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堂提问汇总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如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以及网络操作系统等来实现网络中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系统。2计算机网络发展阶段的划分:第一阶段: 5060 年代。 该阶段以计算机终端系统的产生和发展为主要代表。第二阶段:60 年代末70 年代。该阶段以 Internet 的前身阿帕网(ARPANET )和各种网络体系的产生和发展为主要代表。第三阶段: 70 年代末80 年代。该阶段以 OSI 开放式网络互联标准的产生,并与 Internet的并行发展为主要代表。第四阶段: 80 年代末 - 90
2、 年代。该阶段以 Internet 在全球范围的普及与发展为主要代表。3分组交换的概念: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地址等控制信息。分组交换网中的结点交换机根据收到的分组的首部中的地址信息,把分组转发到下一个结点交换机。用这样的存储转发方式,最后分组就能到达最终目的地。4ARPANET 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完成了对计算机网络定义、分类的研究;提出了资源子网、通信子网的网络结构概念;研究了分组交换方法;采用了层次结构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与协议体系。5计算机网络分类:按覆盖的地理范围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四类:局域网 LAN(Local Area Ne
3、twork) ;城域网 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广域网 WAN(Wide Area Network) ;个人区域网 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6四种时延:发送时延、传输时延、排队时延、处理时延.7两种通信方式:C/S 模式、 P2P 模式8三种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9无线网络的两种模式有固定基础设施和无固定基础设施。10网络协议的三要素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义、语法与时序;语义:用于解释比特流的每一部分的意义; 语法:语法是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以及数据出现的顺序的意义;时序: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11协议
4、、层次、接口网络协议是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层次是对复杂问题处理的基本方法,总体要实现的功能分配在不同层次中。接口是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12网络体系结构2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结构。13OSI 七层模型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不同系统对等层之间按相应协议进行通信,同一系统不同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14码元、误码率一个数字脉冲称为一个码元。误码率指错误接收的消息的码元数在传输消息的总码元数中所占的比例。15. 信息、数据与信号,它们之间的关系。信息是人对现实世界事物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某种认识。数据
5、是指把事件的某些属性规范化后的表现形式,它能被识别,也可以被描述。信号是数据的具体物理表现,具有确定的物理描述,如电压、磁场强度等。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它是信息的表示形式,可以是数字、字符、符号等。信息一般是用数据来表示的,而表示信息的数据通常要转变为信号来进行传递。16.信源、信宿与信道一次通信中产生和发送信息的一端叫信源,接收信息的一端叫信宿。信源和信宿之间要有通信线路才能互相通信。通信线路称为信道。17数字通信系统、模拟通信系统以数字脉冲形式传输数据的信道称为数字信道,相应的通信系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以连续模拟信号形式传输数据的信道称为模拟信道,相应的通信系统称为模拟通信系统。18多址接
6、入 3 种方法频分多址接入 FDMA、时分多址接入 TDMA 与码分多址接入 CDMA。19模拟数据 3 种编码振幅键控(Amplitude-Shift Keying, ASK) ,移频键控(Frequency-Shift Keying, FSK),移相键控(Phase-Shift Keying, PSK) 。20PCM 操作PCM 操作包括:采样、量化与编码三部分。采样是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将模拟信号的电平幅度值取出来做为样本,让其表示原信号。量化是将取样样本幅度按量化级决定取值的过程。编码是用相应位数的二进制代码表示量化后的采样样本的量级。21基带传输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送基带信号的方法
