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馆藏文物常见害虫及综合防治 田敬伊 西藏博物馆 摘 要: 防治虫害是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针对文物虫害的种类、 习性、 成因, 运用环境控制、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开展综合防治。有效提高馆藏文 物的虫害防治效率。 关键词: 馆藏文物害虫; 文物虫害; 综合防治; 作者简介:田敬伊 (1990-) , 男, 山东青岛人, 西藏博物馆保管部助理馆员, 毕业于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艺术品修复专业, 硕士, 研究方向为文物修复与保 护。 Common Pests of Museum Collections and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TIAN Jing-y
2、i Tibet Museum; Abstract: Pest control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preventative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According to the species、behavior of the pests and the cause of cultural relics pests, apply environment control、physical prevention、chemical prevention etc.to carry out the integrated con
3、trol.Improve the pest control efficiency of museum collections effectively. Keyword: museum collections pest; cultural relics pest; integrated management; 馆藏文物中骨质、皮革质、木质、纸质、皮毛及丝棉毛类纺织品、生物标本等有 机质文物极易发生虫害。虫害往往会造成文物不可逆性, 甚至是毁灭性损害。因 此, 国内外博物馆普遍重视文物虫害的防治, 将其作为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 重要内容。当前博物馆防治文物虫害的主要手段是化学方法。如果化学方法使用
4、 不当, 容易造成博物馆内环境污染, 危害馆内人员及文物安全, 还会使害虫产 生抗药性, 进而增加防治难度。在馆藏文物虫害防治中, 应当针对害虫种类、习 性、文物虫害的成因, 运用多种手段开展综合防治。 1 常见文物害虫种类及习性 认识文物害虫种类和习性, 有助于针对性地开展文物虫害防治, 提高防治效率。 依据不同标准, 文物害虫有多种分类。 为了便于阐述虫害防治方法, 本文依据害 虫对文物的主要危害方式, 将文物害虫分为钻蛀型、侵蚀型, 及污损型 3种。 1.1 钻蛀型害虫 钻蛀型害虫对文物的主要危害方式是钻入文物内部蛀食、繁殖。虫害的发生从里 向外, 不容易发现, 一旦发现, 文物往往已经
5、严重毁损, 且难以修复。骨质、竹 木质、 皮革质等文物虫害的始作俑者大多是钻蛀型害虫, 其中最常见的害虫是蛀 虫。 蛀虫 (Silverfish) , 又名蠹虫, 是长蠹科、窃蠹科、小蠹科、粉蠹科和皮蠹科 昆虫的总称。其中长蠹科、窃蠹科、小蠹科以竹木质、纸质文物为主要危害对象, 皮蠹科蛀虫以皮革、皮毛类文物为主要危害对象。文物保护界熟知的毛衣鱼、药 才甲等害虫也属蛀虫。 蛀虫分布极为广泛, 食性杂, 耐饥力强, 幼虫即使在完全 无食情况也能存活数月, 个别种类甚至长达数年1。蛀虫幼虫有负趋光性, 怕 光、怕振动。长期处于黑暗、潮湿环境的馆藏有机类文物容易受到蛀虫侵害。 1.2 侵蚀型害虫 侵蚀
