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4单元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454203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4单元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4单元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4单元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4单元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4单元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谏太宗十思疏本课话题 直言敢谏朗读课文中的名段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大舞台上,敢于批“龙鳞” 、逆“圣听”的忠贤之臣比比皆是,而像魏徵这样敢于直谏君王的臣子并不多见,所以唐太宗把其称为自己的一面镜子。魏徵的直言敢谏不仅照出了太宗的宽容与大度,也照出了太宗的骄奢之气与蜕变之态,也正因为魏徵这面镜子的存在,唐太宗才能够悬崖勒马,保住“从谏如流”的晚节,在俗世喧嚣中保持一颗澄明、灵动的心,使贞观盛世成为现实。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北宋天圣七年(1029),仁宗皇帝要在冬至节这天率领百官为皇太后祝寿,并行跪拜之礼。

2、此举悖逆皇帝事亲的仪规,然而大臣们却面面相觑,无人敢言。时任秘阁校理的范仲淹上书,直言此举不当:“天子有事亲的本分,却不能用做臣子的礼节。有向南的位置,而没有朝北的礼仪。如果在家里,给家人行礼可以,今天与百官同列在一起,有辱天子的身份,损害天子的威风,不可以作为后世遵循的法则。 ”范仲淹此举令他的老师,同为北宋著名文学家的晏殊深为不安。晏殊指责范仲淹出言无忌,近于沽名钓誉,并会累及他人。对此,范仲淹给晏殊写信坦陈自己的心迹:我一直相信圣人之书,师法古人行事,忠于朝廷,爱护黎民百姓。故对皇帝的过失,应“有犯无隐,有谏无讪” ,即使是冒杀身之祸,也要敢言直谏。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

3、,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2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司马迁3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陈寿4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司马光5直言者,国之良药也;直言之臣,国之良医也。唐甄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浚源( ) 壅蔽( ) 谗邪( ) 黜恶( )谬赏( ) 豫游( )【答案】 jn yng chn ch mi y第 2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信 信 者 效 其 忠 ( )愿 陛 下 亲 之 信 之 ( )小 信 未 孚 , 神 弗 福 也 ( ) )(2)诚 必 竭 诚 以 待 下 ( )诚 能 见 可 欲 ( )此 诚 危 急 存 亡 之 秋 也

4、 ( ) )(3)下 惧 满 溢 , 则 思 江 海 下 百 川 ( )虽 在 下 愚 , 知 其 不 可 ( )代 下 司 职 ( ) )(4)本 臣 闻 求 木 之 长 者 , 必 固 其 根 本 ( )今 存 其 本 不 忍 废 ( )若 止 印 二 三 本 ( ) )(5)简 简 能 而 任 之 ( )衣 冠 简 朴 古 风 存 ( )若 止 印 二 三 本 , 未 为 简 易 ( ) )(6)固 必 固 其 根 本 ( )根 不 固 而 求 木 之 长 ( )生 乎 吾 前 , 其 闻 道 也 固 先 乎 吾 ( )视 五 人 之 死 , 轻 重 固 何 如 哉 ( ) )(7)终

5、终 苟 免 而 不 怀 仁 ( )能 克 终 者 盖 寡 ( )则 思 慎 始 而 敬 终 ( ) )(8)安思 国 之 安 者 , 必 积 其 德 义 ( )生 于 忧 患 而 死 于 安 乐 也 ( )安 步 当 车 ( )安 能 屈 豪 杰 之 流 ( )衣 食 所 安 , 弗 敢 专 也 ( )燕 雀 安 知 鸿 鹄 之 志 哉 ( ) )(9)而 源 不 深 而 望 流 之 远 ( )忧 懈 怠 , 则 思 慎 始 而 敬 终 ( )简 能 而 任 之 , 择 善 而 从 之 ( )蟹 六 跪 而 二 螯 ( ) )(10)其必 固 其 根 本 ( )奔 车 朽 索 , 其 可 忽

