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个性心理学人格障碍_ppt课件.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429809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3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性心理学人格障碍_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个性心理学人格障碍_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个性心理学人格障碍_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个性心理学人格障碍_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个性心理学人格障碍_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章 人格障碍,常见的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的特征 常见的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 表演型、冲动型人格 偏执型、焦虑型人格 强迫型人格,三、常见的心理障碍,(一)认知障碍1、感知觉障碍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感觉倒错、内感性不适。知觉障碍:错觉、幻觉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刺激的感受性增加。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强度刺激的感受性减低。,感觉倒错:对外界刺激产生与正常人不同性质的或相 反的异常感觉。 内感性不适:身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挤压、虫爬样等)。 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错听、错视。 幻觉:虚幻的知觉。按涉及的感觉器官不同分:听幻觉(评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争论

2、性幻听)、视幻觉、嗅幻觉、味幻觉、 触幻觉,2、思维障碍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正确思维必须符合形式逻辑的四个基本规律:同一律整个推理过程中,概念必须前后一致,不能出现概念转换。矛盾律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二种相反要领不可能都对。排中律二种矛盾的判断只有一个是真的,另一个必定是假的,不可能有第三种情况存在。充足理由律任何一种具有真实性的思维,都应当是有根据的。,思维联想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 思维逻辑障碍: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 思维内容障碍:妄想(关系妄想、被害妄想、钟情妄想、释义妄想、非血统妄想等)。妄想是病理性的歪曲信念

3、。 妄想的特点:与事实相违; 坚信不移;与文化、宗教信仰等社会背景不相适应。此外,妄想不为任何集体成员所共有,具有个人独特性,但其内容则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别。,3、注意障碍,注意增强:为主动注意增强。注意焕散:主动注意不易集中,注意稳定性分散。注意减退:主动及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注意广度和稳定性显著下降。注意转移: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增强,注意稳定性降低,注意对象不断地转换。注意狭窄:注意范围显著缩小,主动注意明显减弱。,4、记忆障碍,记忆减退:记忆的四个基本过程普遍减退。遗忘症:为回忆的丧失。完全性遗忘:一段时间的全部经历的记忆丧失。部份性遗忘(界限性遗忘):对部分经历或事件不能回忆。

4、 记忆增强:对病前不能够且不重要的事都能回忆起来。,错构症:记忆错误,对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发生时间、地点、情节 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移。 虚构症:是记忆错误的另一类型,以一段虚构的事实来填补他所遗 忘的那片段经历。其内容可以很生动,带有荒诞色彩,常瞬间即忘。 遗忘综合征:当严重记忆减退、错构、虚构及严重定向障碍组合在一起时,又称作柯萨可夫综合征。,5、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又称智力低下,指个体成熟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大脑损害或功能障碍,致使智力发展低于正常同龄儿童水平。智能减退:个体发育成熟后,原充分发展的智力下降,若在意识清晰状态,出现全面的智力衰退,则称痴呆。,(二)情感障碍,1、病

5、理性优势情感:情感高潮、欣快、情绪低落、焦虑、恐惧等。 情感高潮:情感活动持续性明显增强,病态喜悦、自负、夸大、有感染力。 欣快:有幸福喜悦的内心体验,面带笑容表现轻松,但给人以呆傻、愚蠢和幼稚可笑的感觉,病人说不清高兴原因,内容单调刻板。,情绪低落:负性情绪增强,愁眉不展、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焦虑:无故过份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和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表现紧张、恐惧、坐立不安、搓手顿足、惶惶不可终日,可有惊恐发作发作性极度焦虑、惶惑不安、体验到频死之感,伴呼吸困难、心跳加快。 恐惧:持续性地对特殊的人、物或情境产生惧怕与回避的现象。有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单纯恐怖症和学校恐怖症等。,2、情绪

6、反应性障碍:情感脆弱、情绪不稳、易激惹性、情感爆发、情感淡漠、情感迟纯、情感麻木等。 情感脆弱:轻微外界刺激即引起明显的伤心体验。 情感失禁:是情感脆弱的最严重形式,对情感反应及其行为完全失去控制能力,轻微刺激后内心体验立即无保留地、过分地表现出来。 情绪不稳:情绪容易被动,并有向极端发展的趋势。 易激惹性:一般性刺激即引起强烈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情感爆发: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下,突然出现短暂的情感宣泄状态,整个症状杂乱无章,变化很大,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也呈戏剧性的表演色彩,可伴轻度的意识障碍。 情感淡漠: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 情感迟纯(情感平淡):较情感淡漠轻,本该引起明显情

