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龙潭水利工程是以灌溉、城市供水为主,兼有农村人畜饮水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桃子沟大坝位于涪陵城西北方向的马武镇松涛村境内,坝址距主城区35km,除进场短距离临时公路外,对外交通全为硬化的砼路面,十分方便。桃子沟大坝枢纽由拦河坝、溢洪导流隧洞、放水塔和放水隧洞组成。拦河坝为钢筋砼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600.6m,最低建基面高程538m,最大坝高62.6m,坝顶长度202m,宽6.0m,前后坝坡坡比均为1:1.4,库容1280万m 3。溢洪与导流隧洞结合,布置在右岸,溢洪堰进口高程596.5m,采用龙抬头型式与导流隧洞结合,龙抬头断面尺寸3m2.37m,导流隧洞进口高程
2、549m,隧洞断面为城门型,宽3m,高3.87m,长315m。放水塔布置在右岸,底部高程565m,顶部高程601.8m,塔高36.8m,分七层岸边塔式取水,取水流量1.7m 3/s,后接放水隧洞,隧洞断面为城门型,宽1.5m,高2.25m,长300.5m。2.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2.1 水文气象2.1.1 流域概况 桃子沟水库位于涪陵区马武镇松涛村,东经 10715,北纬 2934。桃子沟发源于马鞍山,属乌江二级支流。桃子沟全流域面积 12.03km2, 其中水库实际集雨面积 8.35km2,坝址以上河流长 10.3 km,河床坡降 23.8,整个流域属浅丘地貌,该地区植被较好,水土流失小。2.
3、1.2 气象根据涪陵气象站的观测,桃子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240.1mm;多年平均气温18.1,极端最高气温42.2,极端最低气温2.2,多年平均日照1300h,多年平均蒸发量1226.8mm,无霜期340d,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多年平均风速0.8m/s,实测最大风速24.4m/s。2.1.3 径流根据白鹤水文站19591999年41年完整资料分析,汛期为410月,主汛期592月,年内最枯流量一般出现在13月。2.1.4 洪水主汛期洪水采用暴雨推求洪水成果,结合施工设计要求,将年内洪水分为四期:主汛期(59月),汛前过渡期(4月),汛末过渡期(10月),枯水期(12月次年3月)。汛前、汛
4、后过渡期采用面积比的0.80次方及枯水期洪水按面积比移用白鹤站分期洪水成果,主汛期采用设计洪水成果。考虑到洪水出现时间的偶然性,可能提前或延后发生,故汛期前、后过渡期分别提前或延后10天使用。2.1.5 泥砂根据与设计流域邻近大溪河鸣玉水文站35年实测泥沙资料分析,桃子沟水库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0.21万t,推移质输沙量0.02万t,含沙量为0.475kg/m 3。2.2 工程地质2.2.1 地质概况龙潭水利工程桃子沟水库大坝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浦江乡境内,在桃子沟出口上游800m,桃子沟出口在涪南公路通过,距涪陵35km,交通方便。桃子沟大坝大地构造位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东部,属川东弧形
5、构造带的组成部分,构造线以北北东北东向梳状褶皱为主,东面为梓里背斜,东南为太和背斜,西面为丰盛场背斜,北面为黄草山背斜,无断层发育,构造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层的褶皱和节理裂隙。工程区有历史记载以来,从未发生过任何有感地震,据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和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年),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m/s 2。2.2.2 坝址基本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坝址处河流由西向东,上游为北东25度流向坝址,河底高程547.80m。河谷横断面呈宽敞的“V”字型,两岸不甚对称,地形坡度在3540度,局部呈“阶梯”状,右岸602m以上地形较为
