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时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2.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3.描述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的过程。,1.体液调节的概念:_等化学物质(及其他调节因子,如_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它的主要内容是_。2.调节方式: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_,但是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CO2,激素,体液调节,激素调节,1.体温恒定的调节(1)人体热量的来源: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_产热为多。(2)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_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
2、,另外还有_、排尿、排便等。(3)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_,体温调节过程中通过_传送信息。(4)寒冷环境中: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 _,同时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增加;炎热环境中:汗腺分泌 _,毛细血管舒张,同时肌肉和肝脏等 _。(5)体温调节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保证 _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产热减少,增加,神经体液,下丘脑,收缩,新陈代谢,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肝脏,汗液,呼气,2.水盐平衡的调节(1)调节方式及主要激素:多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参与的主要激素为 _。(2)水盐平衡调节受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和由下丘脑合成通过垂体分泌的 _的调节。(3)水盐平衡调节的意义:维持体液的 _
3、;溶解和排出代谢废物等。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1) _可看作 _的一个环节。(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就会影响 _;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体液调节,渗透压,神经调节,脑的发育,1.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有哪些?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什么方式?,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其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答案:,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有什么不同?,答案:,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神经系统(反射弧),作用方式是反射;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内分泌系
4、统和体液,作用方式是使靶细胞的原有生理活动发生变化。,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何特点?,答案:,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较缓慢,体液运输,较广泛,比较长,短暂,反射弧,迅速,准确、比较局限,体温是如何维持恒定的?尝试完成体温调节模型。,知识点一:体温调节,下丘脑,减少,收缩,增加产热,减少产热,代谢减弱,代谢加强,收缩,颤栗,增加散热,增加,舒张,减少散热,知识总结(1)体温的平衡是指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动态平衡。(2)体温调节的中枢主要是下丘脑。(3)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的是神经调节。(4)温度感受器是指在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分布着能够感受温度变化的感受器。感受
5、器可以分为对温觉敏感的温觉感受器和对冷觉敏感的冷觉感受器。(5)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可以减少散热,但并不是比炎热环境中散热少,由于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温差大,散热自然更多。(6)人在安静时主要由内脏器官产热,其中肝脏产热量最大;在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当人体处于较高温度的环境中,出汗几乎是唯一的散热方式。,知识点二:水平衡调节,1.水平衡的调节主要通过什么器官来完成?,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答案:,2.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什么部位?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在哪里?渴觉中枢在哪里?,3.参与水平衡调节的激素是什么?它的分泌部位、释放部位和作用部位分别是什么?,答案:,答案:,渗透压
6、感受器位于下丘脑,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参与水平衡调节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由垂体释放。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细胞,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4.尝试完成水平衡的调节过程图解。,-,-,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知识总结(1)水的主要来源有饮水和食物中的水及代谢产生的水。水的主要去路有肾脏排尿、皮肤排汗、肺排出水汽、大肠排便。(2)钠盐的来源为食物;主要去路有肾脏排尿、皮肤排汗、分泌消化液等。,例1 中新社石家庄2012年12月22日电,20日开始的雪雾天仍在河北徘徊,导致河北省境内6条主要高速公路的全部或部
7、分路段因大雾关闭,石家庄机场航班全部延误。现场记者黄芳为了防止面部冻伤,把雪团放在手里并往脸上搓,发现比未放雪之前要热乎一点。关于此现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握雪后,手部的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体温调节中枢B.整个过程是下丘脑的兴奋性增强,肾上腺素分泌增加C.此过程中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D.此过程中,机体某些细胞耗氧增加,代谢增强,C,【解析】此过程属于寒冷状态下的体温调节,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的兴奋性增强,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某些细胞耗氧增加,代谢增强,产热增加;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也收缩,减少散热。,例2 当人体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
8、物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浓度升高),下丘脑感受到这种刺激后( )。,A.在下丘脑部位产生渴觉,进而调节对水的摄入量B.大脑皮层不参与水盐平衡调节C.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减少,【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而主动饮水。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分泌的9肽激素,经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后叶后释放出来,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吸收,是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键性调节激素。,C,技巧归纳抗利尿激素的来源是下丘脑细胞分泌,垂体释放,容易误以为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与尿量的
9、关系为反相关,同学们经常会记错。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及内分泌调节中枢均在下丘脑,各种感觉中枢均在大脑皮层。,1.下列关于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长、范围广B.体液调节就是指激素调节C.所有动物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D.体液调节中发挥作用的化学物质是通过血液传送的,A,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一种形式。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无神经调节。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解析,2.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升高时在下丘脑引起渴觉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10、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C,解析,水的稳态是体内水的相对含量的相对稳定。这个相对含量是以渗透压为衡量标志的。血浆渗透压升高,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从而使细胞内液渗透压上升,这样,细胞的吸水能力就增强了。,3.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恒温动物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B.体温升高都是由于细胞代谢产热增加引起的C.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会引起皮下毛细血管舒张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同时还对某些腺体活动具有调节作用,D,解析,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体温升高都是由于细胞代谢产热增加引起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体温的变化应该考虑两个方面,产热和散热;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是寒冷刺激造成的,会引起皮下毛细血管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