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1. 工程概况和工程环境 .11.1. 工程概述 11.1.1. 主要工程量 .11.1.2. 隧道轴线 .11.2. 工程地质与沿线环境 21.2.1. 地质条件 .21.2.2. #西端井周边情况 .32. 工程总体方案描述 .43. 工程难点与对策 .44. 施工总体筹划 .54.1. 工期及计划开竣工日期 54.2. 计划开工、竣工日期 54.3. 进度计划说明 54.4. 施工进度计划表 64.5. 施工现场布置 94.5.1. 施工用地 .94.5.2. 三通一平规划 .94.5.3. 施工通讯条件筹划 .104.6. 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措施 105. 盾构掘进施工方案 .10
2、5.1. 盾构设备 105.1.1. 盾构机选型 .105.1.2. 盾构主要功能和技术性能指标 .105.1.3. 技术说明 .155.2. 盾构掘进保障措施 175.2.1. 场地准备 .175.2.2. 盾构测量 .185.2.3. 施工监测 .205.2.4. 施工用电 .235.2.5. 隧道通风 .255.2.6. 施工通讯 .275.3. 盾构掘进 275.3.1. “盾构法隧道施工智能化辅助决策系统” 运用 .275.3.2. 盾构推进前的施工准备 .295.3.3. 盾构出洞地基加固处理 .295.3.4. 盾构出洞段施工 .295.3.5. 盾构 100m 试推进 305.
3、3.6. 盾构正常推进施工 .305.3.7. 盾构特殊施工技术及措施 .345.3.8. 掘进后隧道处理 .435.4. 工程风险分析 445.4.1. 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及措施 .445.4.2. 隧道突发事件风险分析与措施表 .455.4.3. 风险评估表 .455.5. 新工艺的开发应用 456. 管片生产 .466.1. 生产商简介 466.1.1.#构件分公司概况 466.1.2#构件分公司历年构件生产汇总表(管片、管节类) .466.2. 管片生产筹划 476.2.1.衬砌管片生产总体安排 476.2.2.管片生产计划 476.3. 管片生产组织 486.3.1.施工组织措施 48
4、- III -6.3.2.生产管理网络 486.3.3.安全控制网络 486.3.4.质量控制网络 486.4. 管片制作平面布置 496.4.1.总平面布置 496.4.2.钢筋车间平面布置 496.4.3.管片车间平面布置 496.4.4.管片储运 496.5. 管片制作主要加工机械设备及试验设备 496.6. 管片制作劳动力组织 506.6.1.钢筋制作 506.6.2.混凝土制作 516.7. 管片生产方案 516.7.1. 工艺流程 .516.7.2. 管片制作工艺 .536.8. 管片生产原材料保证措施及堆场 566.8.1. 原材料相关标准 .566.8.2. 原材料检验 .57
5、6.8.3. 原材料堆场 .586.9. 管片生产质量保证措施 586.9.1. 管片生产相关检验标准 .586.9.2. 施工过程配合 .606.9.3. 保证质量的主要技术措施 .606.9.4. 产品质量等级目标 .617. 旁通道及泵站 .627.1. 概述 627.2. 工程地质与周围环境 627.2.1. 地质与水文情况 .627.2.2. 周边环境 .627.2.3. 相关管线 .627.3. 方案编制依据及参照的标准、规范 627.4. 施工筹划 637.4.1. 施工流程和施工阶段划分 .637.4.2. 施工用地和场地平面布置 .637.4.3. 进度计划 .637.4.4
6、. 周围交通组织 .657.5. 泵站施工方案 657.5.1. 围护施工 .657.5.2. 承压降水施工 .657.5.3. 泵房基坑明挖逆作施工 .657.6. 旁通道部分开挖及构筑方案 667.6.1. 施工方法与施工主要工序 .667.6.2. 开挖方式和支护方式 .667.6.3. 开挖与构筑施工 .677.6.4. 开挖及支护质量要求 .697.6.5. 监测监控设计 .707.6.6. 应急预备方案 .717.6.7. 主要安全质量技术措施 .728. 劳动力和机具设备资源配置 .728.1. 劳动力配置(岗位、工种、人数) 728.2. 工程主要施工设备及材料 749. 工程
7、质量标准及奖罚标准 .759.1. 质量标准 759.1.1. 质量标准及依据 .759.1.2. 具体质量指标 .759.2. 质量保证体系 779.2.1. 质量方针 .77- V -9.2.2. 质量目标 .779.2.3. 质量控制机构 .779.2.4. 质量责任 .779.2.5. 质量监督与检查 .789.3. 奖罚标准 7910. 保证工程质量的主要技术措施 .7910.1. 质量方针 7910.2. 质量目标 7910.3. 质量控制机构 7910.4. 质量责任 7910.4.1. 质量保证措施 .8010.4.2. 隧道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8010.4.3. 旁通道及泵站
8、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8110.4.4. 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8210.4.5. 测量控制的技术要求与措施 .8310.4.6. 管片生产质量保证措施 .8310.5. 质量监督与检查 8410.5.1. 施工技术管理 .8410.5.2. 施工过程控制 .8410.6. 现场文明施工控制 8410.7. 创优良工程控制 8411. 文明施工具体措施 .8511.1. 创建目标 8511.2. 创建指导思想 8511.3. 创建工作组织机构 8511.4. 开展以创文明工地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宣传工作 8511.5. 加强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工作 8511.5.1. 工地司旗布置 .8511.5.
