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一学生课外文言文训练.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629189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学生课外文言文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高一学生课外文言文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高一学生课外文言文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高一学生课外文言文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高一学生课外文言文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每周一文(1)1说 明此文档适合于高一刚刚接触课外文言文的学生实用。选用的文章新颖趣味性强,能让学生在趣味阅读中积累文言文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后附教师版讲解及古代文化常识)每周一文(2)2推 敲刘公嘉话云: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遂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一、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遂于驴上吟哦(歌唱) B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C时时

2、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 D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始欲着“推”字( ) 2炼之未定( )3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 4与为布衣之交( )三、下列朗读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岛初赴举京师 B岛初赴举京师C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D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四、韩愈认为“作敲字佳” ,请你说说理由。每周一文(3)3五翻译句子。1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2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罗生还镯罗一峰先生名伦以孝廉赴会试。仆于途中拾一金镯。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仆曰:“无虑也,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 ”先生怒,欲亲赍付还。仆叩首,且屈指曰:“往返必误

3、场期,不可。 ”先生曰:“此必婢仆遗失,万一主人拷讯,因而致死,是谁之咎?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 ”竟寻至其家,果系妇遗面盆,而婢误投于地者。主妇疑婢窃取,鞭笞流血,几次寻死。夫复疑妻有私,辱骂不休,妻亦愤怒投缳,赖人解救。先生至,出镯与之,举家感激。急行至京,试期已届矣,仓皇投卷,竟得中试,状元及第。【注】孝廉:“举人”别称。给:充足。赍(j):以物送人。投缳:上吊自杀。届(ji)到。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可质为费 2仆叩首;且屈指曰 3竟寻至其家 4鞭笞流血 5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 6举家感激 二、请你为下面一句断句罗 一 峰 先 生 名 伦 以 孝 廉 赴 会 试 。三、

4、翻译下列句子。 1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每周一文(4)42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3先生至,出镯与之,举家感激。大鼠 蒲松龄万历间 ,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 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 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 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 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选自聊斋志异

5、)【注释】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阖(h):关闭。逡(qn)巡:从容,不慌不忙。 啻(ch):仅;止。 龁(h):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4 分 )( 1) 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 ) ( 2) 适异国来贡狮猫 ( )( 3) 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 ) ( 4) 既而鼠跳掷渐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 分)句子: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翻译: 每周一文(5)53. 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 ) (3分)A釜底抽薪 B走为上计 C欲擒故纵 D调虎离山 E声东击西 楚子发母(节选)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子发攻秦

6、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对曰:“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 ”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黍粱。 ”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异日有献一囊糗精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而战自十也。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注释:并分菽粒而食之大家分吃豆粒。【刍(ch)豢(hun)】泛指牛羊犬豕之类的家畜。【黍粱好粮食。【内】通“纳” ,接纳、进门。【注】倾倒。【战

7、自五也】作战的勇气增加五倍。【糗(qi)鞴(bi)】干粮。甘不逾嗌(y)美味过不了咽喉。嗌,咽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士卒得无恙乎? ( ) 子发于是谢其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 分)使人数之日:“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每周一文(6)63下面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异日/有/献一囊糗精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而战自十也。B、异日有献一囊糗精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而战自十也。C、异日/有献一囊糗精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而战自十也。D、异日有献一囊糗精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而战自十也。

8、处之不易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解:处:居于高位;易:改变。殷仲堪:人名。俭:荒年。率物:为人表率。素:朴素。受任方州:受命担任大州刺史。豁:抛弃。尔曹:你们。存:谨记。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 分)辄拾以啖之: 盘外无余肴: 亦缘其性真素: 勿以我受任方州: 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 分)每周一文(7)7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3、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 ,可解释为:

9、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份,哪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2 分)王冕故事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注释】蹊(x):践踏。 策:通“册” 。 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

10、。 恬:心神安适。 韩性:绍兴人,大学者。 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被:披。 一、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两项是( )。A听已辄默记(完毕)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离开)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不同) D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躲藏)二、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B、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C、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每周一文(8)8D、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三、 翻译下列句子。1或牵牛来责蹊田。2曷不听其所为? 3门人事冕如事性。 4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范仲淹故事范仲淹二岁而

11、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若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继,日昃固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注释】适:古时指女子出嫁。 世家:家世。 南都:今河南商丘。 饘(zhn)粥:稠粥。 昃(z):日偏西。 六经: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 一、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去之南都 B之虚所卖之 C后天下之乐而乐 D子将安之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范仲淹二岁而孤( ) 2去之南都( )三、翻译下列句子。每周一文(9)91既长,知