6、乎 ( )失 其 所 与 , 不 知 ( )吾 其 还 也 ( )其 皆 出 于 此 乎 ( ) )(11)以 夫 在 殷 忧 , 必 竭 诚 以 待 下 ( )虽 董 之 以 严 刑 ( )将 有 作 , 则 思 知 止 以 安 人 ( )故 临 崩 寄 臣 以 大 事 也 ( ) )【答案】 (1)形容词,诚实/动词,信任/名词,信用 (2)名词,诚心/副词,果真/副词,确实 (3)名词用作动词,居于之下/名词,下等的/名词,臣下 (4)名词,本源,基本/名词,底本/名词,书册,本子 (5)动词,选拔/形容词,简单/形容词,简便,容易 (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形容词,牢固,稳固/副

7、词,本来/副词,究竟,到底 (7)副词,最终/动词,坚持到底/名词,最后 (8)形容词,安定/形容词,安逸,安乐/形容词,缓慢/疑问代词,怎么/动词,养,奉养/疑问代词,表示反问 (9)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 (10)代词,它的/副词,难道/代词,自己/语气助词,还是/语气词,表揣测,大概 (11)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把第 3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貌恭而不心服 ( )(2)君人者( )(3)则思江海下百川( )(4)诚能见可欲( )(5)将有作( )(6)载舟覆舟( )(7)鸣琴垂拱( )(8)人君当神器之重( )(9)

8、居域中之大( )(10)居安思危( )(11)则思正身以黜恶( )(12)简能而任之,( )(13)择善而从之( )(14)欲流之远者( )(15)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16)必固其根本( )(17)则思知止以安人( )(18)则思虚心以纳下( )(19)则思正身以黜恶( )(20)宏兹九德( )(21)何必劳神苦思( )(22)乐盘游( )(23)忧懈怠( )【答案】 (1)动词作名词,在表面上;从内心里 (2)名词作动词,统治 (3)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 (4)动词作名词,想要的东西 (5)动词作名词,指兴建宫室一类事情 (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倾覆 (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鸣 (8)形

9、容词作名词,重任、重权 (9)形容词作名词,重大的地位 (10)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危难的情况 (11)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人 (12)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 (13)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意见 (14)形容词作动词,流得远 (15)形容词作动词,流得长远 (1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牢固 (17)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 (18)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虚 (19)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 (2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弘扬 (2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疲劳;使辛苦 (2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2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忧第 4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必固其根本古义: 今义

10、: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2)凡百元首古义: 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3)则纵情以傲物古义: 今义:尽情。(4)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 今义:走路。(5)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 今义:认为。【答案】 (1)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部分。 (2)泛指古代的帝王。 (3)放纵情感。 (4)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 (5)把(它)当作。第 5 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文: (2)江海下百川。( )译文: (3)虽董之以严刑。( )译文: (4)震之以威怒。( )译文: (5)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译文: 【答案】 (1)判断句 这也如同是

11、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2)省略句 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3)状语后置句 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4)状语后置句 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5)定语后置句 国君承担着君主的重要职责,在天地间占有重大的地位。识 作 者 诤臣魏徵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隋末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魏徵知无不言,敢于犯颜直谏,史有“诤臣”之称。死后赠司空,谥号文贞。曾主持隋书 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 隋书的序论及梁书 陈书 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探 背 景

12、唐太宗是历史上著名的开明君主,他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听取劝谏,甚至被誉“从谏如流” 。但到了贞观中期,随着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对外战争连年胜利,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他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百姓服徭役,长年不能回家。有大臣为此进谏,太宗却说:“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 ”针对这些情况,魏徵在贞观十一年,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中,连给太宗上了四疏, 谏太宗十思疏便是其中的第二疏,也称“论时政第二疏” ,简称十思疏 。巧 识 文 疏疏,奏文的一种。作为文体,是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言以使下情上达的进谏文书。 “疏”始创于汉代,后世又

13、以“奏疏”作为这类进言文体的总称。 “疏”的用途广泛,论谏、劝请、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均可用“疏” 。比较著名的如贾谊的论积贮疏 、诸葛亮的街亭自贬疏 、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等。有时私人交往的书信也称之为“疏” ,如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 。本文是魏徵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作者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锐眼力抓住了唐太宗“忘本”(即忘记以民为本)、 “忘危”(即忘记隋亡的教训)的根本问题,针锋相对地提出“十思”,阐明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谏太宗十思疏【答案】 固本浚源 垂拱而治一、阅读课文第 12 段,回答下面问题。1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人君不能善始善终的原因的一项是( )殷忧而

