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武汉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博专业课真题(2016年和2017年).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251038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博专业课真题(2016年和2017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武汉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博专业课真题(2016年和2017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武汉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博专业课真题(2016年和2017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武汉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博专业课真题(2016年和2017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武汉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博专业课真题(2016年和2017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考博专业课真题从 2016 年开始,武汉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招考采用的是“申请-考核制” ,即先考英语,根据英语成绩情况,由各个学院根据申请者的英语成绩、教育背景、科研经历和科研成果等内容,按 1:2 的比例决定复试名单。2016 年的行政管理博士招生复试时考了一门专业课,2017 年则把专业课考试放到初试,出发点是在初试阶段加大对考生专业水平的考核。因此,各位有志考武汉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的考生,也要注重专业课的复习。以下是 2016 年和 2017 年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考博专业课真题,题目为回忆版,不完全跟考试题型一样,但考点就那

2、些。所谓答题思路,仅供娱乐,不喜勿喷,大家可以自己去找答案。2016 年(共 4 道大题,总分 100 分,考试 3 个小时)一、概念辨析:请论述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公共治理的内涵及其关系答题思路,进攻参考:行政管理和公共行政传统意义上是一个含义,中国行政管理学的鼻祖人物夏书章老先生在最初引入 public administration 的时候,由于公共俩字容易使人联想到政治性(当时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和政治相关的东西比较敏感) ,所以翻译成了行政管理,把重点放在了管理追求的效率而不是政治性上面。公共行政的定义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

3、由政治家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公共管理包含了公共行政(也就是行政管理)的许多内涵,但有以最低的成本取得目标以及管理者为取得结果负责的内涵。所以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不是关注的过程,而是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公共治理理论包含了协同治理理论、第三方组织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网络治理理论、整体性治理治理等等理论模式,主要是顺应市民社会逐渐成熟、第三方组织发育壮大、政府单边行动难以为继的情形下产生的。与新公共管理理论相比,治理理论有着显著的差别。首先是“治理”一词与“管理”一词有着不同的含义。 “管理”依然带有传统

4、的管制和控制的意思,而“治理”则更多意味着治理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过程。治理理论是一种关于政府与公民共治的价值追求。1989 年,世界银行在讨论非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时,首先使用了“治理危机”这一概念。在世界银行看来,治理等同于单个国家的可统治性,是为了发展而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资源的管理中运用权力的方式。俞可平认为,治理“是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要。治理的目的是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 。治理理论具有以下显著特征:(1)强调治理主体的多样性。治理理论主张打破政府部门垄断社会治理权力的局面,把私营部门、

5、第三部门和公民纳入社会治理的主体。 (2)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治理理论首先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破除传统的国家与公民对立式的二元结构,国家把越来越多的原本属于它独自承担的责任分享给社会。 (3)强调管理手段和方式的多样化。政府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更多地利用合同承包、特许经营、自由市场、志愿服务和家庭服务等方式。(4)强调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互动。治理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5)治理边界是跨部门、跨领域,是一个问题、多个领域的联合。公共治理理论的理论内核是主张通过合作、协商、合作伙伴关系,确定

6、共同的目标等途径,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其理论基础是后现代主义的多元主义和合作理论。二、请论述社会治理的内涵答题思路,仅供参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认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的重要抓手。对于“社会治理”这一概念的运用,在认识上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我们主要使用的概念是“社会管理” ,自十八届三中

7、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我们党开始用“社会治理”这一概念来替换“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变为社会治理并非简单的“一字之变” ,它反映了在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范围、治理重点等方面的明显不同,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处理社会问题、解决社会矛盾所取得经验的深刻总结,集中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我国社会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成果。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呼唤一种新的治理理念与治理模式的生成,这就是合作治理。现代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无论政府、市场还是社会,任何单一治理机制都不可能包揽全部公共事务,也无法有效应对各种可能风险,构建多主体、

8、多向度的合作互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合作治理需要对既有制度环境做出回应,同时需要在国家层面做出新的系统性的制度安排。就当前中国现实而言,相关制度机制构建依然面临不少挑战。因此,促进社会治理的发展,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不同主体间的治理共识亟待凝聚。凝聚治理共识是合作治理的前提。不同治理主体就根本的政治价值与治理理念建立共识,是保持社会凝聚力与向心力,提升社会治理有效性的根本保证。新形势下,不同行动主体治理共识的凝聚面临许多挑战。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制约了治理共识的凝聚。多中心治理可以有效避免单一权威统治带来的诸多弊端,但也因此带来了不同利益诉求协调与整合的难题。例如,就政府主体而

9、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间都不可避免会因为职权划分不当引发利益博弈问题,其中有些博弈带有恶性竞争色彩,任其发展很可能会带来政府权威的无谓损耗。不同社会组织之间同样如此,具有官方背景的社会组织与民间性社会组织之间也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会在社会认同与资源获取等层面展开竞争,有些竞争产生了一定的内耗,削弱了社会组织的整体影响力。第二,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信关系亟待加强。构建信任关系是合作治理的基础。当前中国,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信任关系基础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首先,政府对社会组织存在一定的不信任心理。社会组织具有某些自发性、公益性特征,尤其是某些专业性社会组织在基层民众中享有较高的影响力与感召力

