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楚雄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1英语国家学生使用介词“在”的偏误调查分析(论文题目三号宋体,加黑)引言(一级标题,三号,宋体加黑)(一) 选题缘起(二级标题,四号,宋体加黑)“虚词在各种语言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汉语由于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虚词就起着更为重要的语法作用。 ”1( 突出选题的重要性)汉语虚词是外国学生必学的语法项目之一,汉语虚词学得怎么样,用得怎么样往往是检验他们汉语学习成败的重要标志之一。据陆俭明教授对留学生汉语语法错误所做的统计,虚词运用不当造成的病句占语法方面病例总数的 65%,这一事实说明,虚词无疑是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虚词是功能词,在使用中涉及语义、句法及语用等多层
2、面的规则,学习者的汉语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熟练地获得对虚词的掌握。在汉语的众多虚词中,介词堪称难点中的难点。我们在中级汉语水平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的 1,5000 字左右的汉语书面作文中,发现有语法错误的句子 1256 个,属于虚词方面的错误 790 个,其中属于介词的偏误 228 个(“把” 、 “被” 、 “比”除外) ,占虚词偏误的 29%,介词只是五种汉语虚词 2中的一种,介词的偏误就占了近三分之一。由此可见,介词的掌握对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是何等艰难。在过去的 30 年里,语法界研究虚词的论文尽管很多,可是据我们对各类期刊所做的不完全统计,在 661 篇研究虚词的论文中,有
3、 106 篇涉及到介词,针对留学生所做的对比研究和调查则仅有 11 篇(有关英语留学生的仅 4 篇) 。学生有如此之多的介词所致的偏误,而有关介词的研究却如此之少,鉴于此,本文把研究范围限定在介词上。HSK 词汇大纲甲、乙、丙、丁级词汇中列出了介词 56 个,本文在对中级汉语水平母语为英语学生的偏误调查中共得到使用介词的句子 581 个,所使用的介词有“在、跟、对、从、和、关于、为了、除、用、向、为、给”共 12 个,如表 1:(表 1)介词 在 跟 对 从 和 关于为了除 用 向 给 为使用数277 81 78 63 23 17 12 8 8 6 4 4 使用率48% 14% 13% 11%
4、4% 3% 2% 1% 1% 1% 0.7% 0.7%从上表可以看出,处在中级阶段的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能够使用的介词并不太多,而且相当集中,主要集中在“在、跟、对、从”这四个介词上,由于篇幅1 陆俭明,现代汉语虚词散论,1985 年版,第 2 页。2 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1983 年版,第 4 页。楚雄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2限制,本文将研究范围限定在介词“在” 。 1赵葵欣、 2崔希亮 3分别对留学生使用汉语介词情况进行了考查,发现在众多介词中, “在”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其他介词,这与我们的调查结果一致。 (引出问题,论题的意义)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母语的
5、影响力最大。母语是第二语言学习所凭借的最主要、最基本的工具。对成年人来说,撇开母语去学习一种第二语言是难以想象的。正因为如此,Lado 提出了“对比分析理论” ,认为“那些跟母语很接近的项目,学起来就容易,那些跟母语迥然不同的项目,学起来就困难。 ”4根据 Lado 的观点,如果第二语言与母语相同或相似,学习者就容易联系、比附、接受并掌握语言结构,这时,母语对学习者的影响是积极的、起促进作用的正迁移,反之,则产生负迁移。S.P.Corder 指出:“第二语言学习者是按其头脑中的内在大纲规定的程序,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的。这个内在大纲实际上就是人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系统 ,是人类掌握语言的客观的、普
6、遍的规律,它决定了整个学习过程。 ”而这个结构也是建立在学习者的母语之上的。从认知的核心思维的角度来看,学习者开始学习第二语言时,或者说在第二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由于学习者所积累的目的语的知识还很有限,还不能熟练地用它们来进行思维活动时,学习者的思维活动只能借助于母语,就是到了中高级阶段他们仍然很难完全摆脱用母语进行思维。徐子亮的调查 5显示,在汉语学习中,接受信息听或读时,翻译成母语再理解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75%,在表达说或写时,先用母语构思再翻译成汉语的占调查总数的 85%,由此可见,借助母语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一种很重要的学习策略。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活动开始,以至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总是