7、反应的刺激却反应平淡,缺乏相应内心体验感。表现高级情感和细微情感的逐渐丧失。 情感麻木(情感性休克):强烈精神刺激下引起的暂时性情感反应的抑制状态。表现呆若木鸡。,3、情感表达障碍,强制性哭笑:指无外界刺激而突然出现自发的、刻板的、不能控制的哭和笑。 情感倒错:情感反应与外界刺激相反。 情感不适切(情感不协调):指情感反应与外界刺激或思维活动不一致。 强迫情绪:指不自主的、反复地出现某种情绪体验,明知不必要,但无法摆脱。常见为强迫性恐惧。常与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强迫行为共存。 病理性心境恶劣:指无外界任何原因而出现的短暂的心境低沉、苦闷、怨恨,可伴有强烈的敌意、攻击、自伤和自杀行为,持续数 日

8、,主要见于癫痫、也见于人格障碍。,(三)意志行为障碍,意志是指人们为达到预定的目的,克服困难、所采取的自觉活动。意志活动具有指向性目的性、自觉性及坚强性、果断性和自制性的特点。 意志障碍:意志增强、意志减弱、意志缺乏、意向倒错、强迫意向等。,1、意志障碍,意志增强:在病态的目的动机支配下,意志活动的增多与意志力量的增强。 意志减弱:意志活动减少和意志力量普遍减退。 意志缺乏:意志活动缺乏,意志力量极度减退。 意向倒错:意志活动违背般常情,让人难以理解。食意向倒错者吃泥土,粪便、木头,性意向倒错中的自虐癖、施虐癖、恋物癖等。 强迫意向:指不自主的反复想做某一违背自己意愿行为的强烈内心冲动,明知不

9、对难以摆脱,伴有强烈痛苦的不安情绪,如向迎面开来的汽车冲去的冲动,端起饭碗时就有向他人头上泼去的冲 动。,2、运动及行为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整个精神活动增强,表现动作和言语活动的显著增加。 精神运动性抑制:整个精神活动降低,言语动作普遍迟缓和减少。(木僵:不语、不动、不吃,亚木僵可偶尔走动,少量言语。) 违拗症:对别人向他提出的要求不仅没有相应的行为反应,甚至加以抗拒。行为反应与医生要求完全相反的称主动违拗,对别人要求加以拒绝,不去执行的称被动违拗。 模仿动作:无目的地模仿别人的动作。 强迫动作:不由自主地重复进行明知不必要做的动作。,(四)意识障碍,1、环境意识障碍 意识水平降低:表现意识

10、清晰程度的下降。嗜睡状态:意识清晰度轻微降低,处于睡眠状态,但接受刺激后可立即醒转,并能正确交谈,只是比较简单,刺激一旦消失即又入睡。可有轻度定向错误。,意识模糊(意识混浊):处于反应迟钝状态。强烈刺激才能引起反应,病人思维迟缓,注意、记忆、理解都有困难,对时间、地点、人物可有定向障碍。此时吞咽、角膜、对光反射均存在,可出现原始动作(舔唇、伸舌、强握、吸吮等)。昏睡状态:以言语反应接近消失为特征,周围环境及自我意识均丧失,压眶可有面部防御反射,角膜、睫毛等反射减弱,对光、吞咽反射仍存在,可有不自主运动及震颤。昏迷:意识完全消失,对任何刺激不产生反应,吞咽、防御、甚至对光反射均可消失,可引出病理

11、反射。,2、意识内容改变,谵妄状态: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出现大量恐怖性的生动、鲜明的错觉、幻觉和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思维不连贯,片断妄想,情绪紧张、恐惧、焦虑,行为冲动,杂乱无章,有定向障碍,意识波动,昼轻夜重,清醒后部分或全部遗忘,可见到下面两种特殊类型谵妄:,意识错乱状态:与谵妄状态类似,但程度更严重,以各种精神活动的整体障碍或解体为特征,出现片面的幻觉和妄想,言语极不连贯,情绪惶惑、恐惧、焦虑、行为紊乱,出现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定向力完全丧失,持续时间较长,一般数日至数周恢复,也可衰竭死亡。 酩酊状态:在意识清晰度轻度降低的情况下伴有真实的情感体验性变化。情绪轻度增高,但很不稳