6、平缓,地面坡度在10度左右,坝顶600.6m处谷宽147m,高52.8m,宽高比2.78。(2)地层岩性坝址地层主要有第四系覆盖层与侏罗系中统遂宁组地层。第四系覆盖层以坡、残积层为主,残积层成份为黄色粘土,地表为稻田或耕植土,分布于近河床平地和谷坡3山顶面上厚度一般2.05.10米,坡积层多分布于河谷谷坡地带,厚度不大,一般13米,在谷坡地带常有基岩零星露头。坝址基岩为遂宁组砂泥岩互层,以泥岩为主,约占坝区岩体的70%左右,按工区分层从上到下出露有5层。从上到下分述如下:第七层(J 2sn7):紫红砖红色泥岩夹薄层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泥岩中局部含粉砂质较重,岩性不甚均一,局部夹泥质粉细砂岩夹
7、层,分布于左、右岸山顶,一般蚀余厚在30米。第六层(J 2sn6):紫红色泥质细砂岩(俗称红莲子石),该层总体上共分为三个小层,上、下层J 2sn6-3与J 2sn6-1为紫红色细砂岩,中间J 2sn6-2为紫红色泥岩,第六层以砂岩为主夹部分紫红色泥岩,泥岩为透镜体,厚度变化大。6-1层厚6.38.7米,6-2层厚12.013.6米,6-3层厚6.415.0米。第五层(J 2sn5):紫红、砖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局部含钙质结核,厚2060.4米,该层中局部夹薄层粉砂岩透镜体,在中上部夹有一层紫红色细砂岩,厚8.6米,分布于近河床和河床位置。第四层(J 2sn4):浅灰至灰白色细粒长石岩屑砂岩
8、,是坝区唯一的较厚、延伸较长、相对稳定的一层灰白色细粒砂岩,分布于坝基深部,厚4.27.3米。(3)地质构造坝址区域地质构造部位处于次级构造堡子向斜SE翼,无断层发育,构造简单,岩层倾角平缓,地层产状:N60E倾向NW 倾角819 ,地层为倾上游偏左岸,裂隙主要发育有三组。第一组产状N30E倾SE倾角82,间距12米;第二组产状EW倾N倾角71,两组裂隙呈平面“X”,可见延伸长78米;第三组为层面裂隙,主要发育在砂岩与泥岩分界面附近,产状与岩层产状相同。泥岩中裂隙一般延伸短小,但卸荷带裂隙延伸较长,一般在810米左右。(4)岩体风化卸荷坝址岩体风化分为强、弱、微风化三级,强卸荷带及弱卸荷带与风
9、化带相同,即强风化下限为强卸荷下限,弱风化下限为弱卸荷下限。据坝址平硐揭露左岸坡554米高程强风化、强卸荷下限6.6米,弱风化、弱卸荷下限9.7米,右岸坡554米高程强风化、强卸荷下限16.5米,弱风化、弱卸荷下限22米,据河床钻孔ZK4、ZK6、ZK9揭露,弱风化下限埋深分别是18米(高程为532米);4米(高程为545.92米);6米(高程544.82米)。初步设计阶段在坝址布置了7个孔,其中在趾板线上布了2个钻孔,编号为ZK 初1 和4ZK初2 ,其强风化下限深度分别为2.60米、5.80米,弱风化下限深度均为8.80米,泄洪道布了3个孔(ZK 泄1 、ZK 泄2 、ZK 泄3 ),强风
10、化下限深度分别为0米、5.10米、0.90米,弱风化下限深度分别为3.50米、6.80米、2.65米;上围堰布了1个孔(河床位置),风化不明显(无风化层岩体);导流洞布了1个孔,强风化下限深度3.20米,弱风化下限深度9.60米。以上钻孔揭露坝址岩体风化深度不大,具有良好建坝条件。(5)水文地质条件坝址区为地下水贫乏区,坝区地下水多赋存于岩体风化、卸荷带裂隙中和覆盖层孔隙中,泉水一般流量较小,旱季多干枯,雨季相对较丰沛,受降雨控制十分明显,涌水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一般在0.01L/S左右。据钻孔压水试验,相对不透水层埋深不大,从上到下透水性有逐渐减弱的规律,一般风化带中透水率值较大,新鲜泥岩、
11、砂质泥岩隔水性良好。坝区为地下水补给河水区。2.2.3 坝址主要工程地质问题(1)坝基抗滑稳定性建基面岩体以泥岩为主,砂岩约占建基面面积的 48%。根据平硐钻孔揭露,坝轴线处坝基各风化卸荷带埋深见表 1。桃子沟水库上坝线各风化卸荷带下限埋深表 表 1位置强风化(强卸荷)下限垂直埋深(m)强风化(强卸荷)下限水平埋深(m)弱风化(弱卸荷)下限垂直埋深(m)弱风化(弱卸荷)下限水平埋深(m)河床 8.00 0 13.70 0左岸 5.008.00 6.009.30 12.2016.00 13.6020.00右岸 6.5010.00 6.4012.20 10.5016.50 12.0021.00强、
12、弱风化下限水平埋深最大之处在坝顶附近,从横剖面图上看具有上宽下窄的特点。从右岸 2平硐裂隙统计主要有二组最为发育。第一组产状为:走向NE80NW80倾NW或NE,倾角 7582。相当于前面所述的第二组,第二组为层面裂隙,产状为:走向N65E倾NW倾角 12,第一组在右岸为典型的卸荷裂隙,在右岸 2平硐中平行可见 3 个发育带(即 8、6、7裂隙) ,带宽 2030cm,最为典型的是 6裂隙水平深 16m,岩体卸荷张开,架空形成楔形空洞,有大量次生黄色夹泥充填,空洞张开宽 1020cm,可见延伸长 5m左右,并有塌方和地下水活动痕迹。该组裂隙是泥岩内的张性裂隙,为软岩受上覆岩体重力所产生的羽裂在
