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 内容简介:o 即时通讯(或即时通信,简称为 IM)是指能够即时发送和接收互联网消息等的业务。自 1998 年面世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即时通讯的功能日益丰富,逐渐集成了电子邮件、博客、音乐、电视、游戏和搜索等多种功能。即时通讯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聊天工具,它已经发展成集交流、资讯、娱乐、搜索、电子商务、办公协作和企业客户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目前人们熟知的,既有腾讯 QQ、微软 MSN 等综合类即时通信工具,也有网易泡泡、新浪 UC、百度 Hi、阿里旺旺、淘宝旺旺、盛大圈圈等垂直即时通信工具,还包括中国移动飞信、中国电信天翼Live、Skype 等跨平台、跨网络即时通信工具。截
2、至 2009 年底,我国即时通讯用户规模已突破 2.77 亿,同比增长 23.7%,其中手机即时通讯用户占总体用户的 1/3,规模达 9141 万。近年来,我国移动 IM 市场迅速爆发,在以中国移动为首的运营商势力强势带动下,2007 年我国移动 IM 市场规模达到 13.7 亿元,同比增长 92.9%。2008 年,中国移动即时通信市场获得了高速发展,我国移动 IM 市场规模超过 36 亿元,而其活跃用户达到 1600 万人次,比 2007 年同期增长 70%左右,其中移动 QQ、飞信、移动 MSN 用户数量分别排在前三位。目前国内即时通讯行业收入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广告收入,另一部分
3、是用户付费收入,其中用户付费收入包括购买无线增值、语音服务、在线游戏和其他互联网增值产品服务产生的收入(主要包括虚拟物品的出售等收入)。随着电子商务以及支付工具的发展,即时通讯的经济价值将进一步增强,也不可避免地遭遇更大的安全性问题。盗号木马、网络诈骗钓鱼等违法现象严重危害着广大网民的上网安全。即时通讯工具作为未来跨越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其发展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同时,其商业模式的发展将是未来要关注的焦点。免费与收费相结合的发展策略将是 IM 的主要发展模式。随着新兴即时通讯软件的崛起和细分领域的发展,网民不断尝试各种类型即时通讯软件以寻求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促使即时通讯市场注册帐户规模有
4、了快速增长。预计未来两三年中国即时通讯注册帐户将有望保持 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 年中国即时通讯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章。首先介绍了即时通讯的概念、功能、即时通讯工具的分类及产业链等,接着分析了国内外即时通讯行业的发展概况,然后对企业即时通讯、移动即时通讯、跨网即时通讯市场做了细致分析。随后对即时通讯的用户、运营商、竞争状况、协议与技术发展做了全面分析,最后分析了即时通讯行业的未来前景及趋势。您若想对即时通讯市场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即时通讯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o 报告目录:o 第一章 即时通讯(IM)相关概述1.1 即时通讯的概念及
5、功能1.1.1 即时通讯的基本定义1.1.2 即时通讯软体的起源与发展1.1.3 即时通讯的行业应用范畴1.1.4 即时通讯的主要应用功能1.1.5 即时通讯与微博的主要区别1.2 即时通讯软件的分类1.2.1 综合类即时通信工具1.2.2 跨平台即时通信工具1.2.3 跨网络即时通信工具1.2.4 垂直即时通信工具1.3 即时通讯的产业链及运营模式1.3.1 即时通讯的整体产业链形态1.3.2 基于服务模式的产业链分析1.3.3 基于销售模式的产业链分析1.3.4 即时通讯行业的商业模式解析1.4 即时通讯发展的宏观环境1.4.1 政治环境1.4.2 经济环境1.4.3 社会环境1.4.4
6、技术环境第二章 即时通讯行业分析2.1 全球即时通讯行业的发展综述2.1.1 全球即时通讯市场用户规模分析2.1.2 全球即时通讯行业的四大细分市场分析2.1.3 国际主流即时通讯产品的市场份额透析2.1.4 国际传统即时通讯工具风光不再2.2 中国即时通讯行业发展概况2.2.1 中国即时通讯行业发展历程2.2.2 即时通信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透析2.2.3 我国即时通讯行业全面进入跨网时代2.2.4 IM 经济价值突出亟需解决安全问题2.2.5 中国即时通讯市场趋向专业化发展2.2.6 即时通讯产品的主要发展趋势2.3 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发展状况2.3.1 2007 年我国即时通讯市场规模及格局
7、浅析2.3.2 2008 年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发展综述2.3.3 2009 年我国即时通信市场发展简况2.3.4 2010 年 1 月中国即时通讯市场数据分析2.3.5 2010 年 2 月中国即时通讯市场数据分析2.4 运营商即时通讯业务的发展2.4.1 运营商开展即时通讯业务的目的及现况2.4.2 中国电信运营商大举发力 IM 市场2.4.3 IM 市场互联网企业与运营商的博弈2.4.4 电信运营商开展即时通讯业务的对策措施2.4.5 运营商开拓即时通讯业务的前景探析2.5 即时通讯软件的应用分析2.5.1 IM 软件对于企业与个人的营销应用浅析2.5.2 IM 软件在教学领域的用途探究2.