9、2. 工地现场会议室和办公室 .8511.5.3. 施工现场挂牌 .8511.5.4. 施工现场道路及排水措施 .8611.5.5. 现场设备管理 .8611.6. 场容环卫 8611.7. 工地卫生 8611.8. 保障措施 8711.9. 交通组织措施 8712. 保证安全生产、保护地下管线和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市容环卫和治安、消防等各项措施及方案。 8712.1. 保证安全生产措施 8712.1.1. 安全管理体系 .8712.1.2. 安全管理方针 .8712.1.3. 安全管理目标 .8712.1.4. 安全管理机构 .8812.1.5. 安全责任制 .8812.1.6. 施工安全措
10、施 .8812.1.7. 重点工程施工和重要工程安全措施及操作规程 .9012.1.8. 安全标准及依据 .9212.2. 保护地下管线措施及方案 9212.2.1. 地下管线保护目标 .9212.2.2. 地下管线保护责任制 .9212.2.3. 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9212.3. 保护周围构筑物和建筑物措施 9412.3.1. 严格控制盾构正面土压力 .9412.3.2. 严格控制盾构纠偏量 .9412.3.3. 严格控制同步注浆量、壁后补压浆量及浆液质量 .9512.3.4. 对于出现超沉建筑物的补救措施 .95- VII -12.3.5. 常规沉降监测 .9512.3.6. 特殊沉降监
11、测 .9512.4. 环境保护主要技术措施 9612.4.1. 全面运行 ISO14000 环境保护体系 9612.4.2. 环境保护方针 .9612.4.3. 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9612.4.4. 对环境保护的管理规定 .9612.4.5. 河道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9912.4.6. 土方运输环境管理规定 .9912.4.7. 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环境管理规定 .10012.4.8. 排水设施环境管理规定 .10012.4.9. 施工现场废水控制管理规定 .10112.4.10. 施工现场废气控制管理规定 10212.4.11. 施工现场噪声及振动控制管理规定 10312.4.12
12、. 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 10412.4.13. 环境卫生管理规定 10512.5. 消防治安措施 10612.6. 防汛防台措施 10712.6.1. 设防范围和标准 .10712.6.2. 要害部位及措施 .10712.6.3. 防汛器材 .107- 1 -第三部分:#站#路站区间隧道施工方案1. 工程概况和工程环境1.1. 工程概述1.1.1. 主要工程量本区间隧道由上、下行线、旁通道及泵站组成。1.1.1.1 衬砌环本区间隧道衬砌环共计 2274 环,其中上行线 1140 环,下行线 1134 环。为满足盾构出洞需要,需制作 24 环后座管片。1. 隧道衬砌:衬砌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片,
13、通缝拼装。(1) 每环由圆形管片 6 块管片构成,环宽 1200mm,厚度为 350mm。(2) 隧道内尺寸:5500mm (内径)(3) 隧道外尺寸:6200mm (外径)(4) 管片设计强度 C55、抗渗等级 1.0MPa。(5) 管片纵向和环向均采用 M30 直螺栓连接。管片环与环之间用 17 根纵向螺栓相连接。每环管片块与块间以 12 根环向螺栓连接。(6) 接缝防水均采用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2. 衬砌连接件如下表: 序号 名称 型号 单环数量 总数量1 环向螺栓 M30 12 套 27288 套2 纵向螺栓 M30 17 套 38658 套3 环向止水垫圈 24 只 54576 只4
