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我国生猪产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对策建议.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243210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生猪产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对策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生猪产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对策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生猪产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对策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生猪产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对策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生猪产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对策建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国生猪产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对策建议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1,17(1):20-23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我国生猪产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对策建议李 晓,赵颖文,陈春燕, 雷 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成都 610066)摘 要:我国生猪产业整体呈现大而不强的态势,主要表现为市场猪肉产量与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然而,我国生猪产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仍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如何实现生猪养殖业产业化经营,稳定生猪市场价格波动,推进猪肉消费市场优质、多样化发展,促进生猪饲养、屠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是突破生猪产业发展瓶颈的核心问题。关键词

2、:生猪产业;产业化经营;一体化;发展瓶颈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生猪产业猪肉是居民肉类消费的最主要来源,占日常肉类消是我国畜牧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年产值约占畜牧业总产费的 60以上。长期以来,人均猪肉消费量是衡量居民值的 50。我国生猪养殖数量多,发展较为迅速,据国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过去 10年中,中国猪肉消费量家统计局资料,19802008 年,生猪存栏量由 30 543万随着人口和收入的增长,年均增速基本维持在 2.3左头增加到 46 264万头,生猪出栏量由 19 861万头增加右。近几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畜到 60 960万头,猪肉产量由 1 118.1万

3、t增加到 4 635.7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猪肉已由最早的生活消费奢侈万 t,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1.77、7.14和10.85。生猪品转变为居民生活基本消费品,尤其是对于城镇居民产业成为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对于调来说,人均猪肉消费量已经逐渐趋于饱和,猪肉消费整农村经济结构、解决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起到量和消费比重均呈略微下降的趋势。此外,农村居民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猪肉消费量虽然仍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但其增速及相对消费份额也开始出现递减的趋势。1990 2008年 1 我国生猪产业现状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猪肉消费量及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 1.1 我国猪肉消费需求进入相对饱和阶段比重的

4、变动趋势见图1。2590.080.02070.060.01550.040.01030.020.0510.000.0 农村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城镇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农村居民猪肉消费比重城镇居民猪肉消费比重图 1 19902008年我国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及消费比重变动趋势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畜产品消费需求预测系统示范”(编号:2009BADA9B04-2-1) 。作者简介:李晓(1960 ) ,女,山西永济人,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通讯作者:雷波消费量(kg)消费比重()第 1期李晓等:我国生猪产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对策建议 211.2 我国生猪生产向成熟

5、阶段过渡 1.4 生猪产业链风险利润均呈现 “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19802008年期间,我国生猪养殖业虽然经历多次波动,但生猪生产的总体发展较好。随着市场消费需求生猪产业涉及环节多而复杂,主要包括生猪养殖、的逐渐相对饱和,生猪养殖数量的增速开始逐渐放缓,屠宰加工、批发、零售这 4个环节,生猪产业链利润分但肉猪出栏率仍不断提高,开始向生产的成熟阶段过配及市场波动的风险承担均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渡。这主要从以下 2个指标体现。特点,即在生猪产业中,处于上游的生猪养殖业和下游1.2.1 生猪出栏量增速趋于平缓的加工、批发、零售业获得的利润率较高。然而,他们生猪出栏量是衡量生猪生产供应规模的重

6、要标志承担的市场风险也较大。尤其对于生猪养殖者来说,他之一。19802008 年期间,生猪出栏量整体上呈现出明们不仅要承担很大的市场风险,还要承担全部的生产风显的增长趋势。但近些年,生猪出栏量已经基本保持平险。处于中游的屠宰企业均基本保持稳定较低的盈利状稳。估计,未来一段时间内,生猪出栏量可能会维持在态,行业平均净利率仅有 2左右,并且,只有规模化 6.2亿头左右的数量水平。19802008年期间,不同年企业才能保证合理的利润。份期间生猪出栏量增幅变动情况见附表。2 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瓶颈附表 19802008年期间生猪出栏量增幅变动趋势期间划 1980198419881992199620002

7、00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猪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分(年)1984198819921996200020042008年均增的成效。然而,在现行的生产模式下,生猪产业一直处 2.756.276.884.306.452.611.61速()于被动的市场地位,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产业发展与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调整滞后于市场竞争需求变化。生猪产业整体呈现小生 1.2.2 生猪出栏率增长趋于稳定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产业规模大而不强,风险性较大220 世纪 90年代以前,由于生猪饲养技术水平较低,的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猪养殖周期较长,年出栏率一直处于 100以下,直 2.1 生猪市场风险抵御能力