13、后期卸5荷和软弱基座蠕动作用下进一步加强所至的坡体蠕滑。在区内卸荷裂隙较发育又具有缓倾角软弱面,因而坡体蠕滑,带有一定普遍性,产状一般随原始沟谷地形走向与临空面走向近于平行或呈小交角。这组裂隙是影响右岸坝基岩体完整性和抗渗、抗滑稳定性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由此组裂隙所产生的强卸荷岩体不易作大坝地基,应予以全部开挖清除。左坝肩偏上游有一蠕滑体,分布范围约为长 170m宽 90m,蠕滑体地面最高高程619.65m,最低高程 588.80m,岩性为侏罗系中统遂宁组第七层紫红色泥岩,根据初设阶段坝轴线及趾板工程地质剖面图推测蠕滑体滑移面的最低高程分别为599.78m、601.4m,比水库正常水位 596
14、.5m高出 3.28m与 4.9m,与坝顶高程 600.6m接近;待技施阶段地质勘探查明蠕滑体的滑移面后再制定具体处理措施。(2)坝基岩体的渗透性坝基岩体透水性受岩体风化、卸荷、裂隙和岩性控制,一般在泥岩的风化卸荷带内,裂隙发育岩体透水性相对较强,砂岩岩体内张性裂隙较为透水,坝址钻孔相对不透水岩层(q5Lu)垂直埋深见下表(表 2) 。桃子沟水库坝址相对不透水岩层垂直埋深表 表 2上 坝 线 趾板位置 轴线位置左岸 1347 19.342.6河床 12.812.5 13.213.4右岸 2040.5 2048.7按灌浆设计帷幕的防渗标准坝(坝高 3070m)的接地式帷幕应深入到相对不透水岩层中
15、。该阶段帷幕深度可参考上表取值,帷幕灌浆布置一排,孔距 23m,固结灌浆布置两排,排距 34m,孔距 34m,分布在帷幕灌浆上下游。最终孔排距、压力等参数的选取须通过灌浆试验确定。2.2.4 天然建筑材料(1)灰岩细骨料场坝址附近灰岩骨料缺乏,施工所需砼粗细骨料和大坝垫层料在蒿枝坝料场购买,灰岩料场为三迭系下统嘉陵江组(T1J)结晶灰岩,品质较好,上覆无用层薄,表部位 置垂 直埋 深m岸 别6溶沟内充填黄色粘土,料场处于溶蚀浅丘,地表开阔,该料场储量丰富,有用层储量大于 500 万m 3,是现涪陵城区建设砼细骨料主要开采加工料场之一,也是较大商品骨料场供给地。料场距桃子沟坝址 25km。(2)
16、砂岩粗骨料场中嘴料场为桃子沟水库大坝枢纽主料场,位于蒲江河右岸。中嘴料场位于右岸呈近南北(SE26)向展布,东西宽约 55m左右,蒲江河河床高程 537.0m,河床为砂岩石滩,料场山顶高程 620.0m,相对高差 83m。料场地层岩性为侏罗系中统遂宁组深灰色细粒长石英砂岩,岩层产状为走向NE35倾NW,倾角10。地表多为荒地,上伏覆盖层为残积粘土,局部风化砂岩(基岩)零星出露,覆盖层厚根据钻孔揭露一般 12m,最厚 3.0m(ZK3孔),根据地形由低到高有覆盖层逐渐减薄,即低处覆盖层厚,高处覆盖层薄,开采区范围内上伏强风化砂岩无用层埋深 3.206.00m不等,剥离层为残坡积粘土及强风化砂岩层
17、,剥离厚度6.208.66m。根据地形由低到高、由近河床到山顶平面上分为四个开采区,按平行断面法计算四个区覆盖层总开挖剥离量 6.32 万m 3,强风化层 18.12 万m 3,夹层 4.91万m 3,总开挖剥离量为 28.63 万m 3,四个区有用层有效储量 83.75 万m 3,剥离量与有效储量之比为 0.34;采用系数为 0.75,即开挖 1m3土石方仅能得到约 0.75 m3石料,需弃土和强风化层岩石、夹层约 0.25m3,与其它工程料场相比显得不是十分理想。在整个中嘴料场开挖采料石时,上覆无用层必须全部清除,夹层也基本上需全部清除,而采料仅 4050 万m 3,因而弃土、弃渣量相对较
18、大,开采层位中只有 12 个夹层岩性为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一般厚 3040cm,最厚达 2m,呈透镜状(ZK2钻孔揭露) 。砂岩块石干抗压强度 56.0Mpa,湿抗压强度 41.30Mpa,软化系数 0.74,比重2.70,天然重度 25.41KN/m3,孔隙率 5.348%。料场开挖应至上而下、台阶式开采。中嘴料场距坝址运距约 2.20km,前沿有涪(陵)南(川)省级主干公路从左岸河边通过,进入料场有业主修建的临时公路和桥梁(限重 20T)与涪南路连接。根据SL2512000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勘察储量与实际储量误差不应超过 15%,勘察储量不得少于设计需要量 2 倍的要求,
19、中嘴料场储量满足设计品质和需求量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嘴料场上覆无用层剥离量均较大,中嘴24.52 万m 3,夹层 4.91 万m 3,总弃渣量 29.43 万m 3,占总开挖量的 25%。2.2.5 弃渣场7包豆土渣场:位于桃子沟大坝东面,距坝址大约 1km,渣场有业主提供的临时公路与涪南公路相接。包豆土渣场容量 23 万m 3,用于大坝枢纽的弃渣。马颈湾渣场:位于桃子沟大坝东面,中嘴料场对岸,距坝址大约 1.3km,渣场有业主提供的临时公路连接涪南公路和中嘴料场,马颈湾渣场至中嘴料场距离 500m,容量 25 万m 3,主要用于中嘴料场的开挖弃渣(包括覆盖层和开采弃渣) 。弃渣工程量以弃渣