12、定,极易伤感和激动,话多,易与人争吵。见于醉酒、慢性缺氧、安眠药过量和拳击者脑损伤。,3、意识范围改变,朦胧状态:意识范围缩小或狭窄,伴意识清晰度降低。在此缩小的范围内,可有相对正常的感知觉,以及协调连贯的复杂行为,但除此以外事物都不能正确感知判断。有定向障碍,片断的幻觉、错觉、妄想和相应的行为。常突然发生,突然中止,持续时间不长,数分钟至数小时,数天少见。事后遗忘或部分遗忘。 睡行症(梦游症):入睡不久起床,进行一些简单无目的的动作。发作时眼神呆滞,表情呆板,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很难唤醒,发作后又能安静入睡,次晨完全遗忘。,神游症:早晨起床后或白天突然离家外出,漫无目的地游走,长度旅行,对外

13、界刺激缺乏相应反应,随身携带物品任意丢失也全然不知,有时进入陌生人住所作一些简单而无目的性的活动,持续数小时或数日突然清醒,对病中经过不能回忆或部分回忆,不知为何自己身处异地。,4、自我意识障碍,人格解体:对自身状况产生一种不真实体验,属存在性意识障碍,病人觉察不到自己的精神活动或躯体的存在,丧失了“自我”。 双重人格(双重自我):属统一性意识障碍。病人在同一时间内体验到完全不同的两种自我。若同时体验到两种以上的人格特征时称多重人格。 交替人格:属同一性意识障碍,指不同时刻体验到两个不同的自我的存在。,5、定向障碍,定向障碍指对环境或自身状况的认识能力丧失或认识错误。 时间定向障碍: 空间定向

14、障碍:不能辩认自已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如不知身处何地,出门迷失方向。 人物定向障碍,(五)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不伴有精神症状的人格适应缺陷,其行为倾向的发展没有明确的起迄时间,发展缓慢,极难治疗,但也不是不可矫正的状态。 人格障碍的产生一般认为是人格发展过程的不成熟和产生的畸变,它是人格在发展和结构上的明显偏离正常,这就导致个体以适应不良的方式持久地对待四周事物和做出极度的情感反应,从而产生明显的心理社会功能异变。,人格障碍是一组以人格结构和人格特征偏离正常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患者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社交和职业功能,患者自己感到痛苦。 人格障碍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

15、到成年或终生,18岁以前诊断为儿童行为障碍,18岁以后诊断为成年人格障碍。,32,人格障碍的分类,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IV,1、偏执型人格障碍 2、分裂样人格障碍 3、分裂型人格障碍 4、表演型人格障碍 5、自恋型人格障碍 6、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7、边缘型人格障碍 8、回避型人格障碍 9、依赖型人格障碍 10、强迫型人格障碍,中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CCMD-3,33,人格障碍的分类,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IV,1、分裂型人格障碍 2、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3、表演型人格障碍 4、自恋型人格障碍 5、依赖型人格障碍 6、偏执型人格障碍 7、冲动型人格障碍 8、强迫型人格障碍 9、未定的人

16、格障碍,中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CCMD-3,人格障碍的原因,人格障碍的产生有先天生物遗传素质因素与后天环境习得因素的作用。 遗传因素(脑发育因素):根据对人格障碍者的家谱调查、双生子调查以及染色体调查,认为遗传与人格障碍有关,而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颞叶癫痫及脑外伤等可为促发因素。所以生物因素是形成人格障碍的原因之一。 不良教育:婴幼儿时期母爱的剥夺,父母离婚,家庭感情破裂,长辈过分溺爱,不合理的教育常是人格障碍形成的重要原因。 社会因素:家庭结构不稳定,离婚率高,弃婴私生子等。社会风气恶劣,黄色书刊及色情影视影响。,人格障碍的特征,早年开始,严重的人格缺陷 具有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难与相处的人际

17、关系 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行为目的和动机不明确 缺乏责任感,相对稳定性 矫正、矫治困难 常见的人格障碍有,1、 反社会型人格,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 患者在本能欲望、情绪气质、兴趣嗜好和价值观念方面与常人不同,但没有认知、判断、推理方面的智能障碍,亦无妄想幻觉,其共同心理特征是情绪的暴发性,行为的冲动性,对社会与他人很冷酷而缺乏好感与同情心,缺乏羞愧悔改之心,目无现行法纪观念而另有反常价值观念(如惟恐天下不乱、害人为乐),不能从挫折与惩罚中吸取教训。,不带有焦虑症与情感症的症状,情绪上既少焦虑,也少激动。 对人对事,无轻重缓急,既无责任心,亦无义

