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昆虫的口器2012 年 10 月2012 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类专业 “创新杯”教学设计2课题:昆虫的口器授课班级: 2011 级种植专业 学生人数: 40 人 授课教材:植物保护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课时:1 课时课 题 昆虫的口器 课型 新授课知识目标 1、认识和理解昆虫口器的构造和取食特点2、掌握昆虫口器与药剂防治的关系。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培养学生动手解剖和合作学习能力。教学目标情感目标 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教学重点 昆虫口器与药剂防治的关系教材分析教学难点 昆虫口器的构造教 具1、多媒体课件2、实物(蝗虫和蝉) 、解剖针、镊子、放
2、大镜等教学方法 1.直接感知法 2、引导探究法 3、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目的第一环节视频导入(3 分钟)观看蝗虫的体躯构造,然后播放新疆伊犁 10 万亩草场发生蝗灾的视频,知道害虫通过取食对植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性,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学习昆虫的取食器官-昆虫的口器学生主动回答和认真观看视频,教师引导进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能和最新的新闻事件联系起来。3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目的第二环节探索新知(30 分钟)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由于昆虫取食方式和食物的种类不同,口器的类型变化很大。但主要为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两种类型。一、口器的构造(一) 、
3、多媒体展示咀嚼式口器(蝗虫)和刺吸式口器(蝉)的构造 咀嚼式口器的构造: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 5 个部分组成刺吸式口器的构造: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上唇退化成三角形小片,下唇延长成管状的喙,上、下颚特化为口针。(二) 、学生分组解剖观察咀嚼式口器的构造蝗虫为标本,5 人一组,在教师的演示和巡回指导下进行解剖观察解剖步骤如下:(自上而下解剖观察并记录)结构名称 解剖方法1 上唇 先用镊子取下衔接于口器上方的一个薄片,就是上唇,具有感觉功能。2.上颚 取下上唇后,露出一对黑色而坚硬的上颚,能够切断和磨碎食物。按左右方向,用镊子夹着上颚往触角着生方向用力将上颚取下。教师讲解学生认真通过大屏幕
4、观看教师演示巡回指导学生亲自解剖观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下面分组解剖奠定基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目的第二环节探所新知(30 分钟)3.下颚 取下上颚后,其下方就露出一对带须的附肢,用镊子取下,就是下颚,将下颚取下,注意不要把基部拉断。4.下唇 取下下颚后,露出一个中央分开的匙状物,两侧各有须一根,这就是下唇。5.舌 最后在口器中央剩下一个囊状物就是舌,具有味觉功能(三) 、分组解剖观察刺吸式口器(蝉)的构造上、下颚转化为细长的口针,下唇延长成喙包被着口针。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放大镜观察和解剖以蝉为例的刺吸式口器的构造:蝉的头部正面两触角间隆起
5、的部分是唇基,其中有一小横沟把唇基分为前唇基和后唇基,前唇基尖端部分一块长三角形的骨片就是上唇,它位于喙的基部,可以用解剖针挑起观察,下唇则延长成分三节的喙,用解剖针在喙基部凹槽中轻轻往外挑,就能把口针挑出来,操作完成后,作品展示,老师评定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解剖。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又突破了对难点掌握5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目的第二环节探所新知(30 分钟)第三环节知识拓展(7 分钟)然后分开,一共是四根,是由咀嚼式口器的上、下颚演化来的,交替刺入植物组织中,吸收液体食物。解剖完成后,讨论两种口器的构造区别,最后用多媒体图示展示二、取食特点通过对口器构造的观察,让学生
6、思考:口器构造不同,取食特点一样吗?常见害虫的危害症状有哪些?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观察几组熟悉的图片,采用分组讨论,代表发言,让学生判断这些症状的口器类型,最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出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的取食特点咀嚼式口器:为害植物时,常咬食叶片和茎部,或蛀食果实和种子,造成孔洞、缺刻,甚至吃光叶片或蛀空果实、种子。如蝗虫及多种蝶、蛾类幼虫。 (固体食物、机械损伤)刺吸式口器:取食时,上、下颚口针交替刺入植物组织内吸取植物汁液,使植物出现斑点、卷曲、皱缩、虫瘿等现象。如蚜虫、叶蝉、飞虱等。 (植物汁液、生理伤害)三、口器类型与害虫防治的关系昆虫的口器类型不同,危害方式不同,采用防治害虫的方法也不一样
7、。讨论:结合观看的蝗灾视频及观察的口器构造和取食特点,我们如何防治蝗灾?(最后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树立综合防治的理念)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观察图片和讨论;教师引导总结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总结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打开学生思维,又体现了学生主体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考,掌握重点,实现情感目标6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目的第四环节检测训练(3 分钟)第五环节课堂小结(1 分钟)布置作业(1 分钟)板书设计防治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常选用胃毒性杀虫剂喷洒在植物表面或制成固体毒饵,害虫取食时,将食物与药剂同时摄入体内,发挥杀虫作用。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选用内吸性杀虫剂,喷洒在植物表面被植物
8、吸收后,害虫取食时,将植物汁液与药剂同时摄入体内,发挥杀虫作用。两种口器都可以用触杀剂。检测训练1、刺吸式口器的口针由( B )特化来的,喙由( C )特化的。 A 上唇 B 上、下颚 C 下唇 D 舌 2、咀嚼式口器对植物造成( 机械损伤 )刺吸式口器对植物造成( 生理伤害 )3.咀嚼式口器防治用( A.B ) ,刺吸式口器防治用( A.C )A 触杀剂 B 胃毒剂 C 内吸剂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昆虫口器的构造、取食特点和防治的关系,重点是昆虫的口器与害虫防治的关系,难点是昆虫口器的构造。作业:1.绘制蝗虫口器的分解图 2.课外查阅常见果树害虫图片昆虫的口器类型 构造 取食特点 药剂防治
9、咀嚼式口器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固体食物机械损伤胃毒剂触杀剂刺吸式口器上唇、口针(上下颚特化) 、植物汁液 内吸剂触杀剂学生回答教师鼓励教师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教师布置作业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使学生准确把握本课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7喙(下唇特化) 生理伤害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8教学反思评价: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了原来传统的授课方式,借助多媒体视频和学生解剖、讨论等活动去探究和拓展知识,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合作学习能力,又实现了情感目标,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我们的农业课是一门实践能力很强的课程,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通过课外兴趣小组以及课外实习等活动,来弥补课堂的不足,做好理论和实践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