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1,初中化学新教材 介绍与分析,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2,上册内容共七个单元:,绪言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入门篇,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认识身边的物质,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深入微观世界,全书概貌,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3,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基本概念和技能,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初中研究最细致的元素,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突出体现化学的价值,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4,体系上体现继承和发扬,绪言,走进化学世界,空气 氧,我们周围的空气,分子和原子,自然界的水,水 氢,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碳和碳的化合物,碳和碳的氧化物,铁,
2、燃料及其利用,溶液,金属和金属材料,酸 碱 盐,溶液,酸和碱,盐 化肥,化学和生活,原教材,新教材,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5, 教科书体系的构建,重视社会现象和事实,学科知识技能 (概念原理),社会问题,联系,重视知识的逻辑性,学科中心,社会中心,社会中的实际 问题,学科基础知识技能,联系,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6,体系的构建:知识的逻辑性与知识的社会性结合,内容 学科知识与社会知识融合,呈现 通过多种方式体现知识与应用, 教科书结构的设计,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7,模糊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界限,实验与内容融成一体,呈现形式多样。如:,活动与探究探究与学习合一;要求学生必做 行文中带方括号的实验实验
3、加观察分析、实验加讨论;有条件的学生做,无条件的演示 家庭小实验简便易行,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课外自愿做 习题中的实验课下在学校或家中进行的;教师根据情况布置、要求,关于实验,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8,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科学探究典型案例 探究活动和实验渗透,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科学探究,教材处理,设计探究内容,对课标的体现,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9,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水,溶液,金属,化合物,成分 氧气 保护和防治,组成 资源利用和保护,常见金属性质和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材料,常见酸碱盐 氧化物(CO2、CO),组成及表示 用途,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
4、,10,物质构成的奥秘,构成粒子,物质多样性,物质组成的表示,分子 原子 离子,不同种元素组成不同种物质 同种元素组成不同种物质,元素符号 化学式,认识化学元素,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11,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类型),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的规律和条件),化学反应的表示,有新物质生成(宏观) 原子重新组合(微观),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氧化还原,质量守恒定律 金属活动性顺序 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化学方程式,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12,化学与社会发展,化石能源、氢能源等 水资源、矿物资源等,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用,化学物质与健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化学与能
5、源、资源的利用,塑料、橡胶、纤维 新型材料,营养物质 元素与健康,大气、水、土壤 (工业、生活) (城市、农村),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13,核心概念,丰富多彩的物质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通常我们见到的物质千变万化,化学元素不变,物质由一些微小的粒子构成 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元素,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物质最基本的分类,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14,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化学能与热能、光能和电能可以相互转化 化学能可以充分利用,形成观念,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15,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6、,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单元内容,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16,知识结构,绪言和第一单元,科学、社会发展角度,实验基本技能角度,实验探究实践角度,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17,本单元的特点,体现初中化学的启蒙性,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突出化学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亲近化学和热爱化学的情感,树立化学学习的信心。,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18,入门课: 需解决的问题: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用”“怎样学化学”了解化学的价值、最基本的概念感受化学的乐趣 练习