12、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2若夜昏怠,辄以水沃面。3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读书佐酒 (元)陆友仁苏子美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 ,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授陛下 ”,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选自研北杂志 )【注释】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外舅:岳父。 率(l):标准。子弟:家中的晚辈。觇(chn)偷看。副车:

13、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始臣起下邳(p) ,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每周一文(10)10(1)好饮酒 (2)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3)遽抚掌曰 (4)此天以授陛下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A、以一斗为率(把、用) B、击之不中(指代副车)C、遂满饮一大白(于是、就) D、与上会于留(在)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 分)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张良奇遇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

14、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每周一文(11)11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有一老父,衣褐

15、,至良所 2父去里所 3为其老,强忍 4良业为取履 二、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有一老父,衣褐(h,粗布短衣) B孺子(rz,孩子,年轻人)C强忍(qing,勉强) D长跪履之(l 鞋子。这里作动词用,替老人穿鞋)三、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有一老父,衣褐(名词作动词用,穿) B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名词作状语,修饰“游”)C良殊大惊,随目之(名词作动词用,看) D良因怪之,跪曰:“诺。 ”(名词作动词用,怪异)四、翻译下列句子。1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2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3良因异之,常习诵

16、读之。五、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黄石老人走到张良跟前时,鞋子掉到了桥下。老人是故意这样做的。每周一文(12)12B老人把鞋子掉下桥去,又要张良下去取回来。张良认为这是在戏弄他,很生气,几乎要动手打老人。C张良因为看到老人年纪大,只好强忍着走下桥去取鞋。D为了得到那本太公兵法 ,张良按照老人的话,一连三天早早地来见老人,而且一天比一天来得早,以此来表示白己的诚心。高山流水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

17、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注释】 伯牙子:春秋时精于琴艺的音乐家。 钟子期:春秋时精通音律的音乐鉴赏大师。方鼓而志在太山: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鼓,动词,弹奏。太山,指泰山。 少选:一会儿。 汤汤(shng shng):形容大水急流的样子。 奚由:“由奚”的倒装,即“由何” ,从何。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伯牙子鼓琴 2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3伯牙破琴绝弦 二、翻译下列句子。每周一文(13)13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2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3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三、文中的“骥”是比喻: , “伯乐”是

18、比喻: 。四、对下列句子中的语气助词“哉”的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贤者奚由尽忠哉!A(1)表示感叹,(2)表示反问。 B(1)表示感叹,(2)表示设问。C(1)表示设问,(2)表示感叹。 D(1)表示设问,(2)表示反问。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子,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 何为者也?对曰, 齐人也。 王曰, 何坐?曰, 坐盗。 ”晏子至,楚五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对曰:“坐盗。 ”王曰:“齐人

19、固善盗乎?”晏子反顾之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通嬉)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楚:楚国。坐:犯罪。枳:树名,似橘树而矮小,每周一文(14)14果小味酸。得无:恐怕吧。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吏二缚一人过王而行2晏子反顾之曰3齐人固善盗乎二、晏子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作譬喻, “橘”比喻: , “枳”比喻: 。这段话反映出晏子的: 。三、翻译句子。1晏子,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

20、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于令仪不责盗曹州于令仪者市井 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 ,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 ”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 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惭,卒为良民。【注】市井:指做生意。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十千:指十贯铜钱。每周一文(15)15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诸子禽之 禽:通“擒” ,抓获 B汝素寡悔 素:一向,平时C问其所欲 欲:欲望 D卒为良民 卒

21、:最终2、下列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B、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C、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D、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3、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 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分)4、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 (2 分)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 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

22、 ,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 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每周一文(16)16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注释】楮(ch)币纸币。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目:名词作动词,看待。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有遗楮币于途者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读书不辍 辍耕之垄上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不能指其一端D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

23、句子的意思。(3 分)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3、细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3 分)治国安民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每周一文(17)17【注释】炀(yng)帝:杨广,隋朝的皇帝。 孜孜:勤勤恳恳不疲倦的样子。 本根:本,树干;根,树根。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遂得徭役不兴 2征求无已

24、二、翻译下列句子。1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三、唐太宗认为隋炀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四、唐太宗使百姓安乐的措施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每周一

25、文(18)18【注】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 分)(1)或旦而不鸣 或: (2)皆足取祸也 取: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分)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2分)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 分)地 震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每周一文(19)19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