8、5.3 IM 软件在电子政务的应用方案研究2.5.4 IM 软件在远程监测系统中的应用剖析2.6 即时通讯行业的问题及对策2.6.1 即时通讯的标准与协议亟需统一2.6.2 安全问题成为即时通讯发展的关键难题2.6.3 即时通讯行业的盈利模式尚待明晰2.6.4 国内即时通讯产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6.5 互联网企业进军 IM 市场面临的阻碍及突围策略第三章 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分析3.1 企业即时通讯的相关概述3.1.1 企业即时通信系统的概念3.1.2 企业即时通信系统的特点浅析3.1.3 企业 IM 软件的需求及选择要点透析3.2 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的发展概况3.2.1 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的发
9、展现况3.2.2 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凸显三大趋向3.2.3 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规模与格局透析3.2.4 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发展特点浅述3.2.5 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3.3 企业级即时通讯系统的技术体系解析3.3.1 企业级即时通讯系统的总体结构3.3.2 企业级即时通讯系统的网络结构3.3.3 企业级即时通讯系统数据库及支撑平台3.3.4 企业级即时通讯系统应用的关键因素3.4 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的问题、对策及趋势3.4.1 企业即时通讯市场推广面临的阻碍3.4.2 企业即时通讯软件安全问题突出3.4.3 促进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快速发展的建议3.4.4 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未
10、来发展趋势探讨3.4.5 未来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发展形势预测第四章 移动即时通讯(MIM )市场分析4.1 移动即时通讯的概念及国外发展情况4.1.1 移动即时通讯的定义及功能4.1.2 国外移动即时通讯业务发展形势4.1.3 国外移动即时通讯运营商的经营模式分析4.1.4 2013 年欧洲手机即时通信用户规模预测4.2 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市场发展概况4.2.1 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市场发展的两大阶段4.2.2 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发展的市场基础与需求4.2.3 2007 年我国移动即时通讯市场实现强劲增长4.2.4 2008 年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市场发展状况透析4.2.5 3G 时代移动即时通讯业务成电信
11、业新宠4.3 2009-2010 年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市场的发展4.3.1 2009 年第二季度我国移动 IM 市场格局浅析4.3.2 2009 年第三季度我国移动 IM 市场发展状况4.3.3 2009 年第四季度我国移动 IM 市场发展概况4.3.4 2010 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 IM 市场格局分析4.4 深入分析中国移动 IM 业务的价值链与商业模式4.4.1 移动 IM 业务的价值链构成4.4.2 移动 IM 业务的运营模式探析4.4.3 中国移动运营商开展移动 IM 业务的 SWOT 分析4.4.4 我国移动运营商开展移动 IM 业务的主要模式4.5 移动即时通讯市场的问题、对策及趋势