14、 纵向止水垫圈 34 只 77316 只5 压浆闷头 6 只 13644 只1.1.1.2 盾构掘进如下表:序号 项目 单位工作量 总工作量 备注1 推进距离 m 2730m2推进出土量37.88m3 /R 1.03105 m33 同步注浆( 3.324.14) m3 /R( 7.55 9.41) 103 m3按 200250的理论建筑空隙计算4 补压浆 由实际情况而定5 盾尾油脂 31.2kg /R 71T本区间隧道在 SK8+855 设旁通道及泵站一处。1.1.2. 隧道轴线上行线隧道轴线如下:(#站#站) 平曲线 竖向曲线长度(m) 曲率半径 R(m) 长度(m) 曲率半径 R(m)或坡
15、度58.944 直线段 6.3 -265 缓和曲线 62 3000345.512 399.851 2 2465 缓和曲线 50 24.12163.275 直线段 335 2420 缓和曲线 1.19 23.805234.479 1999.956 57.62 500020 缓和曲线 267.874 12.281125.461 直线段 126.632 299565 缓和曲线 211.019 30205.964 399.919 27.238 29.97565.524 5050135.889 1716.349 3030- 3 -下行线隧道轴线如下:(#站#站) 平曲线 竖向曲线长度(m) 曲率半径 R
16、(m) 长度 (m) 曲率半径 R(m)或坡度171.841 399.919 12.348 304065 缓和曲线 134.118 1741.56 直线段 69.448 495020 缓和曲线 25.276 2.9776.921 1999.963 260.858 320 缓和曲线 37.394 3.10547.499 直线段 35.212 490070 缓和曲线 32.394 4.08154.033 499.851 50 4.270 缓和曲线 225 4.081190.502 直线段 50 3.9765 缓和曲线 150.202 4.081319.591 399.851 79.596 5000
17、65 缓和曲线 90.202 2045.261 直线段 53.336 295012.632 2工程最大坡度 30,隧道顶覆土 8.622.4m 左右。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将以“创优质工程、创文明工地、创特色队伍、树隧道英豪形象;抓科学施工、抓窗口达标、抓严格管理、建盾构施工新样板。 ”为目标,安全、优质、按期地完成本区间段的施工任务。1.2. 工程地质与沿线环境1.2.1. 地质条件隧道所穿越的主要土层的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如下:固快峰值层号地层名称含水量W()重度(KN/cm3)孔隙比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度)塑限WP%液限WL压缩模量(MPa) 淤泥质粉质粘土 42.3 17.4
18、1.22 14.0 15.5 16.0 1.30 2.58 灰色淤泥质粘土 49.6 16.8 1.40 14.0 10.5 22.4 1.18 2.261-1 粉质粘土 41.3 17.4 1.18 18 12.5 21.4 0.87 2.761-2 灰色粉质粘土 34.8 17.7 1.04 19.0 15.0 17.0 0.79 3.473-1 灰色粉质粘土 32.8 17.8 1.00 19.0 17.0 15.9 0.76 4.17 暗绿色粘土 22.8 19.6 0.62 36.0 19.5 17.1 0.30 9.321-1草黄色粘质粉土 25.7 19.0 0.76 6.0 2
19、8.0 10.6 0.62 10.121.2.2. #西端井周边情况#西端井为扩大端头井,位于现状长宁路下,上行线位置(南侧)预留了盾构吊装孔,目前上覆混凝土盖板,可以吊离、打开。西端头于 1998 年 8 月封顶。盾构西端井外有一排水箱涵,为凯旋路排水工程的一部分,现浇混凝土结构,埋深约- 5 -9 米,外包尺寸 4100mmm3700mm,壁厚 350mm,由我公司承建,与#站 8 号出入口同时施工,施工时间为 1999 年 8 月2000 年 5 月,平面位置和与车站的剖面关系见附图 19所示。与#站西端井地下墙实际只用一层油毛毡隔离,没有间隙。在车站两侧位置设置了变形缝。根据竣工资料和
