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宋明理学班 组 姓名: 组评: 师评: 【学习目标】1、通过第一关“基础知识”部分“导学一、二、三、四”的自主学习,掌握宋明理学各阶段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2、通过第二关“智能提升”部分“导学五、六”的思考,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和理解宋明理学的深远影响。重点:目标 1 难点:目标 2【使用说明学法指导】(限时 20 分钟独立完成。 )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 P13-16,进行知识梳理;2)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并熟记基础知识;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 “我的疑惑”处,以备课上集体讨论、突破。【知识梳理】批划勾注,
2、独立思考,认真作答!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活学活用名词解释:理学是一种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 继承孔孟正宗并能 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故名“理学 ”。它是宋明时期儒家思想的主流学派,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导学一:宋明理学出现的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要求:阅读课本 P13 页的内容,在课本上对理学兴起的背景、过程、主要代表、影响进行勾画、批注。 【A 层识记】三教图导学二:理 学 的 创 立 ( 北 宋 五 子 )周敦颐 邵雍 张载 程颢 程颐要求:阅读课本 P14 页的内容,对北宋五子的思想、贡献进行勾画、批注。 【A 层识记】导学三:理学的成熟(南
3、宋朱熹)1、要求:通过阅读课本 P15 页的内容,结合资料,在课本上对理学成熟的标志、表现进行勾画、批注;2、阅读材料,思考下面的问题: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 为地,凡生于天地之 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文公文集材料二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 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三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 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 “遏人欲而存天理”。上述材
4、料中包含了朱熹的主要观点,认真阅读教材,结合资料,从理学的宇宙观、理学的方法论、理学的社会政治观三方面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 【B 层理解】导学四: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1、要求:通过阅读课本 P16 页的内容,结合资料,在课本上对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地位影响进行勾画、批注;2、阅读材料,思考下面的问题:材料一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材料二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 “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 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 明白过来,就
5、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三: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知行合一”上述材料包含了心学的主要观点,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从心学的宇宙观、心学的方法论两方面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心学的主要观点。 【B 层理解】第二部分:智能提升开阔思维导学五: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材料一:赏花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二程说:“天生的。 ”朱子说:“对 ,天生的。 ”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 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美 丽的。 ”材料二:父子关系二程说:“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这是上天安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孝。 ”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
6、安排的,并且儿子不能有忤逆之念,这就是孝。 ”阳明说:“孝顺自己老爸是应该的,人本来就有孝心,但我们对别人的老爸也要孝,这才是真正的孝。”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C 分析归纳】导学六:宋明理学的主要影响材料一 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材料二 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 亲,君臣有 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三 程颐:“饿死事小,失 节事大”材料四 张载:“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消极和积极
7、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C 理解归纳】【达标检测】 (针对训练、查漏补缺、活学活用! )【A】1、 (2011 年广东文综,14)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A】2、 (2011上海单科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A】3
8、、 (2010广东文综15)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A】4、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B】5、 (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 。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 “心外无物” B “天地为万物之本”C “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C】6、 (2
9、010浙江文综17)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 ,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学后反思】请将你仍未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问题写下来;或者归纳本节自己最大的收获!我最大的收获: 我的疑惑: 答案 AACCAB导学三:1、理学的宇宙观:“理”是世界的本原,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物如绝对精神、上帝的意志。2、理学的方法论:怎么才能通达“理”?格物致知。 “格物”就是了解天下万事万物的道理即穷理;“致知”就是心里明白了。
10、 “格物致知” 即通过接触天下万事万物去体会、加深对先天存在的 “理”的体验与最终贯通3、理学的社会政治观:存天理,灭人欲导学四:1、主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的本源在人的意识,它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精神、意志等。2、心即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3、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导学五:同:世界的本原是“理”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 。同:都认为伦理道德是“天理”决定的;人们要提高道德修养,不要偏离天理 。异:对人们道德修养的要求和途径不同。导学六: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其实质是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的新发展。可取的一面: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
11、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调节、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不可取的一面: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长幼有序,怜贫恤寡,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等)商场着火了程朱理学代表陆王心学代表反复观察火情,寻找逃生方法 闭目静坐,想象着火会自生自灭,千万不能乱了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