7、称为基带传输。22频带传输利用模拟信道传输数据信号的方法称为频带传输。23多路复用的四种基本形式,多路复用的实质。频分多路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FDM)波分多路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WDM)时分多路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TDM)码分多路复用(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CDM)多路复用的实质是:将一个区域的多个用户信息通过多路复用器进行汇集,将汇集后的信息群通过一条物理线路传送到接收设备;接收设备通过多路复用器将信息群分离成各
8、个单独的信息,再分发到多个用户。24差错控制差错控制是指在数据通信过程中,发现、检测差错,对差错进行纠正,从而把差错限制在数据传输所允许的尽可能小的范围内的技术和方法。25差错控制编码3差错控制编码是用以实现差错控制的编码。它分检错码和纠错码两种:检错码:能够自动发现错误的编码。纠错码:既能发现错误,又能自动纠正错误的编码。26差错控制方法差错控制方法主要有两类:自动请求重发和向前纠错。自动请求重发是利用编码的方法在数据接收端检测差错,当检测出差错后,设法通知发送数据端重新发送数据,直到无差错为止。向前纠错方法中,接收数据端不仅对接收的数据进行检测,而且当检测出差错后还能利用编码的方法自动纠正
9、差错。27决定局域网与城域网性能的三要素决定局域网特征的主要技术主要有:连接各种设备的拓扑结构;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28IEEE802 参考模型IEEE802 参考模型由底向上为:物理层、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和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29CSMA/CD 的发送流程可以概括为: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延迟重发。30虚拟局域网的组网方式1)基于交换机端口的 VLAN 划分2)基于 MAC 地址的 VLAN 划分3)基于网络层地址的 VLAN 划分31网桥分类网桥按照其路由表的建立方法分为两类:透明网桥与源路由网桥。32网桥的工作原理学习源地址,过滤本网段帧。转发异网段帧,广
10、播未知帧。33.无线局域网的组成有哪两种?主要特点有哪些?有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分为基本服务集、接入点、门桥、分配系统;无线自组织网:接受结点与转发结点都是一个。34扩频无线局域网分为哪两类?主要特点是什么?跳频扩频与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在跳频扩频方案中,发送信号频率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从一个频率跳到另一个频率。接收器与发送器同步地跳动,来正确地接收信息。从而减少了其他信号源在一个特定的频率上干扰通信的可能性。直接序列扩频的技术特点是:将待发送的数据经过伪随机数发生器产生的伪随机码进行异或操作,再将异或操作结果的数据调制后发送,所有接收结点使用相同的频段,发送端与接收端是用相同的伪随机码。35
11、隐藏终端和暴露终端的概念。隐藏终端是指在接收结点的覆盖范围内而在发送结点的覆盖范围外的结点。暴露终端是指在发送结点的覆盖范围内而在接收结点的覆盖范围外的结点。36. 直接广播地址。A 类、B 类与 C 类 IP 地址中主机号全 1 的地址为直接广播地址。37特定主机地址4网络号部分为全 0,主机号为确定的值。38网络地址网络号为确定的值,主机号部分为全 0。39私有地址在 A、B 和 C 类中保留一些私有 IP 地址,这些私有 IP 地址不能在因特网上通过。40.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的分类及主要的协议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的分类及主要的协议内部网关协议分为路由信息协议 RIP (Routing Info
12、rmation Protocol) 和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RIP 协议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OSPF 协议是使用分布式链路状态协议。外部网关协议为边界网关协议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 。41路由器和网桥的区别(1)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而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网桥利用物理地址(MAC 地址)来确定是否转发数据帧,而路由器则根据目的 IP 地址来确定是否转发该分组。(2)使用网桥连接的局域网,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协议可以不同,但数据链路层以上的高层要采用相同的协议。(3)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容易产生“广播风暴”问题,而路由器可以有效地将多个局域网的广播通信量相互隔离开来,使得互联的每一个局域网都是独立的子网。42路由器的主要服务功能(1)建立并维护路由表(2)提供网络间的分组转发功能43ICMP 和 IGMP 协议的概念及作用ICMP 是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IGMP 即网际组管理协议,是在多播环境下使用的协议,IGMP 用来帮助多播路由器识别加入到一个多播组的成员主机。44TCP 和 UDP 各是一种什么样的协议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TCP 是一种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