26、,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呜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节选自聊斋志异)【注释】戌刻:下午七时至九时。稷下:地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1.下列加点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适客稷下(恰好) B.各疾趋出(迅速)C.并忘其末衣也(衣服) D.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改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墙倾屋塌之声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众骇异,不解其故 并忘其未衣也C.视街上,则男女裸聚

27、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仆而复起 学而时习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此真非常之奇变也。秦巨伯瑯琊 秦巨伯,年六十,尝夜行饮酒,道经蓬山庙。忽见其两孙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颈著地,骂:“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杀汝。 ”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归每周一文(20)20家,欲治两孙。两孙惊惋,叩头言:“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 ”伯意悟。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复见两孙来,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达家,乃是两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 。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杀之。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怀刃以去,家不知也。极夜不还。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

28、俱往迎伯,伯竟刺杀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 )注释:瑯琊: 古郡名,治所在今山东省胶南县。坼:裂开。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 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B乃置伯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C伯意悟 目似瞑,意暇甚D夜皆亡去 广故数言欲亡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巨伯的孙子虽挨过爷爷的打,但并没有因此而怀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见他们是很懂事的孩子。B秦巨伯曾经识破鬼的骗术,并捉住它们把它们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终还是误杀了两孙子。C选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孙子,因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两次被鬼所骗。D这篇文章说

29、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别不清,就会干出错杀无辜,放纵鬼魅的事情来。宗泽(节选)宗泽,字汝霖,婺州 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靖康 元年,命知磁州 。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 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 ”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 十余人。每周一文(21)21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二年正月,泽至开德 ,十三战皆捷。泽兵进至卫南 ,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 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

30、余奏,每为潜善 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注释】婺(w)州:今浙江金华。靖康:宋钦宗年号。磁州:今河北磁县。率:都。羸(li)卒:瘦弱的士兵。开德:令河南濮阳,即演渊。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生兵:指生力军。潜善:人名,即黄潜善。薨(hng):死亡。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 分)(1)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皆捷( )(2)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1)泽自幼豪爽有大志。译文: (2)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译文:

31、 3、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2 分)答: 古代文化知识一、称谓每周一文(22)221、对人的称谓第一种情况是直称姓名。用于自称,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用于作者所厌恶所轻视的人身上,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也多如此,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第二种情况是称字、号、斋名、谥号。这种情况是出于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如“东阳马生君则”,“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以上称字。“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这是称号。称谥号的,如称王翱为王忠肃公,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史可

32、法为史忠烈公。自称多有称斋的,如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第三种是称官名、爵名。如全祖望称颜真卿为颜太师、称文天祥为文少保,黄宗羲称左良玉为宁南。第四种情况是称籍贯。如梁启超称康有为为南海。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几项兼称。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列都督肇基等皆死”,“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等等。这种称谓,一般说来,先称官名,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此外,由于人们的身分、关系不同,尚有谦称、敬称及其它称谓。谦称类:寡人、孤(王侯自称)、臣(臣自称)、仆、不才、不佞、愚(一般人对人自称),妾(女子自称)

33、。敬称类:陛下、大王、皇上、(称君),对已死皇帝多称庙号,如宋太祖、宋仁宗之类。子、夫子、师、先生(称师),公、君、足下、丈、大人(称朋友或尊长者)。尔、汝为上称下或平辈之间不客气时,加“太”表示长一辈,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者。2、特殊称谓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每周一文(23)23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因而一看就知道这个人的职业身分。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庖”表明职业是厨师,“丁”是人名。其他如师说中的“师(乐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的“师(乐师)旷”;柳敬亭传中“优

34、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刎颈之交遇到磨难时结交的朋友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莫逆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好朋友竹马之交以贫民身分相交往的朋友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忘年交不拘于身分形迹的朋友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3、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经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3、48、9 岁的

35、儿童垂髫(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8、913、14 岁的少年总角(头顶两边的头发各扎成一个结,形如羊角)13、1415、16 岁少年豆蔻(豆蔻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以初夏喻人未成年)15 岁的男子叫束发,15 岁的女子叫及笄每周一文(24)2420 岁的男子弱冠;30 岁的男子而立(立身、立志之意);40 岁的男子不惑(不迷惑、不糊涂);50 岁的男子知命(知天命);60 岁花甲(耳顺);70 岁古稀;80、90 岁耄耋;100 岁期颐。二、时间、节日1、 古代纪年月日方法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年号与干支兼用。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

