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目 录第一章 总 则 .51.1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背景 .51.2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71.3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期限 .91.4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依据 .91.5 城市规划区范围 .10第二章 县域城镇与村庄体系规划 (2004) 112.1 规划范围 .112.2 规划目标与规划原则 .112.3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32.4 县域人口预测 .342.5 城镇化水平预测及其实现的途径 .352.6 城镇体系战略规划 .362.7 城镇规模结构规划 .392.8 城乡经济联系区组织 .402.9 行政区划调整建议 .422.10 中心村规划 .432.11 建设分区引导与
2、管制规划 .452.12 土地利用与城镇发展协调规划 .472.13 交通与城镇协调发展规划 .482.14 服务设施与城镇协调发展规划 .502.15 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53第三章 城镇体系新格局 .573.1 影响城镇体系规划的新因素 .573.2 县域城镇体系的新格局 .58第四章 城市发展规划 .624.1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624.2 城市性质 .6624.3 城市职能 .674.4 城市发展目标 .674.5 城市规模 .68第五章 城市现状及存在问题综述 .705.1 现状评述 .705.2 旧城改造问题 .875.3 城市存在问题综述 .89第六章 城市用
3、地规划 .916.1 城市总体布局 .916.2 城市单项用地规划 .936.3 旧城改造规划 .100第七章 道路交通规划 1037.1 规划原则 .1037.2 规划目标 .1037.3 规划结构 .1047.4 规划措施 .104第八章 绿化景观规划与文物古迹保护 1118.1 绿化景观规划 .1118.2 文物古迹保护 .113第九章 旅游规划 1169.1 遂昌县旅游现状 .1169.2 旅游市场背景分析 .1189.3 遂昌县旅游市场分析 .1209.4 遂昌县城旅游资源总体评价结论 .1229.5 遂昌县旅游发展规划 .122第十章 基础设施规划 12510.1 给水工程规划 .
4、12510.2 排水工程规划 .129310.3 供电工程规划 .13110.4 电信工程规划 .13410.5 供热工程规划 .13610.6 燃气工程规划 .137第十一章 生态环境规划 14011.1 现状 .14011.2 生态功能区规划 .14311.3 本次规划范围内生态绿化保护范围的确定 .149第十二章 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15012.1 环境保护规划 .15012.2 环境卫生规划 .158第十三章 城市防灾 16313.1 防洪规划 .16313.2 城市消防规划 .16613.3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16613.4 人防规划 .170第十四章 郊区规划 17114.1
5、 现状及存在问题 .17114.2 规划原则 .17214.3 规划措施 .172第十五章 近期建设规划 17415.1 近期建设目标 .17415.2 规划原则 .17415.3 规划措施 .17415.4 近期建设方向和要点 .17515.5 具体建设控制 .175第十六章 规划实施对策 177附录一:遂昌县域产业发展布局研究 .1804一、产业布局的现状和特点 .180二、工业布局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180三、遂昌县产业布局的总体构想 .181四、对策与措施 .187附录二:城市规模测算研究 .189一、测算结果 .189二、测算步骤 .189三、规模验证 .196附录三:关于我省“
6、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及有关情况的汇报 .198一、我省“十一五”规划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198二、我省“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的初步考虑 .199附录四: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加快人口内聚外迁部分 .203一、加大城乡教育统筹力度 .203二、加快下山脱贫小区建设 .203三、推进中心镇建设 .204四、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204五、加快农村资产管理制度改革步伐 .204六、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205七、做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 .2055遂昌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第一章 总 则1.1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背景1.1.1 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新