8、较差到 1994年,出栏率才超越 100。自 2003年以后,生猪生猪市场风险性主要体现在产业链上游生猪养殖年出栏率基本上高于 130,国内示范运作的大中型猪业上。很多生猪养殖业主缺乏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和预场出栏率达到 160以上。截止 2008年,中国年出栏 50测能力,多根据短期的供求现状来安排生产,这必然会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比例已经达到 50以上,生猪的规模导致生猪产量及其价格频繁震荡,很容易陷入“蛛网效化养殖和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应” 。其次,在生猪生产过程中,饲料成本占养猪成本 1.3 猪肉价格波动周期性显著的60以上,原材料上涨幅度过大,已成为抑制生猪生猪肉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食品

9、,其价格受饲料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加之疫病防控体系不健全,更加大粮价、劳动力成本及一般通胀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自了生猪养殖业的市场风险性。此外,我国肉制品加工业 1985年我国取消了生猪派购政策、放开生猪经营以来,落后,不少地方甚至尚未建立合格的肉食品加工企业,1生猪价格一直处于波动状态,特别是近几年来,猪肉猪肉产业链的短缺、产业化程度不高,致使广大的养殖价格波动更加频繁。20002009 年以来,猪肉价格呈业主难以应对市场的瞬息变化。现出逐年走高、周期性波动显著的特征。其中,20002.2生猪流通机制滞后 2003年猪肉价格基本维持在 10元/kg;20042006 年猪我国生猪产业的市场交易机

10、制仍是建立在传统的猪肉价格基本维持在 13元/kg;20072009 年猪肉价格基肉交易模式之上的(图 3) 。生猪流通涉及多个交易环本维持在 20元/kg。猪肉价格大幅度快速地上涨,对整节,构成主体复杂、中间环节多。各环节主体之间相互个社会的生猪供应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呈现出典依赖却又保持着彼此独立,缺乏有机的合作与协调。生型的发散型“蛛网效应” (图 2) 。猪交易最重要的价格批发价格是由各个分散屠宰场内的生猪贩运商和猪肉批发商根据各自所处的屠宰场即时供给不足猪价上涨养殖规模扩大3供求状况而议价确定的,因此,生猪供求及价格信息传递可能产生的误导性很大。加之生猪产业链环节多,养殖规模缩小猪

11、价下跌供给过剩很容易发生滞后和扭曲的后果,尤其是中游环节不能很好地起到链接猪肉供应链上下游的作用,极大地损害了图 2 生猪价格市场蛛网效应示意产业链两头养殖者和消费者的利益。22中国食物与营养第 17卷生猪经纪人农贸市场消费者批发市场生猪养殖者生猪贩运商屠宰场点加工企业超市图 3 生猪产业交易流程52.3 对生猪产业扶持力度不够防止垄断,尽量压缩生猪流通中的交易费用,确保农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生猪产业的扶持力度,如户与企业之间以一次交易替代多层主体之间发生的多次加大对生猪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加大饲料运输交易,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交易费用,增加养殖户的收和生猪流通的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强

12、化标准益。化猪圈建设和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的补助力度) 、加强对3.2 加快生猪期货上市的步伐生猪品种改良及生产政策扶持资金的投入、着力解决生猪期货交易为生猪产业提供了有效的价格预警机养殖户的贷款和土地难题等。但由于生猪产业风险大、制和避险工具,对深化生猪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6生猪饲养出栏周期长、收益回收期不确定等因素的影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推进生猪期货市场的建立,响,政府对生猪产业的扶持投入总量不足、政策资金通过提前定下一年的生猪销售价格,以便生猪养殖户确到位晚、效应发挥滞后,加上养猪业规模化养殖信贷定生猪饲养的数量,运用期货市场发现价格与期货交易资金申请非常困难,导致生猪养殖产业很难实现

13、规模套期保值功能,提供一个供需均衡的远期价格,帮助化和产业化发展。广大的生猪养殖户及时了解未来生猪市场价格走势,为 2.4 生猪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及时调整生猪养殖产业规模和饲养周期、减少市场价格我国生猪产业没有形成完整的生猪产业链,生产波动、规避现货市场风险提供决策依据,从而降低生产存在盲目性、调节存在严重滞后性、生产销售缺乏计划经营的盲目性,跳出现阶段依据现货市场生猪价格信号性,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突出。生猪产业组织化程度指导下阶段生产带来的“蛛网模型”的恶性循环圈。此低主要表现在尚未将生产、加工、销售形成有效的一体外,生猪产业中的大中型企业可以基于自身规模和品牌化产业化组织,例如我国大、中型

