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习目标1.通过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异比较,进一步了解豪放词的特点。2.分析并掌握词中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3.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课堂练习1.我们知道这首词中用了很多典故。请说说什么是“用典” 。 2.对照注释,想想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3.名句默写。(1)舞榭歌台, , 。 (2) , ,一片神鸦社鼓。 (3)凭谁问: , ? 课后作业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巷陌( ) 元嘉( )孙仲谋( ) 佛狸祠( )狼居胥( ) 舞榭歌台( )金戈铁马( ) 可堪回首( )2.多义词(1)阳 斜 阳 草 树 ( )阴 阳
2、 割 昏 晓 ( ) (2)堪 可 堪 回 首 ,佛 狸 祠 下 ( )疲 惫 不 堪 ( ) (3)望 四 十 三 年 ,望 中 犹 记 ( )壬 戌 之 秋 ,七 月 既 望 ( )缦 立 远 视 ,而 望 幸 焉 ( ) (4)如气 吞 万 里 如 虎 ( )天 时 不 如 地 利 ( )夜 久 语 声 绝 ,如 闻 泣 丝 咽 ( ) (5)顾赢 得 仓 皇 北 顾 ( )顾 野 有 麦 场 ( )三 顾 臣 于 草 庐 之 中 ( )顾 不 如 蜀 鄙 之 僧 哉 ( ) (6)无 千 古 江 山 ,英 雄 无 觅 ,孙 仲 谋 处 ( )是 故 无 贵 无 贱 ,无 长 无 少 (
3、 )为 国 者 无 使 为 积 威 之 所 劫 哉 ( ) 3.古今异义词人道寄奴曾住 4.词类活用(1)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赢得仓皇北顾 5.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1)英雄无觅 ( )(2)烽火扬州路 ( )6.查字典,解释下面的词语。(1)舞榭歌台: (2)金戈铁马: 能力提升1.如何理解“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句词的含意?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的主旨表现在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请根据上下阙内容谈谈你对此句的理解。3.词人的政治见解是怎样透过诗歌形象地表达出来的?4.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 ,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
4、。5.请你谈谈该如何理解本词中的对比手法。6.所谓“掉书袋”,是指滥用书本材料来炫耀自己知识的渊博。本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的毛病。你认为如何?参考答案课堂练习:1.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 。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 言简意赅,要言不烦。2.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五个典故。3.(1)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 (2)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3)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课后作业1.m ji zh ng b l c
5、x xi gkn2.(1)名词,阳光;名词,山的南面。 (2)能够,可以;动词,经得起 ,忍受。(3)动词,远看;名词,农历的每月望五;动词,盼望。(4)动词 ,像;动词,比得上; 副词,只、仅。(5)动词,看;动词,回看、环视;动词,看望、拜访;副词,难道。(6)无处;副词,不论、无论; 副词,不要。3.人道:古义,后人说;今义,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的道德。4.(1)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2)北,名词作状语,向北。5.(1)宾语前置句,即“无觅英雄” 。(2) 主谓倒装,即“扬州路烽火” 。6.(1)榭:楼阁。唱歌跳舞用的亭台楼阁。泛指寻欢作乐的地方。( 2)戈
6、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能力提升1.这一句的意思是,孙权的流风余韵现在已不复存在。 “舞榭歌台”是太平气象的象征,孙权处在群雄纷争的时代,而吴国能出现太平气象,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的国家不受外敌侵犯。“风流”,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和他的建树。 “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的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燹,到辛弃疾所处时代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词人慨叹眼前的景象,也就表明了他既崇拜孙权,又为当前的时局担忧,忠义之心,耿如日月。2.上阕通过追慕古代英雄,感慨昏聩不振的南宋现状;下阕则从嘲讽古人着笔,提取历史事件来借鉴。南宋的不抵抗主义,带来令人目
7、不忍睹的现实悲剧,投降派没有丝毫的敌情观念,更无收复国土的雄才大略,谁可改变这令人痛心的现状呢?词人想起了在历史上曾与自己处境相似的廉颇来。廉颇当着赵王派来的人一顿吃了一斗米、十斤肉,披甲上马,以显示自己尚能领兵作战。辛弃疾以廉颇自喻,表达了希望被朝廷任用,继续为国杀敌立功的悲壮苍凉的心情。这几句的意思是:我虽然老了 ,还有廉颇一样的雄心壮志,可是有谁来关心我、重用我?特别是“凭谁问”三字,含有无限悲凄,反映了词人报国无门的悲哀。3.词人的政治见解透过诗歌形象地表达出来而不破坏诗美,是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现实问题的。对孙、刘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
8、韩侂冑的警告;对“佛狸祠下 ”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 最后以廉颇自比,则是词人内心的独白。词人构建的意象,有借古讽今的,规劝的;也有总结历史经验的,预示未来的。而这些都串联在创作主体的思绪和感情的变化、升腾之上。也正因为事件的述说浸透了情,理又隐在事中,要读者去体会,故而体现了诗的本质。4.(1)相同点: 结构上均为“ 古迹+怀古+ 议论”,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借古喻今。(2)不同点: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 ”“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衬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
9、写景的地方。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词感慨年华逝去,壮志难酬;辛词扣紧现实 ,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典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5.词中的对比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用孙权的典故,表达出江山犹昔,而如孙权般的英雄已不重见,暗含无人可抵御外侮之意,表现出南宋的萎靡不振。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警告当局并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比:借佛狸祠的典故指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 ,忘记收复失地的悲愤之情和“烽火扬州
10、路”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作用:这些对比使词意更加丰富曲折 ,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6.用典过多,不免流于晦涩难懂,但用典多,不一定就是“掉书袋” 。中国古典诗词向来有用典的传统,是否有“掉书袋”毛病,关键不在使用典故的多少,而在用的恰当不恰当。这首词用典多但不能说是毛病。它所用的除了末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这些典故,都和这首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加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即便是廉颇的典故,也是紧紧联系自身的实际遭遇,表达不被重用的愤慨。故这首词虽用典多但贴切,且寄意深远,所以用典多不但不是毛病,反而正是这首词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