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某高层酒店测量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518868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某高层酒店测量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江某高层酒店测量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江某高层酒店测量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江某高层酒店测量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浙江某高层酒店测量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酒 店测量专项施工方案编 制:审 核:审 定:浙江省*有限责任公司2005 年 8 月* 大 酒 店测量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 .1二、测量内容及控制目标 .1三、测量施工准备 .2四、工程施工测量 .21、工程定位放线 22、平面测量控制网设立 33、标高基准点的设立 44、控制桩的埋设和保护 45、平面位置放样 55.1 自然地面上测设平面位置 .55.2 基坑垫层上测设平面位置 .65.3 主体楼层平面位置测设 .76、竖向标高传递 106.1 基坑标高传递 .106.2 土方开挖标高测定 .116.3 地下室施工阶段标高测定 .116.4 主体楼层标高传递 .117、沉降观测 1

2、27.1 沉降观测的规范施工 .127.2 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27.3 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157.3.1 建立水准控制网 .157.3.2 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157.3.3 沉降观测 .157.3.4 沉降观测数据计算 .167.3.5 统计表汇总 .167.3.6 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178、变形观测施工 178.1 变形观测的基本措施 .178.2 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观测 .178.3 对围护挡土体的变形观测 .188.4 施工塔吊基座的变形观测 .188.5 日照对高层建筑上部位移变形的观测 .18五、测量精度保证措施 .18六、结尾 .19一、工程概况*大酒店位于*市临城

3、新区中心,千岛路与 329 国道交汇的西北角,与新建的*市政府大楼分别位于千岛路东西两侧。本工程为*市重点工程,基地总用地面积,建筑面积 83269,地下一层,地上塔楼二十二层,主楼楼高 88 米,裙房三层,裙房楼高 16.5米,其中地上 63036,地下 20233。人防工程位于拟建工程前广场,为掘开式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 5755,工程0.000 标高相对绝对标高5.000m,自然地坪相对标高2.800m。本工程裙房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塔楼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局部为型钢混凝土柱。*大酒店整个工程造型新颖、庄重,建成后将成为*市标志性建筑之一。由于本工程建筑物占地面

4、积大,平面及立面组合复杂多变且层次错落较大,施工测量较为复杂,应充分考虑长度、弧形等尺寸变化的影响,减少累积误差。特别是结构上部柱梁结点较多、高层楼层标高控制及轴线定位设计均要求严格,测量放线作为工程开工的头道工序且始终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各个施工阶段,其正确与否是尤为重要的。为指导工程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我们认为测量工作应采取从整体到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程序进行。二、测量内容及控制目标本工程的测量内容为施工放样与轴线控制,水准测量与标高控制,沉降观测等,测量控制目标为:轴线位移:5mm 内。楼层标高:层高5mm ,全高20mm 。垂直度:每层 5mm 内,全高 20mm 内。电梯井:长、宽、

5、对中心线+20mm,井筒全高垂直度 25mm 内。沉降、变形观测按有关技术规程执行。三、测量施工准备1、测量器具准备NTS-302A 型全站仪 1 台,ET-05 型经纬仪 1 台,DSZ3、NL20 型水准仪各 1 台,2.5kg 线锤 8 颗,10kg 线锤 4 颗,50M 钢卷尺 2 把,5M 钢卷尺 10 把,塔尺 2 把,其他如对讲机 4 副,钢丝线、尼龙线、墨斗等辅助工具若干。本工程测量器具管理措施如下:a.由我项目专职计量员负责本工程施工所用计量器材的周期鉴定、抽检工作。b.现场测量器具必须确定专人保管(本工程由项目测量技术员保管) 、专人使用,并建立使用台帐,他人不得随意动用。