12、4.5.1 国内移动运营商开展移动 IM 业务面临的阻碍4.5.2 移动即时通讯业务发展的对策措施4.5.3 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市场发展趋势分析第五章 跨网即时通讯市场分析5.1 跨网即时通讯的基本概述5.1.1 跨网即时通讯的概念5.1.2 跨网即时通讯市场发展的基础5.1.3 我国跨网即时通讯发展的三个阶段5.1.4 跨网即时通讯的产业链解析5.2 跨网即时通讯应用进程及服务提供商分析5.2.1 早期移动 QQ 短信服务的问世5.2.2 移动即时通讯服务提供商开始壮大5.2.3 跨网语音服务逐渐兴起5.2.4 跨网即时通讯的应用版图进一步扩展5.3 跨网即时通讯产业的盈利模式分析5.3.1
13、网络广告5.3.2 无线增值5.3.3 通话费用5.3.4 各种跨网增值服务5.4 跨网即时通讯市场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前景5.4.1 中国跨网即时通讯市场存在的主要难题5.4.2 中国跨网即时通讯市场的发展潜力及趋势5.4.3 未来跨网即时通讯市场的开发重点第六章 中国即时通讯用户分析6.1 2009 年中国即时通讯用户特征透析6.1.1 用户身份特征6.1.2 用户使用行为特征6.1.3 用户使用心理特征6.1.4 用户互联网使用特征6.2 2009 年移动即时通讯用户分析6.2.1 用户规模6.2.2 用户性别结构6.2.3 用户年龄结构6.2.4 用户学历结构6.2.5 用户收入结构6.3
14、 2009 年主要即时通讯软件用户对比分析6.3.1 用户年龄特征6.3.2 用户学历特征6.3.3 用户收入特征6.3.4 软件消费能力特征6.3.5 用户互联网行为特征6.4 即时通讯用户的安全行为分析6.4.1 用户使用 IM 时的安全习惯与意识6.4.2 用户使用的 IM 工具的安全现状6.4.3 用户对 IM 工具的安全满意度第七章 即时通讯行业的主要运营商分析7.1 腾讯7.1.1 企业简介7.1.2 腾讯 QQ 的版本演进7.1.3 腾讯 QQ 相中 ICQ 拟大举进军海外市场7.1.4 腾讯 QQ 同时在线用户破亿创造中文互联网奇迹7.2 微软7.2.1 企业简介7.2.2 M
15、SN messenger 的运营背景分析7.2.3 微软 MSN 中国市场战略发生转变7.2.4 MSN 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解读7.3 阿里巴巴7.3.1 企业简介7.3.2 阿里旺旺的运营背景浅析7.3.3 阿里旺旺从单向 IM 工具转为综合服务平台7.3.4 阿里旺旺开始拓展 IM 网络广告业务7.4 中国移动7.4.1 企业简介7.4.2 飞信(Fetion)的运营背景分析7.4.3 飞信增加功能进一步挖掘潜在用户7.4.4 中国移动飞信业务的市场突围战略透析7.5 百度7.5.1 企业简介7.5.2 百度 Hi 的运营背景分析7.5.3 百度 Hi 的产品定位方略7.5.4 百度拟借
16、百度 Hi 打造全方位互动网络7.6 其他7.6.1 雅虎通7.6.2 新浪 UC7.6.3 TOM-Skype7.6.4 网易泡泡7.6.5 盛大圈圈第八章 即时通讯市场竞争分析8.1 即时通讯市场的竞争模型解析8.1.1 行业内竞争力分析8.1.2 进入威胁8.1.3 买方议价能力8.1.4 替代品的竞争8.2 主流即时通讯软件的竞争力分析8.2.1 客户竞争力分析8.2.2 产品竞争力分析8.2.3 资源竞争力分析8.2.4 综合竞争力评价8.3 移动即时通讯市场的竞争形势分析8.3.1 中国移动“飞信”8.3.2 中国联通“超信”8.3.3 中国电信“天冀 live”8.3.4 移动运