7、实验基本技能,在全书中的地位、作用,绪言和第一单元,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19,课标试读,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20,绪言和第一单元 对化学的认识上和基本概念、技能上的准备,绪言开阔眼界、激发兴趣、了解化学的价值和元素及其与千变万化物质世界的关系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些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观察、体验过程、练习方法(不要过早研究原理)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技能准备,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21,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 更加绚丽多彩,绪 言,图示和畅想式提问,化学发展历史,新技术成就及展望,引言,以化学的奇妙激发学习欲望,什么是化学,化学
8、的作用,教材设计:,课题内容与安排,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22,教材特点,教育目标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涉及内容丰富、广泛,以说明化学的意义、作用为主,渗透元素初步概念。 呈现方式上从“生活生产科技” ,从“过去 现在未来”以具体的事例或可能实现的设想展现化学的奇妙,绪言,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23,绪言,化学与生活,特点举例,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24,绪言,化学的过去,青铜剑,彩陶盆,酿酒拓片,蜡染屏风,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25,化学的现在,增强塑料,隔水透气薄膜,强力尼龙,绪言,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26,化学技术,可看到原子的显微镜,探知晶体结构的X射线,纳米技术,绪言,九年级化学教材分
9、析,27,内容与课题相关的科技发展、动态 功能开阔学生视野,体现时代特点 要求供学生阅读,随时关注与化学发展有关的素材; 多渠道搜集相关资料; 注重资料的多样性;经常更新与补充 可发动学生收集,资源共享; 把资料分类,以便于检索; 经常阅读与引用、展示和交流,注意:,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28,教学建议,这是一个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课题,有关的资料课前应准备充足。 教学要体现开放性。可以采用多种媒体和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可以请化学家来畅谈化学和展望化学的未来;可组织学生分头搜集资料,到课堂上展示和演讲;可组织学生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展览或化工厂,等等。 教材中出现了原子、分子、元素等
10、名词,并不要求了 解它们的涵义,能理解上下文的意思即可。否则会增 加学生学习负担,打击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29,建议:补充几个现象明显的实验。,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氢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 铁锈和稀盐酸反应;,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30,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许多方面得益于化学科学的发展。请你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行各方面列举事例证明这点。从报刊、影视或互联网上查阅、收集有关化学促进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的事例,和同学们交流、讨论。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的最深感受是什么呢?,探究之旅,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31,几点说明, 课前备充
11、足资料。 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手段多样。 教材中出现的原子、分子名词,不要求懂得确切涵义,能理解上下文即可。 从成分的角度了解元素概念,可多用学生知道的例子来说明,绪言,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32,课题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教材设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几种物理性质涵义,引子,以实验说明区别,定义,简介(补充基础),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33,教材特点,内容:一些最基本的学科概念 呈现:实验的观察+引导性分析,教学建议,重视学生的感性认识 设计多种演示实验 注意引导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方式,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3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的教学建议,便于学生形象地理
12、解“颜色改变”、“生成沉淀”、“放出气体”、“以发光、放热形式伴随能量变化”时,为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并让化学现象与具体实例联系起来,让学生对这几个现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把图片与具体实验结合起来。除了展示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外,再设计一组与图片相对应的探究实验。让学生把文字、图与实验事实有机结合起来。,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35,化学变化伴随现象的教学建议,增加表格-图与文字相对应; 并补充对应实验: CuSO4+NaOH 反应,既颜色加深又产生沉淀 。换成NaOH+酚酞(单纯变色) 点燃火柴 ,发光、放热。可以把火柴换成镁带,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36,化学是实验科学,探究呼吸
13、气体成分,探究蜡烛燃烧,实验报告示例,以史引入,体验探究,体验探究,学习方法,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材设计,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37,教材特点, 在动手、动脑中体验和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实验科学; 体验和了解化学实验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及其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第一单元课题2,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38,1.为什么提倡探究性学习? 2 .科学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方式), 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39,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全面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体现过程与方法,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40,