6、c.所有测量器具(包括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卷尺等)要定期进行校对、鉴定,损坏的测量器具必须及时申报修理调换,不得带病工作。2、人员配备为保证测量精度,设专职测量技术人员 2 名,做到定人定机定路线(沉降观测还应做到定时间) ,另配备辅助测量工 4 名。3、对前期基准点的接受与校核接受建设单位或桩基施工单位提供的现场基准点和水准点,建立现场测量控制网,对现有基准点与水准点进行必要的复核。四、工程施工测量1、工程定位放线(1)项目部进场后首先对甲方提供施工定位图进行图上复核,以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其次,与甲方一道对现场的坐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甲方或设计院共同商议处理方

7、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2)现场建立控制坐标网和水准点。现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方法见后。水准点由永久水准点引入,水准点应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水准点不被破坏。(3)工程定位后要经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2、平面测量控制网设立根据本工程的建筑物平面设计形状,采用矩形测量控制网进行控制。按工程定位图,以建筑纵横两个方向为坐标轴,每 3050m 左右测设一条控制线,形成 30m(50m)30m(50m)的现场控制网(以现场实际尺寸为准) ,建筑物的定位即以控制网轴线为准。平面控制网的测设使用我集团公司拥有的瑞士徕卡 TCR702 电子全站仪(该仪精度测角 2,测距 2+2PPM,具有

8、红外测距、无反射棱镜测距、三维坐标测量、对边测量、悬高测量、自动目标识别、马达驱动、激光对中等多种测量功能) ,以施工现场附近的城市导线点(X=18685.263,Y=9486.709)和塔尖建施-1 、建施-2 为施测依据。先在场内布测一条闭合或附合导线,然后采用极坐标法先定出各轴线位置上的控制点,形成一个矩形网状的测量控制网。见下图:场区平面控制网的精度等级根据工程测量规范按 1 级建筑方格网布设。控制网的各项技术指标必须符合附表 1 的规定。 附表 1等级 全站仪 测角中误差 () 测距中误差 (mm) 边长相对中误差一级 测角 2测距 2+2PPm 5 15 1/30000平面控制网测

9、定后,为防止控制点碰动造成测量差错,对控制点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即用混凝土加固后再用砖砌或钢管围护。平面控制网在施工期内定期进行检查复核,如发现控制点碰动可采用三联脚架直接对控制点坐标进行校核。3、标高基准点的设立在现场土质比较坚硬且安全可靠的地方埋设三个标高基准点,具体埋设位置在场地的东北角(施工配电房旁) 、东南角及西侧,基准点由现场施工人员会同建设单位,监理方踏勘选定,这三个标高基准点计划一点多用,即既可用来控制地下室和楼层标高,又可作为沉降观测的水准点。标高基准点埋设后,使用精度不低于 S1 型精密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从建设方指定的等级水准点上采取往返测量法将高程引测

10、至标高基准点上。其往返较差应小于4L 1/2,标高基准点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附表 2 的规定。 附表 2等级 水准仪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 ) 往返测较差 ( mm)二等 S1 2 4L1/2表中 L 为往返或闭合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 。标高基准点埋设后定期进行高程监测,并对基准点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砖砌或用钢管围护) 。4、控制桩的埋设和保护本工程所有的控制桩应按照有关测量施工规程规定的标准进行埋设,一般应埋设在距基坑放坡线 1 m 以外的坚固地方,其深度应大于当地的冻土线深度,桩顶周围应砌筑 20 cm 高的保护台或设置其他保护措施( 如下图所示) 。控制桩的埋设及保护

11、图(a)方格网点或轴线控制桩;(b)专用水准点。5、平面位置放样5.1 自然地面上测设平面位置该建筑的平面位置放样以测定的平面控制网为施测依据,使用常州市瑞得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 NTS-302A 电子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测设(极坐标法不仅能获得较高的施测精度,且不存在误差累积) 。为便于采用极坐标法测放平面位置,放样前先根据设计图所示关系尺寸、各圆弧的半径和角度将待放点的测量坐标全部算出,经校对无误后再根据站点、后视点(起始方向)与待放点间的关系进行坐标反算,即换算出放样所需的极坐标(极距、极角) 。极坐标计算采用自编的“ZBFY”程序在 PC-E500 电子手薄上操作并打印出。实地放样时,将