7、通过母语和目的语的转换去领悟一种新的语言。正因为如此,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母语知识的影响绝不能忽视。 6汉语介词“在”和意义相关的英语对译介词的使用在语义、句法、语用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汉语介词的使用规则很灵活,留学生在母语(英语)中找不到对应标准时,往往以母语(英语)中意义相关的介词的使用原则去推演汉语介词的用法。从我们所收集的学生偏误看,大部分偏误或多或少地受到英语的影响,如汉语介词“在”在使用中常常跟“里” 、 “上” 、 “中”等方位词搭配,构成“在里(上、中) ”等格式,与“在”意义相关的英语介词 in 则没有这样的规则;跟汉语介词意义相关的英语介词所构成的介词短语在句子中的位
8、置和汉语1 鉴于“把” 、 “被” 、 “叫” 、 “让”涉及到汉语的特殊句式,所以不列入本文讨论范围。2 赵葵欣 . 留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介词的调查J,世界汉语教学,2000(2):100-106 。3 崔希亮 . 欧美学生汉语介词习得的特点及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5(3):83-95 。4 Lado,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by Robert Lado, 1957,第 2 页。5 徐子亮,留学生汉语学习调查J, 世界汉语教学,1997(3):88-97。6 据 Rod Ellis,母语的影响虽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是母语作为学习者的知识背景,是理
9、解目的语的基础,是不能忽视的因素,见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1999 年版,第 40 页。楚雄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3介词短语也不相同,遗漏和介词搭配的方位词或放错介词短语的位置是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在构造汉语语句时常发生的偏误。因此,对意义相关的不同语言的词的语义、语法、语用规则展开对比,分析相互之间的异同很有必要。对比分析在教学实践中极为重要,它对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提示教学重点,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很有意义。建立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基础上的“对比分析”理论,虽然有它的局限性,即对比分析不能完全预测和解释学生学习目的语时所犯的错误,但它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
10、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和产生的错误有一定的预测性和解释性。在教学中运用对比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指出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某些项目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对促进母语对目的语的正迁移,避免或减少母语的负迁移或干扰,提高学习效率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虽然学习者会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学习者母语因素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是教师能够控制的量。 “一个对外语和学生母语进行过比较的外语教师将能够更好地了解真正的问题所在并能设法解决这些问题。 ”1(选题动机或缘起部分可以不用这么详细!写那么详细,主要是让同学们明白研究动机在学术论文中的作用)选题动机也可以这样简单写:*赵葵欣、崔希亮分别对留学生使用汉
11、语介词情况进行了考查,发现在众多介词中, “在”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其他介词。 对于介词“在”的用法,本体方面的研究论文很多,人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在+处所”介词短语 2;“在”字句处在不同句法位置上的语法意义及语序制约条件的相关关系上 3。 (文献综述 1)对外汉语教学方面,李大忠 4、杨庆蕙 5等对留学生介词“在”的偏误进行过分析,把学习者的偏误句与汉语的正确形式进行意义或是句法的对比,指出其结构或语义上的错误所在,或提出如何进行语言学的解释,这些分析研究主要针对留学生普遍存在的偏误,没有区分留学生的母语,而把偏误和学生母语背景区别开,在深化个性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偏误共性,是一条偏误研究科学化的
