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议论文阅读训练.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619982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4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议论文阅读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7议论文阅读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7议论文阅读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7议论文阅读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7议论文阅读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 19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3 题。 (6 分)心有所信,才能行远向贤彪“80 年前的红军长征,在时间上虽然离我们那么远,但在空间上却与我们那么近,以至能时时呼吸到英雄的气息,感受到历史跳动的脉搏,甚至在我们的血液中,也融进了红色的基因。 ”一位当代军人对红军长征的感悟,引人深思。的确,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大多数都没有亲历过 80 年前的那场远征,但她却如生命的脐带,将人们紧紧连接在一起。当我们乐享生活时,常会想起是先辈的鲜血才换来了今日的幸福;遇到困难时,常会用“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来激励斗志。有人说, “在动荡不安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

2、。走好每一个人的长征路,更需要从红军长征中不断汲取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源自“跟党走”的坚定信仰。有人曾问邓小平:“长征那么艰难凶险,你是怎样走过来的?”他坚定地说:“跟着走!”在长征最艰难之时,许多人不知道部队明天要开拔到哪里、最终将落脚何处,但红军将士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 。跟党走,跟着理想信仰走,就是向着光明的前途走。这种忠诚信仰的力量,何尝不是发自内心的看齐追随。 “心有所信,才能行远” 。今天,时代变了、观念变了,但对党忠诚的信仰不能变。惟其如此,才能心有定力、行有动力,在新长征路上续写荣光。这种精神动力,体现于“坐第一船”的勇气担当。大渡河边,萧华问红一营

3、官兵:“谁愿意坐第一船去?”话音刚落,全营官兵争先恐后,共产党员更是冲锋在前,从而夺取了强渡大渡河的胜利。对红军而言,无所畏惧、冲锋在前是克敌制胜的法宝,牺牲自我、顾全大局是共产党员的本分。凭着敢于“坐第一船”的精神,红军逐渐威名远扬、无敌于天下。今天,精准扶贫脱贫“攻城拔寨” ,全面深化改革“爬坡过坎” ,更需“坐第一船”的勇毅。像红军那样不畏强敌、不惧艰险,勇挑重担、勇于牺牲,改革之船方能渡过激流险滩,抵达胜利的彼岸。这种精神动力,离不开“战苦军犹乐”的战斗豪情。长征艰苦卓绝,但大家一直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行军途中,在背包上贴着字条学文化;半路休息,打起竹板唱山歌鼓舞

4、士气;露宿营地,贴告示、刷标语宣传革命红军“记忆着过去的黑暗,但更面朝着太阳” ,一次次在绝境中杀出希望之路、胜利之路。尽管早已告别了长征那般的艰苦条件、恶劣环境,但在新的长征中,各种挑战与考验仍然不容低估。方此之时,我们尤需保有坚定信心和豪迈气概,不断成就“全新的自我” 。作为“一次无与伦比的远征” ,长征所铸就的精神滋养了一个伟大的党、一支伟大的军队,成就了一段人间传奇。赓续传扬好长征精神,让其化作永不褪色的记忆、永不变异的基因,我们必能在新长征路上激荡起磅礴的力量。(人民日报2016 年 10 月 19 日 04 版)1.文中作者主要阐明的观点是什么?(2 分)2.文章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

5、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3.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2 分)2 / 191.(2 分)心有所信,才能行远(走好每一个人的长征路,更需要从红军长征中不断汲取精神动力)2.(2 分)举例论证。列举“强渡大渡河”的事例证明了长征精神中 “坐第一船”的勇气担当这种精神动力的重要,使论证更有说服力。【解析】第段的论点是“这种精神动力,体现于“坐第一船”的勇气担当” ,后面通过红军在长征中“强渡大渡河”的无所畏惧、冲锋在前的事例来证明这个分论点,由此可知是“举例论证方法” ,进一步证明了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动力的重要。3.(2 分)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了论点,长征所铸就的精神对我们党和民族的重要作用

6、。进一步发出号召,提出希望:赓续传扬好长征精神,让其化作永不褪色的记忆、永不变异的基因,我们必能在新长征路上激荡起磅礴的力量。【解析】题干要求回答第段在文中的作用。文章的结尾段一般是结论,或是得出结论,或是进一步强调论点,有时也用来提出希望,或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中结尾段进一步总结全文,强调了论点,并提出希望。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3 题。 (6 分)安禅不必须山水鲁先圣中年以后,尘世间的是非曲直,基本就想明白了。尤其对自己,我努力到达自己心灵的最深处,看清自己,哪些是属于自己的,哪些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对于属于我的,我努力握在手掌;对于不属于自己的,我不作非分之想。这让我活的轻松愉快,

