汉中的路上遭受损失,诸葛亮在临终前向姜维密授退兵之计。姜维遵照诸葛亮的吩咐,在诸葛亮死
5、后,秘不发丧,对外严密封锁消息。他带着灵柩,秘密率部撤退。司马懿派部队跟踪追击蜀军。姜维命工匠仿诸葛亮模样,雕了一个木人,羽扇纶巾,稳坐车中。并派杨仪率领部分人马大张旗鼓,向魏军发动进攻。魏军远望蜀军,军容整齐,旗鼓大张,又见诸葛亮稳坐车中,指挥若定,不知蜀军又耍什么花招,不敢轻举妄动。司马懿一向知道诸葛亮“诡计多端”,又怀疑此次退兵乃是诱敌之计,于是命令部队后撤,观察蜀军动向。姜维趁司马懿退兵的大好时机,马上指挥主力部队,迅速安全转移,撤回汉中。等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再进兵追击,为时已晚。故事二:宋朝开禧年间,金兵屡犯中原。宋将毕再遇与金军对垒,打了几次胜仗。金兵又调集数万精锐骑兵,要与宋
6、军决战。此时,宋军只有几千人马,如果与金军决战,必败无疑。毕再遇为了保存实力,苦苦思索如何蒙蔽金兵,转移部队。这对,只听帐外,马蹄声响,毕再遇受到启发,计上心来。 他暗中作好撤退部署,当天半夜时分,下令兵士擂响战鼓,金军听见鼓响,以为宋军趁夜劫营,急忙集合部队,准备迎战。哪知只听见宋营战鼓隆隆,却不见一个宋兵出城。宋军连续不断地击鼓,搅得金兵整夜不得休息。金军的头领似有所悟:原来宋军采用疲兵之计,用战鼓搅得我们不得安宁。好吧,你擂你的鼓,我再也不会上你的当。宋营的鼓声连续响了两天两夜,金兵根本不予理会。到了第三天,金兵发现,宋营的鼓声逐渐微弱,金军首领断定宋军已经疲惫,就派军分几路包抄,小心翼
7、翼靠近宋营,见宋营毫无反应。金军首领一声令下,金兵蜂踊而上,冲进宋营,这才发现宋军已经全部安全撤离了。原来毕再遇使了“金蝉脱壳”之计。他命令兵士将数十只羊的后腿捆好绑在树上,使倒悬的羊的前腿拼命蹬踢,又在羊腿下放了几十面鼓,羊腿拼命蹬踢,鼓声隆隆不断。毕再遇用“悬羊击鼓“的计策迷惑了敌军,利用两天的时间安全转移了。 今天我将和大家一同观察大自然的中的金蝉脱壳,相信你不仅仅会被吸引,更重要地你会金蝉脱壳的过程所震撼!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读读课文,出示要求:a 划出自己感觉陌生的字词,读准,并结合课文理解。b 一句一句朗读,读准每一句,达到流利通顺。2.检查自读情况。(
8、1)出示生字词。3搜索 枝丫 配合 枝繁叶茂 协调 恢复 抽搐 依依不舍秘密 折叠 颤动 金蝉脱壳 颜色 趴下 配合 躲藏 生涯五彩缤纷 聚精会神 柿子树 花椒籽(2)有这样三段比较难读,谁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抽查?(师选择 345 重点段进行抽查。这些段落生字多,句子长)3、同学们,哪几自然段讲的金蝉脱壳的过程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理清文章的脉络。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三、学习 1、2 自然段1那么课文作者用了 2 个词概括了金蝉脱壳过程的特点,
9、默读课文,画出这两个词。神奇有趣” 、 “奇特动人” 。 (板书)2指名读词语,读了这两个词你想到哪些词语?(生动、震撼、奇怪、不可思议)什么让我们感到如此神奇有趣” 、 “奇特动人”?3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期待、迫不及待)是啊,所以当叔叔告诉我每当(出示)引读“夜幕降临新装。 ”4对于爱捉蝉的我来说,我多么期待,急切地想揭开金蝉秘密呀!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决心)把你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我决心秘密。 ”就让我们一起和作者在这份迫不及待中寻找合适的时间和机会吧。四学写生字,完成习字册1这课有 8 个生字,你觉得哪个字最容易写错,因此你想提醒同学注意?(搜)哪个字的间架结构比较难掌握需要老
10、师给你示范?(椒、趴)2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范写,学生仿写并完成习字册。3课后阅读关于蝉的资料信息。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对重点段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认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2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强默读训练,边读边思,边读边想象。3学会在领悟课文内容,了解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掌握关键词句的基础上,练习背诵,熟读成颂。