12、必由之路。赵葵欣、崔希亮考查了留学生对介词整体的习得情况,丁安琪、沈兰 6具体调查分析了韩国留学生口语中“在”的使用情况,刘瑜 7考查了中、高级学生介词“在”习得情况。至于英语国家学生在习得介词“在”时有什么样的偏误,偏误规律是什么?留学生的母语对他们习得介词“在”有什么影响,影响比例如何?针对母语迁移的情况应采取什么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习得“在”?我们将1 Rod Ellis,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1999 年版,第 23 页。2 范继淹 . 论介词短语“在+ 处所 ”J,语言研究,1982 年(2):71-86。3 James H-Y Tai (戴
13、浩一)美 . 现代汉语处所状语的两种功能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1(2):81-89。4 李大忠 . 外国人学习汉语语法偏误分析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66-72 。5 杨庆蕙等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剖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63-181 。6 丁安琪、沈兰 . 韩国留学生口语中使用介词“在”的调查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6):18-22 。7 刘 瑜 . 中、高级学生对介词“在”习得情况考查及分析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6(4):1-11。楚雄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4就以上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文献综述 2,找出前人
14、研究不足,突出自己的创新)(正文宋体小四号) 。本研究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英语国家学生有关介词“在”的偏误调查和分析,第二部分从语义、句法、语用角度对汉语介词“在”和相应英语对译介词的对比,第三部分英语国家学生、日语国家学生“在”偏误对比,以突出英语国家学生和日语国家学生汉语介词“在”偏误的不同,借以说明母语不同,偏误不同,第四部分主要讨论以上三部分的分析结果,最后得出结论。一、有关介词“在”的偏误调查和分析(一级标题,宋体小三号加黑)我们从 40 个中级汉语水平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的汉语书面作文中,收集到277 个“在”中介语用例,其中有 66 个偏误用例。主要从介词的语义关系、句法分布
15、及语用的角度,针对学生“在”的偏误,按偏误的性质 1确定偏误类别,接着引用各类偏误的典型例句,对偏误的成因进行分析(正文宋体小四号) 。介词“在”的主要偏误类别及举例分析介词“在”的偏误(本文保留留学生偏误句的原样,句中下划线部分为学生汉语介词“在”的偏误。 )主要有五类: (一) “放错位置” 举例分析(二级标题宋体四号加黑)(1)忽然我跳了,跳过了圆圆的月亮,登陆了在无穷的空间里。 (应把划线部分移到“登陆”前)(2)有的时候,我也打太极拳在我们的宿舍屋顶上。 (应把划线部分移到“打太极拳”前)“在+处所词+动词”和“动词+在+处所词”是现代汉语介词“在”字结构的两种基本形式,这两种形式的
16、语义不同,用作状语时,介词短语“在”表示动作发生或事物存在的场所;用作补语时, “在”表示施事或受事到达、附着于的位置,对大多数动词和行为动词来说, “在”只能放在它们前边作状语,主要有离合词 2,后有宾语、补语、动态助词等附带成分的动词 3。例(1)的“登陆”是离合词,例(2)的“打”后有宾语“太极拳” ,因此,介词短语“在”不能放在它们之后。这类偏误几乎占了“在”总偏误的 40%,是留学生“在”学习的难点。在汉语中,表示处所的介词短语“在”在动词前或后的语义是不同的。这类偏误说明,学生还不清楚介词短语“在”在句子里的位置,误认为放在句末也可以。1 鲁健骥 . 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A
17、,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 C,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44-60。2 杨庆蕙等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剖析M, 1996 年版,第 164 页。3 周流溪 . 汉英处所状语和时间状语的对比研究:原则和实例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7 年第 2 期。楚雄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5(二) “遗漏方位词”举例分析(二级标题宋体四号加黑)(3)对我来说,它现在就像一幅图画一样在我的头脑跳着。 (应在“头脑”后加上“里” )汉语用介词“在”带上处所词表示处所意义时,如果处所词是普通名词,一般在其后加上方位词构成“在里(上、中、下) ”等的格式,例(3)却遗漏了介词短语“在我的头脑”