14、科学探究,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等,要 素,观察 实验 变量控制 测定 记录 数据处理 分类 科学抽象 模型化 图表化 提出假说 验证假说 获得结论 表达,科学方法,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41,探究过程,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问题的确认解决问题的程序做结论,简化,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42,探究学习的不同开放水平,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43,探究活动可以有不同水平层次,学生活动越来越多,教师指导逐渐减少,学习、探究过程的发展,各项活动的量,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44,关于探
15、究活动(或实验)报告只是一种示例格式,给学生以引导。不是标准的、唯一的格式,要鼓励学生创新。习题“整理本课题的探究活动记录,写出探究报告”很重要。,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45,例: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46,探究点1,1、教师要提示目的要求训练观察能力体验探究过程关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教师在活动中加强指导指导学生有阅读加强巡视,参与活动对首次使用的仪器进行指导 3、学生活动23人一组探究、观察、交流、记录、汇报、写活动报告 4、教师讲评,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47,观察和描述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提出问题(即实验课题,书上已给出) 制订计划(书上给出详尽的实验步骤) 进
16、行实验(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与观察) 收集证据(书上给出明确的观察提问和记录要求,且留有填空) 解释与讨论(学生先描述各自的实验结果,教师后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反思与评价(书上给出学习化学的特点) 完成实验报告(书上给出探究活动报告),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48,蜡烛燃烧实验,在测定外焰、内焰温度时在离灯芯处快速平放火柴梗1-2S,外焰快速碳化。 点白烟合作,先把火柴点燃,再吹灭蜡烛,快速点白烟。 未点燃白烟的原因吹劲大;点燃动作慢。 证明蜡蒸气,并证明导出物质可以燃烧将长玻璃管插入烛心,另一头玻璃管内壁有固体蜡出现,在另一头点燃导出物质,可以燃烧。,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49,探究之旅,
1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实验现象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回忆一下,在观察与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哪些实验现象你观察到了?哪些实验现象你没有观察到?你试着从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方面归纳一下:如何观察化学实验现象?你还能用蜡烛作哪些实验?请你与同学合作,设计一个实验,并完成实验。,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50,佳题选编,1、(2004年全国竞赛)小明、小鹏和小芳三位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1)提出问题 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2)猜想 小明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小鹏认为:可能
18、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蒸气。 小芳认为: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 (3)设计实验方案 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一种分析是正确的。 (4)现象与结论 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如果小鹏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如果小芳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_。_,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51,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52,想想看,你知道的空气里含有哪些成分?,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53,试验氧气的一种性质:,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54,试验二氧化碳的一种性质:,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55,合作探究试一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准备收集气体 收集呼出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56,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
19、体中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结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少。,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57,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有什么不同?,结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多。,对着干燥的玻璃片或眼镜片呼气,干燥玻璃片、眼镜片置于空气中,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58,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什么不同?,方案一:,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59,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什么不同?,方案二:,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 澄清的石灰水 ,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60,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什么不同?,方案三