20、场实测体积计算,并按堆存方量报价。2.2.6 施工电源、水源、通讯施工电源:电源由业主在工地现场提供 10kv高压电源接口在大坝右岸,低压架设 316KVA变压器,从变压器接线到各施工点的控制箱。施工水源:采用建库溪沟水流,在大坝右岸放水塔附近建容积为 200m3的高位水池及供给水管线,在导流洞和放水洞出口附近建容积为 100m3的高位水池及供给水管线。施工通讯:各施工现场通讯配备一台固定电话、一台传真机、4 个对讲机及 6 部移动电话。2.2.5 对外交通条件对外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现有涪(陵)南(川)公路穿越本工程坝址附近,公路等级为三级。 (至蒿枝坝料场运输砂、石骨料的汽车限重 8T。
21、 )业主方提供的临时公路:(1)涪南公路连接坝址的临时公路 818m,坝区内施工公路由承包人根据自己施工组织计划设计修建;(2)中嘴料场连接涪南公路的桥梁(包括左、右岸引道)长 60m(限重 20T) ;(3)马颈湾渣场连接涪南公路的临时公路 230m;(4)包豆土渣场连接涪南公路的临时公路 263m。承包人的货物运输重量超过桥涵载重量时,应由承包人自行负责桥涵加固及运输安全,否则,由此而引起桥涵等的破坏应由承包人负责修复。2.2.6 施工场内交通场内交通由承包人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管理和维护。8二、施工总体布置1. 施工总平面布置的原则、条件与任务1.1 施工布置的原则根据现
22、场实际情况及施工区地形、地貌条件,结合本工程施工总体安排,本工程主要施工生产设施及办公生活营地分别布置于坝体上游桃子沟左侧山坡上和桃子沟下游山坡上、中嘴料场的现场 (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施工布置的原则如下: (1)场地布置在有限条件下,本着有利于生产、安全可靠、方便生活、集中管理、经济合理等原则设置。(2)节约用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并结合场内外交通线路、施工方便的原则布置。(3)施工布置做到能充分发挥施工工厂设施的能力,满足施工总进度和施工强度的要求。(4)设置有效的排水系统,满足场地排水要求。1.2 施工布置的条件充分考虑现场地形地貌和发包方提供的条件。1.3 施工总平面布置的主要
23、任务施工现场场内临时交通道路布置;施工生活、办公设施布置;施工风水电供应等。2. 生活、办公设施的布置2.1 施工生活、办公设施的布置内容根据本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及满足各工种的施工要求,办公及施工营地主要布置于坝体下游桃子沟右侧山坡上。另外,在中嘴料场的现场布置临时生活设施。主要布置内容:职工宿舍、食堂、医疗和公共卫生等房屋建筑及设施;办公室及会议室等公用设施;治安保卫、文化娱乐设施。2.2 施工生活、办公设施的布置情况9根据确定的施工生活、办公设施的布置地点,利用挖掘机进行表土剥离及平整、夯实,施工生活、办公设施均采用砖混结构房屋,施工生活办公设施的布置按施工高峰期考虑,本工程施工高峰人员
24、为 292 人。施工生活、办公设施的布置情况如下:施工生活及办公设施规划表项 目 占地面积(m 2) 备注职工宿舍 900办公室 150食堂 75 包括锅炉房 15m2卫生间 30合计 11552.3 施工营地的运行与管理施工场地设置合适的排水系统,以排除降雨对施工场地的影响。对两岸山坡、沟谷雨洪和场地内部雨水、废水,采取防洪、排水措施,保证施工场地、施工设施不被冲毁。在仓库、办公生活区等位置,按照现行规范要求设置足够数量的手持式灭火器,以保证消防安全。在生产、生活区设专职保安,负责营地的安全保卫工作,在工地内提倡文明用语,严禁打架斗殴及黄、赌、毒等事件发生。施工营地内的设备、材料等做到布置合
25、理、堆放有序,对危险品仓库及特殊部位设置醒目的警示牌。设专职的维护和清洁人员,保持施工营地整洁、卫生。3. 临时交通结合现场施工总体布置,充分利用施工现场的原有道路,对进入现场施工道路进行加固加宽。根据临时生活、生产设施的布置情况,修筑场内施工道路,满足施工生产、生活的需要。3.1 临时施工道路根据水库枢纽建筑物平面布置图,右岸建筑物有溢洪隧洞、放水塔和导流洞等永久建筑物,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修筑临时施工道路,临时施工道路主干道在施工期间车流量较大,路面宽8m,路面采用泥结石面层,所有道路纵坡一般控制在8以下,局部因地形条件限制而控制在12以下。临时施工道路布置如下:R1道路:由中嘴大桥至料
26、场,全长约为150米,路基宽10米,路面宽8米,道路坡度控制8以内。 (详见中嘴料场临时施工道路布置图)10R2道路:对坝基底桃子沟左侧已修筑临时道路进行加宽加固,并将该临时道路向桃子沟右侧延伸,使该道路与上坝永久道路相连。R3道路:在高程580m位置,在桃子沟的左侧,沿山边坡由坝体上游修筑一条与上坝永久道路相连的道路,道路长约为150m。R4道路:分别在高程560m的位置,在桃子沟的右侧,沿山边坡由坝体下游修筑一条与上坝永久道路相连的道路,道路长约为420m。R4道路:分别在高程580m的位置,在桃子沟的右侧,沿山边坡由坝体下游修筑一条与R4道路相连的道路,道路长约为150m。R5道路:在大