7、科技革命快速发展的趋势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跨入 21 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它导致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从而使社会生产力高效化,促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融合程度不断提高。此宏观背景一方面给遂昌县城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另一方面也要求县城加快体制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突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主动力,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迎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1.1.2 在我国宏观发展形势良好的背景条件下,以三大城市群发展为代表的“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集聚发展”成为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旋律。世界城市史上,有一个共同规律这就是被描述为“纳瑟姆曲线
8、”的城市化规律。该曲线有两个拐点:30%和 70%。在 30%以前,这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开始启动,由 30%-70%的高速发展阶段正是这个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当该国城镇化水平达到 65%-70%以后,这个国家就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社会。我国城市化在建国以后的 30 年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近 20 年,城市化水平由 1978 年的 17.9%上升至 2000 年的 30%。因此根据“纳瑟姆曲线”规律,我国将进入高速城市化的阶段。在社会经济宏观形势发展良好的背景下,各地城市建设发展迅猛,已经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塘三大城市群。城市群内部的城市在经济上联系密切,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规模效
9、益的发挥,这将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主旋律。遂昌县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范围,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必须注重自身在区域内的定位,努力融入地区经济发展链中,在良好的宏观发展条件下实现城市突破性的发展。1.1.3 浙江省提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新要求。浙江省提出 2020 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不失时机地加快城市化进程,以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在此背景下,遂昌县必须相应全省提出的城6市化新要求,在规划期内加快现代化步伐。而作为县域发展条件最好的经济中心遂昌县城,应进一步改善县城投资环境,吸引产业集聚,依托现有优势,促进企业升级,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最终与
10、浙江省同步实现现代化。1.1.4 即将修建的衢丽铁路和龙丽高速公路为县城提供了发展要素优势,提升了区域核心竞争力,为遂昌县由封闭的山区城市走外向型发展道路创造了契机。衢丽铁路和龙丽高速公路的建设凭借优良的对外交通条件改善了沿线城镇用地的经济发展环境,促使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北界新路湾及新路湾云峰二级城镇发展轴向一级发展轴提升;与此相对,原规划确定的县域一级城镇发展轴云峰遂昌石练一线,交通条件仍然薄弱,远不如北界新路湾及新路湾云峰一线轴向发展的交通条件好。交通条件发生重大改变对全县城镇体系结构产生影响,遂昌县城自身发展方向需要重新论证。1.1.5 遂昌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交通环境的改变改善了
