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重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范(可编辑).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525869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范(可编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重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范(可编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重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范(可编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重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范(可编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重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范(可编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重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 DB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B-036-2012重庆市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范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发布关于修订发布重庆市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范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委、有关单位:现批准重庆市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范为我市工程建设推荐性标准,编号为 DBJ-/-2012;自 2012 年 xx月 xx 日起实施,原重庆市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作废。本规定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中国医药集团重庆医药设计院负责技术解释。重庆市城乡建筑

2、委员会二一二年 xx 月 xx 日前 言根据重庆市城乡建筑委员会 2011 年下达的计划项目合同要求,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和中国医药集团重庆医药设计院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重庆市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DBJ50-036-2004 进行了修订,并将标准名称修改为重庆市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范 。本次修订在内容上进行了技术提升和补充完善,使本规定的应用能使设计达到全面、科学、合理,更有效地满足各类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需要,并能达到按图施工的要求。本规程共有五章,内容包括总则、术语、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在本规范修订过程中,参考了

3、国内外有关技术规定,经多方征求意见,反复讨论和修改,并得到重庆市各大设计院、科研单位的许多专家的支持和指导,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在实施本规定的过程中,希望各单位注意收集资料、总结经验,并将需要修改,补充的意见和有关资料交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由重庆市城乡建筑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负责具体解释。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专家主 编 单 位: 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参 编 单 位: 主要 起草人: 审 查 专 家:82 术语 113 方案设计 124 初步设计 144.1 设计说明书 144.2 各子系统初步设计 15I 通信系统 15

4、 计算机网络系统 16 综合布线系统 16 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 17 公共广播系统 18 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 18 会议系统 18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19 能耗监测计量系统 19 楼宇对讲系统 20 智能家居系统 20 入侵报警系统 20 视频监控系统 21 门禁系统 21 车库管理系统 21 巡更管理系统 22 一卡通系统 22 信息化应用系统 23 智能化集成系统 23 其它子系统 23 机房工程 24 防雷与接地 244.3 概算书 254.4 设备一览表 274.5 设计图纸 275 施工图设计 285.1 图纸目录 285.2 设计及施工说明 285.3 设备、材料表 295.4

5、 设计图纸 295.5 计算书 31附录 A:初步设计封面 32附录 B:扉页 33附录 C:目录 34附录 D 图纸目录 35附录 E:设备一览表 36附录 F:主要设备、材料表 37附录 G:概算书封面 38附录 H:施工图设计 封面 39附录 I:施工图设计 扉页 40条文说明 411 总则1.0.1 为加强对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工作的管理,保证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1.0.2 本规定适用于重庆市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所有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1.0.3 设计阶段的划分 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文件一般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设计阶段。对于技术要求相对简单的工程,经主管部门

6、同意,且合同中没有做初步设计的约定,可在方案设计审批后直接进入施工图设计;对于技术上复杂而又缺乏设计经验的工程,经主管部门指定,或由设计部门自行确定,可增加技术设计阶段。1.0.4 编制设计文件的指导思想及质量要求设计文件的编制,必须惯彻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政策和法规,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遵守设计工程程序。各阶段设计文件应完整、齐全,内容、深度应符合规定,文字说明、图纸应表达清晰、准确,整个文件必须经过严格校审,避免“错、漏、碰、缺” 。1.0.5 资料的收集在设计前,应进行调查研究,收集与工程设计相关的设计基础资料。如:1 运营商的线路引入方向、位置及线路形式;2

7、机房及中央控制室的承重要求、位置、周围环境状况;3 弱电竖井、设备间的设置及分布情况;4 业主对智能化各子系统的需求;5 建筑、总图(综合管网、绿化) 、给排水、电气、暖通等等所有专业的图纸;6 如为扩建或改建工程时,原有系统形式、容量、扩展能力。1.0.6 方案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1 方案设计的组成内容方案设计文件由设计说明书、工程估算等组成,其编制的顺序为:1)封面:列出项目名称、设计单位、设计单位工程设计证书编号、编制年月,并加盖设计单位印章,可参照初步设计封面(附录一) ;2)扉页:列出项目名称、设计单位工程设计证书编号、项目编号(工程号) 、文件编号(库号) ,项目经理(设计负责人)