12、全站仪安置在控制点上,先测设出地下室的主角点、折线点、主要轴线点,然后再测放其余的桩点。当有些桩点因场地或通视条件影响无法一次性放出时,可将仪器移至与待放点相对较近的控制点上进行测放,也可视定位条件灵活采用如直角坐标法、距离交会法等其他测量方法测设。为保证测设质量,在整个测设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仪器长水准器气泡是否居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超过 1 格) ,并对起始方向经常作归零检查(归零差5) ;若测设时遇有较强日光则打伞遮阳保护仪器,以免仪器受暴晒后发生内部变化,影响观测精度。桩点全部测设完毕,经自检确认无误后,填写定位记录单报现场监理或建设单位复验认可。建筑物定位放样的各项技术指标必须

13、符合附表 3 的规定。 附表 3全站仪 建筑结构 水准仪测距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在测站上测定高差中误差(mm)根据起始水平面在施工水平面上测定高程中误差(mm)竖向传递轴线点中误差(mm )23+2PPm钢筋砼 S11/20000 5 1 6 4由于部分轴线桩在基坑开挖时要被挖去,由现场测量员负责在开挖区以外安全可靠的地方测设出引桩作为下一步基坑开挖的依据。5.2 基坑垫层上测设平面位置基坑垫层混凝土浇筑后,紧接着就要施工地下室底板,由于基坑垫层与地面高差较大(最深处达 6.65m) ,使用经纬仪和钢尺从自然地面测设地下室平面位置确有一定的困难,再则自然地面上的引桩或龙门板受基坑开挖影响变

14、动的可能性很大,为使得能与前一次放样尽可能一致,因此,垫层浇筑后地下室的平面位置仍使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从平面控制点上进行测放。5.3 主体楼层平面位置测设基础完成后,随着结构的不断升高,要逐层向上投测轴线,而轴线投测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结构的竖向偏差,由于该主楼建筑平面是长方形(部分有折角) ,建筑高度为地上 22 层的高层建筑,加上施工场地条件所限,若使用常规的测量方法从外控点直接测设楼层面上轴线,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主要考虑精度问题) ,因此考虑到能投至最大高度,在楼板上预留孔洞(避开柱梁)使能在上、下贯通且互相通视的位置设置内控点,作为楼层平面放线和投测竖向轴线的依据。另外可在建筑物外部再

15、设立外控点作为校核上部结构楼层内控点所投测的轴线准确性。5.3.1 内控法内控点设置的位置:在主楼一层楼面上的(2-3)轴及(2-8 )轴线附近各设二个点,编号为 J1、J2、J3、J4 ,见下图所示。主楼内控点设置位置图内控点以一块 150mm*150mm*10mm 的铁板作为标志,在浇筑一层楼面砼时埋设固定好,然后用电子全站仪精确测定其位置并刻上十字丝表示点位,以后各层面预留 200mm*200mm 孔洞、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将苏光 J2-JDE 激光经纬仪架设在底层内控点上,经对中整平后打开电源开关,由望远镜向天顶垂直方向发出激光,并通过在楼板上事先预留好的孔洞投射到接收靶上(接收靶用半

16、透明有机玻璃制成) ,由靶旁标点员用水笔或玻璃铅笔标出靶上的光斑中心。由于始终以底层内控点为投测依据,不仅避免了逐层向上投测易产生的累计误差,而且由于激光仪器设在底层室内,各种震动干扰相对较少,又不受大风、强光等气候因素影响,因此仪器稳定、操作简便、精度可靠(铅直精度可达 1/20000 以上) 。只是实测时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落物击伤仪器。得到投测点位后,将全站仪搬至楼层投测点上,先个别设站检测其相应的边长及水平角,要求相互闭合。经检测点位满足精度要求后,据此投测点用极坐标法(该法不仅能获得较高的施测精度,且不存在误差累积)或直角坐标法定出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柱、墙支模板的