10、,政府对社会组织带有一定的戒备心理,担心其在发展过程中会“侵占”政府活动空间,甚至削弱政府自身权威,导致政府在社会组织的态度上表现“暧昧” ,不刻意限制,但也不积极鼓励。此外,社会组织自身存在的诸如财务管理不透明、挪用善款以及公信力下降等问题,使得政府对社会组织的自治自律难以放心,进而对其参与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能力产生质疑。其次,社会组织对政府也缺乏一定的信任。由于政府掌握公共资源的分配大权,在社会权威体系中占据强势地位,社会组织在力量博弈与资源获取上均处于劣势,加之许多社会组织是在政府的扶持下产生的,导致前者对后者具有天然的依附性。必须指出,这种依附性生存模式更多是社会组织获取必要资源支持

11、的权宜选择而非心甘情愿,因此社会组织对政府怀有较为复杂的心态,一方面服从政府管控以获取必要的资源支持,另一方面又希望能与政府保持距离以获得更多自主空间。此外,政府自身也存在信任缺失问题,诸如政策多变、设租寻租以及与民争利等政府失信行为,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削弱了政府公信力,使得政府行为变得难以预期,由此导致社会组织无法在社会治理领域与政府开展深度合作。第三,不同治理机制的职能边界亟待界定。界定不同机制的职能边界是合作治理的关键。政府、市场、社会都有其活动边界与职能擅长,超越应有界限就会出现职能错乱。当前,由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市场发展尚不完善,加之社会自主性相对不足,不同治理机制的职能

12、定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错乱。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政府超越其活动界限,挤压市场与社会空间。但必须认识到,作为一种治理机制,政府作用有其边界,唯有在其擅长的领域才能有所作为。一般而言,政府更擅长提供公共物品和调节公共事务,比如维护公共安全,建立法律制度,进行宏观调控,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其他诸如私人事务或准公共事务应当依托市场与社会机制或者各种机制的组合。但现实中,由于政府权力过度扩张加之缺乏必要约束,政府职能缺位、越位、错位的现象时有发生。政府职能界定不清不仅削弱了政府自身的治理能力与治理权威,同时由于其不当介入经济社会事务,压制了市场与社会活力,影响了市场与社会机制职能的有效发挥。不同治理机制

13、职能混乱的另一个表现是,社会组织背离非营利组织宗旨,损害公共利益。非营利性是社会组织的一个基本特征,其宗旨在于让更多的人分享人类文明的进步成果、过上美好生活,其使命在于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服务,满足社会成员的多元化需求,实现社会福利的整体提升。然而,一些社会组织却违背上述宗旨,以营利和避税为目的,例如在初创时宣传服务社会公共公益,一旦运作之后,就开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服务于组织内部成员而非社会公众,以至出现“公益不足、互益有余”的反常现象。三、论述现代智库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智库对公共政策决策的影响越来越大,其社会地位也处于不断上升之中。作为衡量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库研究已成

14、为国际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界的新热点。本文通过借鉴智库的相关理论,运用公共政策中的过程理论和多元流政策理论,对智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影响做出分析,力图阐述清楚智库的“能力”和“战略”对智库将知识转化为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作用。文章把公共政策过程界定为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三个阶段,结合智库在这三个不同阶段分别起到不同的影响力作用,详细地把智库对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每个步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政策制定阶段,智库通过提供备选方案、参与方案的制定和提出政策建议来影响政策制定的过程;政策执行阶段,智库分别在政策宣传、政策分解、政策实验、政策监控方面影响政策的执行;在政策的评估阶段,智库通过评估政府各种政策

15、和计划、及时反馈政策的实施效果、改进政策的实施战略和程序来影响政府的决策行为。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充分重视智库在公共政策的每一个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才能加强智库的自身建设,并促进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和合法化。只有借鉴国外优秀智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先进经验,才能使我国构建更多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智库。四、弗雷德里克森新公共行政一书上的一段话,请论述新公共行政理论的公平内涵及其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影响。答题思路,仅供参考:新公共行政理论是 60 年代末、70 年代初一批青年行政学者对传统行政学提出挑战而形成的“新”理论。它强调公共行政学以公平与民主作为目的及理论基础,主张政治与行政、事实与价值关联;重视人性和行政

16、伦理研究,倡导民主主义的行政模式以及灵活多样的行政体制研究。然而,由于“新公共行政学”缺乏概念和理论上的连贯性,并未最终生根立足,未能最终立足而取代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范式” 。新公共行政学力图摈弃传统行政的权威主义和以效率为中心的取向,而试图建立以公平为中心的民主行政。新公共行政认为应当研究与动荡不安时代,与公众的日常生活和与公共行政管理者实践相关的议题。它强调政治与行政的连续性,将道德价值概念注入行政过程,将社会公平注入传统的经济与效率目标;强调政府公平,对公众需要负责而不是对公共机构负责,以及公共项目应当对决策和执行负责。它强调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相关控制、分权授权、组织发展、顾客至上和民