20、施工显示,设计要求在箱涵施工前完成进出洞地基加固,然而经过长时间的放置,其质量已经极不可靠,因此,在本投标方案中我们暂不考虑地基加固的作用。2. 工程总体方案描述鉴于#站的特殊情况,我们认为如果按原设计将#西端井作为调头井,不仅要考虑在没有地基加固的情况下进出洞的处理,而且面临保护排水箱涵的复杂工况。如果箱涵出现较大渗漏,不仅影响盾构安全,对正在使用的地铁二号线更是极大的危险,因此按原方案在#站调头出洞风险极大,目前成熟的工艺如水平冻结、水平搅拌均没有把握在保证箱涵安全的前提下加固到足以开洞门的程度。我们据此抱着慎之又慎的态度调整了总体方案,将盾构掉头推进改为两台盾构先后进入西端井,井下分解,
21、然后通过#站南侧顶板预留孔吊运离场,这样避免了出洞的危险工况;同时盾构进洞时采取类似管棚法结合水平注浆加固保证盾构进洞安全。设想由两台6340 三菱土压平衡绞接式盾构先后从#站东端头井下井,先后往东推进,上行线盾构先出洞,约一个月后,下行线盾构出洞,途径长宁路、凯旋路、中山西路、云屏南路、遵义路和天山西路,先后到达#站西端头井,然后盾构在#西端井分解、吊除。如下图所示:本工程泵房/旁通道结构也较为特殊,拟采取泵房井围护 /地基加固-泵房井开挖构筑-盾构穿越-旁通道开挖的总体工序。3. 工程难点与对策按掘进的先后次序,本工程主要施工难点如下:(1) 复杂地层施工盾构将穿越淤泥质粘土层、1-1 粘
22、土层和1-2 粉质粘土层等土层,由地质资料显示,由于该土层工程性质较差,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强度低、压缩性高且稳定时间长,在动力作用下易产生流变现象。施工时应充分估计该段区间土层的特性对盾构推进造成的不利影响,并采取正面土体改良的有效措施,确保盾构推进质量以及对地表变形的控制(技术措施详见 5.3.7.5.) 。(2) 盾构穿越建筑物由于本区间位于#这一长宁中心地区,盾构在沿线将穿越天山西路民房、#探矿机械厂招待所、#遵义仪表厂、色织十四厂、大华公寓、#高架道路桥梁道路维修有限公司、东华大学等工业民用建筑物,几栋建筑物桩基离隧道距离非常近,施工过程中必须加以严格保护(技术措施详见 5.3.7.
23、6) 。(3) 盾构穿越管线沿凯旋路、长宁路、中山西路、云屏南路、遵义路和天山西路有雨水、上水、煤气、电话、电力、路灯等一系列管线,盾构在推进过程中将穿越它们,特别是在过天山西路时盾构推进轴线与上部管线垂直方向几乎平行。在施工中必须加强措施予以保护(技术措施详见5.3.7.7.) 。(4) 穿越明珠线一期轻轨高架盾构在靠近#站端头井,将两次穿越明珠线一期#车站的轻轨高架桥墩,从地质资料来看,隧道离最近的承台桩基只有 4.8m,要保证明珠线的正常运营,施工难度较大(技术措施详见 5.3.7.2.) 。(5) 小曲率半径施工本区间隧道平面最小曲率半径为 399.851m,对盾构推进和管片拼装要求很
24、高(技术措施详见 5.3.7.9.) 。(6) 信息化施工本工程在施工中做到信息化施工,编制了自动化信息采集、整理、传输的方案。为盾构专家系统决策提供了数据基础,所有数据可通过甲方指定的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共享,详见5.3.7.10.所示。(7) 盾构进洞盾构在#站进洞时,因进洞处有一道箱涵(41003700),该箱涵用于污水排放,且毗邻已建成通车的地铁二号线#站,如变形过大,后果不堪设想,必须进行保护。原先#站地基已经加固,但考虑到时间久远,强度可能达不到设计要求,为确保盾构进洞和运营中的二号线安全,除了将原设计的调头掘进改为两台盾构先后进洞以外,还必须对#站端头井采取补强加固措施,施工难度大(
25、技术措施详见 5.3.7.11.) 。- 7 -4. 施工总体筹划4.1. 工期及计划开竣工日期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开工日期为 2004 年 6 月 1 日,盾构开始组装;2004 年 6月 30 日,盾构开始推进,2005 年 7 月 15 日上行线区间隧道贯通并通过验收。合同工期 410日历天,含旁通道工程和防水工程施工。4.2. 计划开工、竣工日期针对本工程实际情况,我公司拟投入二台自有的土压平衡盾构,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保证合同工期在 410 天之内。具体详见#市地铁 2 号线西延伸段工程土建施工(I 标)#站#路站区间盾构推进工程计划表主要任务及关键节点:盾构机运输到#施工现场组