17、依据。其他各层参照上述方法放样,测设完毕,各层楼面的预留孔洞用盖板盖上以保安全。施工层定位放线的各项技术指标必须符合附表 4 的规定。 附表 4项 目 允许偏差(mm)L30 530 L60 1060 L90 15外廓主轴线长度 L(m )L90 20细部轴线 2承重墙、梁、柱边线 3非承重墙边线 3门窗洞口线 3另外本工程电梯井核心筒处在该建筑物的中间位置。对核心筒位置的平面控制,在测量放线中是一个该注意的问题。因此打算在核心筒附近设置纵、横轴线各一条,以确保核心筒平面位置的正确性。5.3.2 外控法在中轴线方向上分别选定 4 个外控点,作为向上投测轴线的依据。外控点分别以 WK1、WK2、

18、WK3、Wk4 表示,见下图所示。主楼外控点设置位置图为确保投测精度,外控点位距主楼的距离以 150200m 为宜,外控点可视现场或场外条件,以便于保存点位、视线通畅为好,而方向则应严格设定在以上两中轴线上,这主要是考虑到建筑物墙面不垂直,若仪器偏离轴线方向架设,则过仪器中心的垂直面与墙面的交线就不再落在轴线垂面上,偏角越大,偏差越大。因此,将外控点严格选在中轴线上,可确保轴线投测的正确性,也便于随时检测,防止扭曲。外控点测设以现场前期测定的施工平面控制网点为依据,使用 NTS-302A 型全站仪精确测定各点中心坐标值。需要投测竖向轴线时,在外控点上安置全站仪或经纬仪,以建筑物二层轴线(外墙上

19、红三角)为准,向上逐层投测,为保证投测精度,每次投测都采用正倒镜取分中定出。外控点测定后,为防止碰动造成测量差错,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即用混凝土加固后再用砖砌或钢管围护。外控点施工期内定期进行检查复核,如发现碰动可采用三联脚架直接测定其坐标值。为保证以上测量的正确性,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所用的测量仪器须经计量检定合格并定期进行检验校正;在每次放样中应注意观察仪器长水准器气泡是否居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超过 1 格) ,并对起始方向经常作归零检查(归零差5) ;若测设时遇有较强日照,则应打伞遮阳保护仪器,以免仪器受暴晒后影响观测精度。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经自检确

20、认无误后,填写报验单报现场监理或建设单位复验认可。轴线竖向投测允许偏差必须符合附表 5 的规定。 附表 5项 目 允许偏差(mm)每 层 3H30 530H60 10总高 H(m)60H90 156、竖向标高传递6.1 基坑标高传递地下室坑内的标高由坑内临时水准点进行控制。临时水准点的标高由地面上的标高控制点按水准测量法进行传递见下图。 HAa塔 尺水 准 仪b水 准 仪重 锤 cdHB坑 内 临 时 基 准 点 标 高 控 制 点传2.基坑标高传递图具体做法是:在坑边架设一吊杆,从杆顶向下挂一根钢尺(钢尺 0 点在下) ,在钢尺下端吊一重锤,重锤的重量与检定钢尺时所用的拉力相同。为了将地面标

21、高控制点 A 的高程 HA 传递到坑内的临时水准点,先在 A 点立尺测出后视读数 a,然后前视钢尺,测出前视读数 b。接着将仪器搬到坑内,测出钢尺上后视读数 c 和 B 点前视读数 d。则坑内临时水准点 B 的高程 HB 按下式计算: HBHA a(bc )d。式中(bc )为通过钢尺传递的高差。为确保标高传递精度,对(bc)值应进行尺长改正及温度改正。6.2 土方开挖标高测定在土方开挖期间,对于标高的测定,采用专人负责,随挖随测的方法。在接近基底时,应将标高点引到基坑内,可在工程桩钢筋上做记号或在基底土层中插入头上刷有红油漆的毛竹签进行标高测定。此次坑底标高测定还可作为底板施工阶段垫层浇筑、