14、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A BC D【解析】 指出“人君不能善始善终”这一历史现象;就这一现象,提出疑问;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答案】 C2下列对第 1 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B作者说理时,正反交叉结合,正面运用比喻说理,引出正题,反面申述,语气强烈。C “而况于明哲乎!”这句反问,差不多带有“挑衅”的口吻,

15、正是“忠言逆耳”之处。D这一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解析】 B 项,先从正面说,后从反面申述,正反并无交叉。【答案】 B3下列对第 2 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指出君主有始无终,天下易取难守的原因,从正面论述“居安思危”的必要性。B开头几句,寥寥数语,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C “殷忧”与“得志”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说明能否恭俭德义是事业成败的关键。D最后,作者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舟和水的关系,切中要害,振聋发聩,令人警觉。【解析】 A 项,本段是从反面论述“居安思危”的必要性。【答案】 A二、阅读课文第 3

16、段,回答下面问题。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十思”内容的一项是( )知止以安人 谦冲以自牧 慎始而敬终 正身以黜恶 简能而任之 役聪明之耳目A BC D【解析】 均为魏徵提出“十思”后建议太宗做或不做的事。【答案】 D5下列对第 3 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句句坦诚,字字惊心,是对唐太宗的忠诚告诫。B “十思”可概括为“五戒”:“见可欲” “将有作”戒奢侈;“念高危” “惧满溢”戒骄傲;“乐盘游” “忧懈怠”戒纵欲;“虑壅蔽” “想谗邪”戒轻信;“恩所加” “罚所及”戒赏罚不公。C “思知足以自戒”谈的是君王的个人欲望, “虑壅蔽

17、,则思虚心以纳下”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也是治理国家应采取的措施。D做到“十思” ,人君不必“劳神苦思” ,而国家却可以“垂拱而治” 。这和老子的“无为而治”是一致的。【解析】 D 项, “垂拱而治”不同于老子的“无为而治” ,它要求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是积极地求治,不是消极地以不治为治。【答案】 D三、阅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6下列对原文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 “臣闻”的口气不卑不亢,令人警醒。B第 2 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C第 3 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这“十思”就是十条

18、劝诫,句句坦诚,字字惊心。D文章最后从反面论述做到“十思”的好处,描绘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解析】 D 项,文章最后从正面论述做到“十思”的好处。【答案】 D话题:古人云“文以载道” ,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够穿透岁月的风云,流传至后世,是因为它承载着对当时乃至后世的一些良好的规谏。魏徵在本文中强调以德治国,这在我们今天强调健全法制的背景下,还有它的时代意义吗?学生甲: 今天,我们构建“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的理念与“十思”中的核心思想是有共性的。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国际社会许多不确定因素和我们自身尚存在的许多问题无不要求我们冷静地思考、清醒地做事,必须坚定“不折腾” 、求稳定、谋发展

19、的信念不动摇。我的观点: 【答案】 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危机、困难依然存在;拜金主义、享乐思想还大有市场,权钱交易、腐化堕落等丑恶现象层出不穷。我们必须坚持以“德”治国,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也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以“法”治国。只有这样,经济发展才有保障,国家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臣 闻 求 木 之 长 者 , 必 固 其我 听 说 过 这 样 的 话 : 希 望 树 木 高 大 的 人 , 一 定 要 栽 牢 树 的根 本 ; 欲 流 之 远 者 , 必 浚 其 泉 源 ; 思 国根 部 ; 希 望 水 流 长 的 人 , 一 定 要 疏 通 水 的 源 头 ; 希