7、也感到自己的人生明智而智慧。真正的贤者,专心于心灵的宁静,在远离尘世的地方徘徊,在幽静的林中漫步,在苍然的树下暝想,如莲叶上的露珠,享受着来自内心的喜悦。人生中真正的要务就是生活本身,很多人的悲哀是,每天在生活中却向身外找生活,把希望寄托在外物上,而对自己内心的世界熟视无睹。其实,真正的生活,就是你当下的生活本身,人生的目的和意义,都隐藏在当下的生活中。如得心中无事,佛祖犹是冤家。柏拉图曾经训斥一个玩牌的孩子,而那个孩子却说:“你为这点小事就责备我。 ”柏拉图则反驳说:“习惯可不是小事” 。 生活正是如此,两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早就发现了人性的真谛:无数的人,甚至一些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的人

8、,正是从开始并不起眼的一些小事倒掉的。而中国古代的谚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也说的是这个命题。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不论处于什么境遇,不生悲喜忧乐,随缘任运,便没有什么能伤害自己,便无处不是逍遥自在。古人造了“度日如年”这个词,意在形容深陷泥泞中的人悲苦的生活境遇。还造了“消磨光阴”这个词,意在形容胸无大志、无所事事的人。其实,无论处于哪一种境遇,都可以有另外的视觉看人生。顺境,是上苍的恩赐;逆境,是人生的历练。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用“欣赏时光” ,可以用“领略岁月之美”的心态,看世界,看他人,看自己。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的世界哪里还有枯燥与乏味呢?柏拉图提醒老年人,要常常去观看青年人

9、的舞蹈和游戏,以便再次享受到肢体已经久违的灵活和健美。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恐慌,我每天都兴致昂扬地徜徉在对逝去的青春的回味中。岁月可以把我带到中年、老年,但是,那逝去的美好花季,依然镌刻在我的生命里,使我的生命总是充满着灿烂年华的勃勃生机和欢声笑语。我常常要求自己,只要认为有未来的事情,就大胆去做,遇山开路,遇河搭桥,永不退缩。 在做的过程中,出现过失甚至重大的失误,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重要的是跌倒3 / 19了迅速爬起来,继续昂首前行。我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我也知道自己的毛病,但是,我更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这就已经足够。很多人总是刻意回避遮掩自己毛病,那是因为他依然是毛病的奴隶。有人悄悄地告

10、诉苏格拉底说,一个人正在演讲中诋毁他,说他是一个小人。苏格拉11底微笑着说,他诋毁的肯定不是我,因为他说的那些丑陋的品质我身上都没有。这个对话太精彩了,我一直作为自己判断的一个尺度。很多时候,我听到有人非议12我的一些行为或言论,我首先检查自己是否有或者没有人家非议的内容,有就改正,没有就一笑置之。同样,当我听到一些过高的赞美,我也清醒地自问,我真的可以拥有那些声誉了吗?13因为,只有缺乏自知之明的人,才会被虚假的赞美而陶醉。我们每个人都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富有,只是我们往往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寄希14望于他人。当我们真的完全没有得到他人的帮助,只有依靠自己独自担当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的身上竟

11、然隐藏着这样巨大的力量与智慧。世无全才,每个人必有某种闪光的才华,当你对某一种事物兴趣盎然,你一定不要15漫不经心地轻易放过,你要明察秋毫绝不迟疑地发掘抓住它,因为,或许那正是上苍独赐给你的才华。(节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3)1.联系全文内容,试想文题中的“禅”具体指什么?(2 分)2.如果说“安禅不必须山水” ,那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别的方法吗?试加以归纳概括。 (2分)3.文章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说出一种即可。 (2 分)1.(2 分)拥有自我,注重内心世界,活出有意义的生活, “感到自己的人生明智,享受来自内心的喜悦” 。【解析】本文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即照应了文题,而这

12、几段实际也可说是作者在探讨什么是“禅” ,第段中说“享受着来自内心的喜悦。 ”;第中由“人生中真正的要务就是生活本身,很多人的悲哀是,每天在生活中却向身外找生活,把希望寄托在外物上,而对自己内心的世界熟视无睹。 ”可知是要拥有自我,注重内心世界,活出有意义的生活。根据以上总结即可。2.(2 分)要有良好的心态。要能认识自我。善于发现自我并努力去做。【解析】通读全文可知,第段所说“可以用欣赏时光 ,可以用领略岁月之美的心态,看世界,看他人,看自己。 ”可知要有良好的心态;第 段“检查自己是否有或者没有12人家非议的内容,有就改正,没有就一笑置之。 ”说明要能正确认识自我,第 段“我也清13醒地自