18、后的方位词。在汉语中,象“在” 、 “从”这样的介词往往需要在所带的处所词后带上方位词 1才能明确空间的方位。而留学生的偏误反映出他们对如何表示处所或空间关系的认识是:只要有表示处所的介词来引介就行了。这类偏误占“在”偏误的1/4,说明留学生对汉语空间的表达还缺乏了解。(三) “误加在 ”举例分析(二级标题宋体四号加黑)(4)她爸爸在国际公司在英国工作。 (去掉第一个“在” ,把“国际公司”移到“英国”后)在汉语中,多项时地状语中的若干单位一般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修饰后面的中心语 2,例(4)却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分别在两个表示处所的词语前加“在” ,致使“在”多余。 (正文四号宋体)
19、例(4)反映出,对留学生而言,在表示处所或时间意义时,介词“在”是不能少的。(四) “误加方位词”举例分析(二级标题宋体四号加黑)(5)在美国里没有这么多的自行车。 (把“里”去掉)在汉语中,如果介词“在”后的处所词是普通名词,一般应在处所词后带上方位词表示空间的方位。如果表示处所的词语是专有名词,其后一般不用方位词。例(5)却在专有名词“美国”后用了方位词。此类偏误说明学生已经获得汉语中常常靠方位词表示空间关系的知识,但对方位词的使用规则缺乏了解,因而泛化了这一规则。 (正文四号宋体)(五) “遗漏在 ”举例分析(二级标题宋体四号加黑)(6)晚上天朗气清,月亮照 海上,很漂亮。 (应在“海上
20、”前加“在” )(7)往常,我母亲经常 阳光明媚的花园里准备一个户外生日聚会。 (应在划线部分前加“在” )“在+处所词+方位词”是汉语表示空间关系的主要手段 3之一,如果“处所词+方位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如在存现句句首时) ,介词“在”可以省略,但“在”前面有副词等修饰成分的限制或“在”短语出现在动词后时, “在”不能省略 4。例(6) 、 (7)却把“在”遗漏了。1 廖秋忠 . 空间方位词和方位考察C ,廖秋忠文集, 1992 年版,第 165 页。2 同上,P167 页。3 崔希亮. 欧美学生汉语介词习得的特点及偏误分析EB/OL.http:/ works/cn/xml/,2003-
21、07-15/2003-09-10.楚雄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6已经具有一定汉语水平的留学生认识到汉语空间关系的表达不一定依赖于介词,处所词后加上方位词也可以表示。但是事实上,汉语介词“在”的省略是有条件的,这类偏误主要是由于学生类推汉语中省略“在”的规则而造成的,同时也表明学生虽然已经获得了汉语不一定用介词表示空间意义的语言经验,但对何时省略“在”的规则还缺乏了解。 (正文四号宋体)(一个空格键,在一级标题之间隔开)二、 汉语介词“在”和相应英语对译介词的对比(一级标题,宋体小三号加黑)(一)汉语介词“在”的英语对译介词(二级标题宋体四号加黑)本文用作汉英对比的语料选自母语分别为英语或汉语作者的
22、作品,体裁有小说、剧本和词典三种,汉语作品译者的母语为英语,英语作品译者的母语为汉语,分别是:老舍小说选 (英汉对照本) ,译者:Gladys Yang 和 Don J. Cohn;日出(曹禺) ,译者:Barnes;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A.S Hornby)第四版,李北达编译。在这些作品中,主要用 in、on、at 来表示空间、时间关系的汉语介词“在” 。在英语中主要用介词 in、on、at 表示(本文从以上作品中收集到英语表示空间范围的介词有in、on、at、outside、beside、by、behind、above、over、under、beneath 等,其中 in、on、at 用
23、得最多,占 82%) 。 (正文四号宋体)汉语介词“在”和 in 等相应的英语对译介词分别可以表示所引介的词与句中其它成分之间的“处所”和“时间”关系 1,因此,我们可以把汉语介词“在”和 in 等英语对译介词的这种关系形式作为对比的“同一基础” 2,对比它们在两种语言中语义、句法、语用上的区别与联系,考察汉英之间的本质区别以及汉语介词“在”的特点,在对比、分析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偏误,分析英语对学生掌握汉语介词“在”的影响。 (正文四号宋体)in 等英语介词和“在”的对比1.语义对比(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黑)第一,语义相近而表达不同的地方in 等英语介词和“在”这类汉语介词语义的独立性较强,它
24、们的语义可以根据宾语的意义来划定,因为“在”和英语对译介词后都接表示处所或时间的名词。这是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空间、时间意义介词的共同点。但在空间、时间意义的表达上,英语严格区分了空间的方位或时间的维度,空间介词按维度可分为点、4 陈信春 . “在+NP”的“在”的隐现M ,介词运用的隐现问题研究,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第 17 页。1 L.G.亚历山大 英 . 雷航等译,朗曼英语语法M , 1991 年版,第 277 页。2 许余龙 . 对比语言学M, 2002 年版,第 40 页。楚雄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7线、面、体四种 1,时间介词分为时点(point of time)和
25、时段(period of time) 2英语介词的分工细致,不同的介词对应不同的空间方位和时间维度,表示空间、时间关系的主要手段是“介词+名词” 。在英语中,介词是表示空间、时间关系不可缺少的成分。汉语对空间方位或时间维度不作具体区分,表示空间或时间意义的方式很多,不一定依赖于介词。 “在”等介词常与方位词或方位名词、时间名词配套使用标示时间、处所等关系时,前项“在”等介词常常省略,处所、时间关系的标记功能本来是由前项与后项共同承担的,当前项“在”省略后,处所、时间标识功能就全部转移到了后项上。描写空间关系英语主要用介词,而汉语则用介词和/或方位名词 3。表示空间意义时,英语介词本身已经包含方