20、 望 国 家 安 定 的之 安 者 , 必 积 其 德 义 。人 , 一 定 要 厚 积 君 王 的 恩 义 。 之 : 结 构 助 词 , 取 消 主 谓 之 间 独 立性 。 长 ( chn) : 高 。 固 : 使 动 词 , )Error!源 不 深 而 望 流 之 远 ,如 果 泉 源 不 深 却 指 望 水 流 长 远 ,根 不 固 而 求 木 之 长 , 德 不 厚 而 望 国 之 治 ,树 根 不 牢 固 却 指 望 树 木 高 大 , 恩 德 不 深 厚 却 指 望 国 家 安 定 ,虽 在 下 愚 , 知 其 不 可 , 而 况 于 明我 虽 然 愚 笨 , 也 知 道 那

21、 是 行 不 通 的 , 更 何 况 对 于 皇 上 这 样 圣 明哲 乎 !睿 智 的 人 呢 ! 而 : 前 三 个 是 转 折 连 词 , 却 ; 第 四 个 是递 进 连 词 。 于 : 介 词 , 对 。 之 : 同 前 。 人 君 当 神 器 之 重 , 居 域 中 之 大 , 将 崇 极君 王 掌 握 帝 位 的 重 任 , 处 于 天 地 间 的 大 位 , 应 推 崇 追 求 最 高天 之 峻 , 永 保 无 疆 之 休 , 不 念 居 安 思 危 ,峻 的 皇 权 , 永 远 保 持 无 止 境 的 美 善 , 如 果 不 想 到 居 安 思 危 ,戒 奢 以 俭 , 德

22、不 处 其 厚 , 情 不 胜 其 欲 , 斯戒 奢 华 行 节 俭 , 道 德 不 能 保 持 敦 厚 , 性 情 不 能 克 服 欲 望 , 这 也亦 伐 根 以 求 木 茂 , 塞 源 而 欲 流 长 者 也 。就 是 砍 掉 树 根 却 指 望 树 木 茂 盛 , 堵 塞 泉 源 却 指 望 水 流 长 远 。神 器 : 指 帝 位 。 域 中 : 天 地 间 。 老 子 : “道 大 , 天 大 , 地大 , 王 亦 大 。 域 中 有 四 大 , 而 王 居 其 一 焉 。 ”居 安 思 危 : )Error!凡 百 元 首 , 承 天 景 命 , 莫 不 殷历 代 所 有 的 帝

23、 王 , 承 当 上 天 的 重 大 使 命 , 无 不 是 在 深 深 的忧 而 道 著 , 功 成 而 德 衰 , 有 善忧 虑 中 就 治 道 显 著 , 而 一 旦 功 业 建 成 就 德 行 衰 减 , 开 头 做 得始 者 实 繁 , 能 克 终 者 盖 寡 。好 的 实 在 很 多 , 能 保 持 到 底 的 大 概 就 少 了 。 凡 百 : 指所 有 的 。 )Error!岂 其 取 之 易 而 守 之难 道 夺 天 下 容 易 守 天 下难 乎 ? 昔 取 之 而 有 余 , 今 守 之 而困 难 吗 ? 当 初 取 得 天 下 时 才 能 有 余 , 现 在 守 天 下

24、就 显 得不 足 , 何 也 ? 夫 在 殷 忧 , 必 竭才 能 不 足 , 什 么 原 因 呢 ? 处 在 有 深 重 的 忧 患 之 中 , 一 定 竭 尽诚 以 待 下 ; 既 得 志 , 则 纵 情 以 傲 物 。诚 心 对 待 臣 民 ; 实 现 理 想 之 后 , 就 放 纵 欲 望 轻 视 臣 民 。 夫 : 句 首 发 语 词 。 殷 忧 : 深 重 的 忧 患 。 殷 , 深 。 下 : 指 臣 民 。得 志 : 满 足 了 心 愿 。 傲 : 轻 视 。 物 : 指 自 己 以 外 的 人 , 此 指 臣 民 。 竭 诚 则 吴 越如 果 竭 尽 诚 心 对 待 臣 民