13、问,我真的可以拥有那些声誉了吗?”即要有清醒意识;最后第 段“只有依靠1415自己独自担当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的身上竟然隐藏着这样巨大的力量与智慧。 ”“你要明察秋毫绝不迟疑地发掘抓住它”可见发现自我的重要性并为之努力实施。根据文章答出几点即可。3.(2 分)示例一:举例论证。举柏拉图训斥小孩的故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不可忽视生活中的细节小事,才会使人生有目的和意义,这使论证更有说服力。4 / 19示例二:道理论证。引用古希腊哲学家的话和中国谚语,有力论证了细节决定成败这一生活真谛。【解析】题干中要求的是“第段”就明确了答题范围,通读第段可知,第段讲述了一个柏拉图训斥小孩的故事,可知运用了举例

14、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不可忽视生活中的细节小事,才会使人生有目的和意义,这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援引了古希腊哲学家的句子及中国的谚语,可知运用了道理论证,有力论证了细节决定成败这一生活真谛。最后根据题干“说出一种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3 题。 (6 分)逆境是一条河游宇明或许是因为这个民族遭受过大难而又重新崛起了吧,国人对逆境情有独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格言无时不在教育我们:逆境对于人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逆境可不可以造就人?回答当然是肯定的。2016 年逝世的陈忠实先生是中国顶尖级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白鹿原几乎无人不晓。然而,他最初的

15、写作道路并不平坦。1959 年,陈忠实在西安十八中读初三,在一次自拟题目的作文课上,他写了两首很不错的小诗,年轻的车老师却误以为他是抄袭的,没给他评分,还在文后用红笔批了一句话:“以后要自己独立写作。 ”陈忠实前去质问老师凭什么说他是抄袭,老师说他不可能写出这样的诗。陈忠实火了,当着车老师的面一把从作业本上撕下那两首诗,又撕下老师的评语。最初的气愤过后,陈忠实反思了自己:也许老师并无恶意,不过是觉得这两首诗的水平超出了普通初中生能达到的程度,关键是要继续证明自己。后来,他又写出了小说桃园风波 ,取材于他们村里果园入社的一些事。这次,车老师给他打了 5+,只是讲评时只字未提。是火焰一定会闪亮,一

16、个雪天,车老师搂着他去语文教研室,告诉他学校要推荐他的作文堤去参加市里的中学生作文比赛,车老师修改了他的错别字,还将作文抄写寄给了延河杂志。陈忠实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老师的认可。然而,逆境可以造就人,并不等于遭受过逆境的人都会抵达人生的梦想。我有个熟人,在大学时成绩平平,分配到一所中学任教后,目空一切,愤世嫉俗,跟领导、同事关系闹得很僵。他走过西北、闯过广东,在哪个单位都呆不长,现在 50 多岁了,还是一事无成,连老婆都跟他离了婚。仔细想来,逆境对人的意义其实是被误解了的。一些人那么看重逆境,无非是觉得逆境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使我们的内心变得强大,在下次经受更大的挫折时不会倒下。其实,如果仅仅止于耐

17、受力,逆境的价值很有限。我的熟人,在逆境中有耐受力的,但逆境似乎没有让他们拥有才华的“锋利”宝剑。人永远是一种追求快乐、幸福的动物,没有一个人不向往人生的顺境。逆境真正可贵的地方在于:遇到它,你只要不屈服,而是千方百计突围,寻找向往的生命状态,你的品德就会得到砥砺,你的才华就会被一次次激发,你的眼界就会变得远大,久而久之,你就会具备强大的与生活博弈的能力,从根本上避免类似的人生波折。逆境是一条河,渡过去的那些人才是英雄。(选自杂文选刊2016 年第 9 期)1.通读全文,谈谈对第段画线句“逆境是一条河,渡过去的那些人才是英雄”的理解。(2 分) 、2解释“突围”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2 分)5

18、 / 19遇到它,你只要不屈服,而是千方百计突围,寻找向往的生命状态,你的品德就会得到砥砺3第段列举熟人一事无成的例子,有什么作用?(2 分)1.(2 分)示例:逆境磨炼人的意志,逆境也可以造就人,但并不等于遭受过逆境的人都会抵达人生的梦想。只有那些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解析】第段画线句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要理解最后一句话,就必须把握好文中内容。文章段从正反两方面观点进行论证,得出“逆境可以造就人,并不等于遭受过逆境的人都会抵达人生的梦想”的论点。段中指出如何正确看待逆境作用,逆境能磨炼你的意志,你只要不屈服,而是千方百计突围,寻找向往的生命状态,你