20、:,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61,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什么不同?,方案四:,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吸气:左手捏胶 皮管,右手松开。 呼气:右手捏胶 皮管,左手松开。,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62,实验误差分析:,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63,反思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64,课后试一试:,1、试着写一份本节课的活动探究报告。2、实验设计:如何采集化工厂区内的空气? 如何在不进入地窖的情况下采取地窖底部的空气?3、实验设计:设计一个既能证明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同时又放出氧气的实验
21、。设计要求:写出实验材料、实验操作、观察到的现象、结论。,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65,探究说明: 1、该活动较复杂,化学味更浓,趣味性强 2、探究性强,探究因素也很多 3、课前应预习(知识、实验)。 4、实验技能要示较高(如排水法收集气体),不要过分追求操作的 规范和熟练。 5、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6、汇报与交流 7、初步结论与解释,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66,佳题选编,1、(河南中考)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1)第一步应如何操作? (2)下表是他们的 探究方
22、案,请你填写完整:,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67,引言:一般介绍、点出规则(图示),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洗涤仪器,固体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液体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利用插图营造置身实验室的感觉,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材设计:,体验、引导(要点)讨论自行归纳出方法,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68,结合具体实验练习基本操作,通过讨论或探究自己总结某些实验操作(酒精灯、加热)要点。,教材特点,第一单元课题3,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69,几点说明,1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预先进行安全教育,针对实验目的、实验室管理等提出预习、操作规范、清洁整理、实验纪律等方面具体的要求,并使之形成习惯。 2可带领
23、学生参观实验室,逐一认识、熟悉其设备、药品、仪器的安置和用途,消除陌生感。但要进行安全教育。 3本课题的目的是练习实验操作,所涉及的原理暂不要求学生了解。 4书后附录I中有更多仪器及药品取用方法介绍。有条件的可选用。,第一单元课题3,2018/9/22,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70,结合具体实验练习基本操作,通过讨论或探究自己总结某些实验操作要点。,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71,本课题的目的是练习实验操作,实验中所涉及的化学原理暂不要求学生了解。 对于基本技能,本课题只是提供学生一个了解和练习的机会,这些技能要通过后续课的学习来熟练和掌握。 书后附录I中有更多仪器及药品取用方法介绍,有条件的可选用。,
24、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72,探究之旅,小宇同学完成了课本P21页活动与探究中给液体加热的实验后,想试着做对固体加热的实验:他取了一只试管,加入蔗糖固体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但过了一会儿,却发现试管炸裂。请你帮他分析一下,造成试管炸裂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请你按实验的规范要求,把家中的玻璃杯洗净后的感受。,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73,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74,知识结构,纯 净 物混 合 物,氧 气 氮 气 稀 有 气 体,大 气 污 染 和 保 护,催化剂 分解反应,助燃、与 硫、铁反应 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第二单元,初中化学新教材
25、分析,75,具体地从化学角度学习、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的开始。 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混合物、纯净物、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催化剂等),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第二单元,2018/9/22,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76,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关于化学反应的一些初步知识,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认识,也可帮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物质。本单元结合O2 的性质和制取,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初步概念,为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及氧化反应提供了事实材料。为概括两类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提供了依据。安排O2 的性质和制取实验的探究,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
26、力,而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初步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是很有好处的。,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77,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元素、元素符号的内容安排在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而本单元提前给出一些元素符号和简单的化学式,虽然不做背下来的要求,让学生在不断识记的过程中逐渐熟悉,待“元素、元素符号”的教学时,学生已经认识、甚至会写若干个元素符号了。从而分散了难点,克服呆读死记造成的枯燥乏味。,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78,本单元教材设计的指导思想,1、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2、科学分类是很重要的
