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作危害风险分析法(JHA)-工作危害分析 jha时间:2011-03-22 12:13:06 来源:网友提供简介:风险分析属于安全系统工程研究的范围,进行系统的风险分析可以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风险分析方法产生于上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期,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原子能及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2007 年中国神州 6 号飞船发射正文:风险分析属于安全系统工程研究的范围,进行系统的风险分析可以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风险分析方法产生于上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期,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原子能及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2007 年中国神州 6 号飞船发射升空前,曾组织有关专家
2、对 327 个活动或部件进行过风险分析,并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制定了可靠的控制措施和相应的应急预案,保证了神州 6 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在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一书中,专家对进行风险分析的作用曾做过正确的诠释:通过事先进行风险分析、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实现治理关口前移,实现左侧治理,实现事前预防,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下面引用指南中的一个关于工作危害分析的范例。作业活动:更换撒气轮胎序号工作步骤危 害控制措施1停车过往车辆太近将车开到阔别交通的地方,打开应急闪光灯停车地面松软不平选择牢固平整的地方可能向前或向后跑车刹车、挂档,在车轮前后斜对着撒气轮胎
3、放垫块2搬备用轮胎和工具箱因搬备用轮胎站立不稳将备用轮胎转进车轮凹槽正上位,两腿站立尽可能靠近轮胎,从车上举起备用轮胎并滚至漏气轮胎处3撬下轮毂帽、松开突耳螺栓轮毂帽可能蹦出撬轮毂帽时平稳用力耳柄扳手可能滑动耳柄扳手大小合适,缓慢平稳用力根据上述风险分析编写的“更换撒气轮胎安全操纵规程”如下:1.停车即便轮胎瘪了,也要慢慢开车,离开道路,开到阔别交通的地方。打开应急闪光灯提示过往司机,过往车辆就不会撞你;选择坚实平整的地方,这样就可以用千斤顶将车顶起而不致于跑车;刹车挂档,在车轮的前后放置垫块,这些措施可以防止跑车。2.取备用轮胎和工具箱为避免腰背扭伤,朝上转动备用轮胎,转至轮槽的正上位。站位
4、尽可能靠近备用轮胎主体,并滑动备用轮胎,使轮胎靠近身体,搬出并滚至撒气轮胎处。3.撬下轮毂帽,松下凸耳螺栓(螺帽)稳定用力,慢慢撬下轮毂帽,防止轮毂帽蹦出伤人;使用恰当的长柄扳手,稳定用力,慢慢卸下凸耳螺栓(螺帽)。这样扳手就不会滑动,伤不着你的关节了。仔细研究更换撒气轮胎的风险分析表和安全操纵规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工作危害风险分析表和安全操纵规程是用不同的方式叙述同一个题目。工作危害风险分析法是通过表格的形式将一个完整工作中的各要素作出明确的、具体化的描述;安全操纵规程是根据风险分析结果,按照作业步骤将一个完整工序中的各要素,依占有机的逻辑关系做出的科学组合。按照作业活动的每一步分段编写,
5、集中各专业职员的知识,将每一步作业活动中的所有危险危害因素尽可能的写进规程中,让操纵工在实际操纵中按照操纵规程进行操纵,避免各种事故。首先,选定 5 到 9 个人组成风险分析小组。选定职员应尽可能地从设备、工艺技术、操纵、电气、安全、分析等几方面考虑,并不是一定要有这几种职员参加。有的工种也可能一个人都没有,有的工种也许需要 1 至 3 人参加,各单位视具体情况而定,但人数要保证 5 人以上,且所选职员应是有经验的或复合型人才。第二步,把设计好的工作危害风险分析表分发给每个职员,给大家先容表格每列要填写的内容及每列表格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工作危害分析,即先把整个作业活动划分成多个工作步骤,
6、将每步作业活动中的危险危害因素找出来,判定其在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条件下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若现有安全措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应制定新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危险性仍然较大时,还应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强治理,甚至为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加以防控。假设以上措施还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应作出停工、改变工艺等决定。第三步,具体讲解每列表格内容的具体填法。1.步骤划分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程序划分,划分的步骤不可过粗,也不可过细,应经大家讨论后确定下来。作业步骤划分时,应留意避免将进行作业活动时所需采取的安全控制措施列进,如:佩带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作业步骤的描述,语言要简练,用几个字描述清楚即
7、可,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描述作业步骤一般用动宾词组,如:停车、启动泵、投料、包装、升温等;不能用动宾词组描述的,也可用含有动词的短句,如:搬备用轮胎和工具箱、撬下轮毂帽、松开突耳螺栓等。2.识别危险、危害因素下面,以“一段输送易燃、有毒液体的压力管道与输送泵”为对象,研究“启动泵”这一作业活动的危险、危害因素识别。识别人的危险、危害因素1)在未确认输送管线是否有断开、法兰垫片泄露情况下开泵,易出现易燃、有毒液体泄漏;2)在未确认输送管线上是否有盲板情况下开泵,易造成泵憋压,易燃、有毒液体从泵密封处泄漏;3)在未确认输送管线流程是否正确情况下开泵,易燃、有毒液体易进进其他设备内,造