11、投资环境,由此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聚集影响了全县的城镇体系结构,加剧了全县范围内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和环境的压力,遂昌县在新的发展背景下需要重新论证自身发展方向。遂昌县周边的交通环境正在发生变化,随着金温铁路建成,浙赣铁路改复线、金丽温、杭金衢高速公路建设及龙游至丽水高速公路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遂昌县的投资环境。早在 90 年后,遂昌县加快二、三产业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就已实现 IIIIII 的突破,而投资环境的改变将进一步带来经济的繁荣和产业集聚。但是,遂昌县处在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又是用地极为紧张的山区县城,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加剧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如何节约利用国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1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是遂昌县城未来发展面临的新课题。1.1.6 经济高速发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带来旅游市场的繁荣,遂昌县拥有丰富的文化和生态休闲资源,为了适应新形势,遂昌县城的城市性质需要重新定位。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消费个性化成为市场的主流方向。在国内旅游市场上则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各具特色的观光、度假、休闲、科考、探险、生态、健身、体育旅游和专项旅游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改变了过去由观光旅游一统天下的局面。从对国际国内以及长江三角洲的旅游市场分析,传统的度假项目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新兴的生态度假、康体度假的发展丰富了度假旅游
13、的内容。针对市场上的变化,结合遂昌县拥有丰富的文化和生态休闲资源的开发潜力,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发展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业,遂昌县城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城市7性质需要重新调整定位。1.1.7 遂昌县城内外交通联系和用地功能布局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亟需调整改善。遂昌县城的内外交通状况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矛盾,道路等级不明确、功能混合;城市用地功能布局不合理,特别是旧城功能亟需调整。随着城市未来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对道路系统以及道路与用地布局的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通过新一轮规划对现状存在的矛盾进行梳理调整。1.1.8 上轮规划实施过程中与新环境新发展相比存在不足通过对遂昌县现
14、状的调查,发现上轮规划实施后造成的现状,有些方面在新形势下凸现不足,还有些方面存在存在失误。这些都对城市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带来隐患,是本轮规划需要着重解决处理的地方。主要包括:城市结构未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依然保持单中心的发展模式,无法适应城市未来进一步发展对用地的需求;旧城改造的力度不够,老城的交通问题大;城市道路系统不完善,特别是城市组团间交通连接弱,主次干道结构没有形成系统,亟待强化;现状调查显示,对上轮规划的实施落实不够,特别要提到的是凯恩集团新厂址选择不当,阻挡了规划道路红线。这些都是本轮规划中需要重点调整的地方。1.2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与原则1.2.1 巩固确立和认真落实科学
15、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认真研究和解决中国发展的许多重大问题,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特别是抗击非典斗争的重要启示,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所谓科学发展观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指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所谓“五个统筹”是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推进改革和发展。本次修编的遂昌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必须巩固确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五个统筹”的指导思想和原
16、则,特别体现在:(1)本次规划应注重城市经济扩张式发展向集约化发展转化,提高产业用地的投入产出比,调整建筑密度,改善土地使用效益,实现由规模扩张型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2)本次规划应突出遂昌县作为全国生态示范地区的特点,加强环境保护,注重生态平衡,充分利用遂昌县山青水秀的自然环境,合理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使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统一,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8(3)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以及道路系统结构必须充分考虑城市未来跨越式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在规划上作出应对措施。(4)本次规划实施应注意新城开发与旧城改造相结合,新区旧城的建设同步进行互相协调,滚动开发,实现开发资金的良性循环,提高规划实