27、坝上游侧修筑一条与上坝永久道路顶端相连的临时施工道路,起点为放水塔,使放水塔、溢洪道、导流洞进口、生产临时设施与之相连,道路长约为400m。R6道路:自大坝右侧顶端起,沿右岸边坡与R4道路相连,长约为350m。3.2 场内临时道路施工期维护为降低施工区扬尘,保护环境,施工期间场内道路用洒水车每天洒水(雨天除外)。为确保施工区内道路平整、畅通,配备专人及设备进行道路维护。4. 工地试验室在施工现场建立工地试验室,负责整个工程的质量检测和试验的自检工作。各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试验委托由业主指定的具有资质的试验室进行检测。试验室布置在生活区附近,试验室设试验操作间、试块养护间和办公室,占地面积 30
28、m2。5. 综合加工厂综合加工厂包括钢筋加工厂和木材加工厂,棚建面积 100m2,占地面积 300m2。(1)钢筋加工厂:承担本工程的钢筋、预埋件、锚杆的加工制作和钢模的维修作业。内设加工车间、原材料和成品料堆存场、钢模维修间等。(2)木材加工厂承担本工程的锯材、细木结构、木模板等木制品的加工制作任务。6. 施工机械修配、保养与临时停放施工机械修配、保养临时停放场布置在弃渣场,结合该工程设备配备情况,占地面积约 500 m2。综合修配厂主要承担本工程机械设备的中小修、保养和停放任务。厂内设置修理间、工具库等。117 .仓储系统(1)综合仓库:综合仓库设置在生产设施附近,主要存放五金器材、办公物
29、资等,按使用要求分设五金材料库、化工材料库、劳保用品库、备品配件库及其它库房,占地面积 40m2。(2)油库:油库设在弃渣场,设一座 5t 柴油罐和一座 1t 汽油罐以供应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油料,占地面积 20m2。(3)火工材料库:在桃子沟左侧边坡上和中嘴料场设置库房。本工程火工材料由业主提供,施工用临时火工材料库按照安全要求分设炸药贮存室、雷管贮存室、值班室,占地面积 15m2。火工材料按领料单由专人、专车从业主设定的火工品仓库领取并运至施工工地,每班多余的火工材料当班退还,禁止在工地内储存火工材料。8. 料场和弃渣场砼面板堆石坝土石方开挖弃料运至包豆土弃渣场,中嘴料覆盖土石方开挖弃料运至马
30、颈湾弃渣场,堆石坝主、次堆石料全部由中嘴料场供应,堆石坝砼骨料、垫层及过滤料由蒿子坝料场供应。砼骨料、垫层及过滤料:由供应商生产成品直接供应。主、次堆石料:按照要求进行场地清理及必要的平整处理,碴料堆筑分层进行,便于取料。9. 施工用风、水、电生产系统布置9.1 施工用风9.1.1 供风对象本工程主要供风项目有:大坝、料场石方开挖、隧洞石方洞挖、砼浇筑及支护处理等工程。9.1.2 供风系统的设计布置(1)隧洞供风:在隧洞进出口处各安装一台VF12/7型空压机,并在洞口个安装一台15KW轴流风机用来隧洞排烟除尘。(2)大坝及放水塔等部位供风:配备三台移动式6m 3/min电动空压机,可分别向放水
31、塔、左岸趾板、左岸坝肩、基坑等部位供风 。(3)中嘴料场供风:在中嘴料场修建建筑面积50m 2空压站,安装三台20m 3电动空压机和一台6m 3移动式电动空压机,以保证料场石料开采。9.2 施工用水12大坝用水:在大坝右岸放水塔附近设置一座容积200m 3的高位蓄水池,利用水泵由桃子沟内直接抽取,解决大坝混凝土搅拌站、空压机、帷幕灌浆及其他施工用水。隧洞用水:在大坝右岸隧洞出口处设置一座容积100m 3的高位蓄水池,利用水泵由桃子沟内直接抽取,解决隧洞的施工用水。中嘴料场用水:设置一座容积50m 3的蓄水池,分别解决料场施工用水,水源由中嘴料场安装一台抽水机由附近河内直接抽到水池。9.3 施工
32、用电电源由业主在工地现场提供 10kv 高压电源接口在大坝右岸,低压架设 316KVA 变压器,从变压器接线到各施工点的控制箱,施工用电包括施工机械设备用电和现场照明用电;中嘴料场采用配备 2 台 120kw 柴油发电机供电。13三、现场施工管理1. 施工组织1.1 项目部组建我单位将本工程列为重点工程,选派一批具有丰富类似工程经验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装备精良的施工队伍组建工程项目经理部,具体负责本工程的施工。按“项目法”管理施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对进场人员、机械设备、物资材料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对各施工队实行以施工预算为基础的工、料、机、管理费全额包干的管理方法,确保实现本工程工期