6、型害虫对文物的主要危害方式是从文物边缘蚕食, 虫害的发生由外向内, 造成文物不规则缺损。最常见的侵蚀类文物害虫是白蚁、衣蛾、书虱等。 白蚁 (Termite, white ant) ,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45之间。国内主要分布 在淮河以南地区, 向北渐少, 往南渐增。世界上白蚁种类多达 2 000 多种, 其中 对文物危害最大的家白蚁 (Formosan white ant) 。 家白蚁生命周期 810周, 巢 居群体生活, 繁殖力极强, 交配后513d开始产卵, 蚁后每天产卵 14粒。 白蚁 喜温、畏光, 以木纤维为主要食物, 对木质文物危害较大。 衣蛾 (Tineola bisselli
7、ella) , 是室内昆虫, 世界各国均有分布。幼虫为白色 微小虫体, 成熟的幼虫长度约 8mm。室温下 1a发生45代, 每只成虫产卵 100 粒左右, 幼虫期约 50d。衣蛾成虫不取食, 侵蚀文物的衣蛾为幼虫, 幼虫在黑暗 环境中比明暗交替环境危害大。皮毛、丝棉毛类纺织品、纸质及动物标本类文物 最容易成为衣蛾的侵蚀对象。 书虱 (Psocopter) , 又称米虱, 属昆虫纲皮蠹科啮虫目, 属不完全变态昆虫。 分布广泛, 尤以热带、亚热带及温带为多。书虱食性复杂, 栖息环境多样, 其中 嗜卷书虱 (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 分布最广泛, 对文物危害最严重。嗜 卷
8、书虱单性繁殖, 一个个体即可形成庞大种群, 喜食淀粉和胶质贮藏品, 尤其 是含有浆糊类装帧物质的古代典籍、字画等纸质文物易受书虱危害。 1.3 污损型害虫 污损型害虫对馆藏文物的主要危害方式是将排泄出的粪便、 腹腺分泌液、 粘附物、 携带物、斑迹、尸体沾染到文物上, 给文物造成腐蚀、颜色污染、粘连等损害。 此类害虫最为常见的是蟑螂。 蟑螂 (Blattodea) , 蜚蠊目。世界上蟑螂种类多达 4 000种以上, 绝大多数生 活在雨林之中, 对人类无害, 影响人类生活的只有不到百分之一, 而亚洲只有 不到10 种, 其中属于馆藏文物害虫的是家居蟑螂。蟑螂有极强的繁殖力和生命 力, 是遍布世界的
9、古老生物。国内常见家居蟑螂为德国小蠊 (Blattella germanica) 、美洲大蠊 (Periplaneta americana) 、凹缘大蠊 (Periplaneta americana) 。蟑螂大多数为卵胎生, 雌蟑螂交配 1次以后, 将卵鞘留于体内提 高孵化效率, 其卵鞘为胶质体, 有黏性, 常温环境孵化只需 2030d, 温度越高, 孵化时间越短。1只雌蟑螂 1年可繁殖数千只后代。地球上凡是有人生活和居住 的建筑物内, 几乎都有蟑螂生存。 蟑螂喜暗, 怕光, 昼伏夜出, 耐饥不耐寒, 多 栖息室内各类缝隙中。 蟑螂的成虫和幼虫都能分泌一种“聚集信息素”, 它由直 肠垫 (re
10、ctum pad, rectal pad, rectalpapilla) 分泌, 可随粪便排出体外。 蟑螂栖居的地方, 常见它们粪便形成的棕褐色粪迹斑点, 粪迹越多, 蟑螂聚集 越多, 因而蟑螂对文物的侵害往往是“齐心合力”, 文物被蟑螂爬过的地方很 容易因蟑螂粪迹失去本来颜色, 且留下恶臭气味2。蟑螂食性杂, 嗜油脂, 皮 革及骨质文物易受蟑螂损害。 由于蟑螂到处爬行, 无所不吃, 进食时边吃、 边吐、 边排泄, 给文物造成的污染性损害最大。 2 馆藏文物虫害的成因及综合防治 2.1 馆藏文物虫害成因 为避免光辐射给文物造成损害, 博物馆建筑通常采取小窗或者无窗等避光设计, 以保持馆内低照度
11、。同时出于严格的防火需要, 博物馆室内环境大多通风不畅, 相对湿度较大。馆藏文物害虫基本上属于喜湿、喜静、畏光类昆虫, 繁殖的适宜 温度为2030之间, 相对湿度为70%90%, 这正是大多数博物馆的现实环境, 加之有馆藏文物作为害虫的充足“食物”, 博物馆由此成为害虫的天堂。 馆藏文 物在数十年, 甚至数百年的使用、转移、存储过程中, 容易携带虫卵或虫蛹、幼 虫或成虫。 温湿度等条件不合适时, 害虫潜藏其中, 一旦条件适宜就会大量繁殖, 造成文物损毁。此类案例在中外博物馆经营中并不鲜见3。 2.2 文物虫害的综合性防治 文物虫害是指害虫给文物造成的损害。 当前, 博物馆虫害防治的主要方法是化
12、学 防治, 即通过使用化学药剂毒死害虫。 化学方法虽然简便高效, 但易使害虫产生 抗药性, 加剧害虫进化, 次要害虫上升, 使虫害更为难防难治4。同时如果化 学方法使用不当, 易造成毒剂残留, 污染博物馆内环境, 不利于馆内人员身体 健康, 甚至对文物造成损害。 在文物虫害防治工作中, 应当摒弃单一的化学防治 方法, 针对害虫种类和习性, 采取多种手段开展虫害综合性防治。 虫害综合防治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 , 是1967年联合国粮农组 织 (FAO) 在罗马召开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专家讨论会上首次提出的虫害综合防治 概念。20世纪50年代后, 世界上
