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 想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充分发挥幻想和想象,写出了“我”的小小愿望,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全诗共 5 节,前 4 小节结构基本相同。第 1 小节写“我”愿变做美丽的桃花,引来欢唱的布谷鸟;第 2 小节写“我”愿变做扎根土地的柳树,最终长成绿色的篷帐;第 3 小节写“我”愿变做长着眼睛的风筝,在蓝天上学习、认识世界;第 4 小节写“我”愿变做大自然中的小花小草,变做柳絮和蒲公英,飞到遥远的地方;最后一节虽然只有两行,却是诗歌的精妙之处,写如果飞到遥远的地方,需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一片童趣跃然纸上。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 5 个生字,会写本课 9 个生字,继续渗
2、透和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这首诗,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大胆的幻想和想象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教学准备字卡,课件(根据诗歌内容制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悄悄长大。随着年龄增长,你们心中肯定有许多美好的愿望。谁想说一说自己美好的愿望是什么?(生自由发言)师:同学们的愿望可真不少,我们的小朋友冬冬也有自己的愿望,并且希望大家和她一起分享。同学们愿意吗?板书标题:我想。二、初
3、读诗歌、随文识字1.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把这首诗读两遍,你愿意用什么方式读都可以。(自己利用一切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如:查字典、问别人、查找字条等)2.自由朗读诗歌,自学不认识的字。(师巡视参与。表扬查字典的学生、小组合作识字的学生)3.交流识字方法。师:通过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字?能把你认识字的方法推荐给大家吗?生可能:“谷”就是“八”加“人”加“口”。“丫”就是一棵树上两个杈。“软”由“车”加“欠”组成;“汲”是“吸”去掉“口”加三点水;“堂”是“尚”下面加“土”;铃声一响进课堂。(师要适时鼓励,表扬孩子的这些创新、发明,总结更好识字法)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小组内互读课文,说说“我”
4、都有哪些愿望,分别是什么。2.交流诗歌内容,理解“我”的愿望。第 1 小节:“我”想变做美丽的桃花,引来欢唱的布谷鸟。第 2 小节:“我”想变做扎根土地的柳树,长成“绿色篷帐”。第 3 小节:“我”想变做长着眼睛的风筝,在蓝天上学习。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蓝天上是“我”的课堂呢?第 4 小节:“我”变做小花、小草,变做柳絮和蒲公英,飞到“遥远的地方”。发散思维: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飞到那里干什么?五小节: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飞到遥远的地方,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3.指导朗读诗歌。尤其是前四小节,每小节的倒数第二行,如“悠哇,悠”“长啊,长”“望啊,望”“飞呀,飞”,要读得悠远。4.默读课
5、文、想象画面。(1)师:“我”的愿望多么美妙。你能边默读边想,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吗?(2)学生活动:边读边想。(3)指名说说都想到了什么。(如鸟语花香、蓝天白云)师:看来同学们都读懂了课文。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愿望,再一起感受一下吧。(播放课件:与诗歌内容相应的情景)5.美读课文、练习背诵(1)选好自己喜欢的小节,大声地、美美地读几遍,并说说喜欢的原因。(2)指名美读,师生评价。(3)练习背诵。第二课时一、指导难字、练习书写。师:这节课,先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斋。(1)指导难字。(出示要写的字)师:哪位书法家愿意为我们指点几个难字的写法?学生可能指出:“悠”别忘了中间的竖;“营”要与“管”区分开。(2)练习书写。(3)组织评价。二、思维发散、拓展延伸。师:我们一起分享了冬冬的愿望。同学们是不是也有许多想法要说呀?那就展开你的想象,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吧。(1)小组内互相说一说。(2)班内交流,师生互相评价。师:同学们的想法也很新奇,如果写下来,也会是一篇好的诗歌。你们能仿照课文第 3 小节把自己的想法编成诗歌吗?(3)学生练笔。(4)交流点评。三、布置作业。(下面三项作业你可以任选两项来做)1.把这首诗中你喜欢的词语抄一抄。2.把这首诗歌有感情地读或者背给家长听。3.向你的爸爸妈妈说说你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