25、, 那 么 即 使 像 吴 越 这 样 的为 一 体 , 傲 物 则敌 国 也 能 形 成 一 个 整 体 ; 如 果 轻 视 臣 民 , 那 么 即 使 是骨 肉 为 行 路 。至 亲 骨 肉 也 会 变 成 陌 生 人 。 一 体 : 整 体 。 行路 : 路 人 。 虽即 使 用 严 刑董 之 以 严 刑 , 震 之 以 威 怒 , 终峻 法 来 督 责 他 们 , 用 发 威 动 怒 来 震 慑 他 们 , 最 终苟 免 而 不 怀 仁 , 貌 恭 而苟 且 以 求 免 于 刑 罚 但 不 感 念 皇 上 的 恩 德 , 外 表 恭 顺 但 心 里 并不 心 服 。不 顺 从 。 虽

26、: 让 步 连 词 , 即 使 。 董 : 督 责 。 以 : 介 词 ,用 。 震 : 威 吓 。 苟 : 苟 且 。 而 : 转 折 连 词 。 怨 不 在 大 , 可 畏 惟 人 ; 载 舟怨 恨 不 在 乎 有 多 大 , 可 怕 的 只 是 人 民 ; 人 民 能 拥 立 帝 王 也 能覆 舟 , 所 宜 深 慎 。推 翻 他 的 统 治 , 这 是 应 当 十 分 谨 慎 对 待 的 。奔 车 朽 索 , 其 可 忽 乎 ?用 腐 烂 的 绳 索 驾 驭 疾 驰 的 马 车 , 难 道 能 不 加 重 视 吗 ?奔 车 : 疾 驰 的 马 车 。 索 :绳 索 。 忽 : 轻 视

27、, 怠 慢 。 君 人 者 , 诚 能统 治 天 下 的 人 , 如 果 能 见 到 值 得见 可 欲 , 则 思 知 足 以 自 戒 ;喜 爱 的 东 西 , 就 要 想 到 知 道 满 足 并 自 我 告 诫 ; 诚 : 假 设连 词 , )Error!将 有将 有 土 木作 , 则 思 知 止 以 安 人 ;工 程 的 兴 建 , 就 要 想 到 知 道 适 可 而 止 以 便 安 定 百 姓 ; 作 : 兴 建 。 指 兴 建 宫 室 一 类 事 物 。 知止 : 典 出 老 子 。 以 : 目 的 连 词 , 以 便 。 念顾 及 自 己高 危 , 则 思 谦 冲 以 自 牧 ;的

28、地 位 高 而 险 , 就 要 想 到 谦 虚 而 加 强 自 我 修 养 ;高 危 : 高 而 险 。 冲 :谦 虚 。 牧 : 修 养 。 惧 满 溢 , 则 思 江惧 怕 骄 傲 自 满 , 就 要 想 到 大 江海 下 百 川 ;大 海 低 于 百 川 ; 满 溢 : 比 喻 骄 傲 自 大 。下 : 居 于 之 下 。 乐 盘 游 , 则 思 三 驱 以 为 度 ;喜 欢 游 逸 , 就 要 想 到 把 “三 驱 ”作 为 限 度 ; 盘 游 : 娱 乐 游逸 , 指 从 事 狩 猎 。 )Error!忧 懈 怠 , 则 思 慎 始 而 敬 终 ;担 心 意 志 松 懈 , 就 要

29、想 到 善 始 善 终 谨 慎 从 事 ; 慎 始 而 敬 终 : 一 开 头 就 要 争 取 好 的 结果 , 谨 慎 从 事 。 而 , 递 进 连 词 。 敬 , 慎 。 虑 壅 蔽 ,担 心 耳 目 受 蒙 蔽 ,则 思 虚 心 以 纳 下 ;就 要 想 到 虚 心 接 受 臣 民 的 劝 谏 ; 壅 ( yn) 蔽 : 被 堵 塞 、 被 蒙 蔽 。以 : 连 词 。 下 : 指 臣 民 劝 谏 。 想 谗 邪 , 则 思 正 身 以 黜 恶 ;担 心 谗 邪 小 人 害 人 , 就 要 想 到 端 正 自 己 并 斥 退 邪 恶 之 人 ; 谗 邪 : 指 说 坏 话 诬 陷 别