19、的才华就会被一次次激发,你的眼界就会变得远大,据此分析这句话即可。2.(2 分) “突围”是指不要被逆境、困境所局限、所困扰,极力摆脱逆境的束缚,突破人生困局和心理桎梏以达到新的境界。【解析】 “突围”本意是突破包围的意思,在文中的第 段找到该词所处的位置,要弄清突 5破的是逆境中所遇到的困难、要有一种不屈服,不言败的精神,砥砺自己的品德,向自己的梦想进发,然后组织出答案。3.(2 分)运用举例论证,用身边的事例详实有力地论证了逆境可以造就人但并不等于遭受过逆境的人都会抵达人生的梦想,与国人对“逆境可以造就人”的观念形成鲜明地对比,突出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评分标准:论证手法及作用各 1 分,

20、共 2 分。【解析】第段首先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了一个身边熟人的例子,此人一生坎坷,长期处在逆境之中,但最终一事无成。论证了遭受过逆境的人不一定会抵达人生的梦想的论点;同时与第段所举例子形成鲜明对比,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逆境可以造就人但并不等于遭受过逆境的人都会抵达人生的梦想的论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3 题。 (6 分)读书养颜鲁先圣“艺多不养身” ,是说要专心学精一门看家本领,在某一个领域达到较高的水准,才会触类旁通,才会对事物有真知灼见,取得成就。很多人读书很多,也博学多知,但是却没有独到的创造,原因就在于所学不精,所知不深。这种人常常炫耀自己的博学,但是实

21、际上百无一用。曾国藩官做得很大,但是他最看重的不是官位,而是学问。有一年,他听说一个侄子纪瑞在全县科举考试中夺得第一名,特别写信祝贺:“我并不希望我家世代富贵,但是希望代代出秀才。所谓秀才,就是读书的种子、世家的招牌、礼仪的旗帜。 ”曾国藩还就读书说过一句话:“书味深者,面自粹润。 ”意思是说,读书体味很深的6 / 19人,面容自然纯粹、温润。一个深入读书的人,必定心智高度集中,将人间的一切杂事、琐事、烦心事,渐渐抛到身外,久而久之,在心中渐渐养成一股充实、丰沛的浩然之气。 读书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书可以医愚,可以益智,可以养生。看一个人,无须看他做什么,只要看他读什么书就可以了。古代那些精通

22、相术的人,甚至认为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骨相。自卑的人,因为读书而自信;浮躁的人,因为读书而宁静;轻浮的人,因读书而深沉;愚鲁的人,因读书而明达。 其实,不论你身处哪里,只要你拿起一本书进行阅读,就走在了心灵修行的路上,何止是曾国藩的面容温润,而是具有了超凡脱俗的仙风道骨。读书让人渐渐摆脱了“可憎的面目” ,具有了一种冲淡的气质。冲淡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也是人生的情趣;冲和、淡泊,就是冲淡。冲淡和纤秾不同。纤秾是浓彩,冲淡是淡墨。冲淡并非淡而无味,而是冲而不薄,淡而有味。让自己活得冲淡一些,并不太难,但是,如果没有过人的智慧与洞察力,人却不可能达观。达观是另一种人生境界。一个冲淡的人,自然拥有了一

23、种气量,这是一个人接受、容忍他人批评的勇气与胸襟。清代学者钱大昕说:“谤之无实者,付之勿辩可矣;谤之有因者,非自修弗能止。 ”他的意思是,别人诋毁批评你,无中生有,你不需辩解;如果诋毁批评得对,你只有自修改正才能不让别人再批评。说的太好了,这就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气量。只有具备了这种建立在自信基础之上的气量,不断检点自己,才会周身散发出人格的光芒与魅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敢拍着胸脯对苍天说,自己一辈子没有做过亏心事?没有,只要是人,就有七情六欲 ,就有性格的局限和人性的弱点。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就是要大家每天反省自己。 尚书说“改过不吝” ,也是告诫人们,要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圣贤与普

24、通人的区别也正在这里。大家都会犯错,有人过而能改,不断批判否定自己,使自己的品格不断完美。而有人却文过饰非,遮遮掩掩,将错就错。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必须有一种精神,这是一个人独立于世间的根基,有所作为的前提。因为,只有具有一种精神,才可能具有自己的观点立场,生命才会具有卓然的风骨和境界,人生才会产生超凡脱俗的大气象。(2016做人与处世 )1.曾国藩倡导怎样读书?第段引用曾国藩的语言有什么作用?(2 分)2.文章最后一段“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必须有一种精神”的“这种精神”在文中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概括。(2 分)3.文章以“读书养颜”为标题,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其具体内涵。(2 分)1.(2 分