26、装:2004 年 06 月 01 日盾构出洞:上行线:2004 年 06 月 30 日;下行线:2004 年 07 月 30 日;盾构进洞:下行线:2005 年 02 月 06 日;上行线:2005 年 03 月 23 日;旁通道、泵站施工:2004 年 3 月 1 日2005 年 6 月 5 日工程竣工日期:2005 年 6 月 16 日4.3. 进度计划说明盾构开工日期为 2004 年 6 月 1 日,以盾构开始组装计;2004 年 6 月 30 日,盾构开始推进,2005 年 06 月 16 日上行线区间隧道贯通并通过验收,含旁通道工程和防水工程施工。在投标阶段,我们设想泵房和旁通道 2
27、004 年 3 月可以进场施工,进度可以保证在 2005年 6 月 5 日完成全部旁通道结构。如果因故进场时间推迟,我们愿意为甲方排忧解难,一同克服困难,确保竣工节点。4.4. 施工进度计划表4.5. 施工现场布置4.5.1. 施工用地根据施工情况,本工程施工须占用#站的地面、端头井及地下车站的部分空间。具体占用空间和时间如下:#站东端井地面:自 2004 年 5 月 20 日至竣工(按本投标文件第二部分所述,车站施工可于 5 月 11 日移交场地)#站东端井地下部分:自 2004 年 6 月 1 日至竣工(按本投标文件第二部分所述,车站施工可于 5 月 11 日移交东端井)#站西端井:占用
28、12 轴站台层空间,占用时间 2005 年 1 月 6 日2005 年 4 月 15日,由于#站为前折返线,9 轴以西无地铁列车运营,因此对运营无影响,此方案已得到地铁运营公司的初步认可。#站西端井地面:为盾构吊装,需占用地面 45mX16m 的场地,夜间施工。经过与长宁交警联系,施工时间为夜间 11 点至凌晨 3 点,白天铺设钢板恢复路面。占用时间 2005年 3 月 28 日2005 年 4 月 15 日。占路期间保持长宁路双向 2 根车道通行,详见附图 22 所示。4.5.2. 三通一平规划4.5.2.1 路通施工现场的道路是组织物质运输的动脉。在开工前,必须按照施工总平面图的要求,合理
29、利用原有道路。施工现场内便道采用钢筋砼结构,宽 5.0m 以上,厚 0.2m,并将路面与明沟筑成一体。4.5.2.2 水通(1)给水从由业主引至盾构施工场地的总水管处,通过管路将水供至盾构施工各用水点,建立临时供水系统。施工设施和生活设施用水根据设施的落实情况与用水量需求,敷设适当通径的给水支管路。(2)排水为确保工地环境整洁,达到文明标化要求,在工地上建立有效的排水系统,并与地区的排水系统沟通。施工现场设置以明沟、集水池为主的临时排水系统,施工污水经明沟引流、集水池沉淀滤清后,间接排入下水道。排水明沟应宽于 30cm,深度不小于 40cm,明沟内壁- 9 -须用水泥抹光或用砖块制作。同时落实
30、“防台” 、 “防汛”和“ 雨季防涝”措施,配备“ 三防”器材和值班人员,做好“ 三防” 工作。4.5.2.3 电通根据业主提供的授电点,进行施工用电设计,合理对总耗电量、办公用和施工生产用的各部分耗电量、电源选择、供电系统电压、变电所的容量及安装等进行设计。电力传输线和配电设施严格按照中国及#市关于电力安装、使用、维修和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4.5.2.4 其它按照防火防爆的有关规定设置危险品库等临时性构筑物,易燃易爆物品堆放间距和动火点与氧气、乙炔的间距要符合规定要求。临时设施区按规定配足消防器材:危险品仓库等重点部位应配备足够数量种类合适的灭火机。重点仓库或部位等每 25m2 建筑面积配备
31、一只灭火机,非重点仓库,宿舍等建筑区域每 100 m2 配备 2 只灭火机。消防设备配备合理,性能完好可靠。消防栓、消防器材周围畅通不得堆物,消防器材应有专人负责维护管理。4.5.2.5 生活设施布置鉴于对安全文明施工的考虑,工地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及施工区分开,根据业主提供的场地范围, 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工地现场进行布置。现场采用蓝色彩钢板围护。场内施工便道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道路,办公区搭建一幢二层彩板房。上层作中央管理室,下层为办公室。场地东北角为生活区。在生活区搭建二层活动房作为生活住房。以上包括现场业主、监理工程师用房。另外在办公区和生活区布置配套的生活设施,包括厕所、浴室、停车棚、