30、人的 小 人 。 黜 ( ch) : 排 斥 。 恩 所 加 , 则 思 无恩 惠 施 加 到 人 时 , 就 要 想 到 不因 喜 以 谬 赏 ;因 一 时 高 兴 以 致 错 误 地 奖 赏 ; 以 : 结 果 连 词 , 以 致 。谬 赏 : 错 误 地 奖 赏 。 罚 所 及 , 则 思 无 因 怒 而 滥 刑 。刑 罚 施 行 到 人 时 , 就 要 想 到 不 因 一 时 发 怒 以 致 不 恰 当 地 惩 罚 。而 : 以 致 。 滥 刑 :不 恰 当 地 惩 罚 。 总 此 十 思 , 宏 兹 九 德 ,归 纳 这 十 个 “要 想 到 ”, 弘 扬 这 九 种 德 性 ,总

31、: 合 , 归 结 。 宏 : 扩 大 , 弘 扬 。 九 德 : 语 出 尚 书 皋陶 谟 : “宽 而 栗 , 柔 而 立 , 愿 而 恭 , 乱 而 敬 , 扰 而 毅 , )Error!简 能 而 任 之 , 择 善选 拔 贤 能 的 人 任 用 他 , 分 辨 正 确而 从 之 , 则 智 者 尽 其 谋 , 勇的 意 见 听 从 它 , 那 么 有 智 慧 的 人 就 会 竭 尽 自 己 的 才 智 , 有 勇 气 的者 竭 其 力 , 仁 者 播 其 惠 ,人 就 会 竭 尽 自 己 的 胆 识 , 有 仁 德 的 人 就 会 广 施 他 们 的 恩 惠 ,信 者 效 其 忠 ;

32、有 信 义 的 人 就 会 贡 献 自 己 的 忠 心 ; 简 : 选 拔 。 而 : 顺 承 连 词 。 择 :分 辨 取 用 。 播 : 扩 大 。 效 : 献 。 文 武 争 驰 , 君 臣 无 事 ,文 臣 武 将 争 着 做 好 自 己 的 事 情 , 君 臣 就 会 没 有 多 少 烦 扰 的 事 ,可 以 尽 豫 游 之 乐 , 可 以 养 松 乔 之 寿 ,国 君 就 可 以 尽 情 享 受 安 逸 的 生 活 , 享 有 神 仙 一 样 的 长 寿 ,鸣 琴 垂 拱 , 不 言 而 化 。或 演 奏 琴 瑟 或 垂 衣 拱 手 , 不 必 多 说 , 百 姓 就 可 以 得

33、到 教 化 。松 乔 : 指 赤 松 子 与 王 子 乔 , 古 代 神 仙 名 。 垂 拱 :( 皇 上 ) 垂 衣 拱 手 , 喻 指 轻 而 易 举 。 化 : 教 化 。 何 必为 什 么 一劳 神 苦 思 , 代 下 司 职 , 役 聪 明 之 耳 目 ,定 ( 自 己 ) 劳 神 苦 思 , 代 替 百 官 管 理 职 事 , 劳 损 自 己 的 耳 朵 ,亏 无 为 之 大 道 哉 ?毁 坏 无 为 而 治 的 最 高 境 界 呢 ? 代 下 司 职 : 代 臣 下 管 理 职 事 。司 , 管 理 。 役 : 役 使 , 劳 损 。 )Error!1写作特色妙用排比,气势纵横本

34、文在论述时多用排比句式,铺排罗列,勾连而下,气势不凡,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文章开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三句排比,就加重了强调意味。2写法指导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一种修辞格。从结构上可分为三类:(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如: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个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2)单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忍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

35、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3)复句排比。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够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 ,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 ,那么它就可以像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使用排比要注意以下几点。(1)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排比的突出作用在于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阐发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突出文章的中心,避免失之于滥。(2)排比有的是多项全举,有的是在多项之中举其要者,留有弦外之音,