36、、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如辛亥、戊戌之类。十和十二的最小公倍为六十,因而经六十年,周而复始。这样循环不已,经久不乱,永无穷尽。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 1627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 1911 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纪年: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都要改元

37、,称元年。汉武帝起有年号。如“崇祯十四年迁江阴县典史”,“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也有年号和干支兼用的,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另外,由于地支与十二生肖相对应,我们就可以根据地支判断出某年肖某动物。如 1996 年为丙子年,子属老鼠,所以 1996 年为鼠年,同理可以推断出 2002 年属马年。由此我们可以很简单地算出每一个公元年的干支年及其所属的生肖。纪月法:常用序数。月中初一称朔,十五称望,近在望后之日称既望,月末称晦。每季度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每周一文(25)25纪日法:除用序数外,也有用干支的,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天色纪时

38、法,即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另一种是地支纪时法,即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个时辰的变化。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表示,子时即现在的 23 时至 1 时,然后依次类推。一夜分五更(或称五鼓)。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做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附表)夜间时辰 五更 五鼓 五夜 现代时间黄昏 一更 一鼓 甲夜 1921人定 二更 二鼓 乙夜 2123夜半 三更 三鼓 丙夜 2301鸡鸣 四更 四鼓 丁夜 0103平旦 五更 五鼓 戊夜 0305天色纪时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

39、入黄昏人定地支纪时 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现代纪时 23至11至33至55至77至99至11 11至1313至1515至1717至1919至2121至232、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正月 立春 雨水 二月 惊蛰 春分三月 清明 谷雨 四月 立夏 小雨五月 芒种 夏至 六月 小暑 大暑每周一文(26)26七月 立秋、处暑 八月 白露 秋分九月 寒露 霜降 十月 立冬 小雪十一月 大雪 冬至 十二月 小寒 大寒附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三、风俗礼仪1、节日 春节,正月初一,

40、又称元日,元正,新春,新正。元宵,正月十五,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寒食,清明前 1 或 2 日。清明,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在每年 4 月 5 日或者6 日。端午,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重午。乞巧,七月初七,又称少女节,或七夕。中秋,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重阳,九月初九,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的习俗。喝菊花酒,插茱萸。腊日,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的习俗。佛教的腊八粥也渗入腊日习俗。除夕,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的晚上,有吃“年饭”、“守岁”的习俗。2、礼仪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十二生肖,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

41、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尊重顺从。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三牲是指:一是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是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每周一文(27)27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少牢,指只有羊猪而没有牛。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第一类,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第二类,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第三类,佛教徒之死称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第四类,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陨命、捐生、就木

42、、溘逝、老、故、逝、终等。四、 地名、官名和科举名词1、地名【中华】上古时华夏族居四方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泛指中原地区。【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州名说法不一,书禹贡作: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后成为中国的别称。【四海】指天下、全国。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原为泛指之词,九州之外即为“四海”,又因古代人以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故称中国为“海内”,外国为“海外”,“四海”则指天下。另外“四海”也指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域。论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六合】指天地和东南西北四个方

43、向,泛指天下。如过秦论中有“履至尊而制六合”。海内南经中有“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诗品中有“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杜甫寄韩谏议注“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每周一文(28)28【中原】又称中土、中州,以区别于边疆地区。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

44、称作江东。【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江表】在中原人看来,长江以南地区为长江之外,故称江表。赤壁之战中有“江表英豪,咸归附之”。【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淮左】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古函谷关在今天河南灵宝市东北,新函谷关在今天河南新安东)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杜甫兵车行“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关中】不同朝代所指范围有所不同,秦时指函谷关以西地区。后泛指自函

45、谷关以西战国末期秦国故地。杜甫佳人“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百越】又称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乐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每周一文(29)29【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2、官名古代职官的情况,异常复杂,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2、官职三公: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

46、相管行政,领率百官,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六部:最稳定的名称为:吏部,掌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掌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类似后世的司局长),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曾为翰林院国史编修等。地方官职秦汉主要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别驾、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地位类似后世的军区司令),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这以前称县令,以后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司马:官名,州刺史(唐代实行州、县制,州的长官叫刺史)的副职。青衫:古代官服的颜色按品级高低而定。青色是唐代官位低微者的服色。作者当时官级为从九品,最低。 里正:古时乡官。唐代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每里置里正一人。明代改名为里长路,南宋行政区域的名称,相当于现在的“省”。郡原为古代行政单位,管辖数县,明代已废。但由于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