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夯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旄节( mo) 窥观(ku)旃毛(dn) 啮雪( ni)B.喟然(ku) 羝羊( d)纺缴(zhu) 典当( dng)C.廪食(ln) 秩訾( c)扶辇(nin) 斧钺( yu)D.煴火(yn ) 穷厄( )诡言(gu) 自刎( wn)解析 A 项,“旃”应读“zhn”;B 项,“当”应读“dng ”;C 项,“訾”应读“z” 。答案 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稍迁至栘中厩监 稍:渐渐。B.恐前语发 发:揭露,暴露。C.因厚赂单于 赂:贿赂。D.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判处。解析 C 项,赂:在此指赠送
2、礼物。答案 C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A.与不同,与相同B.与相同,与不同C.与不同,与也不同D.与相同,与也相同解析 句中“会”指适逢; 句中“会”指会同,一起; 句中 “生”作状语;句中“生”作谓语。答案 C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B.C.D.解析 D 项,均为连词,即使。A 项,介词,因为; 介词,把。B 项,连词,于是;副词,才。C项,助词,无实义;代词,他们。答案 D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B.C.D.解析 A 项,使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B 项,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C 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D 项,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
3、动词。答案 C6.导学号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B.非汉所望也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C.何以复加为降虏于蛮夷D.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信义安所见乎解析 A 项,判断句/定语后置;B 项,均为判断句;C 项,宾语前置 /介词结构后置;D 项,被动句/宾语前置。答案 B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汉亦留之以相当B.以货物与常C.武等实在D.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解析 A 项,相当,古义:相抵押;今义: 副词,表示程度高。B 项,货物,古义:一般财物;今义: 供出售的物品。C 项,实在,古义:确实还活着;今义: 诚实,不虚假。答
4、案 D能力提升一、延伸阅读导学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812 题。李 陵 论白居易论曰:“忠、孝、智、勇四者 ,为臣、为子之大宝也。 ”故古之君子,奉以周旋,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汉李陵策名上将,出讨匈奴,窃谓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虏非勇,弃前功非智,召后祸非孝,四者无一可,而遂亡其宗,哀哉!予览史记 汉书,皆无明讥,窃甚惑之。司马迁虽以陵获罪,而无讥,可乎?班孟坚亦从而无讥,又可乎? 按礼云: “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 ”故败而死者,是其所也。而陵获所不死,得无讥焉? 观其始以步卒深入虏庭,而能以寡击众,以劳破逸,再接再捷,功孰大焉。及乎兵尽力殚,摧锋败绩,不能死战,卒就生降。噫!坠
5、君命,挫国威,不可以言忠 ;屈身于夷狄,束手为俘虏,不可以言勇;丧战勋于前,坠家声于后,不可以言智;罪逭于躬,祸移于母 ,不可以言孝。而引范蠡、曹沫为比,又何谬欤?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鲁国之羞,沫必能报,所以二子不死也。而陵苟免而微躯,受制于强虏,虽有区区之意,亦奚为哉? 夫吴、齐者,越、鲁之敌国; 匈奴者,汉之外臣,俾大汉之将,为单于之擒,是长寇雠辱国家甚矣。况二子虽不死,无陵生降之名,二子苟生降,无陵及亲之祸。酌其本末,事不相侔,而陵窍慕之,是大失臣子之义也。观陵答子卿之书,意者但患汉之不知己,而不自内省其始终焉。何者?与其欲刺心自明,刎颈见志,曷若效节致命取信于君?与其痛母悼妻,尤君怨