8、 、专业负责人、设计人、校核人、审核人名单,并加盖设计单位设计文件出图授权章,可参照初步设计扉页(附录二) ;3) 方案设计文件;4) 设计说明书。2 方案设计深度应满足的要求1)确定设计范围;2)经过比选,确定设计方案;3)应满足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需要。1.0.7 初步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1 初步设计的组成内容初步设计文件由设计说明书、工程概算书、设备一览表、设计图纸等四部分组成,其编制的顺序为:1)封面:列出项目名称、设计单位、设计单位工程设计证书编号、编制年月,并加盖设计单位印章,参照附录一;2)扉页:列出项目名称、设计单位工程设计证书编号、项目编号(工程号) 、文件编号(库号) ,项目

9、经理(设计负责人) 、专业负责人、设计人、校核人、审核人名单,并加盖设计单位设计文件出图授权章,参照附录二;3)初步设计文件目录(参照附录三) ;4)设计说明书;5)设备一览表;6)工程概算书(封面参照附录七) ;7)图纸(初步设计图纸目录参照附录四) 。2 初步设计深度应满足的要求1)确定设计范围;2)经过比选,确定设计方案;3)据以进行主要设备的定货准备;4)确定工程造价,据以控制工程投资;5)据以编制施工图设计;6)据以进行施工准备。1.0.8 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施工图设计应根据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进行编制,其内容以图纸为主。1 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组成内容1)封面(参照附录八) ;

10、2)图纸目录;3)设计说明;4)主要设备、材料表;5)图纸;6)预算。2 施工图设计深度应满足的要求1)据以编制施工图预算;2)据以安排材料、设备的定货;3)非标准设备的制作;4)据以进行安装施工。1.0.9 在设计中,应因地制宜地积极推广和正确选用国家、部、地方的标准设计,并在文件的图纸目录中注明图集名称,页次。1.0.10 设计文件中图纸的绘制,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制图标准执行。图例符号及文字代号均应尽量利用国标符号,无国标图例符号的需在工程中自行定义,但在总说明或当前页图纸中加以说明。1.0.11 同一工程的各单体图例符号及文字代号应一致。1.0.12 绘制图纸应清晰整洁,要求主、次分明,

11、应突出本专业的设备、元器件及线路。1.0.13 比例尺的规定1 绘制单体平面图时宜采用 1:100,但面积虽大,而能表达清楚时也可采用 1:150 或 1:200;2 绘制室外智能化系统总平面图时宜采用 1:500,但面积虽大,而能表达清楚时也可采用 1:1000、1:2000;3 绘制剖面图时,复杂者宜采用 1:50、1:25、1:10 等,局部剖面可采用 1:5 等;4 绘制系统图时可不采用比例尺,但应保证能表达清楚。2 术语2.0.1 初步设计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任务书而编制的设计文件。2.0.2 施工图设计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文件,综合各专业设计要求,深入了解材料、施

12、工技术、设备等条件,把满足工程施工的各项具体要求反映在图纸上,满足施工要求的设计文件。3 方案设计3.0.1 设计说明书是方案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对整个工程智能化系统方案设计的文字叙述,其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设计依据、设计范围、总体设计目标、方案设计等内容。3.0.2 工程概况1 项目总体情况:可以列出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规模、行业类别等。2 建筑概况:应说明建筑类别、性质、面积、层数、高度等。3 项目建设性质,应说明是新建或改建、扩建项目。3.0.3 设计依据1 已批准的文件2 设计遵循的主要规范和标准3 依据性资料中与专业设计有关的内容4 建设单位的要求及提供的资料3.0.4

13、 设计范围1 拟设置的子系统。根据业主的需求及项目性质的实际情况,列出本工程拟设置的子系统;2 总体建设任务和分期建设任务;3 如本工程为扩建或改建工程时,应说明原有系统与新建系统的相互关系和所提供的设计资料;如为分期建设,应说明在建、待建工程的情况。3.0.5 总体设计目标1 设计原则。根据业主的需求及建筑功能要求,提出本工程设计的指导思想、遵守的原则。2 设计目标。根据业主的需求及建筑功能要求,提出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达到的设计目标。3.0.6 方案设计1 子系统设计1)阐述需求分析;2)说明系统的功能作用;3)说明系统的组成及特点。2 机房设计1)机房的类型;2)机房设置位置;3)