44学习作者观察细致的好习惯,描述细致的表达方式,培养观察能力。教学重点:1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11、。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成语,(一齐读)金蝉脱壳。二、对比辨别蝉虫蝉儿。1、过渡: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金蝉,你们看:2、(播放音乐)师述:傍晚,下了一阵毛毛细雨,雨过天晴,空气十分新鲜,在一棵高大的柿子树下,我们的目光顺着树干上下搜索着。突然,我们发现了一只蝉虫正沿着柿子树往上爬。同学们,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蝉虫?课件显示图片。谁来说说?3、那文中的小作者是怎样形容它的?课件显示: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预设:a 我觉得蝉虫脱壳时全身发着金黄色的亮光,非常漂亮!(因为蝉虫脱壳通身发着金黄色的亮光,所以被称为“金蝉” ,真漂亮!那请你来读一读)b 我从“金黄色
12、亮光 ”, “肥肥的”这两个词语体会出蝉不仅漂亮,而且可爱。 (你来读读蝉的可爱、有趣。 )c 我从“紧紧抓住”“停在那里不动了。 ”可以想象金蝉脱壳时一定很用力,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你能加上自己的想象,这是学习语文的很好的方法之一。 )d 我们一齐来边读边想像,让金蝉脱壳前的情景在你的脑子里“活” 起来。4、同学们再看,这又是什么?(蝉儿)你能找出书中描写它外形的句子吗?5、课件显示:它是那样的五彩缤纷,好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6、蝉儿又给你什么印象?(美)一起读,读出蝉儿的美。三、扣题披文,感悟奇特。1、过渡:蝉虫是怎样变成蝉儿的?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秘密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13、4、5 自然段看看它的变化吧!(学生自由读书)这个过程都看过了吗?谁能告诉老师这个过程给你怎样的感受?(指名答)2、课件显示: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设计意图:“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住关键词“神奇有趣”、“奇特动人”统领全文,令教学目标更加简明,教学内容更加简约。同时,诱发学生了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3、脱壳时(1)品读金蝉脱壳的顺序。此时的作者已经悄悄地跺在树背后,准备观赏这奇特动人的一幕了。请快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金蝉脱壳的顺序。出示:“蝉的( )露出来了,接着( )钻出来了,而后( )出来了,最后5是(
14、 )脱壳而出。 ”背头脚尾指名回答齐读。设计意图:现代阅读教学论研究专家刘守正先生指出:“阅读心理发展是一个整体认识的心理发展过程,即浏览语言文字,形成整体,然后揣摩文章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最后再回到文章整体上,获得发展了的整体印象”。整体阅读的语文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在纷繁的材料中分清主次,在众多的现象中看出本质,在复杂事件中把握主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健全的认知结构。我们的这部分设计体现了这样的一种理念,放手让学生去阅读思考,从整体上感知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的过程,这样,学生一下子就理清了课文的脉络,轻松地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大概内容。(2)下面让我们默默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15、,画出你认为金蝉脱壳最“奇特动人”的情景的句子,反复地读一读,也可以圈出关键词语,写写自己的感受,开始吧!(5-6 分钟)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阅读中第三阶段的对默读的要求是: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本环节设置的两次自由读文,有目标,有梯度,让学生和文本的接触显得充实而有效。(3)同学们,交流的时候,先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然后再抓住关键词语谈谈你的感受,明白吗?学生交流:a 背的变化:(我觉得蝉背露出来的情景奇特动人,因为蝉儿抽搐了几下 ,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