26、位的意思,而汉语介词“在”本身没有方位意义,方位词才能表示方位的意义。 “在+方位结构”是汉语空间关系表达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跟方位词连用时,方位词往往是主要的,介词是次要的,有时不一定需要介词“在” 。因此,汉语空间意义的表达,不一定完全依赖介词,而英语的空间表达一般不能脱离介词(例 8) ,英语“介词名词”汉语的“介词名词方位词” 。表示时间意义时,对不同的时间维度,英语要用不同的介词,介词不能少,而汉语对时间维度在表达形式上不作具体区分,用介词“在+时间名词” ,或仅用时间名词表示(例 9) 。(8)她送我到帘外,眼上蒙了一层露水。There were tears in her ey
27、es as she saw me outside the screen.4 (9)春天也要埋人的。There are dead to bury in spring too. 5(10)露露,你知道昨天晚上我为什么到你这里来? Lulu, do you know why I came here last night? 6英语表示空间、时间意义时也有不用介词的情况,如where、there、now、right away 等表示地点、时间的副词,或具有指定性质的时间词组如 last year、one day、tomorrow、yesterday 前都不用介词(a preposition of tim
28、e is absent) 7(Quirk,1972 :319) ,如例(10) 。除了这些词语或词组外,表示空间、时间意义时,英语一般都要用介词。比较英语和汉语表示空间、时间的介词,英语中何时该用或不该用介词的限制比汉语严格。1 Randolph Quirk et al .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M ,1972 ,P304.2 同上,P317 。3 马书红 . 英汉空间范畴化对比分析 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年第 1 期。4 老舍. 老舍小说选M, 1998 年版,第 43 页。5 曹禺. 日出M, 2002 年版,第 17
29、 页.6 同上,第 78 页。7 Randolph Quirk et al .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M ,1972 ,P319.楚雄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8第二,语义有差别的地方物体在空间有时处于静止的位置,有时处于移动的状态,在这一点上,人们的认知是相同的。英语主要靠动词的性质来区分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及施事或受事到达的处所这两种不同语义,在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的句子中,任何动词都可以出现,特别是 be、stand、 live 等有静态意义的动词(verbs of stative meaning) ;在表示施事或受事到达的处所的句子中,一般用有动
30、态意义的动词(verb of dynamic motional meaning) ,如 go、move、fly 等。从英语介词短语作状语的位置看,以上两种不同语义的句子在结构形式上没有什么不同,一般都是“主语+动词(宾语)+介词短语”:(11)Tom fell on(to) the floor. 汤姆倒在地板上 1。(12)Tom is sleeping on the floor. 汤姆在地板上睡着 2。和英语不同,汉语依靠介词短语“在”在句中的语序来区分以上两种不同语义。表示施事或受事到达的处所时,英语介词短语放在动词后边, “在”一般放在动词后面(例 11) ;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英语介
31、词短语仍然放在动词后,而“在”应放在动词前(例 12) 。介词短语“在”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不能用在动词后,表示施事或受事到达的处所时不能用在动词前,对两种不同语义的句子,汉语在语序上所做的区分是很具体的,比较:(13) 她喜欢在海里游泳。 (“游泳”的处所是“海里” ) 不能说:*她喜欢游泳在海里。(14)那个人突然倒在地上。 (“倒”的终点是“地上” )不能说:*那个人突然在地上倒。汉语介词短语“在”在动词前后的区别,明显体现于使用动态动词的句子之中,如“他在地上跳(着) ”“他跳在地上” ,但是对一些动作不明显的动词而言, “在”在动词前还是在动词后,句子意思都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在”的
32、前置通常伴随着某种句法加工:“他生在北京=他在北京生的” ,反过来说,当动词带有后附成分时, “在”只能放在动词之前,这些后附成分包括宾语、补语、动态助词“了” 、 “着” 、 “过”等。总之,对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及施事或受事到达的处所这两种不同语义,英语靠动词的性质来区分,在句子形式上不做具体区分,而汉语则靠语序来区分。2.句法对比(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黑)第一,句法功能相同而表达不同的地方(正文小四号宋体)(1)位置不同(四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黑)句法方面, “in”等介词短语和“在”都能在句中充当修饰语,但二1 同上,P308 。2 同上楚雄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9者在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状语