14、各机房的面积3 系统供电设计4 防雷接地设计5 节能措施4 初步设计4.1 设计说明书4.1.1 设计说明书是初步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对整个工程智能化系统设计的文字叙述,其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设计依据、设计范围、总体设计、子系统设计、存在问题及建议、计算书等。4.1.2 工程概况主要阐述如下等内容:1 项目总体情况:可以列出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规模、行业类别等;2 建筑概况:应说明建筑类别、性质、面积、层数、高度等;3 项目建设性质,应说明是新建或改建、扩建项目;4 机房及中央控制室的设置情况。4.1.3 设计依据1 已批准的文件2 设计遵循的主要规范和标准 3 相关专业提供给本

15、专业的工程设计资料4 建设单位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4.1.4 设计范围1 根据设计任务要求和有关设计资料说明本专业的内容和分工;2 列出本工程拟设置的子系统;3 如本工程为扩建或改建工程时,应说明原有系统与新建系统的相互关系和所提供的设计资料;如为分期建设,应说明在建、待建工程的情况。4.1.5 总体设计1 设计原则。根据业主的需求及建筑功能要求,提出本工程设计的指导思想、遵守的原则。2 设计目标。根据业主的需求及建筑功能要求,提出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达到的设计目标。3 总体设计构架。根据业主的需求及建筑功能要求,结合项目技术特点,设计系统总体构架体系。4.1.6 子系统设计。4.1.7

16、 存在问题及建议。按实际情况说明设计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4.1.8 计算书1 有线电视系统主要指标计算;2 公共广播系统功率计算;3 会议系统功放功率计算;4 楼控系统的空调、新风机组冷/热水、蒸汽调节阀流通能力 CV KV 计算;5 视频监控系统存储容量计算;6 智能化系统供电负荷计算;7 机房不间断电源 UPS 容量计算;8 机房空调制冷量计算;9 机房新风量计算;10 初步设计阶段所进行的各种工程计算书,其主要数据和计算结果列入设计说明书的相关部分。4.2 各子系统初步设计I 通信系统4.2.1 系统概述:阐述需求分析,说明系统的功能作用、组成及特点。4.2.2 电话信息插座的设置1 根

17、据业主的需求及建筑功能要求,确定电话信息点位的设置原则。2 布置及统计电话信息插座数量,电话系统可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信息点位在综合布线系统统计(以列表方式为宜) 。4.2.3 电话机房设计(有电话交换机时)1 电话机房初期设计机线容量与终局容量的确定,扩展容量的考虑原则。2 若系调度电话站,应说明调度方式。3 若系融合(统一)通信,应说明通信方式。4 机房的确定,交换机的选择和中继方式及数量的确定。5 电话机房总配线架容量的选择和确定。6 交、直流供电方案,电源设备容量的计算及确定。7 电话机房的接地。8 电话机房内建筑标准的确定以及对土建、电气、暖通、给排水等专业的设计要求(此条亦可作为向各

18、专业提供设计条件资料用) 。4.2.4 系统主要设备指标及参数。4.2.5 电话线路网络设计1 通信接入。电话中继线线路容量的确定,市话网引入位置、线路敷设方式等。2 用户配线网络。电话配线形式,网络分配情况及室内外线路的敷设方式等。 计算机网络系统4.2.6 系统概述:阐述需求分析,说明系统的功能作用、组成及特点。4.2.7 网络设计原则。4.2.8 网络信息插座的设置1 根据业主的需求及建筑功能要求,确定网络信息点位的设置原则。2 布置及统计网络信息插座数量,网络系统可与电话通信系统的信息点位在综合布线系统统计(以列表方式为宜) 。4.2.9 网络拓扑选择。4.2.10 设备选型及配置。4

19、.2.11 网络协议选择。4.2.12 网络安全设计。4.2.13 网管平台设计。4.2.14 网络接入设计:接入方式、线路引入位置。4.2.15 网络机房设计:网络机房位置、面积及环境要求。4.2.16 系统主要设备指标及参数。4.2.17 系统供电与接地。 综合布线系统4.2.18 系统概述:阐述需求分析,说明系统的功能作用、组成及特点。4.2.19 综合布线的设置标准。4.2.20 信息插座的设置(以列表方式为宜) 。4.2.21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4.2.22 水平布线子系统设计:水平布线线缆的类型、保护管、敷设方式。4.2.23 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垂直干线光、电缆的类型、保护管、敷