27、3、化学反应的初步知识可增强学生对化学 科学的认识,也可以帮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物质。4、实验可发展学生多种能力,初步熟悉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79,课标试读,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80,课标试读,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81,课标试读,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82,本单元教材重点、难点,1、氧气的性质、制取的实验操作。 2、化学反应及化学性质的理解。 3、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4、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对学习方法的体会。,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83,特点,三个课题研究的对象由大到小:空气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的制取; 难度渐深,要求渐高、渐具体。,第二单元,初中化学新
28、教材分析,84,教材设计,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保护空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组成 纯净物 混合物概念,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用途;物理性质,大气污染和保护,课题1 空气,以史引入 实验验证 讨论验证,从空气 成分的 用途来说明,概要说明空气污染的危害;图示、讨论 污染现象,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85,课题1,内容:空气组成、资源、保护 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选择恰当的引入法 做好实验 21 充分利用教材的图片、漫画,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86,教学建议,关于O2、N2、稀有气体的用途,应充分利用书本中的一些图片,鼓励学生课下自查和收集一些资料,通过讨论和版报形式进行交流,并培养看图说话的能力。关
29、于纯净物、混合物的教学,不要深究概念的严密性、只结合具体物质用类比方法,进行初步判断。关于物理性质的教学,给学生展示实物,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观察,使学生形成一个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顺序,以便以后认识其它物质物理性质时不遗漏。,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87,教学建议, 1、用红磷测定空气中O2含量:对于空气中O2含量提问。对N2性质提问。 方案提问;蜡烛。可燃物选择,实验成功关键。 P27选红磷:几乎耗尽密闭容器中O2 装置选钟罩:外面下降、里面上升?液面差? 广口瓶中装水,水面观察上升1/5的现象不便观察,广口瓶中装液体作用?,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88,教学建议教材30页图2-8 内容和信息非
30、常丰富。全球三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空洞;SOS是国际通用的危险求救信号可开展课内外的环保专题活动,如演讲、专栏、辩论、漫画展等,也可结合课题后的“调查与研究”进行。,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89,教学建议,关于保护空气这部分教学时,收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并展示图片。 组织学生讨论图28大气污染的内涵。此图是反映大气污染的漫画图,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图中内涵丰富,反映三方面内容:中部表示造成大气污染的一些原因和做法;下部是大气污染对动植物的危害;上部是大气污染引发的三大环境问题。并在教学时组织学生收集当地有关大气污染事件的报导资料,结合P30讨论内容,讨论身边的大气污染现象及防治
31、污染的措施。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获取信息。使学生逐步形成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观念,形成人和自然环境和协相处的意识,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让学生画出身边的环境,开辟专栏,供大家展示。,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90,元素、元素符号 关于元素和元素符号的教学,可以灵活处理。稀有气体 1962年英国化学家巴特利特(Bartlett)合成了第一种稀有气体化合物六氟铂酸氙(XePtF6 ),以后又陆续合成了XeF2、KrF4等。 引导学生以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科学,了解科学的局限性。,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91,功能:呼应、丰富正文;协助说明问题或作为活动性课程的一部分 要求:必读(活动中,如1
32、32页煤和石油中的资料)或选读, 内容:紧密配合正文内容,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92,程序与过程,确定研究的问题 选择研究的方法 确定研究的对象 进入研究现场(接触研究对象、被研究者交流) 观察 观察计划(内容、对象、范围、时间、地点、方式、手段等) 观察提纲 观察现场 观察记录(多种形式),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93,观察结果的整理 搜集相关资料 进行研究 成果(多种形式) 交流,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94,功能和作用,学会识别、选择和利用各种信息源。如图书馆、政府文献和计算机数据库、互联网等。 学会用什么方法获取信息。如可以通过调查、访谈、实验、观测等方法。 用什么工具来搜集。如各种检索工具、视
33、听材料、互联网、数据库、只读光盘、电视等。 学习比较、鉴别、评价和整理信息。 学会用多种方式记录信息。如卡片摘要、照片、录音、录像、计算机文件等,并培养保留完整、精确记录的良好习惯。,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95,探究之旅,动手操作:用一只碗、一只直筒形的玻璃杯、一截蜡烛、一块小木块、水和火柴,设计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把观察到的现象如实记载并分析,比较教材里的实验结果。,收集你所在地区的空气质量日(周)报,并在全班展示和交流。,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96,关心空气质量,(1)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收集近阶段你所在地区的空气质量日报。(2) 利用收集到的数据,以日期为横坐标,污染指数为纵坐标
34、,作图。(3)用照片、漫画、短文等记录你身边发生的污染空气的现象。(4)把活动过程及你对改进大气质量的建议写成小论文,与同学交流,或登录人教网中学化学教学论坛进行交流。(网址:http:/ Chemistry)绿色化学是指“环境友好”的化学,它的主要内容是在工艺或生产过程中减少或不使用以及不产生有害物质。,(1) 为什么要提出“绿色化学”的理念?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害废物多达3亿吨4亿吨,污染环境,威胁人类的生存。每年全世界废弃物的价值约达10001500亿美元,对这些废物进行处理和回收,要消耗大量能源。,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98,(2)绿色化学的12项原则, 源头防止 原子经济性 设计的合