17、施的可操作性和持续性。(5)本次规划应充分考虑为远景战略发展预留发展空间和发展条件,为城市未来向东北地区继续发展在交通条件、用地布局等方面提供一定基础,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1.2.2 促进县域城镇体系协调发展原则遂昌县整体的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各局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县域内部的城镇及周边村庄在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必须统筹安排、保持协调,才能实现区域的稳步发展。本次规划应在县域范围内充分考虑规划城市建设区对城镇体系的影响,促使规划的城市建设区无论在城市规模和性质、经济社会发展、用地布局结构、交通等各方面都有利于全县整体的协调发展。1.2.3 促进县城城市区块协调发展原则老城区、东城区和云峰镇三大区
18、块组成本次规划的城市建设区范围,由于地形条件三部分各自形成相对独立的组团,城市形态比较松散。本次规划必须视三者为一体,统筹考虑用地功能、交通联系,不仅实现各区块自身发展完善,还要促进三大区块之间的协调发展。1.2.4 促进产业集聚原则产业集聚是吸引人口聚集,发挥集聚效益,繁荣地区经济,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环节。遂昌县目前通过加快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的集聚来提升县城的实力。本次规划应为第二产业的发展规划足够空间,吸引更多企业来遂昌投资、创业,促进遂昌经济发展。1.2.5 节约用地原则遂昌县城作为山区城镇,用地矛盾非常尖锐。土地为不可再生资源,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现实促使本次规划必须严格遵守节约
19、用地原则,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尽量利用荒坡地,少占耕地,统筹安排各项用地,努力实现非农建设用地由外延增量为主转向内涵挖潜为主,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1.2.6 促进各部门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修编的协调原则本次规划应注重汇总各部门制定的专项规划或与其保持良好的衔接,为其他部门的规划留有余地,以便不同类型的规划之间的有效协调,提高规划编制的效率和科学性,减少9因部门条块分割造成规划修改过程中不必要的阻碍。1.3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期限规划期限确定与遂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周期相一致,与城镇体系规划期限相一致。近期:2005-2010 年远期:2011-2020 年1.4 城市总体规
20、划修编依据1.4.1 相关法律、法规、规章(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98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98)(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199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1.4.2 主要技术规范、标准(1)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2)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GB/T50286-98)(3)其它相关技术规范1.4.3 相关规划(1) 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图文集 (1、2、9 卷) (2001.3)(2) 金衢丽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2004.11)(3) 浙江省铁路网规划研究
21、报告 (2004)(4) 遂昌县全面建设小康规划 (2004.1)(5) 遂昌生态县建设规划 (2004.6)(6) 遂昌县工业基地发展战略研究 (2004.2)(7) 遂昌县县域村庄布点规划 (2004.3)(8) 遂昌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 (2000-2010 年) (2002.8)(9) 遂昌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2003.6)10(10) 遂昌县妙高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3.11)(11) 遂昌县东城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3.6)(12) 遂昌县云峰镇城镇总体规划 (2004.2)(13) 遂昌县石练镇城镇总体规划 (2004.2)(14) 遂昌县大柘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