16、我觉得太有趣了。)(我觉得这是其它动物不会的本领,很奇妙。)师问:什么叫抽搐?你做个动作看看,你能不能也把背露出来?从“立刻”这个词你感受到什么?b 保护甲颜色的变化:生:我觉得保护甲的颜色变化很奇特,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就变成了深绿色,变化的太快了。生:我觉得蝉儿脱壳后颜色的变化奇特动人。在我眼里,蝉儿就像一个魔术师,它肚子的颤动好像是障眼法,蝉就在它的掩护下不停地变换着颜色,让人感觉非常神奇。c 头钻出来的情景:“钻”字写出了蝉的灵活、调皮,而“透明发亮”、“大眼睛”、“像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让我感受到蝉的可爱,一种喜爱之情油然而生。d 尾出来的情景:课件显示:你圈画出蝉虫此时的动作了吗
17、?你看,一抖,一伸,腾空向后仰去,又向前扑来,再一抓,一抽,蝉尾就出来了。小作者扣住这些动作,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蝉尾出壳图。同学们,如果刚才读这段话时,你的眼里它只是蝉虫,那么通过评读、细读这些动词,你觉得这里的蝉虫像什么呢?(孩子、运动员、舞蹈家)e 师激情引读:此时这只蝉虫是个天真的孩子,你看它正高兴地嬉戏呢!(生齐读)6此时这只蝉虫是位运动员,你看它高难度的动作完成地潇洒、协调。(生齐读)此时这只蝉虫更像位舞蹈家,它的舞姿轻盈优美。(生齐读)六个动作一气呵成,配合得自然协调。出示(齐读):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怎能不让人兴奋、高兴呢?f 补充阅读: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也
18、特别喜欢蝉尾出壳的情景,在昆虫记这本书中,他这样细致描绘到:(找一位同学,捧着书读)“最后,蝉虫要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了。它先以尾部为支点,垂直翻一个跟头,让脑袋朝下,身体腾起在空中,这时胸甲胀裂,花纹满布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紧跟著,它又用一种差不多看不清的动作,尽力将身体翻上来,头朝上,前爪钩住它的空皮,把身体的尾端从壳中轻轻拉了出来。”你自己读完后有什么感受?是啊,“蝉尾出壳”就是一门艺术,一种展示,这是再示: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齐读)g 终于出来了!师引读: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蝉儿是有灵性的,那你知道此时的它在想什么吗?请大家结合老
19、师提供给你的补充材料一和昆虫记节选,想象一下此时蝉儿的心理活动。(补充材料一:幼蝉的生活期特别长,最短的也要在地下生活 23 年,一般为45 年,最长的 17 年。幼蝉长期在地下生活,经过 45 次蜕皮后,钻出地面,爬上树枝进行最后蜕皮(金蝉脱壳),成为成虫。补充材料二:四年的地下苦干,换来一个月在阳光下的欢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要再责备成年的蝉儿发狂般地高唱凯歌了。整整四年,它再黑暗中,穿着羊皮般坚硬的肮脏外套;整整四年,它用镐尖挖掘着泥土;终于有一天,这位满身泥浆的挖土工突然床上了高贵的礼服,插上了能与鸟儿媲美的翅膀,陶醉在温暖中,沐浴在阳光里,享受着时尚至高无上的欢愉。无论它的音钹有
20、多响,也永远不足以颂扬如此不易、如此短暂的幸福。昆虫记法国法布尔是啊,想到这里,脱壳的蝉儿(引读最后一句)它还会想什么?是啊,太不容易了,于是蝉儿(再引读最后一句)、4脱壳后:(1)刚脱壳的蝉和我们平时见到的蝉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它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会和我们平时看到的蝉一样。仔细读读第五小节,看看作者介绍了蝉在那几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相互讨论并完成下列表格。7(2)重点理解:“ 奇迹般的变化” :变化如此之快,真是罕见、奇特!(3)谁想读读这段话的?(想读的同学一起来读。)(4)金蝉脱壳是多么奇特呀!难怪作者看完后激动万分、欣喜若狂,感叹道出示生齐读: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设计