35、成方法危害性较小 生成物具有低毒性的同时,还具有高的有效性 溶剂和辅料是较安全的 能量的使用要讲效率 原料是可再生的 尽量减少派生物 催化作用 要设计降解 对防止污染进程能进行实时分析 特别是从化学反应的安全上防止事故发生,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99,几点说明,3. 组织学生课上或课下阅读、讨论资料“空气质量日报、预报”,将课上讨论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了解该日报、预报的意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第二单元课题1,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100,教材设计,氧气的性质,化学反应,化 合 反 应,物理变化,缓 慢 氧 化,氧 化 反 应,化学变化,特点: 反应类型 概念与具 体的反应 相结合,
36、述物理性质,实验助燃、硫 和铁燃烧,课题2 氧气,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101,课题2,内容:氧气的性质、化学反应 认识物质实验现象思考 反应现象文字表达 化学反应发生的变化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102,教学建议,对氧气不易溶于水;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的知识,学生无从判断,缺乏感性认识,尤其是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的知识,学生更是难以感之。所以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收集图片,给学生展示图片,让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感性认识,增强说服力。,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103,教学建议,关于写反应条件。在探究氧气化学性质中,探究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时,增加了硫与氧气反应
37、需要“点燃”这个反应条件的实验探究。 在点燃硫之前先伸入O2瓶中,试一试有无反应,让学生体验感受之,并使学生清楚看到反应条件的作用。使学生写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时,形成尊重客观事实的习惯。,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104,教学建议,学生如何学会观察实验,从哪里开始观察,观察些什么?怎么观察对初学化学的同学来说,实在有一定的难度,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所以在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之前,展示“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现象的材料。”,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105,教学建议关于“化学反应、化合反应、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氧化反应”
38、等基本概念 通过分析实验2-1、2-3、2-4的特征,以讨论的形式得出。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思考。,2018/9/22,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106,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铁丝绕成螺旋状;夹 一根火柴梗,等火柴 梗快熄不熄的瞬间伸入; 最好改为细砂(但O2不纯)。 保证实验成功,集气瓶最好大一些,采用250mL集气瓶。 避免集气瓶炸裂,集气瓶内多装一些水。,2018/9/22,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107,探究之旅,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氧气的这一特性,使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正是由于氧气的这一性质,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在某些情况下,要使物质与氧气隔
39、绝。请你从以上两个方面各举二例予以说明。应用氧气: ; 。隔绝氧气: ; 。,2018/9/22,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108,提出问题:在学习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用红磷燃烧,集气瓶的水进来约1/5体积,由此判定空气中的氧气占1/5。 为什么非要用红磷而不用其他物质呢?书上和教师都说,这是因为红磷在空气中易点燃,而且反应完毕后不会生成气体,以防止占据消耗的氧气体积,使实验失败。那么,可不可以使用其他物质来完成实验呢? 我的设想: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后,我觉得可以用蜡烛来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设想既然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那么在消除空气中氧气的过程中,就不应该有其
40、他气体生成,而蜡烛在空气中点燃(据: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有二氧化碳生成,这样我们就考虑将二氧化碳通过一个化学反应,将它消耗除去。根据:,我们就考虑把书中用的水改为石灰水(澄清)。,用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018/9/22,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109,实验装置:按照以上的设想, 我设置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我们预计:随着二氧化碳不断 与石灰水反应,石灰水会进 入广口瓶,并上升到1/5刻度处。 实验步骤: 1)将装置按计划组装好。 2)将蜡烛点燃,迅速伸进广口瓶中,塞紧橡皮塞。 3)待蜡烛熄灭,广口瓶冷却后,打开铁夹,澄清的石灰水进入广口瓶中,并不时轻轻振荡瓶子(加速其与
41、石灰水的反应速度)。,2018/9/22,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110,实验现象: 1)点燃的蜡烛伸入广口瓶中后,一会儿,蜡烛熄灭,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且有少量烟放出。 2)打开铁夹后,澄清石灰水迅速进入广口瓶,一会儿,石灰水稍稍变浑浊约有1/15的体积。 3)导管中有石灰水渐渐上升,慢慢进入广口瓶,将烧杯稍稍上举减小高度差所产生的压强,使石灰水顺利进入广口瓶。再次观察,进入广口瓶的石灰水约占广口瓶略小于1/5的体积。 分析原因:实验并不是很成功,进入瓶中的石灰水没有达到1/5的体积。思考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受时间限制,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还没有反应完全,并且只是与澄清石灰水接触,反应速度较慢