8、成其他设备物料溢出或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等;4)未按机泵操纵规程进行盘车,泵轴受应力过大;5)开启泵后未及时打开泵出口阀,造成泵憋压,易燃、有毒液体从泵密封处泄漏;6)启动泵时有打手机现象,手机产生电火花等。识别设备的危险、危害因素1)泵的电机外壳静电接地线及接地情况不符合标准要求;2)泵轴防护罩未安装、安装不规范或防护罩本身太窄、承受压力小于 1500N;3)机泵润滑油杯润滑油液位低于 1/3;4)机泵冷却水阀门未打开、开度太小或结冰;5)泵密封点泄漏未及时进行维修;6)泵出口压力表指示不正确,易出现抽空、憋压等情况;7)泵出口取样阀未封闭;8)设备、管线有沙眼;9)采购的设备、管线、仪表等本
9、身存在质量题目等。识别环境的危险、危害因素1)泵四周存在可燃、有毒气体;2)夜间作业环境光线不清;3)泵四周应急疏散通道不畅等。识别危险、危害因素的过程,实际上是检验我们平时工作中对危险、危害因素的熟悉是否正确、全面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同时也是全面进步员工对危险、危害因素的熟悉水平的一个非常好的过程和平台。由于,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每个人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有限的,无论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多么丰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那种对各种工艺、设备、电气、仪表都非常熟悉的人是几乎没有的,即使有这样的人,他也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所有的危险、危害因素逐一识别出来。因此,在每次识别某一方面的危险、危害因素时
10、,要鼓励某工种或对该方面有经验的人首先发言,然后请其他人对此作出肯定、否定、补充完善的意见和建议。在确定某一具体危险、危害因素时,要避免口语化,要力求用词正确、句子工整,尽力避免使用简略语句。识别某一方面的危险、危害因素往往需要多人进行反复讨论和推敲才能确定下来。确定某一危险危害因素应留意的事项:如前面例子中,在描述“人的危险、危害因素”的第一种情况时,是这样描述的:在未确认输送管线是否有断开、法兰垫片泄露情况下开泵,易出现易燃、有毒液体泄漏,人们一看就明白,而用“液体泄漏”、“ 存在易燃、有毒液体”等来描述,操纵工很难从你的分析中知道危险点存在于那个地方。3.主要危害后果主要危害后果的描述比
11、较简单,也应有一定的顺序。一般把最易发生的事故些在最前面,由最初发生的事故引发的次生事故依次排列,其他不易发生的事故附在后面。如先发生火灾事件再发生中毒事件的事故,主要危害后果排序为“1.火灾;2.中毒”;若在处理中毒事件时发生火灾事故,主要危害后果排序为“1.中毒;2.火灾”,然后将触电、机械伤害、高空坠落等附在后面。4.现有控制措施风险分析是检验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是否能消除、减弱现有危险、危害因素,控制现有危险、危害因素在相对安全范围内及预防新的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有效方法,从一个单位的现有控制措施可判定其安全治理水平是否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按照危害事件控制措施的关系,针对每一种危害可能造成
12、的事故,制定严格的控制措施。在制定控制措施时应有一定的顺序:先列出预防性措施,即防止危害导致事故发生的措施;再列出应急性措施,即事件一旦发生,防止发生造成职员、财产和环境方面事故的措施。为便于职工在工作中落实、采取现有控制措施,在排列预防性措施和应急性措施时,应留意都要从最简单、可行的措施开始,依次排列。导致某一事故的危险、危害因素往往不止一个,每个危险、危害因素一般需要制定几条控制措施,同样,某一条控制措施也可能同时控制几个危险、危害因素,这样,就会出现同一条控制措施在一次风险分析过程中反复出现的现象。为了便于操纵工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学习和把握,针对某作业步骤的各种危险、危害因素制定的控制措施
13、,应按照危害事件控制措施的关系依次排列,重复出现的控制措施不应采取合并的方式。制定控制措施时,应根据危险、危害因素来制定,语言描述要有针对性,内容要符合本单位实际,用词一定要正确,让人一看就知道应该怎样做,尽力避免使用简略语句或模糊词和模糊句子。如“未按机泵操纵规程进行盘车,泵轴受应力过大”是造成某一事故的危险危害因素,相应制定的控制措施有:根据机泵操纵规程,起动泵前,应先用手盘车,使泵轴转动 2 周以上,扣好防护罩后,再启动泵。避免使用“加强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安全操纵规程”等不确定的句子。当然,有些控制措施不能用简单的句子表述清楚,但也应让其他人看后知道执行什么标准或制度、规定,并能很快
14、找到这些标准、制度进行查阅或学习。很多人在进行风险分析时,感到无从下手,只是简单的套用范本或在范本上直接改编,一天可以“编”出 30 多个风险分析表。这样编写的风险分析,恐怕连自己都搞不懂,怎么能让其他职工学习,更谈不上实现左侧治理,预防、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编制风险分析表,主要是让操纵工或维修工在工作中采取安全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风险分析表做好以后,一定要让职工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不然的话,再好的风险分析都不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标签:措施,作业,危险,风险,因素,轮胎,事故,安全,规程,轮毂,易燃,发生,步骤,工作,液体,管线,职员,的人,螺栓,扳手关键字:工作危害分析 jha,工作危害分析法,工作分析法,功能性工作分析法,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危害辨识与风险控制,潜在危害风险评估,层次分析法,矛盾分析法,分析法 jha相关资讯:工作危害风险分析法(JHA)_大 Q华华的 QQ 空间日志_第一女性网风险分析属于安全系统工程研究的范围,进行系统的风险分析可以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风险分析方法产生于上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期,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原子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