22、 (2004.3)(15) 遂昌县公路发展建设规划 (2004.8)(16) 遂昌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 (2004.8)(17) 遂昌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4.2)(18) 遂昌县矿产资源规划(19) 遂昌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003.11)(20) 遂昌县城区山体绿化工程总体设计 (2003.8)1.4.4 其他资料(1) 丽水统计年鉴 2003(2) 丽水年鉴 2003(3) 遂昌统计年鉴 (2002、2003)(4) 遂昌县城乡建设志(5)各类政策文件若干,详见附录二、四(6)下山移民、文体、教育、电力、防洪、河道整治文件资料若干1.5 城市规划区范围本次规划用地范围分四个层次:第
23、一层次县域行政范围,即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面积 2539 平方公里。本次规划的城市发展方向和城市结构形态的确定以及对城镇体系规划作出调整建议是在整个县域范围内统筹考虑后论证确定规。第二层次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即妙高镇行政区范围大部分、云峰镇行政区大部分及邻近乡镇部分范围,面积 70 平方公里。由于支撑一个城市发展的条件除了建设用地以外,还包括各种外环境的配套。另外,本次规划的城市规模测算中人口规模的下山移民工程测算的人口来源覆盖了城市建成区及周边的行政村,同时郊区规划也是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编制。第三层次规划控制范围,即具体进行城市用地布局,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及周边部11分相邻的农田、水域的用地范
24、围,面积为 32.6 平方公里。第四层次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范围,面积 13.4 平方公里。12第二章 县域城镇与村庄体系规划(2004)2.1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遂昌县行政辖区,面积 2539 平方公里。2.2 规划目标与规划原则宏观层次城市体系规划有关内容及其对遂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评述(1)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 、城市化和城镇发展方针以我省 2010 年全省经济社会主要指标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多数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为依据,我省人口城市化水平 2000 年达到 36-38,城镇人口达 1640-1730 万人;2010 年达到 46-48,城镇人口达到 2210-2300 万人
25、。2010 年城市住宅人均使用面积达到 20 平方米,其中居住面积 14 平方米以上,成套率达 90以上,新建住宅 8500 万平方米,年平均建设住宅 850 万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99.5以上;燃气普及率达到 95;污水集中处理率大于 60,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0;城市垃圾处理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人均道路面积达到 14 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 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 9 平方米;城市防洪标准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城镇环境质量有明显提高;基础设施现代化与城市管理等方面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 、城镇体系框架全省城市经济区组织划分成杭州、宁波、温州三
26、个一级经济主区和金华、台州两个一级经济亚区,以地级行政单元划分二级经济区;县(市)级行政单元作为省域的基层城市经济区。城镇职能按城市经济区进行功能引导。其中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作为一级经济主区中心发展成省域中心;台州市、金华市作为一级经济亚区中心发展成省域次区域中心;嘉兴、湖州、绍兴、舟山作为二级经济区中心发展成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的工贸城市和港口、旅游城市,衢州、丽水作为二级经济区中心发展成边界地区中心和山区中心城市;县(市)域中心城镇作为基层城市经济区中心发展成县(市)域中心或次中心;一般建制镇13应作为农村地区中心形成农村二、三产业的集聚地和农村现代化、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基地。3) 、