13、普遍使用化学农药杀灭害虫, 引发了人们对公 害的关注。20世纪 60年以后, 人们开始探索能够使社会、经济、生态三者相统 一的害虫治理策略, 即虫害综合防治。 如今综合防治理念也越来越受到文物保护 界的重视。综合国内外博物馆、图书馆虫害防治经验, 馆藏文物虫害的综合防治 应当重视以下方法。 2.2.1 环境控制 首先, 博物馆选址应当尽可能远离饭店、医院、宾馆、居民小区等容易滋生室内 害虫的人口稠密区域, 减少害虫迁入来源;其次, 做好博物馆建筑施工前地基土 壤、院落土壤灭虫处理, 可以使用浓度5%10%亚硝酸钠溶液, 或者浓度 1%2% 氯丹乳剂喷洒土壤, 清除院内朽木, 尤其是腐朽树根等杂
14、物, 防治白蚁等害虫 在近处栖息繁殖;第三, 博物馆要保持密闭、清洁, 使用瓷砖等硬度较高, 容易 清洁的室内装饰材料, 消除房屋缝隙, 安装纱窗纱门, 人员入库更换衣服和鞋 子, 不将馆外物品随意带进馆内, 防止害虫在馆内滋生繁衍;第四, 对新征集文 物和新启用橱、架、匣函等设施, 做好入馆前灭虫处理, 彻底清除携带的卵蛹, 防止害虫随物迁入;第五, 控制好文物仓库的温度与湿度, 一般而言, 博物馆展 区文物不易招致虫害, 虫害通常发生在人迹不多的库区,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 可以在确保防火安全的前提下, 采用数字型温湿度调控机械将库房环境调节到 24以下, 相对湿度控制在 45%60%之间,
15、 使库区环境保持在不利昆虫生存发 育的状态;第六, 应当经常对博物馆内文物巡查整理, 避免文物长期处于“沉 睡”状态, 不给害虫提供安乐家园。 2.2.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法, 是指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制剂, 利用天然物质的物理特性, 防 止害虫损害文物的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具有方法简便、 不残留毒物、 不污染环境, 及不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其缺点是防治效率较低, 人工成本较高。常用的 物理防治方法有阻隔分离、气味避蠹、低温灭杀、远红外线照杀, 及微波辐照杀 等方法。 阻隔分离。易受虫害的皮革、皮毛、纺织品、纸质文物可以在灭菌除虫处理之后, 放置密封的器具中存放, 通过阻隔害虫与文物接触
16、达到防治目的。 气味避蠹。这是中国传统的防蛀方法, 即选用樟脑、芸草、花椒、雄黄等对人体 和文物无害的天然驱虫物质, 置于文物藏室, 利用蛀虫不能忍受强烈气味的习 性, 驱离蛀虫, 避免文物受到蛀虫类害虫侵害5。 低温杀虫。蛀虫、白蚁、蟑螂等害虫对温度较为敏感, 环境温度在 15以下一 般不活跃, 温度在-4以下可以被冻死。 低温杀虫的一般做法是, 将文物密封包 装后置入冷库, -15, 冷冻57d;-20, 度冷冻34d;冷冻结束后常温下存放 23d, 去除包装重新入库。昆虫在 37以上环境可以被热死6, 但高温容易造 成文物损害, 因此一般不考虑使用高温方法防治博物馆虫害。 真空充氮。将文
17、物放入真空容器, 抽真空充入氮气持续 1h以上, 真空容器中含 氧量2%保持60h, 使害虫窒息死亡, 以此防治虫害。除了上述方法, Y 射线辐照 杀虫也是比较有效的防治方法, 但其使用强度不易控制, 如操作不当还可能对 馆内人员身体造成一定损害, 故不提倡使用。 以上各种物理防治方法各有利弊, 需要一定的设备和密闭条件, 以及人员的操 作技能, 应当根据文物的特点和虫害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方法7-10。 2.2.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法, 是指通过散布化学制剂, 使文物害虫中毒死亡, 从而达到文物保 护目的防治方法。 化学方法具有简便高效等优点, 尽管因其副作用饱受诟病, 但 当前仍为各家博物