33、时,英语介词短语的通常位置在谓语动词或动词宾语后边,作定语时在名词中心语后 1,而汉语的情况正好相反,介词短语“在”常常放在被修饰语前边(正文小四号宋体) 。(2)多项时地状语内部的语序不同(四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黑)英、汉多项时地状语的排列顺序和介词的使用数也不同。在多项时地状语中,英语一般在各个处所词、时间词前分别加介词,状语中的若干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修饰前面的动词,而汉语却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处所词或时间词,修饰后面的谓语动词 2,如例 15 中两个处所词前的介词都出现了;而在相应的汉语译文中,只用一个“在”统领两个处所词:(15) She teaches in a small
34、village in France.她在法国的一个小乡村里教书。 3第二,句法功能不同的地方介词短语“在”既可以放在动词前作状语,还可以放在动词后作补语,两种句式语义不同,介词短语“在”既能放在动词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时间,也能放在动词后作补语,表示施事或受事到达的处所或某些不明显动作发生的时间,汉语的状语或补语在英语中一般都以状语形式来表达(例11-12) 。3.语用对比(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黑)介词短语作为一种语言结构,不存在介词的用与不用的问题,但在实际运用中,却是另外一种情形。表示空间、时间意义时,引介名词的英语介词一般是不能少的,而汉语中的情况却不同。一般来说,汉语中表
35、示处所、时间的词语或结构能独立作定语或状语时,介词“在”可以不出现,隐现的自由度较大(例 8-10) 。只有当介词短语“在”前有副词等修饰成分的限制时,介词“在”才必须出现:(16)就在这时,耿华去了别的根据地,从此断了联系。 4(17)早在一九六四年,谢学锦就已敏锐地感知到 5四、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和母语为日语的学生汉语介词“在”的偏误对比(一级标题宋体小三号加黑)(一)对日语助词的基本说明 1 Randolph Quirk et al .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M ,1972 ,P304.2 金立鑫 . 英汉时地状语语序的一致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
36、,1990 年第 2 期。3 Randolph Quirk et al .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M ,1972 ,P304.4 陈信春 . “在+NP”的“在”的隐现M ,介词运用的隐现问题研究, 2004 年版,第 20 页。5 刘 兵 . 汉语介词的隐现与论元标示功能的转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 年第 4 期。楚雄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10日语没有介词,但有许多助词。助词的种类很多,其中补格助词与汉语的介词相似。如“”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可以译作汉语的“在” 。补格助词添加在体言(名词性成分)后面构成格助词短语,在句子中一般作状
37、语和定语,和其他日语助词一样,补格助词对成句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不加补格助词,句子就不成立。只有粘着助词以后,才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出完整的思想。日语句子的特点是谓语动词放在句尾,修饰语在被修饰语之前。1在日语里,格助词一般不用搭配使用, 2即不必搭配为某种格式或形式。(二)英语、日语与汉语的关系英语和日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英语属于屈折语,有词尾变化,并依靠这种变化来决定单词在句中的职能。属于粘着语的日语不依靠词尾的变化,而是依靠助词或助动词的粘着,来表示每个单词在句中的地位或语法职能。作为孤立语,汉语基本上每个音节单独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主要依靠语序来决定词语在句中的职能,因此它既不同