6、国,曷若忘身守死,而纾祸于亲焉!或曰:“武帝不能明察,下听流言,遽加厚诛,岂非负德?”答曰: 设使陵不苟其生,能继以死,则必赏延于世,刑不加亲,战功足以冠当时,壮节足以垂后代,忠、孝、智、勇四者立,而死且不朽矣,何流言之能及哉!故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 ,君子不爱其死。惜哉陵之不死也,失君子之道焉。故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不其然乎?不其然乎?(有删改)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罪逭于躬,祸移于母 逭:免除。B.汉李陵策名上将 策名:写入 名册。C.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 爱:怜爱。D.酌其本末,事不相侔 酌:斟酌、考虑。解析 C 项,爱:吝惜。答案 C9.下列句
7、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B.C.D.解析 A 项,助词,的/助词,无实义;B 项,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修饰;C 项,介词,表凭借/表目的,来;D 项,均为动词,做。答案 D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直接表现李陵“失君子之道”的一组是( )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深入虏庭,而能以寡击众摧锋败绩,不能死战,卒就生降坠君命,挫国威,不可以言忠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鲁国之羞,沫必能报俾大汉之将,为单于之擒,是长寇雠辱国家甚矣A. B.C. D.解析 是作者以假设立论,专指李陵;是说李陵在投降前的战功; 是说范鑫、曹沫忍辱负重的行为。答案 C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
8、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从传统的伦理道德出发,批评了史记 汉书对李陵变节没有“明讥”的做法,他觉得忠、孝、智、勇这四个方面李陵一个都不符合。B.白居易认为,李陵兵败投降匈奴 ,这不同于范蠡、曹沫的忍辱负重的行为,司马迁、班固等史学家对这种变节行为也没有进行应有的批判。C.在白居易看来,李陵如能舍命取信、忘身守死 ,这是死得其所,必能死且不朽; 可惜李陵不死,结果自毁声名,移祸亲人。D.有人说,汉武帝不能明察李陵 “不能死战”的苦衷,反而听信流言,对李陵宗族施以重罚。白居易对此也深表同情,认为李陵功大于过。解析 “白居易对此也深表同情,认为李陵功大于过”错误,白居易没有同情李陵
9、,也没有认为李陵功大于过,他不支持李陵投降。答案 D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司马迁虽以陵获罪,而无讥,可乎?解析 “获罪”是一个古今异义词,“讥”的意思是“批评” 。参考答案 司马迁虽然是因为李陵而遭受罪责的,然而对李陵没有批评,是应该的吗?(2)而陵苟免而微躯,受制于强虏。解析 “苟免” “微”是重点词语,该句是被动句。参考答案 然而李陵苟且偷生逃避死亡降低身份,使自己受制于强敌匈奴。(3)意者但患汉之不知己,而不自内省其始终焉。解析 但,只是;患,担心;而,表示转折。参考答案 他心中只是担心汉朝不明白自己,却没有自我反省这件事的始终。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
10、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 6 处)晏元献公文章擅天下,尤善为诗,而多称引后进,一时名士往往出其门。圣俞平生所作诗多矣,然公独爱其两联,云:“寒鱼犹着底 ,白鹭已飞前。 ”余尝于圣俞家见公自书手简再三称赏此二联余疑而问之圣俞曰此非我之极致岂公偶自得意于其间乎乃知自古文士不独知己难得,而知人亦难也。(选自欧阳修六一诗话)参考答案 余尝于圣俞家见公自书手简/再三称赏此二联/ 余疑而问之 /圣俞曰/此非我之极致/岂公偶自得意于其间乎/乃知自古文士不独知己难得参考译文 (一) 我评论说:“忠、孝、智、勇这四个方面 ,是做臣子、做儿子最珍贵的东西。”所以古代的君子,奉行并不断追寻着它们,如果一旦失去了它们,