18、馆虫害防治的首选措施。化学防治常用方法是熏蒸及消杀。 (1) 熏蒸防治法 即在密闭空间、适当温度、压力、浓度环境下, 使用熏蒸剂对文物进行熏蒸, 杀 死害虫。灭虫机制是使熏蒸剂中的有毒气体分子通过害虫的呼吸系统进入虫体, 与虫体内各种酶系发生生化反应, 改变或者破坏虫体内酶的结构, 打乱虫体代 谢机制使其死亡。一般采取建筑整体密封熏蒸、隔断局部密封熏蒸、移动熏蒸仓 现场熏蒸等方案。熏蒸杀虫法可以有效杀灭文物内部及环境中的虫害。 采用熏蒸法杀虫必须选用高效、低毒、对人体和文物无害的化学制剂。当前国内 外常用熏蒸剂为硫酰氟, 化学分子式:SO2F2;相对分子质量:102。 硫酰氟在常温下 是无色气
19、体, 沸点为-55.2, 现在使用的剂型是压缩在钢瓶内的液体, 液体的 密度为:1.34kgL, 纯度为:99.5%以上。 硫酰氟具有谱广杀虫的特点, 能杀死建 筑物害虫和各种文物害虫。其不燃烧、不爆炸、散气快而彻底、不残留、无腐蚀。 对环境、 被熏蒸文物及人员安全没有不良影响, 是国内外使用最多的熏蒸杀虫药 剂。近年来,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对蒜素化合物进行了合成工艺、抑菌杀虫、 活性等方面的研究, 发现蒜素化合物低毒、安全、活性高, 并可通过化学合成, 使用成本较低, 有望未来广泛用作文物熏蒸剂11。 (2) 消杀防治法 即通过喷洒或者投放有毒化学物质, 害虫食入或者体壁蜡质接触, 使有毒
20、物质 直接或者间接进入虫体, 造成害虫生理机能障碍, 致其死亡。 一般而言, 消杀药 剂毒性越强, 杀虫效果越好, 但同时副作用越大。 在 20世纪80年代和 90年代, 剧毒农药敌敌畏、二氯苯等剧毒杀虫药剂曾被国内博物馆广泛用作消杀剂。为了 避免消杀剂的毒负作用, 保护人员及文物安全, 必须谨慎选择使用消杀剂, 应 当选用相对安全的高效低毒药剂。当前市场销售的列喜镇、除敌、凯素灵、杀虫 净等药剂防治效果较好, 且相对安全12。 馆藏文物是博物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馆藏文物普遍具有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和 科学价值, 是历史的遗产, 不能再生, 也不可复制, 一旦受损, 难以弥补。 对馆 藏文物
21、妥善保护, 重视虫害科学防治是博物馆工作永远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张宏宇.城市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50-150. 2冯惠芬, 李景仁, 赵秉中.档案图书虫害及其防治M.北京:档案出版社, 1985:12+56-60. 3白崇斌, 周伟强.陕西历史博物馆防治品虫害熏蒸防治研究及处理实施C/ 中国文物保护协会.中国文物技术保护协会第二界学术年会论文集.西安:中国文 物保护技术协会, 2002:302-312. 4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外经处.美国病虫害综合防治 (IPM) 概况介绍J.中 国植保导刊, 1999 (05) :38-39. 5顾磊.图书档案的虫害防治J.兰台世界
22、, 2012 (01) :62-63. 6张密芬.图书档案害虫种类危害及防治J.河北科技图苑, 2000 (03) :72-73. 7郭宏.论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3 (03) :61-64. 8刘恩迪.文物害虫防治工作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博物馆, 2003 (02) :59-63. 9Fergus R, 罗晓东.防止害虫接触文物保护文物最有效的方法J.艺术 市场, 2009 (07) :45-47. 10奚三彩.文物害虫及其防治方法J.东南文化, 1993 (03) :174-182. 11张淑莲, 陈志杰, 张锋, 等.汉阳陵文物害虫发生及防治对策研究J.考古 与文物, 2001 (04) :78-79. 12周宝中.古代保护纸质文物的药物防蠹技术J.中原文物, 1984 (04) :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