42、,瓶中多余的二氧化碳还没有消耗完;导管中有空气,与水一同被吸入瓶中,占据了一定体积;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有其他气体,进入广口瓶中,相信在不断改进后,用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一定会成功。,2018/9/22,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111,催化剂 分解反应,课题3 制取氧气,特点: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结合,基本操作与具体实验结合,内容,以讨论方式学习、认识装 置,作好动手实验前的必 要准备,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112,几点说明,1.分解反应的概念引出后,注意与前面所学化合反应对照,找出区别。 2.实验前的讨论要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氧气制取实验有一定难度,学生动手前最好教师做个演示,可以
43、结合讨论进行。 3.制取氧气的装置图教材给出了一张绘制的图示,一张实物照片,意在让学生在对照中学习识认图示和绘制实验装置图。,第二单元课题3,2018/9/22,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113,制取氧气的方法不用氯酸钾制氧气主要是安全问题。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浓度很关键。过浓危险,过稀现象不明显。(市售的浓度一般是30%),2018/9/22,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114,课题3 制取氧气中实验2-5 实验2-5的三步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1)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有火星的木 条不 能复燃;(2)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3)不加热,但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时,带有
44、火星的木条复燃。,2018/9/22,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115,关于双氧水加热制氧气的教学建议,建议1:用排水法收集(中等试管15cm200cm),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 建议2:在试管口装一个干燥管,在干燥管内装一些固体。 调整酒精灯离试管的远近,控制温度,避免液体爆沸。,2018/9/22,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116,教学建议,因为学生学会观察 图示是一种基本的观 察能力,所以在实 验室制氧气之前,先展示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图及 制氧气的照片,引导学生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认真 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设计11个研究讨论题。通过学 生们的讨论,使学生对实验室制氧气的操作步骤中 的关键、注意事项
45、、安装仪器时的注意点都有了新 的认识,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 验操作能力。为第六单元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从 设计方案上、动手实验探究上都搭了台阶。,2018/9/22,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117,关于分解反应的教学建议,分析实验2-1、2-3、2-4、2-5(3)及加热高锰酸钾,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 学生只要与化合反应类比、分析,就会引出分解反应的概念。 从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反应物种类、生成物种类、反应类型。,2018/9/22,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118,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此处只是根据实验的表面现象作一些简单介绍。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是化学研究中永久的主题。 催化剂的分类: (
46、1)多相催化 (2)均相催化 (3)光催化 (4)电催化 (5)酶催化和仿酶催化 目前对催化剂的作用原理和反应机理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用组合化学法快速筛选催化剂将是21世纪的重要研究课题。,2018/9/22,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119,活动与探究:制取氧气实验技能要求比较高,教师可以结合“讨论”,给学生先作演示实验,演示完以后,再由学生来作。 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前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装置和操作原理。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某些操作有必要让学生事先练习。,2018/9/22,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120,教材中给出了实验操作的实物照片和线条图两种图。实物照片给
47、学生以真实、直观的感觉;线条图起一个示范作用,给学生以模仿的对象。 图2-20的实验说明:,2018/9/22,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121,开放式习题,多样性、综合性(内容、形式、功能、答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 内容与所学知识、技能相关的应用或训练(重联系实际); 形式动手、动脑,文字、口头,学校、家庭、社会,讨论、调查、探究、思索(重活动); 功能综合训练和培养多方面知识、技能、方法、情感、价值观等(重能力); 答案不唯一性,学生各显其能(重参与)。可由学生讨论后再做答,解答形式是多样化的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如组织、文字、表达、交流等,2018/9/22,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122,2018/9/22,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123,教材的P43页习题5开放式习题。 用氧化铜、氧化铁、红砖粉末等都可以代替二氧化锰做催化剂使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学生设计的方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对此教师应予以鼓励。 教材提供的表格仅供参考,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目标、方案、步骤等。,2018/9/22,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124,探究之旅,讨论:在实验室里,制取少量氧气有几种方法?用不同的反应和不同的反应物来制备气体,用 到的发生装置相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