25、) (1)曾国藩倡导深入读书。 (2)曾国藩的“书味深者,面自粹润”前句照应了第段的“所学不精,所知不深” ,后句照应了文章标题“读书养颜” ,同时这句话引出下文对于读书的重要意义的论述。【解析】通读全文,关于曾国藩的相关段落是第两段,从“书味深者”一句可以看出他倡导深入读书。这与第段的“所知不深”相互照应, “面自粹润”,论述的是读书体味7 / 19很深的人,面容自然纯粹、温润,指出了读书的重要意义,照应文章标题,同时引出下文的论述。2.(2 分)接受、容忍他人批评的勇气与胸襟;批判否定自己,使自己品格不断完美的气量。【解析】通读全文,文章第段主要论述了与读书相关的内容,第段主要从个人角度出

26、发论述一个人应具备的精神。根据题干中的“文章最后一段”可知答题范围在第两段。根据第段的“一个冲淡的人,自然拥有了一种气量,这是一个人接受、容忍他人批评的勇气与胸襟”,第段的“大家都会犯错,有人过而能改,不断批判否定自己,使自己的品格不断完美”概括即可。3.(2 分) (1)读书使人面容自然纯粹、温润,在心中养成一股充实、丰沛的浩然之气;(2)读书可以使人修心养性,超凡脱俗;(3)读书使人达到达观的人生境界,拥有自信的气量。【解析】通读全文,根据文章第段的“读书体味很深的人,面容自然纯粹、温润”“一个深入读书的人在心中渐渐养成一股充实、丰沛的浩然之气”,第段的“走在了心灵修行的路上,何止是曾国藩

27、的面容温润,而是具有了超凡脱俗的仙风道骨”,第段的“达观是另一种人生境界”,第段的“这就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气量”概括即可。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3 题。 (6 分)“小”里面有大境界刘 波中国字“大”与“小” ,好写,易记。但中国人对“大”与“小”的心结,百转千回,纠缠不清。造字者给了“大”和“小”不同的身材相貌,赋予了它们迥异的禀性和气质。 “大”一出场,便空中一“横” ,着实霸道,一撇一捺也颇有气势。 “小”却谦逊得多,一“竖”露出十足的顺从,两个点儿,也都是大头朝下,不望高远。说来,国人是“好大恶小”的。封建社会,走仕途、吃俸禄的各级官员被称为“大人” ,田野劳作、忙碌营生的百姓被

28、叫作“小民” ,一大一小,强弱分明、高低立现。那时的“大”与“小” ,代表不同阶层地位。 “学而优则仕” ,也就成了“学而优则贵” “学而优则大” ,舍小逐大,人同此心。时至今日,国民求“大”的心结依存,做人要当“大人物” 、办事要有“大手笔” 、为文要著“大文章” 、行武要当“大英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好像唯有这样,方显大丈夫之万丈豪情、志在鸿鹄。这种“大” ,也与传统和文化有关。一般来说,大,象征着广袤与辽阔,象征着壮丽与强盛。一个人力大,便平添几分勇气,不受欺侮。与“大”相关的词,多含褒奖和喜庆,如大公无私、大义凛然、大功告成、大快人心等等,不胜枚举。谁能做到处事大度、举止大方、心怀大

29、量、为人大气,便受人爱戴。个体奋斗追求大成绩、家庭生活讲究大团圆、社会经济寻求大发展、国家民族实现大一统,这些目标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由此可见,“大”的确包含着众多积极向上的因素和值得追求的价值。相反, “小”就不那么受待见了。诸如小肚鸡肠、小人得志、小题大做这般,不会为人称道。当然,在与“大”的对峙中, “小”也不总是一败涂地。小巧玲珑好于大腹便便、短小精悍强过五大三粗、小心谨慎优于粗心大意。一个产品,小而精胜过大而糙;一个企业,小而强胜过大而弱。在这里, “小”体现出来的是精密细致、严谨周到,少了空而虚的东西。“大”与“小”的话题,环顾四周,俯拾皆是,它们与历史相伴,与现实相伴,与生活相伴

30、,与你我相伴。你有你的“首富梦” ,我有我的“小确幸” ,人生理想,没有贵贱,但都要通过一步一脚印、一天一积累地实现。不少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人生目标定得很8 / 19大,却缺少脚踏实地的作风,只想干大事,不愿做小事。其实, “小”是“大”的基础,能决定“大”的程度。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无论是企业还是产品,从小处入手,把细小做精,不愁干不成大事业。忽视这些,再大再美好的目标,也难实现。而目标虽小不受瞩目,但无数“小目标”的达成,就能走向大目标。君不见, “小”的两个点儿不正像一对翅膀?你若奋力一跃,亦能振翅高飞。(选自 人民日报 2016 年 10 月 20 日)1.本文第段有什么作用?(2