32、供水、排水、供电系统及升旗台、宣传栏及宿舍等。工程竣工后,清理现场、临时工程区域和所有临时性通道,将这些区域恢复至开工前的状态,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满意。4.5.2.6 生产设施布置根据业主所提供的施工现场允许使用范围,结合实际施工的需要,在端头井一侧设置一混凝土集土坑,集土坑平面外形尺寸为:15m10m3m(长宽高) ,其中地面以上1.5m,地面以下 1.5m,墙身钢板厚度 30mm,可集 12 环出土。在场地内布置一套同步注浆设备和加泥设备,通过送浆管路送至井下。在端头井上布置一部 32T 行车,南北向行走,用于推进时的垂直运输。同时在端头井一侧另布置一部 5T 行车用于施工时材料和管片的驳
33、运。另在场地内布置材料堆场(包括轨道、轨枕等) 、氧气和乙炔间、料库等。氧气和乙炔间间距 10m。同时根据场地情况还需布置用电、用水、排水设施。施工场地布置详见附图 4 所示。4.5.3. 施工通讯条件筹划办公室通讯:在办公室和中央管理室内装有电话、传真机以及可上网的电脑,可随时通过上述设施与外界保持联系和信息交换,及时获得与工程有关的信息并提供给现场人员决策。隧道施工通讯:隧道内通讯线路为 21.5 一对的电话线路,安装在照明灯具支架上。在业主、监理、项经部等办公室及工作井口、工作井底、料库、盾构机操纵室等处各设一台电话进行通讯联系,确保信息畅通和命令及时传达。4.6. 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措施
34、区间隧道施工区域布置在#站施工场区内,周围交通组织详见第一分册第二部分 3.3.节所示。对于施工材料、管片、土方运输车辆的进出,积极配合当地有关交通管理部门,遵守国家有关法规,服从交警指挥,做到有序进出,不影响当地交通正常秩序和造成周围环境污染。地面施工范围与周围道路每一交叉口或施工场地大门口配备交通协警或协助管理交通人员。并设置有关的交通指示牌,指明车辆行使方向,并注明前方施工车辆慢行。在土方进出道路,配备环境监督员和清洁工作人员。5. 盾构掘进施工方案5.1. 盾构设备5.1.1. 盾构机选型根据#土层的特点,结合本工程的施工要求,本区间段工程采用我公司自有的两台6340mm 土压平衡式盾
35、构进行施工。5.1.1.1 土层适应性能本区间隧道工程盾构施工穿越的土层为: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1-1灰色粘土、1-2 灰色粉质粘土、3-1 灰色粉质粘土、暗绿色粘土和1-1 草黄色粘质粉土。该型盾构机几乎适应于全部的软弱地层,特别是面板式刀盘开口率(30%)可使软泥顺利地从切削面流向土舱。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尤其是对于#地铁隧道路线的地质情况的复杂多变性及粘性。预先设置的加泥系统管道对盾构刀盘开挖面加注一定量的水,- 11 -即可达到改良土质的目的。5.1.1.2 埋深适应性能隧道埋深 8.622.4m 左右。该型盾构机设计条件为覆土 524m ,满足埋深需要。5.1.1.3 保持开
36、挖面稳定、减少周边土体扰动和保护环境的性能本区间隧道盾构要穿越大量管线和构建筑物,该盾构机几乎适应于全部的软弱地层,并能有效的保持开挖面的稳定和减少地面的沉降,5.1.1.4 施工操作的性能该型盾构机施工的安全性及可操作性高,能适应和满足本工程隧道轴线最大坡度30,最小曲率半径 399.851m 的需要。5.1.1.5 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该型盾构机已在#地铁建设和其他类似土层地铁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总体性能已得到大量工程实绩的证明。5.1.2. 盾构主要功能和技术性能指标5.1.2.1 盾构主要工作原理在刀盘扭矩力和推进油缸顶力的作用下,盾构在土层中利用布置在刀盘上的切割刀,对土体进行切