14、生猪深精加工的龙头的优势,以生猪期货交易为媒介进一步拓展自身的经营企业为数不多,生猪产业化的中介组织形式较为单一,销售规模,积极推行“期货+订单”模式,以龙头企业广大的生猪散户养殖者只能靠各地屠宰场和小刀手与当为核心,联合养殖场、养殖户共同经营,进一步加强生地市场连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市场经纪人、专业市猪产业一体化整合。场没能发挥链接市场的有效作用。这也使得生猪品种改 3.3 建立生猪市场预警系统良、抗击疫病、饲料配方、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推进我国生猪市场预警系统的建立,通过该系统相对薄弱,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生猪专业化、商品化、产组织专业调研团队(包括经济、管理、经销、卫生及科4业化的经营

15、发展。技等学科专家)深入实地进行生产和市场调查,对影响生猪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全方位监测,包括基础数 3 推进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据的采集、数据分析、模型建立以及市场趋势预测(图3.1 推进生猪产业一体化经营 4) ,以此为参照依据提出有效的行业指导意见,为生猪生猪产业一体化经营要求产业链中的上中下游产业产业相关经营者和决策者尽早提供相应的预控对策,从共担风险和利益,实现纵向一体化发展,即生猪育种、而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平稳发展。繁殖、饲养、屠宰、加工、销售各环节之间能够保持很 3.4 调整生猪产品结构,促进市场优质和多样化消费好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提高内部协调度,降低生猪生产发展的风险,

16、保证猪肉产品的质量,使得产业链更加稳定。长期以来,生猪产业忽视对消费市场需求变化的考这需要做到以下两点:创新供应链模式。建立“企察,导致生猪及其猪肉制品从档次到价格都比较单一。业+基地+农户”等模式,实现资金、技术与人力的最随着城镇化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使居民对猪肉食佳配置和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建立专业化的品需求呈现多元化的消费模式,同时对猪肉品质及安全生猪流通中介组织。鼓励生猪流通环节中的竞争,积极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绿色、低脂、有机猪肉逐渐成第 1期李晓等:我国生猪产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对策建议 237为引领市场消费的时兴产品。因此,及时调整生猪产生猪存栏品结构,不断促进猪肉消费市

17、场向多元化、特色化、优生猪补栏生产预警质化、安全性、营养性转变是生猪产业发展的主要方母猪存栏向,也是提高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母猪补栏生猪供给参考文献供给预警生猪需求1杨为燕.基于蛛网理论的生猪价格波动性分析. 江西社会科学,2008,6:81-84.猪肉价格预警信息采集制定预控对策2改变传统生产模式,有序发展生猪产业.四川政协网,数据分析生猪价格/.sczx.gov/system/2009/01/14/010084171.价格预警仔猪价格shtmL.2009-01-14.种猪价格3王千六,李强. 我国生猪产业市场机制的缺陷及其对饲料价格策.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5:293-297.4段诚

18、中. 四川瘦肉猪规模化养殖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疫情类型疫情预警发. 西南农业学报,2000,3:1-4.疫情程度5朱莹莹. 我国猪肉供应链模式研究. 江苏:江南大学,养殖生产安全 2008.质量安全预警屠宰加工安全6刘合光,孙东升. 我国生猪产业三大发展趋势与猪肉消可追溯标识安全费展望. 中国畜牧杂志,2010,6:12-14.7付茂忠. 四川规模化养猪生产工艺分析. 西南农业学图 4 生猪市场预警系统建立流程报,2002,1(15):99-102.?畮瑥牭敡猎牥猠虑搠卵杧敳莹潮猠潦?牥怂楮朠周牯畧栠?瑴汥湥扪?楮?敶敬溃浥湴?映偩朠?摵獴特?渠?楮?LI Xiao,ZHAO Ying-wen

19、,CHEN Chun-yan,LEI Bo(Information and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engdu 610066, China)?获惯?The whole situation of our pig industry appears big but not strong. Its pork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are in the worlds first place, while its productivity and p

20、roduction mode are still at a low level.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marketization, how to realize industrial management, stabilize pig market price fluctuation, promote the pork consumption to develop in high quality and diversity, and boost the breeding, raising, slaughter, and sale of the pig industry chain to develop as a whole are the core issues of breaking through the pig industry bottleneck. ?祷潲抠?pig industry; industrial management;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bottlenec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