11、就不配做君王的臣子、父母的儿子了。汉代的李陵名字列入上将的名册,出兵征讨匈奴,我私下认为,他不为国家的事业而牺牲是不忠,活着投降匈奴是不勇,放弃先前的功绩是不智,招致后来的祸患是不孝,四个方面没有一个是可以的,因而使自己的宗族灭亡了,可悲啊!我读史记 汉书,发现它们对李陵都没有明确的批评,私下为此感到很是疑惑。司马迁虽然是因为李陵而遭受罪责的,然而对李陵没有批评,是应该的吗?班固也跟着司马迁而没有批评李陵,还是应该的吗?按照礼记上说: “为军队谋划的人,失败就要死去。 ”所以失败而死,这是死得其所啊。然而李陵该死时却不死,能不得到批评吗?我看他最初带领步兵深入到匈奴的领地,能用少数军队攻击众多
12、敌人,用辛劳的军队击败准备充分、养精蓄锐的敌人,一再打仗一再胜利,没有谁能比他的功劳大的。然而到了士兵用尽、力量衰竭、锋锐遭受摧折而失败的时候,他不能够拼死一战,最终被活捉而投降了。唉!丢掉国君的使命,挫伤国家的威风 ,不能够称作忠;向匈奴屈服,束手就擒成为俘虏,不能够称作勇;丧失战功在前,不要自己家庭的名声在后 ,不能够称作智;(只顾)自己免除罪行,而将灾祸转移到母亲身上,不能够称作孝。他却引用范蠡、曹沫来自比,又是多么荒谬啊!况且会稽的耻辱,不是范蠡的过错; 鲁国蒙受羞辱,曹沫一定会讨回损失,所以这两位不死。然而李陵苟且偷生逃避死亡降低身份,使自己受制于强敌匈奴,即使他真有拳拳报国之心,又
13、有什么作为呢?那吴国、齐国,是越国、鲁国的敌国; 匈奴是汉朝的外臣,作为大汉的将军被单于活捉,这是助长敌人(的气焰)而严重地侮辱了国家啊。况且这两位即使不死 ,也不会有李陵的投降的恶名;这两位如果被活捉投降 ,也不会有李陵的延及父母的祸患。考察这几件事的始末,李陵的事与这两位的事并不相同,然而李陵却自以为是仰慕( 效仿) 他们的行为,这是严重地失去了做臣子的道义啊。我看李陵回复苏武的信,他心中只是担心汉朝不明白自己,却没有自我反省这件事的始终。为什么呢?与其想要刺穿心脏自我表白,割下头颅表明心志,何如尽到臣子的节操献上生命来取信于国君呢? 与其痛心母亲之死,悼念冤死的妻子,怨恨君王埋怨国家,何
14、如舍弃生命坚守正义而死,从而解除亲人的祸患呢?有人说: “汉武帝不能明察具体情况,而听信下面的流言,立刻对李陵的家人施加重重的刑罚,难道不是对不起李陵对汉朝立下的功劳吗?”我的回答是:假使李陵不苟且偷生,而能够接着死去,那么朝廷一定会将对他的赏赐延续到他的后代,刑罚也不会施加在他的父母亲族身上,李陵的战功足以冠绝当时,他的豪壮气节足以为后世垂范,忠、孝、智、勇四者都成立了,而且他的死将永垂不朽,哪有流言能涉及他啊!所以不是该做的事,君子不会轻视自己的生命;到了该牺牲的时候,君子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可惜李陵不死,就失去了君子该行的正道。所以陇西的士大夫们以姓李感到惭愧,难道不是这样的吗?不是这样的
15、吗?(二)晏元献公文章天下独绝,尤其擅长写诗,并且对后学多有引荐 ,一时间,名士往往出自他的门下。梅圣俞平生所写的诗很多,但晏公唯独喜欢其中两联,是:“寒鱼犹着底,白鹭已飞前。 ”我曾经在梅圣俞家见到晏公亲手写的书简,再三称赞这两联,我怀疑并问梅圣俞这件事,圣俞说:“这并非我写得最好的诗歌 ,难道是晏公偶然间自己在其中发现了什么吗?”才知道自古文人不仅了解自己难,了解别人也更难了。二、语言运用14.下面是歌曲苏武牧羊的第一部分序歌一个古老的故事中的一段歌词,请你根据歌词的意境,为苏武设计一段心灵独白,字数在 6090 之间。歌词: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有笳
16、声 ,入耳痛心酸。解析 歌词中“心存汉社稷”是中心,根据课文的相关内容,将“难中难”加以细化即可。参考答案 唉!茫茫草原,不见其边 ,梦中汉家何时还?不畏风刀霜剑 ,甘愿饮雪吞毡,我苏武宁死不屈,挺立天地间!闻家母归天 ,妻离子散。谁知我在此尝尽辛酸! 塞上寒风起,笳声令我心酸。忠心如可鉴,我命不足怜,敢筑孤冢向中原!15.请仿照例句,从所给人物中任选两个,再写两个句子填写在横线上。要求:符合人物性格特征或思想情感;句式相近 ,语句通顺。桑迪亚哥 苏武 马云生命的质量,是先驱者的无私奉献:丹柯,用悲悯与热爱,用燃烧的心,照亮无边的黑暗。生命的质量,是 生命的质量,是 解析 本题属于命题式仿写,设定一个语言材料,再另外命题确定内容。这类题目没有前后文,不需要考虑意义内容上的前后关联,只需考虑句子本身的句式和意义关系。但必须从所给人物中任选两个,然后写两个句子。答案示例 (1)勇敢者的勇往直前:桑迪亚哥,用无畏与执着,用不屈的意志,征服汹涌的大海。(2)忠贞者的无怨无悔: 苏武,用忠诚与坚韧,用浩然的正气,谱写人生的壮歌。(3)创新者的锐意进取: 马云,用沉潜与坚持,用过人的胆识,创造商界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