17、主工作环境。新公共行政所倡导的价值观,如社会公平、代表制、回应性、参与和社会责任等,推动了公共行政的发展,在某些方面它为新公共管理的产生做了理论准备。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新公共行政学认为,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注重公共服务管理的效率、经济和协调性,它的焦点在于高层管理和重要职能部门的管理,以至于有效的、经济的和协调性经常以社会公平为代价,而实现社会公平恰恰是新公共行政的基本目标,因此要在公共行政学的经典目标和理论基础中增加社会公平一项,并以此为核心重塑现代公共行政的价值体系。关于社会公平作为公共行政核心价值的意义,弗里德里克森曾做出高度概括:“社会公平是我们用一系列价值偏好,包括组

18、织设计偏好和行为方式偏好的关键词语。社会公平强调政府提供服务的公平性;社会公平强调公共管理者在决策和组织推行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社会公平强调公共行政管理的变革;社会公平强调对公众要求做出积极的回应(responsiveness) ,而不是以追求行政组织自身需要满足为目的;社会公平还强调在公共行政的教学与研究中更注重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以实现对解决相关问题的期待。总之,倡导公共行政的社会公平是要推动政治权力以及经济福利转向社会中那些缺乏政治、经济资源支持,处于劣势境地的人们。 ” 据此,新公共行政学提出自己的目标:现代公共行政必须考察政府提供的服务是否促进社会公平,效率必须以公平的社会服务为前提、为

19、代价。以社会公平为核心,致力于突破传统公共行政学以政治与行政两分法为基础的思维框架。新公共行政学拒绝“政治中立”的观点,认为行政系统游离于政策制定之外的状况根本不存在。行政人员既从事行政执行,也从事政策制定,“行政管理者不是中性的。应责成他们承担责任,把出色的管理和社会公平作为社会准则、需要完成的事情或者基本原理。 ”对行政人员的决策地位的认识采取积极态度,有助于提高行政机关及其人员的自觉意识,即除在执行政策中尽职尽责外,更以主动的态度设计政策议程,并使用裁量权发展公共政策,使政策更加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2017 年(共 3 道大题,总分 150 分,考试 3 个小时)一、辨析公共行政和和公共

20、管理的概念内涵答题思路,进攻参考:行政管理和公共行政传统意义上是一个含义,中国行政管理学的鼻祖人物夏书章老先生在最初引入 public administration 的时候,由于公共俩字容易使人联想到政治性(当时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和政治相关的东西比较敏感) ,所以翻译成了行政管理,把重点放在了管理追求的效率而不是政治性上面。公共行政的定义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政治家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公共管理包含了公共行政(也就是行政管理)的许多内涵,但有以最低的成本取得目标以及管理者为取得结果

21、负责的内涵。所以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不是关注的过程,而是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二、论述现代智库的作用和意义智囊团又称头脑企业、智囊集团或思想库、智囊机构、顾问班子,是指专门从事开发性研究的咨询研究机构。它将各学科的专家学者聚集起来,运用他们的智慧和才能,为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满意方案或优化方案,是现代领导管理体制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提供咨询,为决策者献计献策、判断运筹,提出各种设计;反馈信息,对实施方案追踪调查研究,把运行结果反馈到决策者那里,便于纠偏;进行诊断,根据现状研究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症结;预测未来,从不

22、同的角度运用各种方法,提出各种预测方案供决策者选用。组织形式和机构属性上看,智库既可以是具有政府背景的公共研究机构(官方智库) ,也可以是不具有政府背景或具有准政府背景的私营研究机构(民间智库) ;既可以是营利性研究机构,也可以是非营利性机构。现代智库,作为重要的智慧生产机构,是一个国家思想创新的泉源,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标志。随着智库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事务的处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发展程度正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为此,建设高水平、国际化的智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趋势。民间机构组织如何对公共决策施加影响,民间机构组织以多种方式影响公共政策和舆论,其中包

23、括:让政府官员及其手下工作人员了解新政策方案的有利或不利效应;开展公关和舆论活动,宣传自己的立场;调动专家意见,宣传支持自己立场的实例、数据和民意调查结果;安排有关人员到国会委员会听证会作证;调动自身会员的支持力量,鼓励他们参加投票、向各自选区的议员代表反映意见、给媒体写信等;组成政治行动委员会,向支持自己立场的候选人捐助竞选资金。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条件国家治理体系是由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公民自治组织等多元主体构成的有机系统。要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就要依据系统论的理论,把国家治理体系看出一个有机的总体系统,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公民自治组织是子系统,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等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要素,想要总体系统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就要合理配置子系统之间、各要素之间,以及各子系统和各要素之间的合理关系,使之产生 1+12 的效果。尤其在政府组织内部,需要优化行政结构及其职能的配置和划分,使得行政机构的功能得到优化。国家治理能力是作为国家治理组成部分的各个治理主体基于公共治理理论进行职能整合而产生的整体性治理能力。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说明国家治理体系中各子系统都有改进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