22、砖胎膜施工的重要依据。6.3 地下室施工阶段标高测定为了保证建筑全高控制的精度要求,在基础施工中就应注意准确地测设标高。为0.00 以上的标高传递打好良好的基础。采用水准仪将现场水准点标高引测至地下室基坑内,在主楼地下室施工时可在基坑四周的挡土桩上画出整米数的水平线,作为地下室标高测量的依据;在裙楼或人防地下室施工阶段采用在护坡上预埋多处短钢筋头子,作为其标高测量的依据。标高控制点或线应根据施工需要标明多处,对于各控制点或线,应在一定时间范围给予校测,误差较大时(5mm)应予调整。6.4 主体楼层标高传递在现场地质比较坚硬且安全可靠的地方,埋设三个标高基准点,具体埋设位置由现场施工人员会同建设

23、、监理方踏勘选定,这三个基准点既可用来控制楼层标高,又可作为沉降观测水准点。现场标高基准点埋设后,使用精度不低于 S1 级水准仪,在建设方指定的水准点上,按国家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以闭合水准路线法将标高引测至基准点上,其闭合差应小于O.5n 1/2 mm(n 为测站数) 。楼层的标高传递采用沿结构外墙、边柱或电梯间向上竖直进行,为便于各层使用和相互校核,至少由三处向上传递标高。先用水准仪根据统一的0.000 水平线在各向上传递处准确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然后用钢尺沿竖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画出正米数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高差超过一整钢尺时,在该层精确测定第二

24、条起始标高线作为再向上传递的依据,最后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控制在3mm 以内。在各层抄平时以两条后视水平线作校核。为保证高程传递的精度,采取以下基本措施:仪器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距离相等;所用钢尺经过计量检定且固定使用;当从0.000以上向上量取时,要用规定的拉力且加上尺长和温度修正;上、下司尺员事先要碰头交底,做到心中有数、配合默契。每隔 5 层,用全站仪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法对全高进行一次检测,避免产生累积误差。标高竖向传递允许偏差必须符合附表 6 的规定。 附表 6项 目 允许偏差(mm)每 层 3H30 530H60 10总高 H(m)60H90 157

25、、沉降观测7.1 沉降观测的规范施工根据设计或规范要求设置沉降观测点,并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要求进行观测,基础完工后观测一次,主体每上一层测一次,砌筑阶段每砌完一层测一次,装饰阶段每一个月测一次,竣工后第一年内测 3-4 次,第二年观测 2-3 次,第三年后每年一次直至稳定为止(沉降速率小于 0.01mm/d) 。7.2 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7.2.1 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 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 或 S05 级),水准尺也应使

26、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本项目部对测量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7.2.2 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的要求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

27、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 如:次/30 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 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7.2.3 观测点的要求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 1530 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而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则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本工程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位置详见设

28、计院设计的结施03 等图。再就是,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7.2.4 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 ,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7.2.5 施测要求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

29、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 36 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7.2.6 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再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1)往返较差 、附和或环线闭合差: ha-b0.4n 1/2,n 表示测站数。( 或 ha- b4L 1/2, L 表示观测路线距离)(2)前后视距 :30m 。(

30、3)前后视距差 :1.0m 。(4)前后视距累积差 :3.0m。(5)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 :1.0mm。(6)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 N2 级别。沉降观测的各项技术指标必须符合附表 7 的规定。 附表 7等级 水准仪 视线长度 (m) 环线闭合差 ( mm) 同一观测点两次观测之差 (mm)二等 DS1 2030 0.4n1/2 17.2.7 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7.3 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7.3.1 建立水准控制网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

31、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要求:(1)本工程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三个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100 米。(2)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3)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大于 1.5 米) 。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7.3.2 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32、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7.3.3 沉降观测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稳固后及时进行。本工程高层建筑物为一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外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 ,等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 N2 或 N3 级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随着结构出0.00,临时观测点移上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

33、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500mm 处)。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7.3.4 沉降观测数据计算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某个观测点的每周期沉降量:cHn,I Hn,I -1 。N 表示某个观测点,I 表示观测周期数(I 1,2,3)且 H1 H0 。累计沉降量:Cc(n) ,n 表示观测点号。7.3.5 统计表汇总(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