17、营商即时通讯业务的竞争力透析8.4 IM 运营商的竞争策略探讨8.4.1 明确竞争对象和手段8.4.2 定位用户群需慎重8.4.3 对于功能设计要深思熟虑8.4.4 发展目标要切合实际第九章 即时通讯行业的协议与技术分析9.1 IM 系统采用的主要协议标准9.1.1 XMPP9.1.2 SIMPLE9.1.3 Jabber9.1.4 CPIM9.1.5 IRCP9.2 国内外即时通讯行业技术专利部署状况9.2.1 即时通讯技术的应用空间广阔9.2.2 国际即时通讯行业的专利竞争形势9.2.3 国外即时通讯行业专利部署情况9.2.4 中国即时通讯行业专利部署情况9.3 即时通讯的工作原理及发展演
18、进探讨9.3.1 即时通讯的典型工作方式介绍9.3.2 即时通讯工具的通讯方式9.3.3 嵌入式即时通讯工具应运而生9.4 即时通讯软件的文本传输协议与互通研究9.4.1 主要 IM 软件的文本消息传输协议解析9.4.2 主要 IM 软件的系统架构剖析9.4.3 主要 IM 软件的互通研究第十章 即时通讯行业的发展前景及趋势10.1 即时通讯行业的发展展望10.1.1 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发展前景预测10.1.2 商务即时通讯市场蕴藏投资潜力10.1.3 新兴即时通讯工具存在发展潜力10.2 即时通讯行业的发展趋势探讨10.2.1 即时通讯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预测10.2.2 未来即时通讯工具的发展
19、趋向10.2.3 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将向“六化” 演进10.2.4 未来即时通讯行业的服务、技术及盈利形势o 图表目录:o 图表 IM 软件分类图图表 即时通讯市场整体产业链构成图表 服务模式产业链构成示意图图表 即时通讯销售模式产业链构成示意图图表 媒体双边市场模型示意图图表 即时通讯行业 PEST 分析图表 2003-2007 年全球即时通讯市场账号规模图表 中国即时通讯行业发展时间表图表 中国即时通讯功能发展趋势图图表 国内具有代表性的 IM 产品介绍图表 2005-2007 年中国即时通讯市场规模变化情况图表 2007-2012 年中国即时通讯用户规模及增长情况图表 2008 年中国主要
20、即时通讯软件月度覆盖人数情况图表 2008 年中国即时通讯软件有效使用时间份额图表 2008-2009 年中国即时通讯用户规模图表 2010 年 1 月即时通讯软件日均覆盖人数排名图表 2010 年 1 月即时通讯软件有效使用时间排名图表 2010 年 2 月即时通讯软件日均覆盖人数排名图表 2010 年 2 月即时通讯软件有效使用时间排名图表 历年中国即时通讯用户规模图表 2006 年 12 月即时通讯软件月度总覆盖用户数的市场份额图表 消息流示意图图表 协议对照表图表 一般远程监测技术示意图图表 即时通信结合起来的远程监测技术的典型示意图(一)图表 即时通信结合起来的远程监测技术的典型示意
21、图(二)图表 2006-2008 年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用户规模增长情况图表 2008 年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品牌结构图表 企业级即时通讯系统总体结构图图表 企业级即时通讯系统的网络结构图图表 2008 年 5 月全球手机用户每日进行交流的移动工具比例图表 2008 年中国手机网民使用各类移动增值业务情况图表 2007 年中国移动 IM 市场规模图表 2007 年中国移动 IM 市场品牌结构图表 2008 年中国手机网民使用移动 IM 产品情况图表 近一个月用户通过手机使用的聊天工具图表 2009 年第 2 季度移动 IM 市场账户数图表 2009 年第 2 季度移动 IM 行业活跃用户数市场
22、份额图表 2008-2009 年三季度中国移动 IM 市场规模图表 2009 年第 4 季度移动 IM 市场账户数图表 2009 年第 4 季度移动 IM 行业活跃用户数市场份额图表 2010 年第 1 季度移动 IM 行业活跃用户数市场份额图表 移动 IM 的价值链图表 国内移动运营商开展 IM 业务的 SWOT 分析图表 2008 年-2011 年国内移动 IM 活跃用户数预测图表 即时通讯发展各阶段的跨网应用图表 中国跨网即时通讯产业价值链图表 移动 QQ 和移动 MSN 对比分析图表 PICA 和 Fetion 对比分析图表 群英会互动广告平台示意图图表 Skype 和群英会基本功能对