20、设方式。4.2.24 管理子系统设计:配线间的设置位置,配线架的类型、型号规格、安装方式等。4.2.25 设备子系统设计:设备间的设置位置,配线架的类型、型号规格、安装方式等。4.2.26 建筑群子系统设计:建筑物之间线缆的类型、敷设方式。4.2.27 进线间子系统设计:外部网络接入方式及接入位置等。4.2.28 系统主要设备指标及参数。4.2.29 系统供电与接地。 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4.2.30 系统概述:阐述需求分析,说明系统的功能作用、组成及特点。4.2.31 确定有线电视的节目源。4.2.32 确定系统的基本模式。4.2.33 接收天线种类的确定,说明其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天线放

21、大器的选择和安装。4.2.34 前端机房的设计:机房位置、面积、技术用房、层高、温湿度要求、照度要求等阐述。4.2.35 前端的主要技术指标计算,说明。4.2.36 干线传输:主要技术指标、线路放大器的设置和干线网络的确定,干线线缆选择。4.2.37 用户分配网络:分配网络形式,主要技术指标的计算与说明。4.2.38 用户终端插座的设置1 根据业主的需求及建筑功能要求,确定电视信息点位的设置原则。2 布置及统计电视信息插座数量,可与电话及网络系统的信息点位在综合布线系统统计(以列表方式为宜) 。4.2.39 系统主要设备指标及参数。4.2.40 部件、设备安装: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安装高度等。

22、4.2.41 线缆及保护管的选择,线路敷设。4.2.42 系统供电。4.2.43 防雷、接地与安全防护:1 防直接雷、感应雷和雷电波入侵的措施;2 接地的形式及要求;3 系统的其它安全防护措施。 公共广播系统4.2.44 系统概述:阐述需求分析,说明系统的功能作用、组成及特点。4.2.45 前端扬声器或音箱的设置(以列表方式为宜) 。4.2.46 音源、主机设备的设计。4.2.47 系统主要设备指标及参数。4.2.48 设备安装:扬声器或音箱、电源等设备的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安装高度等。4.2.49 公共广播与紧急广播系统的关系、切换控制。4.2.50 线缆及保护管的选择,线路敷设。4.2.5

23、1 系统供电与接地。 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4.2.52 系统概述:阐述需求分析,说明系统的功能作用、组成及特点。4.2.53 终端信息点的设置1 根据业主的需求及建筑功能要求,确定网络信息点位的设置原则。2 布置及统计网络信息插座数量(以列表方式为宜) 。4.2.54 网络结构设计。4.2.55 系统设备配置: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设备配置。4.2.56 系统主要设备指标及参数。4.2.57 设备安装:设备的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安装高度等。4.2.58 线缆及保护管的选择,线路敷设。4.2.59 系统供电与接地。 会议系统4.2.60 系统概述:阐述需求分析,说明系统的功能作用、组成及特点。4.

24、2.61 会议系统设置的内容1 根据业主的需求及会议室功能要求,确定设置会议系统的设置原则。2 确定、统计会议室的数量及位置,并确定各会议室设置会议子系统的内容(以列表方式为宜) 。4.2.62 会议室管理控制方式。4.2.63 系统设备配置: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设备配置。4.2.64 系统主要设备指标及参数。4.2.65 设备安装:设备的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安装高度等。4.2.66 线缆及保护管的选择,线路敷设。4.2.67 系统供电与接地。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4.2.68 系统概述:阐述需求分析,说明系统的功能作用、组成、原理及特点。4.2.69 统计工程中需要监控的机电设备。4.2.70