21、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高年级段的学生来说,还要能达到: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因此,我们在进行这部分的教学设计时,紧扣“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 这一中心,让学生通过 “自主学习-找关键词- 体会理解 -朗读感悟”展开教学,着重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的与文本对话。在教学中,我们也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让他们自由地畅游在科学的殿堂,让他们自由地发挥想象,我想这样的教学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诗意诵读,情感升华1刚才我们通过语言文
22、字感受了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你们想亲眼观赏一下金蝉脱壳的完整过程吗?播放课件,教师诗意描述:每个夏夜,都会有蝉虫从土里面爬出来,这个洞,就是它爬出来时留下的生命痕迹。如果蝉有神经,应该也会有蜕变的阵痛吧?或许这种阵痛是避免不了的。你瞧,它用尽全身的力气一挺腰,再挺腰好累啊!先休息一会。好了,继续努力。准备好,用力将全部的血液,灌进翅膀当清晨的第一道曙光亮起,经历了五次蜕变的它已经爬上高处,准备起飞!想来,它是快乐的!为了这一季的飞翔,它在土壤里度过了少则两三年,多则十几年的漫长的黑夜!飞了,飞起来了!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2同学们,学到这里,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对“金蝉脱壳”有着更新、更全面地
23、了解,能用一句词,一句话,一件事或者一份感慨说说你此刻的心情吗?预设:我觉得蝉脱壳的整个过程是如此艰辛。虽然出壳时的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没想到蝉在黑暗的泥土中忍受了如此长痛苦艰难的。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蝉创造奇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到生命的超越。这是一个奇特而美丽的过程。3人的长大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树的成长也要三年五载,可是蝉脱壳后的翅膀的长大,颜色的变化都是在瞬间完成的,因此面对这样一个瞬间,千言万语融成了这一句:出示: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4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让我们再一次仔细地看看这蝉儿吧,它是那样(引读)五彩缤纷,就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而留在一旁的蝉壳,透明
24、发亮,闪着金光!至此,整个金蝉脱壳的过程就完美地结束了,而留给我们的印象却是无比深刻的。8设计意图:文心雕龙情采中写道:“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 ”这样的设计旨在用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华美在于经历苦难而无所谓惧;生命的永恒在于将生命中最光辉的刹那奉献给了人类;生命容不得我们等待,宁可冒险去死,也不要安逸地活。四、拓展延伸,活学活用。1刚刚我们一起看了蝉的整脱壳的过程,我们感觉这个 过程如何奇特。是的,脱壳的过程敏捷,自然协调这很是奇特,翅膀的变化如此之快也是很奇特,脱壳后的蝉和壳像艺术品,这也很奇特。其实蝉还有很多奇特的地方2、蝉还有很
25、奇特的地方A、蝉的鸣叫很奇特会鸣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就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 1 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用的声调激昂高歌。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雄蝉每天唱个不停,是为了引诱雌蝉来交配的,雄蝉的叫声,雌蝉听来像一首美妙的乐曲,在交配受精后,雌蝉,就用像剑一样的产卵管在树枝上刺成一排小孔,把卵产在小孔里,一周之后雄蝉和雌蝉就死了。 B全世界蝉的种类繁多,有 3000 多种,我国目前已知的有 200 种左右。在我国,土地辽阔,一年四季均有蝉鸣。春天有“
