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四】8.3.2同底数幂的除法.doc.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560770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四】8.3.2同底数幂的除法.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四】8.3.2同底数幂的除法.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四】8.3.2同底数幂的除法.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四】8.3.2同底数幂的除法.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3 同底数幂的除法 (2)一、设计思路:本课时是本章的一部分,重在对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的引申,对学生易错、易混点要多做提醒,教学中要抓住本节的灵魂,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这一中心来 设计.在动手操作时理解它的由来,特别是不为 0 的数的负指数次幂.要关注学生掌握的情况,以利于采取补救措施,本课时内容不是很多,在时间安排上只要一课时即可 .二、 教学目标:1、探索有理数的零指数幂的性质;2、探索有理数的负指数幂的性质 ; 3、运用知识解决综合问题.三、教学重点:1、探索有理数的零指数幂的性质;2、探索有理数的负指数幂的性质. 四、教学难点:1、运用知识解决综合问题;2、有理数零指数与负指数幂的性

2、质的应用.五、教具、学具:有条件的用实物投影仪或多媒体演示六、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情景 1 你能说出( )3( )3的结果吗?12说明: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注意学生可能采取的不同的策略.对学生思维中出现的创造性火花予以鼓励,本设计旨在让学生体会同底数幂的除法和有理数的运算结果.思考:1、在解题过程中你用了什么知识?2、你所得到的结果是多少?情景 2 做一做 81=3 ( ) 10000=10427=3( ) 1000=10( )9=3( ) 100=10( )来源:学+科+网3=3( ) 10=10( )猜一猜 1=3 ( ) 1=10( )=3( ) 0.1=10( )13=3( )

3、 0.001=10( )90.0001=10( )说明:从以上的“做一做”和“猜一猜”使学生感受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的实际意义以及这种规定的合理性.思考:1、 “做一做”中你是如何处理的?2、 “猜一猜”中你是如何想的?(二)知识探索:(1)根据有理数除法法则:2523=1 102102=1 3535=1 a3a3=1如果试用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可得 2523=20 102102=100 3535=30 a3a3=a0说明:练习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知识发现问题,通过观察用两种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2 0 =1 100 =1 30 =1 a0=1.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发现规律,大胆猜想总

4、结规律,得出结论:a0=1(a 0)来源:学科网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 0 次幂等于 1.(2)根据有理数除法法则:2323= 102105= 333= 141019如果试用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可得 2323= 2-2 102105 = 10-1 333= 3-2说明:练习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知识发现问题,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到两种结果,可以知道 =2-2 =10-1 = 3-2;学生观察等式的特点,小组合作,14019小组讨论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得出结论:任何 不等于 0 的数的-n(n 是正整数)次幂,等于这个数的 n 次幂的倒数.(三)例题讨论:例 1:计算(1)9 292= (

5、2) ( ab) n(ab) n= (3) (-3) m(-3) m =说明:此例题旨在复习 学生对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的认识,强调了不等于 0 的数的 0次幂等于 1.来源:学科网解:(略)例 2: (1) ( ) -2 (2) () 2() 5; 5(3) 3 8; (4) ;(5) 3 2 (是正整数)说明:此例题旨在复习学生对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的认识,强调了不等于 0 的数的负指数次幂等于这个数的幂的倒数 ,同时强调了幂的符号判定.解:(略)思考:1、当底数是分数时该如何处理?2、 运算的结果与指数中的符号有关吗?3、指数中的符号有啥作用?(四)小结:1、同底数幂除法法则中的指数还有限制吗?2、本课有哪些容易混淆,出错的地方.说明:小结时,可先让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归纳.(五)课堂练习:课本第 49 页:练一练七、教学反思:知识探索的设计是从学生熟悉的有理数运算和同底数幂的除法开始,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感受得出新的知识.整的思路是从特殊到一般.充分调动学生去动手动脑,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总结.该学生解决的就让学生解决,教师不要代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加讨论,把课堂真真实实的交给学生.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