34、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3) 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我们可以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特别是座落在沉陷性较大的地基上重要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观测显得更为重要。利用沉降曲线还可计算出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倾斜度:q=Cm- Cn/Lmn,Cm,Cn 分别为 m,n 点的总沉降量,Lmn为 m,n 点的距离。对沉降观测的成果分析,我们还可以找出同一地区类似结构形式建筑物影响其沉降的主要因素,指导施工单位编好施工组织设计正确指导施工大有裨益,同样也为勘察

35、设计单位提供宝贵的一手资料,设计出更完善的施工图纸。7.3.6 观测中的注意事项(1)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2)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3)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气呵成。(7)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8)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 1mm 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8、变形观测施工8.1 变形观测的基本措施为了保证变形观测成果的精度,除按规定时间一次不漏的进行观测外,

36、在观测中应采取“一稳定、四固定”的基本措施。(1) 变形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变形观测点,其点位要稳定。基准点是变形观测的基本依据,因此本工程设三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并每半年复测一次;变形观测点应设在被观测物上最能反映变形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本工程基坑开挖围护边坡上设置 15 个变形观测点,塔吊承台上四角各设置一个。(2) 变形观测所用仪器、设备要固定;观测人员要固定;观测的条件、环境基本相同;观测的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8.2 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观测地下室基坑施工过程中,为了及时掌握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程度,因此对邻近建筑物进行观测。在基础施工影响范围以外设基准

37、点,再根据设计要求,对距基坑一定范围的建筑物,设置沉降观测点,并精确地测出其原始标高。以后根据施工进展,及时进行复测,以便针对变形情况,采取安全防护措施。8.3 对围护挡土体的变形观测为了基础施工阶段的安全,及时掌握围护挡土体的变形状况,对围护挡土体进行监测。在护坡桩基坑一侧设置平行控制线,用经纬仪准线法,定期进行观测(土方开挖阶段每天一次) ,以确保护坡桩围护体的安全。8.4 施工塔吊基座的变形观测为了避免塔吊基座变形(尤其是不均匀沉降) 而影响正常施工,和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对塔吊基座进行周期性观测(一般每周一次) ,检查塔吊基础下沉和倾斜状况,以确保塔吊运转安全,工作正常。8.5 日照对高

38、层建筑上部位移变形的观测由于考虑到日照对建筑竖向偏差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进行观测。观测随建筑物施工高度的增加,每 30m 实测一次,实测时应选在日照有明显变化的晴天天气进行,从清晨起每一小时观测一次,至次日清晨,以测得其位移变化数值与方向,并记录向阳面与背阳面的温度。竖向位置使用天顶法进行变形观测。五、测量精度保证措施为保证本工程测量精度从而确保高质量的工程目标,采取以下主要专项措施:本项目部专门设立测量科,设专职测量人员,专职测量器具,做到定人定机定路线定时间。对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卷尺等测量仪器在使用前进行鉴定认可,对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还应及时周检。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卷尺

39、等测量器具由专职测量员保管保养,每次用后进行擦洗或上油等保养工作,其他人员不得操作此类测量器具,在雨天进行测量尚应对水准仪、经纬仪采取蔽雨措施。当露天测量时,应尽量避开五级风以上的天气。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如水准测控时,尽量将水准仪放在中间位置,减少可能存在的仪器误差。本工程高层建筑平面轴线测量采用内控法与外控法相结合的测量方法,在采用内控法的同时进行正反复核法,对轴线进行交汇复核,标高多点复核,对偏差较大超过允许值的点、线进行重测,反复校核直至达到控制目标值;在允许偏差范围的可采取取平均值或中间值的方法加以校正。六、结尾我项目部在本工程测量施工中具体落实有测量专业施工经验及测量技术专长方面的精兵强将,采用最好的仪器设备(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 ,采取科学合理的测设方法和技术保证措施,实行全过程的跟踪测量。保证在测量方面做到及时、准确、可靠,使该项工程优质、按期、顺利完成。浙江建工*大酒店项目部2005 年 08 月 20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