31、分)2.第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封建社会,走仕途、吃俸禄的各级官员被称为“大人” ,田野劳作、忙碌营生的百姓被叫作“小民” ,一大一小,强弱分明、高低立现。那时的“大”与“小” ,代表不同阶层地位。3.请为文章的第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2 分)1.(2 分)总结全文,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从“小”的外形特征指出“小”在生活中也具有“大”所不能比拟的美,强化了文章中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段落的分析能力。回答此类问题应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去分析,结构上在总结全文的同时写到了“小”的外形“小的两个点儿不正像一对翅膀”与第段“小”的身材相貌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

32、加严谨。内容上写了“小”外形上的美,从而强化了文章中心论点。2.(2 分)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封建社会中官员被称为“大人” ,而百姓被称为“小民”的事例,具体论证了国人的“好大恶小”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画线句列举了封建社会中人们对“大”和“小”的态度,由此可以看出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更加有力的论证了“国人是“好大恶小”的”的这观点。3.(2 分)示例:古希腊德摩斯梯尼德摩斯梯尼天生口吃,嗓音微弱,为了成为卓越的政治演说家,他做了超过常人几倍的努力,进行了异常刻苦的学习和训练。他把小石子含在嘴里朗读,迎着大风和波涛讲话等等,无论春夏秋冬

33、,坚持五十年如一日,最终成为雅典最具雄辩的演说家。【解析】文章第段主要从历史、现实和生活的角度,指出“小”是“大”的基础,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从小处着手,达成一个个的“小目标” ,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由此可以找寻历史或生活中不论做什么事坚持不懈,达成一个个“小目标”最终实现“大目标”的事例即可。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4 题。 (9 分)先苦后甜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9 / 19“人生是苦的。 ”释迦牟尼说。在某宿舍楼卫生间昏黄的灯光下,一个年轻人在水龙头下的洗手盆上垫了一块木板,双腿斜蹬着地面,用左臂支撑着前倾的身子,上身趴在木板上,忘我地写着东西,以致有人上厕所从身边经过

34、他都浑然不觉。有段时间,每晚熄灯铃响过以后,他都会准时出现在那里。这一幕发生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解放军艺术学院。这个年轻人就是莫言。而他 31 年前在卫生间写下的,就是他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 。 【A】从维熙说:“莫言是个一贯没有文场中娇气,肯于在集体中吃苦负重的人。早在 1987 年,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德国的时候,莫言在团队中也拿出他的那份朴实,在往返的机场上扮演搬运工的角色。其实并没有人让他这么干,其闪光点出自他的行为本能,源于他性格里具有的憨厚。 ” 【B】抗战 8 年,周有光和张允和搬家 36 次,可爱的女儿小禾不满 6 岁,因为生病没有盘尼西林,死在妈妈怀里。这样不堪回首的往

35、事需要多长的时间、多大的心智去慢慢化解?抗战胜利后,周先生供职的新华银行派他去美国、英国开拓业务。周先生眼界开阔了,人也阔了。去英国时,由于晚宴都要穿礼服,张允和单旗袍就带了 20 件。一时赴觥筹交错的华宴,一时过“凭票供应”的日子;65 岁于干校挑担插秧,98 岁在北戴河下海游泳穷过富过,欢喜过悲痛过,春风得意过也坎坷失意过,这就是一个人的一生,一个人的百年史,您以为老寿星是怎样炼成的?【C】鲁迅说:“我哪里是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 ”哈佛大学有一个著名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 8 点到 10 点之间。 ”每晚抽出两个小时用来储备知识和为未来

36、积累经验,坚持下来你的未来就可能比别人更精彩。正如亨利福特所言:“如果你想永远做个雇员,那么下班的汽笛吹响时,你就可以暂时忘掉手中的工作;如果你想继续前进,去开创一番事业,那么,汽笛声仅仅是你开始思考的信号。 ”【D】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年轻人要有不怕吃苦的心态,才能不断地攀登与超越,让成长路上渐次开出美善的花,并最终领略山高人为峰的壮丽。星云大师说:“不经过风霜苦寒,哪里知道温暖的可贵;不能深切认知人生苦短,哪里懂得精进勤学?”所以,吃苦就如吃补。有了今日的辛苦播种,他日才会有苦尽甘来的甜美果实。人生是苦的,苦后才更觉甜。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2 分)2.文章第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7、有什么作用?(3 分)3.“要想得到别人不能得到的,必须舍弃别人不能舍弃的。”这是从文中抽取的一句话,将其还原,正确的位置应是 ABCD 哪一处(2 分) ( )4.请你为文章再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0 字以内)(2 分)10 / 191.(2 分)人生是苦的,苦后才更觉甜。(或:年轻人要有不怕吃苦的心态,才能不断地攀登与超越,让成长路上渐次开出美善的花,并最终领略山高人为峰的壮丽。)【解析】此题考查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议论文的论点必须是一个明确的肯定判断句。大多数文章的中心论点可以直接找到,有的就需要读者去总结。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的还是文章的题目。本文的题目不是一个判断句,