27、城镇分区空间组织对丽水市域和遂昌县的要求浙南山地城镇点状发展区范围、发展规模、发展方向和空间组织范围:浙南山地城镇点状发展区包括遂昌县、庆元县、龙泉市、松阳县、景宁自治县、泰顺县、文成县、云和县等一市七县。规模:a、1995 年区域土地 14740.2km:,人口 188.8 万,占全省的 4.3,其中城镇人口 40.0 万,占全省城镇人口的 2.9;GDP63.2 亿元,占全省的 1.5;三次产业结构为38.6:31.8:29.6。b、规划至 2010 年区域人口 145.0 万,占全省的 3.0,其中城镇人口 50.0 万,占全省城镇人口的 2.2;GDP115.0 亿元,占全省的 1.0
28、;三次产业结构为 30:35:35。2010 年浙江省城镇人口规模(5 万人口)一览表表 2-2-1小 城 市市 、地特 大 城 市 :100( 万 人 )大 城 市 :50-20-10-5-0-752020 年浙江省城镇人口规模(5 万人口)一览表表 2-2-2市 、地100( 万 人 ) 50-100( 万 人 ) 20-50( 万 人 ) 10-20( 万 人 ) 5-10( 万 人 )5( 万 人 )杭州市杭 州 布 城 区( 含 萧 山 市 城区 )余 杭 市 城 区 、富 阳 市 城 区建 德 市 城 区 、 桐 庐 县 县城 、 塘 镇 、 临 安 县 县 城( 含 青 山 镇
29、) 、 淳 安 县县 城梅 城 镇 、 寿 昌 镇 、瓶 窑 镇 、 新 登 镇宁波市宁 波 市 城 区( 含 镇 海 城 区 、北 仑 城 区 )余 姚 市 城 区 、 慈 溪 市城 区奉 化 市 城 区 、 宁 海 县 县城 、 象 山 县 县 城 、 石 浦镇坎 墩 镇 、 泗 门 镇 、庵 东 镇 、 溪 口 镇 、周 巷 镇 、 观 城 镇 、逍 林 镇温州市温 州 市 城 区( 含 瓯 海 城 区 、龙 湾 城 区 、 柳华 城 区 、 瓯 北城 区 )瑞 安 市 城 区 、 乐 清 市城区 ( 含 虹 桥 镇 ) 、 平阳县 县 城 ( 含 螯 江 ) 、苍南 县 县 城 、 龙
30、 港 镇永 嘉 县 县 城钱 库 镇 、 金 乡 镇 、文 成 县 县 城 、 泰 顺县 县 城嘉兴 嘉 兴 市 城 区海 子 市 城 区 、 平 湖 市城嘉 善 县 县 城 、 海 盐 县 县城 , 长 安 镇 、 桐 乡 市 城 祟 福 镇 、 乌 镇 镇15市 区 ( 含 乍 浦 镇 、 全 塘镇 、黄 茹 镇 )区湖州市湖 州 市 城 区长 兴 县 县 城 、 南 浔 镇 、德 清 县 县 城 ( 含 城 关 镇 ) 菱 湖 镇 、 安 吉 县 县城 、 李 家 巷绍兴市绍 兴 市 城 区 (含柯 桥 城 区 、 袍江 城 区 )诸 暨 市 城 区 、 上 虞 市城 区新 昌 县 县
31、城 、 嵊 州 市 城区钱 清 镇 、 临 浦 镇 、枫 桥 镇 、 丰 惠 镇 、松 厚 镇 、 长 乐 镇金华市金 华 市 城 区 、 义 乌 市城 区 、 东 阳 市 城 区永 康 市 城 区 、 兰 溪 市 城区 、 浦 江 县 县 城 、 横 店镇苏 溪 镇 、 巍 山 镇 、芝 英 镇 、 磐 安 县 县城 、 武 义 县 县 城衢州市衢 州 市 城 区 江 山 市 城 区 、 龙 游 县 县城开 化 县 县 城 、 华 埠镇 、 湖 镇 镇 、 常 山县 县 城舟山市舟 山 市 城 区 (定 海 城 区 、沈 家 门 城 区 )岱 山 县 县 城 、 嵊 泗县 县 城 、 白 泉
32、 镇 、岛 头 镇台州市台 州 市 城 区 (椒江 城 区 、 黄 岩城 区 、 路 桥 城区 )临 海 市 城 区 、 温 岭 市城 区 、 玉 环 县 县 城( 含 坎 门 镇 、 陈 屿 镇 )松 门 镇 、 石 塘 镇 、 天 台县 县 城 、 三 门 县 县 城( 含 健 跳 镇 ) 、 仙 居 县县 城楚 门 镇丽水地区丽 水 市 城 区龙 泉 市 城 区 、 庆 元县 县 城 、 青 田 县 县城 、 云 和 县 县 城 、景 宁 县 县 城 、 松 阳县 县 城 、 缙 云 县 县城 、 遂 昌 县 县 城 、碧 湖 镇 、 壶 镇 镇 、温 溪 镇数量(个 )3 4 22 2
33、9 51 950-1000城镇人口(万人 )500 250 500 360 320 33016人均建设用地( /人 )90-95 90-95 90-95 90-95 90-95建设用地(2)475 238 475 342 304 330发展方向:以山区林业生态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山林经济为主要功能;根据非金属矿储量大、品种多、开采条件好的特点,在不损害生态环境与具备一定的交通基础设施前提下,合理开发;结合水利建设,加快水电资源开发,积极发展水利枢纽工程和水电站建设事业;发展边界贸易,推动边界地区中心城镇的发展。空间组织:遂昌、庆元、龙泉、松阳沿公路网呈面向丽水的点状分布;泰顺、文成、景宁呈面向温
34、州的点状分布。实施重点加强与金温铁路、公路和金、温中心城市及沿线城镇的联系。加强人口集聚和适度迁移。一方面,大力推进人口向县域中心集聚,壮大中心城镇规模,降低山区人口密度,尽快脱贫,并保护生态;另一方面应通过引导区域劳务输出及结合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人口适度向外迁移。4) 、城镇分区建设控制对遂昌县的要求遂昌县属于城镇点状发展区,根据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对城镇点状发展区的要求:作为相对独立的山地丘陵城镇或海岛城镇,要发挥集聚规模的效应,因地制宜采取“山上迁山下,小岛迁大岛”的人口迁移政策,提高各镇、村的建设质量,控制其数量的发展。城镇建设区要提高城镇用地的集聚效益和城镇设施的集中建设水平。城镇建设区