25、 建筑设备的监控方法及控制功能。1 阐述无控制的机电设备控制方式及监控方法。2 计算调节阀的流通能力 CV(KV)值。3 阐述自带控制的机电设备控制方式及监控方法。4 机电设备的监控点表及现场控制器配置:根据工程中机电设备的种类、数量、设置位置等具体情况列出监控点表,确定现场控制器所监控的机电设备,并配置所有控制器组成(列出控制器的配置) 。5 设备安装:现场控制器、工作站、电源等设备的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安装高度等。6 线缆及保护管选择,线路敷设。7 系统供电与接地。 能耗监测计量系统4.2.71 系统概述:阐述需求分析,说明系统的功能作用、组成、原理及特点。4.2.72 数据采集器的设置(

26、以列表方式为宜) 。4.2.73 系统配置: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设备配置。4.2.74 系统的技术参数,特别应说明计量系统的精度。4.2.75 设备安装:数据采集器、集中器(上级管理机) 、电源等设备的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安装高度等。4.2.76 线缆及保护管选择,线路敷设。4.2.77 系统供电与接地。 楼宇对讲系统4.2.78 系统概述:阐述需求分析,说明系统的功能作用、组成、原理及特点。4.2.79 室内分机及室内报警设施的布置(以列表方式为宜) 。4.2.80 系统配置: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设备配置。4.2.81 设备安装:设备的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安装高度等。4.2.82 线

27、路敷设。4.2.83 系统供电与接地。 智能家居系统4.2.84 系统概述:阐述需求分析,说明系统的功能作用、组成、原理及特点。4.2.85 室内控制设施的布置(以列表方式为宜) 。4.2.86 系统配置: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设备配置。4.2.87 设备安装:设备的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安装高度等。4.2.88 线缆及保护管的选择,线路敷设。4.2.89 系统供电与接地。 入侵报警系统4.2.90 系统概述:阐述需求分析,说明系统的功能作用、组成、原理及特点。4.2.91 系统前端设置1 根据业主的需求及建筑功能要求,确定前端探测器的设置原则。2 布置及统计前端探测器数量(以列表方式为宜) 。

28、4.2.92 系统配置: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设备配置。4.2.93 设备安装:探测器和报警控制器的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安装高度等。4.2.94 线缆及保护管的选择,线路敷设。4.2.95 系统供电与接地。 视频监控系统4.2.96 系统概述:阐述需求分析,说明系统的功能作用、组成、原理及特点。4.2.97 确定系统形式。4.2.98 系统前端设置1 根据业主的需求及建筑功能要求,确定前端摄像机的设置原则。2 布置及统计前端摄像机数量(以列表方式为宜) 。4.2.99 传输形式的确定。4.2.100 控制、图像处理与显示的确定。4.2.101 确定图像存储时间、方式,计算存储容量。4.2.10

29、2 系统配置: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设备配置。4.2.103 设备安装:摄像机的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安装高度等。4.2.104 线缆及保护管的选择,线路敷设。4.2.105 系统供电与接地。4.2.106 说明与公安联网的形式。 门禁系统4.2.107 系统概述:阐述需求分析,说明系统的功能作用、组成、原理及特点。4.2.108 确定系统形式。4.2.109 系统前端设置1 根据业主的需求及建筑功能要求,确定门禁的设置原则。2 布置及统计门禁数量(以列表方式为宜) 。4.2.110 系统配置: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设备配置。4.2.110 设备安装:门禁控制器、读卡器、锁具的安装位置、安装方式

30、、安装高度等。4.2.111 线缆及保护管的选择,线路敷设。4.2.112 系统供电与接地。 车库管理系统4.2.113 系统概述:阐述需求分析,说明系统的功能作用、组成、原理及特点(包括车位引导系统及反向寻车系统) 。4.2.114 阐述车库出入口数量、管理方式。4.2.115 系统配置: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设备配置。4.2.116 设备安装: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安装高度等。4.2.117 线缆及保护管的选择,线路敷设。4.2.118 系统供电与接地。 巡更管理系统4.2.119 系统概述:阐述需求分析,说明系统的功能作用、组成、原理及特点。4.2.120 确定系统形式。4.2.121

31、 巡更站的设置。4.2.122 系统配置。4.2.123 设备安装。 一卡通系统4.2.124 系统概述:阐述需求分析,说明系统的功能作用、组成、原理及特点。4.2.125 确定集成一卡通的子系统。4.2.126 确定系统总体架构和技术方案。4.2.127 一卡通系统平台及发卡中心设计。4.2.128 数据库的设计。4.2.129 各子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4.2.130 与其余子系统关系及接口设计。4.2.131 卡设计:卡的选型、组成、内容及文件结构。4.2.131 系统配置。4.2.132 设备安装。4.2.133 线缆及保护管的选择,线路敷设。4.2.134 系统供电与接地。 信息化应用