38、不可以作为论点。仔细阅读文章,文章的结尾就表明了作者的中心观点。2.(3 分)道理论证。(1 分)引用星云大师的话加以论证,更有权威性,更具说服力。(2 分)【解析】此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明确论证方法共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里引用星云大师的话,属于名人名言,是道理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更具权威性,说服更有力。3.(2 分)C【解析】此题考查议论文论证的逻辑性。给出的句子是一个判断句,那么,ABCD 四处哪段论证的是这个分论点呢?仔细阅读,只有第段的三个论据都讲的是“舍弃别人不能舍弃的,才能得到别人不能得到的”。鲁迅舍弃了“别人喝咖啡的时间,哈佛的理论舍弃的是

39、自己的业余时间,亨利福特讲的还是要舍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所以放在 C处。4.(2 分)示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受尽屈辱,最终吞并了吴国,一雪前耻。【解析】所举论据只要可以支撑“先苦后甜”的中心论点,符合字数要求即可。注意所举事例最好是广为人知的,切记不能胡编乱造。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4 题。 (10 分)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徐文秀有人说,人生好比穿衣服,要想穿戴整齐、美观好看,扣子得扣好。人生总有那么些关键处、转折口、紧要时和危险地,把这些“扣子”扣准、扣紧、扣牢和扣踏实了,才叫扣好了人生的每一粒扣子,才能让人生之路行稳致远。扣好人生起步开局的第一粒扣子。“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

40、深。”风华正茂之时,正是人生之路起步的关键处,这个阶段得打好基础。现在还是有那么一些年轻人总感觉茫然困惑,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往哪走”“怎么走”心里没谱,更有甚者还贪图享乐、虚掷光阴。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人生是单行道,起步错了难免绕弯路、走远路。上好人生的第一课,确立好人生的起跑线,才能让起跑成为起飞的开始。扣好人生失意失落这粒转折的扣子。人的一生,常常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打击。碰壁了,甚至失败了,怎么办?有人灰心丧气,有人一蹶不振,更有人破罐子破摔。日常生活中,个别所谓“后进生”,其厌学之路越走越远、越陷越深,正是从最初的期望受挫

41、开始,逐步失去志向、失去信仰,最后难以回头的。当一个人碰到困难和过不去的坎时,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在痛苦中,说不定正蕴藏着人生的精彩转型。扣好人生得志得意这粒紧要的扣子。人生最容易迷失自我的时候,往往是平步青云的时候。这时候,掌声四起,听到的是赞歌、面对的是恭维,很容易变得飘飘然、昏昏然,甚至自以为是、刚愎自用。成功的人生,其实一直在做两件事,一是在失败中站起来;二是从成功中走出来。扣好得志得意这粒扣子,就是要在成绩面前看到不足,在成功面前看到差距,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警觉和自觉,才不会“平流无石处,闻说有沉沦”。扣好人生“降落”“着陆”这粒危险的扣子。据说,飞机起飞着陆之

42、时,危险系数最高。有一种“59 岁现象”,说的正是当一个人临近离退休时,容易产生歇一歇甚至最后11 / 19“捞一把”的心理,没能保持住晚节。李春城说:“按照通常的退休年龄,这将近一生了,居然因自己的错误这样收场,何其悲哀!”这都是活生生的案例和教训。人应当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队、放松不放纵,给自己的人生画一个漂亮的句号,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人生这件“衣服”要扣的扣子很多,但这“四粒扣子”至关重要,它是人生处于关键处、转折口、紧要时和危险地的把握,关系到人生整件衣服是扣歪、扣松,还是扣正、扣紧,务必慎之又慎。(2016-10-31 人民日报,有改动)1.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2 分)2.请

43、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3 分)3.文章第段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4.文章第段强调“扣好人生失意失落这粒转折的扣子”,请你举个典型的例子,加以论证。(2 分)1.(2 分)人生要像扣好每一粒扣子一样,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善处人生的关键处、转折口、紧要时和危险地。2.(3 分)文章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采用并列式结构,从扣好人生起步开局的扣子、扣好人生失意的扣子、扣好人生得意的扣子、扣好人生着陆的扣子四个方面论证阐述;最后,文章结尾照应开头点题。【解析】议论文的结构模式包括“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本论诗主体,大致有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等几种结构。解决这道题目,只要认真