35、范围控制在 350 平方公里以内。城镇建设控制区要体现以自然环境和绿色植被为基调,烘托山区、海岛城镇风貌,17建成山区、海洋资源的开发基地。5) 、经济和社会保障住房发展目标:至 2000 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 12 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达17-18 平方米,城镇住房成套率达 85,新建城镇住宅 6000 万平方米,年平均建设住宅1200 万平方米;至 2010 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 14 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 20 平方米左右,城镇住房成套率达 95以上,新建住宅 8500 万平方米,年平均建设住宅 850 万平方米。(2) 浙江省金衢丽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1) 、规划范围与
36、层次、期限背景分析a、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出发,与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相适应,坚持科学发展观,确定城市群发展战略。b、立足长三角与浙江省提出金衢丽城市群发展总体框架。将金衢丽地区作为北接轨沪宁杭,东呼应甬温台,西、南辐射皖赣闽的长三角南部重要区域。按浙江省改革发展新举措要求,全面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进程,以建设绿色浙江省为目标,以建设生态省为主要载体,努力保持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c、金衢丽三市的内在发展金华市:打造一体化的浙中城市群,按照“资源优势共享、基础设施共建、产业优势共创、生态环境共保”的思路,进一步加强浙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研究,推动
37、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建设。衢州市:加快经济发展,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推进衢州制造业基地建设,增强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丽水市;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发展战略,北承沪杭金,东接甬台温,突破点线面,融入“长三角” ,以丽水中心城市为龙头,通过人口、产业集聚,带动区域城镇建设。规划范围与层次、期限对金衢丽地区的区域背景分析,研究范围为长三角区域即二省一市范围及与本区域相邻皖、赣、闽边境地区。规划范围即金衢丽行政区范围,包括金华市、衢州市、丽水市所辖三市市区及 18 个市18县土地面积,共 37052 平方公里。其中金华市 10918 平方公里,衢州市 8836 平方公里
38、,丽水 17298 平方公里。规划期限着眼于长远的战略框架。为便于有关数据的预测与专业规划的衔接,规划期限分 2004-2010 年、2011-2020 年二期。金衢丽地区城市群总体发展框架在金衢丽地区沿主要交通轴线形成“一体、两翼、二轴”城镇群体空间结构,即以浙中城市群为“一体” ,以浙赣线(金华衢州)和金丽温线(金华丽水)为“翼”构成依托中心放射扩展的城镇群体结构。金衢丽地区城市群空间分区规划金华市域城镇分布密集,各城镇经济发达且水平较为均衡。规划在该区域通过强化城镇之间的时空联系和经济协作进一步整合城镇群体空间,形成浙中都市带。衢州市域和丽水市域城镇分布松散,且中心城市经济实力相对较弱。
39、规划在该区域重点强化地域行政中心的“极核”功能,并利用区域性发展轴整合松散的城镇群体空间,形成衢州、丽水两市内三个城市群体和若干点状发展的县(市)域中心城市。区域城市群体空间组织表 2-2-3地区名称 组织模式 城市群体构成 核心城市(镇) 腹地城镇金东区、婺城区 金华市区罗店、雅畈、蒋堂、白龙桥、安地、琅琊、汤溪、罗埠、洋埠金华 兰溪市 兰溪城区 马达、女埠、永昌、香溪、游埠、诸葛、黄店、马涧、墩头、横溪永康兰溪武义武义县 柳城、泉溪、王宅、桃溪、桐琴、履坦、新宅永康市 永康城区 石柱、古山、龙山、花街、象珠金内经济开发区 汤溪金三角新城 孝顺、傅村、鞋塘义乌市 义乌城区 佛堂、赤岸、义亭、
40、上溪、苏溪、大陈东刚城区 歌山、东刚江、画水、巍山、虎鹿、佐村金华市域浙中都市带义乌市东阳市浦江磐安 东阳市横店城区 南马、湖溪、马宅、千祥19浦江 浦阳城区 黄宅、白马郑家坞、郑宅、檀溪、岩头、杭坪磐安县 磐安城区 新渥、大盘、冷水、仁种、尖山、玉让、尚湖、方前衢江区、柯城区 衢州中心城市杜泽、莲花、后溪、上方、峡川、全旺、大洲、湖南、高家、石梁、航埠、廿里、安仁江山市 江山城区(含 上余镇)清湖、四都、新塘边、贺村、坛石、人桥、吴村、淤头、扑八都、风林、峡口、K 台、石门龙游县 龙游城区(含湖 镇) 小南海、詹家、横山、塔石、溪口、忐棠、泽随江衢、龙常城镇群常山县 常山城区 辉埠、白石、芳
41、村、球川、招贤、青石;衢州市域点状城镇 开化县 开化城区(含 华埠镇)马金、池淮、桐村、封家、村头、苏庄、杨林、齐溪莲都区丽水中心城市 (含碧湖、联城、大港头)老竹畲族、双溪青田青田城区(鹤城、山口、温溪)船寮、东源、北山、海口、腊口、高湖、仁庄缙云 缙云城区新建、舒洪、壶镇、大洋、新碧、人源、东渡、东方缙丽青云城镇群云和 云和城区 紧水滩、崇头、石塘遂昌 遂昌城区大拓、石练、北界、云峰、王村口、金竹、黄沙腰、,新路湾松遂城镇群 松阳 松阳城区 古市、玉岩、大东坝、象溪庆元 庆云城区 竹口、荷地、屏都、黄田、左溪、贤良景宁 景宁城区 沙湾、东坑、英川、渤海丽水市域点状城镇龙泉 龙泉城区小梅、八
42、都、安仁、锦溪、查田、上烊、住龙、屏南金衢丽地区城市化水平预测表 2-2-420指标 金衢丽地区 金华市域 衢州市域 丽水市域1990 年人口数 (万人) 903.03 424.92 237.97 240.142002 年人口数(万人) 942.62 449.19 244.15 249.28户籍人口 数据年均递增率() 3.6 4.6 2.1 3.1四普人口数(万人) 872.91 412.00 226.02 234.89五普人口数(万人) 886.38 457.27 212.93 216.18人口普查 数据年均递增率() 1.5 10.5 -5.9 -8.3城市化水平() 36.68 41.