36、启发读者深思。后一种排比,句尾多用省略号。(3)在排比中,准确地使用提示语,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3迁移应用请你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一个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要求:使用排比修辞。语言流畅,不少于 150 字。奉献 积累 人生 感谢【答案】 (示例)奉献: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即使我们只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 ;即使我们只是一只春蚕,也应该“春蚕到死丝方尽” ;即使我们只是一片绿叶,也应该“化作春泥更护花” ;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们只是一朵花,也要给人们带来一丝清香;即使我们只是一颗星星,也要在黑暗中闪出自己的光芒;即使我们只是一滴水,也要

37、在生命的旅途中发出叮咚的脆响;即使我们只是一棵小草,也要给大地带来一点绿色。1课内素材魏徵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魏徵的直言敢谏照出了太宗的宽容与大度,魏徵的“十思”也照出了太宗的骄奢之气与蜕变之态。正因为魏徵这面镜子的存在,唐太宗才悬崖勒马,保住“从谏如流”的晚节,使贞观盛世得以善始善终。从此一段君臣佳话亘古流传,一代盛世光景彪炳千秋。这是魏徵的幸事,是太宗的幸事,也是天下的幸事。【应用角度】 “爱国情怀” “倾听” “明智” “接受建议”等。2精彩应用针,它锐利至极,轻轻一扎就能“入肉三分”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几乎离不开它:衣服破了,它可以为我们缝补;生病了,它能把治病的药输入体内;手上扎了

38、刺,它能把嵌在肉中的刺剔出。社会中也有一些“治病救人”的“针” ,那就是他人正确的批评和建议。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些批评和建议往往不中听,常常使人不快,但正确的意见却能够帮助人改正错误,避免走弯路,所以不要听到批评就动怒,看见意见就皱眉。唐太宗是个善于纳谏的帝王,魏徵屡次“犯龙颜”进谏,这对唐太宗来说无疑是非常“扎手”的,可是他思之良久,终于明白谏言的可贵和魏徵的忠心,于是便“从谏如流” ,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居安思危则存,贪图安逸则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是自然界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海尔张瑞敏常说:“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微软比尔盖茨

39、也常常提醒自己:“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 ”这警示人们,居安思危则存,贪图安逸则亡。居安思危是保证个人成才的前提,是实现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条件。“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是一种超前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者,则昌则盛;反之,则衰则亡。翻开历史长卷,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夫差之于勾践、项羽之于刘邦国家如此,个人成长何尝不是这样? 唐朝有位才华出众的宰相魏徽,他为辅佐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魏徵政治管理的核心就是“居安思危,善始克终” 。他常常以隋朝灭亡作为教训,规劝太宗要“居安思危,善始克终” 。唐太宗接受魏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建议,励精图治,从而为“贞观之治”

40、奠定了基础。历史证明,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国家安定,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条件。为什么要居安思危?由于事物的发展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有一些突发的偶然事件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这种意外的突发事件,往往会使人陷入困境,甚至会改变人的命运。所以作为商人,在事业蒸蒸日上之时,还懂得留一半清醒,来观望竞争对手;作为农夫,在春播秋收时分,也要抬头看一看老天的脸色,以备不测;作为学生,在生活无忧的时候,也不忘记考虑一下未来人生的艰难考验。每一个人的生活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坦途与荆棘,顺境与逆境,常常交替出现。所以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

41、危,在事业成功的时候,要想到失败和挫折;在生活富裕的时候,要想到贫穷和困苦;在身体健康的时候,要想到疾病和伤亡;在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时候,要想到人生的艰难和生活的辛酸。居安思危永远是我们人生的格言。“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提醒,使张瑞敏率领海尔走向世界;“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的告诫,使比尔盖茨率领微软席卷全球。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样丰富的哲理,不仅对国家、对企业具有警示和指导意义,对于个人亦然,能居安而思的人,必然是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成为生活的强者,是对生活有着深刻认识的智者。我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人生的辉煌。1学开头开头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观点,既紧扣题目,又具有现实感和说服力。2学举例列举古代事例,有详有略,说明“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国家安定,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3学排比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语意连贯,娓娓道来。既紧扣文题,又联系现实。意蕴丰富,文韵隽永。4学结尾结尾再次写到了张瑞敏、比尔盖茨,再次点题。做到了首尾呼应,强调了中心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