38、于英语,也不同于日语。因此,分别以英语和日语为母语的学生在学习汉语介词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一些不同的问题。为此,我们在第二章的基础上,统计出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在”偏误的数目及使用率、偏误率,同时,再以统一的偏误分类标准分析并统计出同一汉语水平母语为日语的学生这四个介词的偏误类别及使用率 、偏误率 ,对比这两种不同母语背景学生的偏误,分析二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三)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和母语为日语的学生介词“在”的偏误对比和母语为日语的学生一样,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不清楚何时用或不用介词“在”及方位词;不同的是,母语为英语的学生有放错介词短语“在”位置的偏误,母语为日语的学生没有类似的偏误。母语分别为
39、英语和日语的学生“在”的使用情况母语背景使用数遗漏误加位置放错遗漏方位词误加方位词偏误数使用率偏误率英语 277 6 10 26 17 7 66 98% 24%日语 192 5 4 0 13 4 26 97% 14%这两种不同母语背景的学生偏误悬殊最大的是“位置放错”一项,其它偏误的数目相差不大,说明这两部分学生都有不清楚什么时候用介词“在”或方位词的情况,但母语为英语的学生有 26 例放错介词短语“在”位置的偏误,表现为把作状语或定语的介词短语“在”放在被修饰语后,处在我们调查范围内的1 谢秀忱 . 现代日语语法,1981 年版,第 305 页。2 陈 绂 . 日本学生使用介词的误区及分析,
40、载对日汉语教学国际研讨会文集 ,2001 年版,第 217 页。楚雄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11母语为日语的学生没有这样的偏误,日语的修饰语和被修饰语的语序与汉语的情况是一致的,这部分学生在这方面不容易出错。表中反映出虽然这两部分学生“在”的使用率相近,但由上述差异,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在”的偏误率比母语为日语的学生高。和母语为日语的学生相比,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介词偏误的明显特点是把作修饰语的介词短语的位置放在被修饰语之后,母语为日语的学生没有类似的偏误,母语为英语的学生的这类偏误是受母语语序影响而造成的。日语修饰语和被修饰语的语序和汉语的情况一致,母语为日语的学生在这方面不容易出错。这证实了应用语言
41、学家的的推论:母语和目的语有相似性的地方,学习者就容易习得,缺乏相似性的地方,学习者则难以习得。五、结论(一级标题宋体小三号加黑)(一)本文所做的探讨和研究(二级标题宋体四号加黑,这部分要突出自己的创新)语法界和对外汉语教学界对介词“在”做了许多探讨,在他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做了如下研究。1.结合学习者学习策略进行偏误分析,鲁健骥先生曾对初级汉语水平英语国家学生的语法偏误和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作过分析,他将偏误分为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四类,但是,鲁先生的研究对语法项目没有进行细分,偏误的分类过于笼统,也没有明确分析过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学习汉语介词时有什么样的偏误。到目前为止,虽然有学者做过留学
42、生介词的偏误分析,但仅从“教”的角度出发,把学习者的偏误句与正确形式进行语义或是句法的对比,指出其结构或语义上的错误所在,没有涉及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偏误分析及其他相关的理论为指导,对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学习汉语介词“在”的时的偏误进行了分析、分类,不但指出了学生病句的错误所在,还从学习者学习策略的角度分析了偏误成因。这样做的意义在于,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对偏误所产生什么影响,针对这些影响,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2.区分学习者母语的偏误分析,以往对介词“在”的偏误分析大都就留学生普遍存在的偏误而言,未能区分学习者的母语。我们所做的偏误分析,首先区分了调查对象
43、的母语。母语不同的学习者学习汉语时产生的偏误会因母语的不同而不同。找出不同母语学习者的介词的偏误规律及母语对偏误的影响,这也是教学中应关注的方面。3.对汉英介词的微观对比,以往,这方面的探讨基本上是宏观性的,很少涉及具体介词。我们在偏误分析的基础上,从语义、句法、语用方面,对“在” 、和 in 等英语对译介词进行了有一定系统的对比分析,发现二者之间既有相似、楚雄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12也有差异的地方,有差异的地方正是学生容易产生偏误的地方。具体在哪些地方有联系、差异,我们都做了比较细致的描写,并统计了受英语影响的偏误比例。对比分析的意义在于使英语国家的学生体会“在”和 in 等英语对译介词的联
44、系与区别,帮助他们理解“在”的语义、句法、语用特征,从而建立起直接用汉语思维表达的习惯。4.对不同母语学习者介词偏误或习得差异进行的对比,目前,只有朱志平先生 1研究了欧美学生和日本学生的汉语(语法、词汇)习得差异,她的探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但没有涉及学生介词习得的情况,我们做了这方面的补充,从与母语为日语的学生的偏误对比中,明确了英语国家学生习得汉语介词“在”方面的特点,对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区别于母语为日语的学生的地方作了进一步的探讨。这样做,有益于进一步了解不同母语学习者介词学习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实施教学对策。(二)本文对汉语介词“在”的再认识通过对“在”和 in 等英语介词在语义