37、削。切削下的土体经刀盘进土槽进入土舱,通过配备的加泥系统对充满土舱的切削土进行改良,使其具有良好的塑流性,通过可控制转速的螺旋输送机,控制土舱的出土量,使土舱内的改良土保持一定的压力,使之与开挖面的土压力保持动态平衡,达到控制地面沉降的目的。5.1.2.2 主要组成部分盾构壳体推进装置管片拼装机刀盘装置超挖刀装置螺旋输送机动力装置电气设备管道与布线装置车架5.1.2.3 规格1. 盾构外壳(1) 尾部外径: 6340 mm(2) 尾部内径: 6250 mm(3) 尾部厚度: 45mm(4) 尾部间距: 25mm(5) 全 长: 约 10515mm(6)(刀长至尾部)全长 : 7825mm(7)
38、 全长(盾构外壳) : 7425mm(8) 支承环长度: 3340mm(9) 尾部长度: 3335mm(10) 尾部密封: 钢丝刷式密封 3 道2. 推进系统总推力: 37840kN行程: 1950(3 只)mm1350(19 只)mm速度: 6.3 cm/min(当所用推力缸同时运行时)仰角滚动探测仪: 电动式、铅锤式推力缸速度行程探测仪位置: 1 号、5 号、11 号和 16 号油缸3. 刀盘系统类型 : 带面板条幅式支撑类型 : 中间支撑型挖掘直径 : 6340 mm功率 : 440 kW速度 : 0.94/0.62 转 /分扭矩 : 最大(120%)5931 kNm- 13 -: 标准
39、(100%)4943 kNm驱动方法 : 电马达驱动(双速度)旋转方向 : 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刀具:刮刀刀头 注释 1 : 钨基硬质合金刀头式辅助刀头 注释 2 : 钨基硬质合金刀头式仿型刀 注释 3 : 液压缸驱动式注释(固定):刮刀刀头采用销接方式装到刀盘上,并可在土仓内部进行更换。辅助刀头、刀面保护刀头以及侧面保护刀头被焊在刀盘上。仿型刀与刀盘部分构成整体。4. 人行闸类型 : 2 室人行闸 可拆卸式数量 : 1 套尺寸 直径 : 约 1700 mm 长度 : 约 2600 mm5. 螺旋输送机螺旋输送机类型 : 有轴式螺旋输送机筒体内径 : 750 mm速度 : 0.111.4 转/分
40、扭矩 : 55.8 KNM输送量 : 166 m3/h(当 =100%时)驱动方式 : 液压马达驱动螺旋机门 类型 : 缝隙机门驱动方式 : 液压缸驱动6. 管片拼装机类型 : 环齿式 速度 : 0.79/1.58 转/ 分转角 : 220 度提升力 : 220 KN垂直行程 : 1000 mm滑动行程 : 800 mm内部无场空间 : 约 2500 mm处理重量 : 45 KN7. 注入口刀盘 : 404 套舱壁 : 506 套盾体 : 5015 套螺旋输送机 : 502 套8. 液压油缸说 明推力(KN)行程(mm)压力(MPa)数量 备注1720 1950 30 3推进1720 1350
41、 30 19拼装机提升 110 1000 14 2拼装机平移 70 800 14 1拼装机支撑 A 43 100 14 2拼装机支撑 B 43 100 14 2仿型刀 200 120 21 2螺旋机门 105 650 21 19. 液压泵- 15 -说 明流量(升/分)压力(Mpa)转速(转/分)数量 备注推进 80 30 1500 1拼装机油缸 21.2 14 1500 1拼装机旋转 91 21 1500 1仿型刀 25.4 21 1500 1油脂润滑 0.031 18 1500 2润滑油润滑 6 0.3 1500 1螺旋输送机 115 35 1500 1螺旋机门 39.7 21 1500
42、110. 电机液压动力装置用电机类型:全封闭式风扇冷却室外型(IP55)说 明功率(kW)电极(p)电源(VHz)数量 备注推进 55 4 38050 1刀盘 55/37 4/6 38050 8拼装机油缸 7.5 4 38050 1拼装机旋转 37 4 38050 1仿型刀 11 4 38050 1油脂润滑 0.2 4 38050 2润滑油润滑 0.75 4 38050 1螺旋输送机 75 4 38050 1螺旋机门 18.5 4 38050 111. 液压马达说明 排量 扭矩压力 数量 备注(升/转) (KNmMPa)拼装机 1.613 5.3921 2螺旋输送机 10.019 55.835