33、、质量目标。1.2 施工前准备派遣测量人员及技术人员到达施工现场,进行测量作业,并编制出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提交监理工程师批准,前期作业人员和设备及时到场,进行营地修建,修筑场内道路,建立降排水系统,安排施工用水、用电,落实材料进货渠道等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工程按期开工。1.3 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该工程设项目经理 1 名,副经理 3 名,总工程师 1 名,下设机电物资科、安全环保科、工程科、计划财务科、办公室、质量管理科等,负责工程的施工管理。另外,质量管理科下设工地实验室,负责本工程的施工实验;工程科下设测量队;办公室下设后勤队。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及该工程的工期要求,该工程均采取三班作业,每班
34、配备专业齐全的专业施工队伍,每班配备土石方开挖及支护作业队、钢筋砼作业队、坝面填筑及碾压作业队、钻孔灌浆作业队、砌石作业队、综合加工厂、机电设备维护作业队、金加工作业队、排水及现场维修作业队。各施工作业班之间采用动态管理,相互协调,确保该工程有序施工,各施工队负责各专业工程项目的施工。施工组织机构框图见下页:14施工组织机构框图1.4 各部门职责(1)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工程施工期间的各种重大决策的确定和对外关系协调,负责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目标的实施进行控制,协调项目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说明:1)本工程派项目经理 1 名,项目副经理 3 名,项目总工 1 名;2)项目经理部下设 6 个管理部
35、门,其中质量管理科下设试验室,工程科下设测量队,办公室下设后勤队;3)本工程安排开挖支护、钢筋砼、填筑及碾压、砼等 9 个专业施工队;4)本工程施工高峰期施工及管理人员共 292 人,其中高级职称 1 人,中级职称 7 人,初级职称 7 人,技术工人 195 人。项 目 经 理项目副经理 项目总工程师机电物资科办 公 室工程 科安全环保科 计划财务科开挖支护作业队方 队综合加工厂填筑及碾压作业队钢筋砼施工队项目总工程师机电设备维护队方 队砌石作业队 方 队金加工作业队排水及维修作业队钻孔灌浆施工队质量管理科施工单位专家咨询小组(单位本部)15是我单位在本工程施工项目部的最高行政长官。项目经理长
36、驻现场,项目经理离开工地须经业主的同意。(2)项目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制定工程期间的各种重大技术决策和技术方案,协助项目经理协调工程施工期间的各种对外关系,协调项目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对现场施工进行管理、监督和协调。(3)项目副经理:全面负责制定工程期间的各种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对外关系协调,协助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实施控制,协调项目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受项目经理委托,在项目经理不在场的情况下代理行使项目经理的职责。(4)质量管理科:制定具体的质量控制办法,负责对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实施质量监督,及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检查、签证和验收等工作,确保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本工程
37、中得到有效运行。(5)工程科: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总体安排和进度计划,审核工程图纸,对施工队进行技术交底,提出指导性施工方法,建议提出变更设计,同时负责整个工程的测量、计量、竣工文件的编制等工作。(6)机电物资科:负责工程计划所需机电设备的申报、运行、维修管理等各项工程;并负责该工程计划所需的物资、设备、材料的采购、贮存、供应工作。(7)计划财务科:编制审核施工预算、施工计划,实施工程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工作。(8)安全环保科:负责施工设备日常管理工作,并负责建立施工安全的各项制度,做好工地的防火、防盗、防洪以及爆破物品的管理工作;并负责该工程环保设施设置、维护等管理工作。(9)办公室:
38、负责处理外部事物和地方关系、接洽和内部日常管理工作,搞好后勤保障。(10)施工队:根据各自专业情况,负责单项工程的施工。2. 施工总体方案由于该工程工程量集中,受施工作业面及汛期的限制,根据本工程工期要求,施工总体布署安排如下:2.1 结合本工程特点,先行进行溢洪导流隧洞和中嘴料场覆盖层剥离施工,并进行大坝 580m 高程以上坝肩土石方开挖。待导流隧洞施工完成后,进行上、下游围堰、放水隧洞的施工,待围堰填筑完成后,进行大坝土石方明挖及放水塔的施工,然后进16行 580m 高程以下坝基、坝肩土石方开挖。本工程由拦河坝、溢洪导流隧洞、放水塔和放水隧洞组成。土石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边坡一般按 810
39、m 分层进行,开挖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料场开挖主要采用梯段毫秒微差挤压爆破,严禁采用硐室开挖。隧洞洞室开挖:采用钻爆法施工,利用气腿式凿岩机钻孔,导流隧洞采用矿铲装渣,有轨矿车出渣。放水隧洞由于洞径较小,采用人工出渣。主、次堆石填筑:坝体填筑的施工分区直接关系到大坝填筑质量和强度,为了保证填筑的质量和上坝强度的均衡与连续,结合施工导流、施工进度和砼面板施工等施工条件,将大坝填筑施工分为 2 个施工分区。面板砼浇筑:面板砼浇筑采用无轨滑模浇筑,浇筑时采用跳块方式进行。2.2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合同规定的工期要求,结合我单位人员素质、设备状况,总体施工安排如下:(1)自 2004 年 4
40、月 28 日开工至 2004 年 7 月 5 日,结合本工程施工总体安排,分期进行主要生活、办公设施的建设;临时施工道路的布设等一切准备工作,确保下步工作顺利实施。(2)2004 年 5 月 11 日至 2004 年 10 月 3 日,该阶段主要进行溢洪导流隧洞洞脸土石方明挖及主洞洞室开挖、支护、砼衬砌灌浆,确保汛期过后上下游围堰填筑顺利进行主坝体的施工。另外,交叉进行放水隧洞、中嘴料场土石方开挖及大坝高程580m 以上坝肩土石方开挖。(4)2004 年 10 月 4 日至 2005 年 4 月 26 日,该阶段大坝施工进入施工高峰期,在主汛期来临之前,坝体填至 564m 高程,达到坝体临时渡
41、汛的要求,确保大坝在汛期能够正常施工;另外,在该阶段完成趾板砼浇筑、趾板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的施工。(5)2005 年 4 月 27 日至 2006 年 6 月 15 日,大坝枢纽工程主体工程全部完成。(6)2006 年 6 月 16 日至 2006 年 8 月 4 日,主要进行完工清理和竣工资料的整理工作,该工程全部竣工。(7)该工程受汛期制约,首先进行导流隧洞的施工,然后进行大坝的施工。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以放水隧洞和大坝施工为施工主线,精心安排,精心施工,确保该工程按计划保质保量的顺利完成。17(8)对于该工程均采取三班作业,各专业投入两个施工作业队,最大可能的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9)
42、施工主要工序流程,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流程图3. 施工前准备及材料管理3.1 测量放样大坝工程测量,根据设计单位交付的基准点进行复核和加密,并注意对基准点的保护。测量仪器选用拓普康全站仪 1 台、J 2经纬仪 1 台、水准仪 1 台、激光导向仪 4台。所有测量放样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进行,并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3.2 试验在施工现场建立工地试验室,负责整个工程的质量检测和试验的自检工作。各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试验委托由业主指定的具有资质的试验室进行检测。(1)土方试验桃子沟水库枢纽工程施工准备溢洪导流隧洞的施工 上、下游围堰填筑 坝体土石方开挖取料场土石方开挖坝体土方填筑 砼面板的施工 坝顶公路的
43、施工零星工程的施工防浪墙的施工桃子沟水库枢纽工程竣工验收固结灌浆趾板砼浇筑坝体堆石料的开采帷幕灌浆的施工放水隧洞的施工 放水塔的施工弃碴场挡墙的施工 砌石工程的施工18根据技术规范要求,在指定的料场开采区开挖坝料,进行与实际施工条件相仿的以下各项现场生产试验,根据所获得的试验成果确定填筑参数。(2)砼、砂浆试验根据技术规范要求,遵循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进行本工程砼配合比设计试验,确定砼、砂浆施工配合比。并对各项原材料性能进行试验,保证工程质量。(3)爆破试验根据本工程的实际使用条件和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钻爆措施计划中规定的技术要求选用爆破材料,每批爆破材料使用前进行材料性能试验,证明其符合技术要求时