45、、句法、语用方面运用情况的对比,可把“在”的特点归纳为:“在”表示处所时,常常有方位词在介词短语“在”后搭配,表示处所的专有名词后一般不用方位词。介词短语“在”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放在动词后表示施事或受事到达的处所,而表示状态呈现的处所时, “在”放在动词前或后都可以。表示处所、时间的词语或结构能独立作句子成分时,介词“在”可以省略,但在主语后或限定成分后的“在”不能省。1 朱志平,欧美学生和日本学生的汉语(语法、词汇)习得差异,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专刊,1999 年第 6 期。楚雄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13(一个空格)参考文献(居中,宋体三号加黑)(一个空格)1 Randolph Qui
46、rk et al .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M ,Longman Group Ltd , 1972:304-319 。 (书名斜体)2 Rod Ellis .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40。 (书名斜体)3 陈信春 . “在+NP”的“在”的隐现C ,介词运用的隐现问题研究,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17-20。4 崔希亮 .欧美学生汉语介词习得的特点及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5(3):83-95。5崔希亮. 欧美学生汉语介词习得的特点及偏误分析 EB/OL.
47、http:/ works/cn/xml/,2003-07-15/2003-09-10.6 储泽祥 . “在”的涵盖义与句首处所前“在” 的隐现J ,汉语学习,1996(4):33-36。7 丁安琪、沈兰 . 韩国留学生口语中使用介词“ 在”的调查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6):18-22。8 范继淹 . 论介词短语“ 在+处所”J,语言研究,1982 年(2):71-86。9 黄婉梅 . “在”字句研究补述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5):35-38。10 James H-Y Tai (戴浩一) 美 . 现代汉语处所状语的两种功能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1(2):81-89。1
48、1 金立鑫 . 英汉时地状语语序的一致性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2):149-154。12 L.G.亚历山大 英 . 雷航等译,朗曼英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277。13 李大忠 . 外国人学习汉语语法偏误分析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66-72。14 刘 兵 . 汉语介词的隐现与论元标示功能的转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4):27-32。楚雄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1415 刘 瑜 . 中、高级学生对介词“在” 习得情况考查及分析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6(4):1-11。16 廖秋忠 . 空间方位词和方位考察C ,
49、廖秋忠文集,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163-164。17 鲁健骥 . 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A,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C,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44-60。18 马书红 . 英汉空间范畴化对比分析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132-136。19 沈家煊 . 汉英介词对比C ,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 沈家煊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124。20 宋真喜(韩) . “在”字句研究综述J,汉语学习,1997(2):31-34。21 佟慧君 . 外国人学汉语病句分析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103-110。22 王 还 . 说“在”C ,门外偶得集,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