26、春蝉”,鸣叫时大喊“醒啦醒啦”;夏天有“夏蝉”,鸣叫时大喊“热死啦热死啦”、 “知了知了”;秋天有“秋蝉”,鸣叫时大喊“服了服了”;冬天有“冬蝉”,鸣叫时大喊“完了完了”。 3同学们,其实每个夏天,我们都听到蝉在树上欢快地唱歌,可是金蝉脱壳的情景,我们却很难看到,今天我们有幸跟随小作者,透过他真实而富于感情的文字,领略了大自然给的神奇动人。学完了这篇文章,你有没有想过小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生动的文章?(喜欢蝉、喜欢观察、对事物充满好奇)4作者能将这难得一见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有一双慧眼善于观察,那课文中哪些词语能看出作者在“观察”?出示: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5师总结:
27、处处留心皆学问,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观察是多么的重要啊,因为有了作者的仔细观察,我们今天看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一个惊鸿一瞥的绚丽,一个奇特而美丽的过程。五、作业设计: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像小作者,像法布尔一样发现大自然中许许多多的奥秘。今天我们的作业就以“观察”为训练点,请看出示:1、制作动物明星卡,进行展示。对你观察的小动物进行细致观察,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描述,配上图片,制成动物明星卡。2、继续阅读法布尔的 昆虫记 。3、背诵课文 4、5 自然段。9板书设计:脱壳前7金蝉脱壳 奇特动人 脱壳时 生命赞歌 脱壳后教学构想:教学时,采取以“ 脱壳过程 ”为一条内在的主线,
28、对文本进行重新的组合。一节课时间是有限的,而文本的内容又非常地多,所以教学时我集中精力让学生感悟脱壳时的情景。而对前面的 12 两节,只是提取了“肥肥的,” 这一句,让学生感知了脱壳前蝉的样子即可。然后就细致地引领学生感悟脱壳时,让学生清晰地、深入地、形象地、感性地把这复杂的脱壳过程映在自己的脑中。接着又有重点地感知“翅膀的变化”以及整体地感知颜色的变化。最后采取师生合作的形式感知了脱壳后的变成成虫的蝉及壳。在这个过程中,在这个主线进行的同时,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尽可能引领学生感受“奇特”突出“ 自然的神奇”。到最后拓展延伸时,我采用了两个反映蝉的奇特的资料,即“寿命长”、 “鸣叫奇特”,更突
29、出蝉的奇特,自然界的神奇。在教学这个过程中,采取的读书方法是:让学生读懂文字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描写的情境试着用读表达出这种情境在表达中更加清晰看到这情境。在让学生读懂文字时,先采取整体的读,用一个又一个有“信息差” 的问题,引领他们读,然后进行理性的分析,分析脱壳的顺序。在理性分析的同时,也获得了感性的认识、较为形象脱壳场面。这时学生有了初步的脱壳印象时,就引领他们用读来表达这脑中获得的初步形象。在表达这初步形象的同时,他们又会进一步内化这初步形象,而获得更完整,更形象的、更真实的、更有艺术性的“ 脱壳情境” 。在近一段时间,专家们告戒我们要“整段整段读,不要搞零碎的分析” ,对这一论断,在教
30、学中我们不太好把握,对于高年级段,我们往往需要的是对个别重点词深入地感知,及体会用词,用句的妙处等,这些都离不开具体的语句,都离不开零散的分析。对这个矛盾我仍是百思不得其解。我发现有些老师教学对重点小节的文字只敢整体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读,而不敢走入这节之中,让学生获得更近距离的感知。这样虽然好像是整体性感知,显得很整块,可是我感觉这样的感知太模糊,太遥远了,没血没肉,不够生动与深刻,是绝对不可取的。现在,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我们不必在意形式上的零不零散,不必在意是搞整段的分析还是短距离的拉锯战,而应把整个教学精力放在寻找教学主线上、教学的主体形象上。一节课应围绕一条主线(也可以再有一条内在的隐线) ,对文本的语言文字进行重组,为了获取这一完整的艺术形象,对文本进行高度的融合,对于与主线关系不大的小节,完全可以不理睬(在第二课时中) ,对于课外有利于深化这一条主线的资料,我们也可引入进来。这样一来,教学就好设计多了,这个疑难的问题也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