44、才能使用,试验报告报送监理工程师。3.3 材料供应、检验、运输、管理措施本工程所需的水泥、钢材、火工材料由发包人负责订货、采购,施工单位负责卸货、检验、存放及保管。所用砂石骨料、垫层料等到发包人提供的蒿枝坝料场购买,砂石骨料料场距坝址约25公里,通过涪南路,交通方便。3.3.1 物资保管物资的储存工作是物资供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施工任务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环节。物资保管人员要按本工程的物资特点进行分类保管。尤其对于特殊性材料如火工材料,计划性申报,专人负责采购、运输和保管。3.3.2 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管理(1)材料负责人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调查了解、掌握物资在进入施工过程中的使用情况;每
45、月向业主提供一份施工备料情况报告。(2)对业主提供的材料和设备,如果发现有缺陷、不配套等现象时,应在当日及时作好统计记录,以报告附清单的形式反馈给业主有关部门。(3)工程所有的主要材料和主要消耗材料,施工项目部依据“物资消耗定额”规定标准制定“限额领料制度”,现场施工部门按照工程进度情况做到:用多少,发多少;施工人员应凭“限额领料卡”领取并做到:用多少,领多少;以确保其材料的专料专用及节约指标的完成。(4)按单位工程建立健全统计、核销台帐,由施工项目部材料负责人每月填报材料、设备收、发、存统计表,并做到:及时、准确、清楚,执行谁供料谁核销的规定,在工程竣工后15日内完成核销报表。19四、施工总
46、进度计划1. 施工总进度编制依据和原则1.1 施工总进度编制依据施工总进度计划根据合同工期要求和本工程的特点,并结合我单位的施工能力进行编制的。1.1.1 本工程控制性工期2004 年 4 月 28 日,工程开工;2004 年 10 月 3 日,溢洪导流隧洞完工;2004 年 10 月 23 日,上、下围堰填筑完成;2005 年 4 月 26 日,坝体填筑达到临时渡汛高程;2006 年 8 月 4 日,砼面板堆石坝工程及全部工程完工;工程总工期为 830 天。1.2 施工总进度编制原则按照合同的有关规定,在合理进行施工组织及施工布置、各项施工程序前后兼顾、正确处理施工准备与主体工程中各单项工程
47、施工的关系、优化施工方案和施工网络的基础上,通过方案比较和充分论证,砼面板堆石坝工程及全部工程完工日期到2006 年 8 月 4 日完工。2. 施工进度网络计划2.1 编制依据;(1)根据施工顺序的逻辑关系编制各作业的历时,确保按期完工。(2)按照总工期要求,采用网络技术安排计划工期,使计划工期控制在总工期范围之内并留有余地。(3)各作业的历时是根据本企业的施工能力和参考定额确定,非关键线路的时差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节。2.2 施工进度网络图本工程施工关键线路为一条,详见附图“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1)关键线路本工程的施工以放水隧洞和大坝施工为施工主线,网络图中的加粗线为关键线路。关键线路为
48、:施工准备导流隧洞洞脸的土石方明挖导流隧洞洞室开挖、支护20导流隧洞砼衬砌、灌浆上、下游围堰填筑坝肩、坝基土石方开挖坝体区填筑(达到渡汛高程)坝体区填筑砼面板的施工防浪墙的施工坝顶公路的施工竣工清理、验收。(2)施工进度网络图分析关键线路为隧洞和砼面板堆石坝施工,要确保关键线路项目的顺利实施,需协调好围堰截流、基坑排水和趾板砼施工对影响关键线路施工的项目,以创造好的条件。一是在 2004 年 10 月,河道截流后进行两岸岸坡处坝基开挖和支护,随基坑初期排水进行坝基和趾板基础开挖,为临时渡汛坝体-1 区填筑提供工作面。二是在 2005 年1 月至 3 月,完成坝基河床部位趾板砼施工,为临时渡汛坝
49、体-2 区填筑提供条件。3 .主要施工工序进度计划主要施工工序施工进度计划表项 目 开工完工时间 备 注施工准备 2004 年 4 月 28 日-2004 年 7 月 10 日导流隧洞的施工 2004 年 5 月 11 日-2004 年 9 月 13 日溢洪隧洞的施工 2004 年 5 月 30 日-2004 年 10 月 3 日上、下游围堰的填筑 2004 年 10 月 4 日-2004 年 10 月 24 日坝肩、坝基土石方开挖 2004 年 5 月 11 日-2005 年 4 月 26 日临时渡汛坝体填筑(区) 2005 年 1 月 11 日-2005 年 4 月 26 日坝体填筑(区) 2005 年 4 月 27 日-2005 年 12 月 17 日面板砼的浇筑 2005 年 12 月 18 日-2006 年 3 月 17 日防浪墙及坝顶公路的施工 2006 年 3 月 18 日-2006 年 6 月 15 日竣工清理、验收 2006 年 6 月 16 日-2006 年 8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