18、务感,因此,在言行上无法取信于人。 缺乏坦诚的气质,予人以虚伪的印象。 知过而不悔改,且无羞耻之心。 对别人的侵犯,事先并无明确动机或计划,多起于隐藏性的冲动。 缺乏是非善恶的判断能力,不能从失败经验中获取教训。 极端自我为中心,在剥夺别人权利以满足其私欲之后,不肯对人回报,甚至不愿付出应有的亲情与爱意。,情绪冷漠而缺少变化,不似常人般受外因感动而有喜怒哀乐的表情。 缺乏领悟能力,不能见贤思齐,不能从别人的楷模行为中学习到改变自己。 虽不关心别人,但却强烈需求别人的关注与信赖。 常在幻想状态下对人表现恶作剧行为,以粗鄙丑陋的言行惹人厌恶,此种行为表现尤以酒后为烈。 反社会人格者不显示自杀倾向。

19、 在两性关系上,纯以自我满足为出发点,与异性交往从不认真,从不向对方付出真心与爱情。 生活无目标,无计划,也无方向,在生活中一切活动,就其自身幸福而,都是一些自毁行为。,(1)反社会人格的心理成因,反社会人格的形成,与其他心理异常者不同。反社会人格并非由于生活压力过大,或遭遇严重情绪打击后所形成的心理疾病,而是自幼在心理发展上,因长期适应不良而形成的一种反常性格。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反社会人格的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其个体幼年生活不能在亲情爱意中获得人格的健全发展而造成的。 认知学派认为反社会人格的成因是由于他的认知结构与别人不同,一般人在根据其社会知觉,从事人际间权利义务的判断时,总会从利害得失的多

20、方面,考虑到自己之外,也会考虑别人。,认知理论认为:这种能力和态度的形成,是在家庭环境中所养成的,如果父母对子女的管教方式过份放纵,对子女的行为不教以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要子女有要求,也不管是否合理,都无条件的给予满足,这样会导致子女认知能力窄化,态度自我为中心,在遭遇困境时,缺乏挫折容忍力,不能以耐心与效力去克服困难。所以认知理论认为反社会人格类型是由于不当的教育造成的。,行为主义学派认为: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或因父母过份苛刻,儿童所感受到的只有惩罚,没有奖励,因而形成个体以制约学习的方式来逃避惩罚。或由于父母对子女过度保护或溺爱,使儿童自幼养成有所需求时,非立即满足不可的不体谅别人的性格。

21、如果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子女,长大后在社会上自然难与人相处。,(2)反社会人格的表现,极端自我为中心。 无责任心和义务感。 无羞耻感和内疚感。 易冲动易激动。 情感冷漠。 虚伪、缺乏坦诚。 自毁行为。,2、表演型人格,表演型人格又称癔症型或戏剧型人格障碍。 是一种以过分情感化和夸张言行吸引他人注意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的表现,表情夸张,情感肤浅 表现欲强 自我中心 寻求注意 病理性说慌 受暗示性强 社会适应不良,3、冲动型人格,冲动型人格又称爆发型或攻击型人格障碍。 是一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而突然爆发非常强烈的愤怒

22、情绪和冲动行为,且自己完全不能克制。,冲动型人格具体表现,行为冲动 情绪不稳 人际关系失调 生活空虚,焦虑不安冲动型人格障碍与先天气质因素有一定关系,也有人认为是素质上缺少应激能力或植物神经功能不稳所致。,4、偏执型人格,偏执型人格是一种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其主要表现有: 敏感多疑 极端自负 敌对固执 病理性嫉妒,5、焦虑型人格,焦虑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缺乏自信和行为退缩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其主要表现为: 个性敏感 缺乏自信 行为被动退缩 焦虑体验,6、强迫型人格特征,做事犹豫不决,思虑甚多。 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反复核对,注意细节,忽视全局。 过于严肃、认真、谨慎,缺少幽默感。 循规蹈距,缺少创新与冒险精神。 坚持己见,要求别人按他的规矩办事。 焦虑、悔恨情绪多,愉快、满意情绪少。,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心理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