23、比图表 2009 年 IM 用户性别比例图表 2009 年 IM 用户年龄结构图表 2009 年 IM 用户学历结构图表 2009 年 IM 用户收入结构图表 半年内用户使用 IM 软件数量(在 2009 年内)图表 2009 年 IM 用户联系人数量图表 2009 年 IM 用户联系人来源图表 2009 年 IM 用户上网地点图表 2009 年 IM 用户使用功能图表 2009 年 IM 用户登陆习惯图表 2009 年 IM 用户密码更换频率图表 2009 年 IM 内容安全状况图表 2009 年 IM 用户更换软件比例图表 2009 年 IM 用户软件更换原因图表 2009 年 IM 用户
24、使用过程关注要素图表 2009 年 IM 用户外挂使用情况图表 2009 年 IM 用户外挂使用原因图表 2009 年 IM 用户付费意愿图表 2009 年 IM 用户付费项目图表 2009 年 IM 用户上网设备情况图表 2009 年 IM 用户每周上网天数图表 2009 年 IM 用户平均单次上网时间图表 2009 年 IM 用户互联网服务使用状况图表 2009 年 IM 用户网络消费状况图表 2009 年移动 IM 用户性别结构图表 2009 年移动 IM 用户年龄结构图表 2009 年移动 IM 用户学历结构图表 2009 年移动 IM 用户收入结构图表 2009 年各类 IM 软件用
25、户年龄结构对比图表 2009 年各类 IM 软件用户学历结构图表 2009 年各类即时通讯软件用户收入对比图表 2009 年各类 IM 软件用户消费状况图表 2009 年各类 IM 软件用户每周上网天数图表 2009 年各类 IM 软件用户单次在线时长图表 2009 年主要即时通讯软件用户其他互联网服务使用情况图表 2008 年即时通讯用户使用的安全防护措施情况图表 2008 年用户更新即时通讯登录密码的频率图表 2008 年用户在即时通讯聊天中透露过的信息情况图表 2008 年用户是否及时更新即时通讯软件版本的情况图表 2008 年用户更新即时通讯软件版本对安全状况评价的影响图表 2008
26、年用户最常使用即时通讯工具的安全状况变化情况图表 2008 年用户上网地点对即时通讯安全状况评价的影响图表 2008 年用户在即时通讯平台上遇到的安全问题图表 2008 年用户对经常使用的即时通讯工具的安全满意度图表 1999-2007 年腾讯 QQ 的版本变化图表 QQ2010beta2 版简介图表 老式的 QQ 秀头像显示图表 新版 DIY 头像功能图表 MSN 历年主要简体中文版本比较图表 阿里旺旺(贸易通版)与贸易通的界面比较图表 阿里旺旺(淘宝版)与淘宝旺旺的界面比较图表 个人综合通信的业务模式描述图表 以飞信为核心的个人综合通信业务总体功能架构图表 以立体化的渠道联动进行飞信业务推
27、广图表 以触发式营销的渠道联动进行飞信业务推广图表 IM 工具竞争力分析模式图图表 2008 年第二季度 IM 活跃账户数图表 IM 软件市场份额指标得分情况图表 IM 用户保持率图表 IM 用户粘性指标得分情况图表 IM 产品安全性调查图表 IM 产品基本功能图表 IM 产品高级功能图表 团队 IM 经验指标得分情况图表 主要 IM 产品对用户需求理解指标得分情况图表 主要 IM 产品研发投入保障指标得分情况图表 主要 IM 产品产业链地位指标得分情况图表 主要 IM 产品可扩展用户储备指标得分情况图表 主要 IM 企业品牌影响力指标得分情况图表 主要 IM 产品的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图表 雅虎通的协议格式图表 2010-2012 年中国即时通讯用户规模及增长情况预测图表 2010-2012 年中国即时通讯市场注册帐号规模及增长情况预测图表 IM 软件的功能及 IM 运营商对用户提供的业务图表 IM 运营商的基本商业模式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