43、 15.2. 盾构掘进保障措施5.2.1. 场地准备5.2.1.1 施工道路施工现场的道路是组织物质运输的动脉。在开工前,必须按照施工总平面图的要求,合理利用原有道路。施工现场内便道采用钢筋砼结构,宽 5.0m 以上,厚 0.2m,并将路面与明沟筑成一体。5.2.1.2 施工给水从由业主引至盾构施工场地的总水管处,通过管路将水供至盾构施工各用水点,建立临时供水系统。施工设施和生活设施用水根据设施的落实情况与用水量需求,敷设适当通径的给水支管路。5.2.1.3 排水为确保工地环境整洁,达到文明标化要求,在工地上建立有效的排水系统,并与地区的排水系统沟通。施工现场设置以明沟、集水池为主的临时排水系
44、统,施工污水经明沟引流、集水池沉淀滤清后,间接排入下水道。排水明沟应宽于 30cm,深度不小于 40cm,明沟内壁须用水泥抹光或用砖块制作。同时落实“防台” 、 “防汛” 和“ 雨季防涝”措施,配备“ 三防”器材和值班人员,做好“ 三防” 工作。5.2.1.4 施工用电根据业主提供的授电点,进行施工用电设计,合理对总耗电量、办公用和施工生产用的各部分耗电量、电源选择、供电系统电压、变电所容量及安装等进行设计。电力传输线和配电设施严格按照中国及#市关于电力安装、使用、维修和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5.2.1.5 危险品仓库按照防火防爆的有关规定设置危险品库等临时性构筑物,易燃易爆物品堆放间距和动-
45、17 -火点与氧气、乙炔的间距要符合规定要求。临时设施区按规定配足消防器材:危险品仓库等重点部位应配备足够数量种类合适的灭火机。重点仓库或部位等每 25m2 建筑面积配备一只灭火机,非重点仓库,宿舍等建筑区域每 100 m2 配备 2 只灭火机。消防设备配备合理,性能完好可靠。消防栓、消防器材周围畅通不得堆物,消防器材应有专人负责维护管理。5.2.1.6 施工平面布置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4。1. 生活设施布置鉴于对安全文明施工的考虑,工地现场办公区、生活区与施工区分开,根据业主提供的场地范围, 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工地现场进行布置。现场采用蓝色彩钢板围护。场内施工便道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
46、道路。在生活区搭建二层活动房作为生活住房。以上包括现场业主、监理工程师用房。另外在办公区和生活区布置配套的生活设施,包括厕所、浴室、停车棚、供水、排水、供电系统及升旗台、宣传栏及宿舍等。工程竣工后,清理现场,临时工程区域和所有临时性通道,将这些区域恢复至开工前的状态,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满意。2. 生产设施布置根据业主所提供的施工现场允许使用范围,结合实际施工的需要,在端头井一侧设置一混凝土集土坑,集土坑平面外形尺寸为:15m10m3m(长宽高) ,其中地面以上1.5m,地面以下 1.5m,墙身钢板厚度 30mm,可集 12 环出土。在场地内布置一套同步注浆设备和加泥设备,通过送浆管路送至井下。
47、在端头井上布置一部 32T 行车,南北向行走,用于推进时的垂直运输。同时在端头井一侧另布置一部 5T 行车用于施工时材料和管片的驳运。另场地内布置材料堆场(包括轨道、轨枕等) 、氧气和乙炔间、料库等。氧气和乙炔间间距10m。同时根据场地情况还需布置用电、用水、排水设施。5.2.2. 盾构测量5.2.2.1 平面测量1. 地面为确保两井之间相互顺利贯通,宜建立两井之间互相通视平面通视平面控制点。如下图:高控点两点,最好利用甲方提供的控制点,不能利用的,必需严密连测相互关系,从而建立独立的通视控制点如下图。连测一般采用 WILD T2 仪器的六测回,按测回差 9、2C差 13、归零差 6控制测角精度,边长用 2mm+2PPm 全站仪测往返成果。 (必需使用正倒镜成果)按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93 执行。2. 地面与井下连测定向测量采用本公司深化几何定向法。在井口 X 设站,传递至隧道内的固定边口(固定边宜在 150M200M 左右)整个施工期间不得少于三次定向,三次定向成果最大之差应810 ,横向误差3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