44、分析出文章主体部分的内容,提炼出每一个部分的分论点,再分析这几个分论点的关系是并列式的,还是递进式的,还是对照式的。3.(3 分)比喻论证(1 分),使得文章的观点更加鲜明,论证过程深入浅出,生动形象(2 分)。【解析】此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第段画线句子将人临近退休比喻成飞机着陆,用的是比喻论证。对于比喻论证的作用,可以从观点的鲜明性、论证过程的通俗易懂性等角度来阐述。4.(2 分)示例: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并没有消沉堕落,而是卧薪尝胆,韬光养晦,施行富国强兵之策,最终成就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大业。八、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3 题。 (7 分)王国维的“我不懂”陈鲁民12 / 19国学

45、大师王国维,学贯中西,满腹经纶,是著名的“清华四大导师”之一,但他却从不以通才、全才自居,更不会不懂装懂。他在课堂上遇到学生提出的生疏问题时,常常会老老实实地承认说:“这个问题我不懂。”他的学生、语言学家王力记得,有时一节课下来,他竟说了好几个“我不懂”。他的挚友,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中国最后的读书种子”的陈寅恪,也一向实事求是,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就坦承不懂,如:“寅恪于音韵之学,无所通解,故不敢妄说”;或“寅恪于训诂之学,无所通解,不敢妄说”。本来,大千世界百行千业,“术业有专攻”,谁都不可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再伟大的学者、再博学的专家,都有自己的知识盲点,都有不懂的问题,不懂就承认不懂

46、,不是什么丢人的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老夫子不仅这样教诲学生,而且身体力行,他的学生樊迟请教他如何种庄稼,孔子就老老实实地承认:吾不懂,不如老农。又请教他如何种菜,答曰:吾不懂,不如老圃。而遗憾的是,如今有些专家、权威却摆出一副无所不知的架势,熟悉与不熟悉的事,无论什么问题都敢发言,数理化天地文,不管什么学问都要置喙,天上的事情知一半,地下的事情全知道,俨然世间“全才”。结果是,由于信口开河,常犯一些常识性错误,由于不懂装懂,每每贻笑大方。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一个人即使是不世出的超天才,穷其毕生精力,能在一个学科的一个分支上有所建树并成为专家已属不易,想行行都懂、事事皆通,

47、无异于天方夜谭、痴人说梦。一些专家学者之所以会不懂装懂、信口雌黄,大概出于两条原因:一是虚荣心作怪,若被人问倒了,承认自己不懂,那多丢份啊,好赖自己也是个“家”,传出去面子不好看,于是,就装模作样,东拉西扯,胡诌一通,自欺欺人;二是出于利益考量,某些专家对自己不熟悉的行业乱发议论,还因为收了人家的红包,得了人家的好处,只好违心地说好话,充内行,吹吹拍拍,替人站台,为人鼓噪。这也是当今专家权威性直线下降,“专家说”急剧贬值的内在原因。因而,建议那些到处乱说的专家权威们要学学王国维的“我不懂” 精神,谨言慎语,力戒瞎说,多一点实事求是之意,少一点哗众取宠之心,切勿不懂装懂,随便表态,因为你不是全才

48、,只能在熟悉的领域指点江山,到别的行当指手画脚,那就是胡说八道。(2016 年 04 月 08 日 江西日报 )1.文中王国维、陈寅恪有哪些共同的特点?(2 分)2.从文中看,有的专家学者会瞎说的原因是什么?(2 分)3.文章第段运用的是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1.(2 分)成就显赫(1 分) ,但面对他人的请教,能够实事求是,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能坦承自己不懂(1 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及对论点的概括。找两人的共同点,从段中寻找:王国维,学贯中西,满腹经纶,却说“我不懂” ; 陈寅恪,也一向实事求是,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就坦承不懂,由此即可概括出答案。2.(2 分)

49、是虚荣心作怪(1 分) ;二是出于利益的考量(1 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信息筛选及概括。依题干意,可从第段中找出有些人专家学者瞎说的原因:“一是虚荣心作怪, ”“二是出于利益考量” 。3.(3 分)举例论证(1 分) ,举孔子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大千世界百行千业, “术业有专攻” ,谁都不可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再伟大的学者、再博学的专家,都有自己的知识13 / 19盲点,都有不懂的问题,不懂就承认不懂,不是什么丢人的事(2 分) 。九、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4 题。 (9 分)偶像是拿来超越的陈鲁民8 月 13 日,里约奥运会上,新加坡“飞鱼”斯库林在男子 100 米蝶泳决赛中以 50秒 39 的佳绩,力挫美国名将菲尔普斯夺得奥运金牌。这也是新加坡体育史上首枚奥运金牌。有意思的是,斯库林从小就仰慕菲尔普斯,把他当成偶像崇拜,他 8 年前 13 岁的时候还与偶像合过照。当时身高只到菲尔普斯肩膀的斯库林见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