32、系统4.2.135 系统概述:阐述需求分析,说明系统的功能作用、组成、原理及特点。4.2.136 确定信息化应用的子系统,并对其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传输能力提出量化指标。4.2.137 系统设计原则及建设目标。4.2.138 确定系统总体架构及技术架构。4.2.139 应用开发工具的设计。4.2.140 数据库的设计。4.2.141 各子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4.2.142 系统配置。 智能化集成系统4.2.143 系统概述:阐述需求分析,说明系统的功能作用、组成、原理及特点。4.2.144 确定智能化集成的子系统。4.2.145 系统设计原则及建设目标。4.2.146 确定系统结构形式。4.2

33、.147 集成系统平台设计。4.2.148 数据库的设计。4.2.149 各子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4.2.150 系统配置。 其它子系统4.2.151 系统概述:阐述需求分析,说明系统的功能作用、组成、原理及特点。4.2.152 各个系统控制点的布置(以列表方式为宜) 。4.2.153 系统配置: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的设备配置。4.2.154 设备安装:系统设备的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安装高度等。4.2.155 线缆及保护管的选择,线路敷设。4.2.156 系统供电与接地。 机房工程4.2.157 工程概述及需求分析。4.2.158 机房工程设计原则。4.2.159 确定机房类型、数量、设

34、置的位置及机房标准的等级。4.2.160 确定机房工程包括的内容,并划分与主体建筑各专业的界面。4.2.161 机房工程子系统设计1 机房装修。机房主要装修工程包括吊顶安装工程、墙面装饰工程、隔断墙安装工程、防水防潮防尘工程、防静电活动地板安装工程等等。2 供配电及照明。阐述机房交、直流供电方案,计算智能化系统供电的负荷容量。3 不间断电源。UPS 电源设备容量的计算及确定。4 空气调节及新风系统。阐述空调形式及空气调节及新风系统,计算空调制冷量及新风风量。5 消防系统。说明报警、消防联动及气体灭火形式及方案。6 机柜系统。机柜的选择,各子系统设备的布置。7 综合布线系统。机房内综合布线线缆选

35、择,敷设要求。8 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环境监控系统内容的确定,系统形式的确定,设备选择、安装方式,线缆选择及敷设要求。9 机房防雷接地系统。机房内电源及信号防雷形式的确定,接地方式的确定,接地电阻值的确定;机房内防雷接地的配置;接地用线缆、保护管的选择及敷设要求。4.2.162 阐述机房工程的节能控制的形式及效果(也可在机房配电、照明及空调子系统中说明) 。 防雷与接地4.2.163 工程概述。4.2.164 确定智能化系统防雷的类型、内容及等级。4.2.165 智能化系统防雷措施及实施方案。4.2.166 智能化系统的接地形式及接地电阻值。4.2.167 智能化系统接地的实施方案。4.3 概算

36、书4.3.1 工程投资概算说明4.3.2 主要材料用量4.3.3 采用定额、价格依据及有关说明4.3.4 概算表1 综合概算表,其形式如下:综合概算表序号 工程或子系统费用名称 估算价值 合计 备注 设备费 安装费 其他费用 1 23 45 6 78 9102 子系统安装工程概算表,其形式如下:安 装 工 程 概 算 表工程项目名称 概算号: 价值: 定额及价格依据: 工程总量: 技术经指标: 序号 定额编号 设备安装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单 位 价 值(元) 总 价 值(元) 设备费 材料费 安 装 工 程 设备费 材料费 安 装 工 程总计 其中工资 总计 其中工资 1234 5678 9101112 131415 16171819 204.4 设备一览表4.4.1 应分系统罗列各系统的设备材料的选型规格、数量、品牌。4.5 设计图纸4.5.1 各个子系统的系统图应按照工程实际情况绘制原理图和系统图。1 系统图应清楚绘制出各种设备和部件的安装楼栋、楼层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规章制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