43、7 29.6 33.1城市化水平(五普口径)城镇人口(万人) 325.16 190.68 62.97 71.51常住人口(万人) 985 550 220 225年均递增率() 10.5 18.5 3.5 4.0城市化水平() 50-55 55-40 40-45 40-452010 年预测数据城镇人口(万人) 480-500 300-320 80-90 90-100常住人口(万人) 1180 700 245 250年均递增率() 18.5 24.5 10.5 10.5城市化水平() 65-70 70-75 60-65 60-652020 年预测数据城镇人口(万人) 810-830 500-520
44、 140-160 140-160主要城市人口规模表 2-2-5城镇群名称 城镇群体构成 人口规模(万人) 备注金华市区 100-150 金华中心城、兰溪市区、金西构成金华城市联合发展区兰溪城区 40-45金西经济开发区 5-10武义城区 15-20永康城区 45-50 含石柱镇、花街镇、永康、武义构成城市联合发展 区金华大都市带金三角新城 10-1521义乌城区 100-150 义乌城区、东阳城区、金东三角新城构成义乌城市联合发展区东阳城区 45-50浦江城区 10-20横店城区 10-20 新兴城市磐安城区 10-15衢州中心城市 50-60江山城区 20-25龙游城区 20-30 含湖镇衢
45、江龙常 城镇群常山城区 15-20丽水中心城市 50-60 含碧湖镇、水阁、联城、大港头青田城区 10-15 由鹤城、山口、温溪三镇组合而成缙云城区 10-15缙丽青云城镇群云和缄区 10-15龙泉城区 5-10松遂城镇群 遂昌城区(不包括云峰地区) 8-10松阳城区 10-15庆元城区 8-10景宁城区 5-6点状城镇开化城区 10-15金衢丽地区城市群空间分区对丽水市域和遂昌县的要求丽水市域包括丽水市区、缙云县、青田县、遂昌县、松阳县、龙泉市、庆元县、景宁县、云和县。a、空间结构“一心二群三点”城市群主体沿金温铁路和高速公路随山区谷地和盆地成串珠状轴带结构。总体上形成“一个中心城市、二个城
46、镇群体和三个点状分布的区域的中心城市城镇网络空间” 。一个中心城市即丽水中心城市,包括水阁、碧湖、联城、大港头。二个城镇群体缙丽青云城镇群:依托由金丽温高速、G330 国道、金丽温铁路复合而成的交通廊道,组织缙云、丽水、青田、云和三县一市以及沿线若干城镇,形成城镇群22体;松遂城镇群:依托丽水至龙游一级公路,组织遂昌县城、松阳县城以及沿线若干城镇形成缄镇群体。三个点状分布县(市)域中心城市景宁、龙泉、庆元在市域西南部分布相对松散,规划作为各自县(市)域的人口、产业集聚区和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成点状发展。b、发展方向突出生态保护,加快人口集聚。以发挥资源优势和地方工业为主要功能,优先发展农
47、林加工业、非金属矿资源开发型工业及小五金、机械、轻纺服装等特色工业。以丽水中心城市与县城为重点加快山区人口集聚。突出旅游功能培育,发展以山、林景观为特色的旅游区建设。根据非金属矿储量大、品种多、开采条件较好的特点,在不损害生态环境与具备一定的交通基础设施前提下,合理开发。结合水利建设,加快水电资源开发,积极发展水利枢纽工程和水电站建设事业,并逐步对分散的小型水电站实施整合。松遂产业(区)带主要依托松阳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和遂昌东城工业区,重点发展林特产品加工业、工艺品加工业及有色金属、食品、建材等行业。c、布局重点接轨温州、金华,融入温台沿海经济区。城镇群应通过余温铁路和公路加强与温州、金华的联系
48、,并以此为节点加强与杭州、宁波及上海的联系,积极依托区外中心城市发展区域经济。加强金温沿线极核的功能培育和规模扩张。本区城镇应重点围绕金温铁路和公路沿线发展,特别是沿线的县域中心城镇,积极引导本区域人口、产业向沿线的中心城镇集聚,促使其规模扩张和中心功能的形成。加强西南山区人口集聚和适度迁移。一方面,大力推进人口向县域中心集聚,降低山区人口密度,使贫困地区尽快脱贫,并保护生态,壮大中心城镇规模;另一方面,应通过引导区域劳务输出及结合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人口适度向外迁移。加快全省生态成本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金丽衢地区主要城镇的职能引导一览表表 2-2-623名称 职能类型 产业发展引导佛堂镇 工业型
49、 义乌市南部以加工工业为特色的经济、文化中心苏溪镇 工业型 义乌市北部以加工工业为特色的经济、文化中心上溪镇 工业型 义乌市西部以加工工业为特色的经济、文化中心及交通枢纽巍山镇 工业型 东刚市东北地方性中心镇,以机械工业为主古山镇 工业型 以五金机械制造业为主体游埠镇 工贸型 工贸和交通城镇,兰溪市与西南部的中心诸葛镇 旅游型 以旅游、工业为主黄宅镇 工业型 浦江县的交通枢纽,东南部经济中心城镇白马郑家坞镇 工业型 浦江经济开发区驻地、边界工贸型副中心柳城镇 旅游型 武义县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和旅游服务基地贺村镇 工贸型 浙闽赣三省边界的交通商贸重镇,江山市的经济次中心峡口镇 农副贸易加工型 江山市域南部的物资集散中心、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中心镇马金镇 旅游型 开化县域西北部集散中心,旅游服务基地,边贸重镇横山镇 工业型 衢州市域内的工贸重镇航埠镇 工业型 衢州市域内的工贸重镇溪口镇 工贸型 龙游县域南部山区的工贸型中心镇船寮镇 工业型 青田县域以轻工、机械和农产品贸易为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