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课题 六、大海边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 信息窗 5 课时 1 课时 设计人 陈雪原教学目标设计 1、在具体情景中初步掌握运算顺序,会进行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碱混合运算;结合具体事例进行简单的估算。2、初步学会表达、夹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1、主探究法:经历探索 100 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性。2、发现法:能发现、提出并解决 100 以内数的加减计算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一、 谈话导入二、 观察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三、解决问题。1、解决红点标示的问题“用50 元钱去买贝壳和珊
2、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1)独立思考,列式(2)探索算法(3)分步列式2、教学绿点问题“要买海豚玩具、贝壳和海螺标本,一共需要多少元”教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途中所包含的信息,解决情境图中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模拟买纪念品的活动,让学生经历购物的过程,在体验的基础上,根据购物的情况自己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红点标示的问题“用 50 元钱去买贝壳和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是探索连减的计算方法。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不同,有的学生可能用连减的方法,依次写两个竖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试着那两个竖式合成一个连减的竖式,然后让学生分析一下两种写法有什么异同。在用连减的方
3、法解决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出“可以先算一共用了多少钱,再算剩下多少钱”的思路,然后放给学生去解决。学生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步列式计算绿点问题“要买海豚玩具、贝壳和海螺标本,一共需要多少元”是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教学时,可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师:课件出示情境图。生:观察途中所包含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师:出示红点标示的问题“用50 元钱去买贝壳和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生:独立思考生:试着那两个竖式合成一个连减的竖式,然后让学生分析一下两种写法有什么异同。:师:引导学生探索出“可以先算一共用了多少钱,再算剩下多少钱”的思路,然后放给学生去解决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4、四、课堂练习1、自主练习第一题2、自主练习第二题3、自主练习第七题4、自主练习第八题五、课堂小结重点解决连加竖式的写法问题,可让学生自己先尝试写,再与连减的竖式进行比较。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探索讲述连加竖式的写法。自主练习第一题是利用某一年 3 个月的月历卡,进行连加计算的题目。练习时,要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再计算。自主练习第二题是两步运算的题目,包含了加碱两步运算的所有情况。教学时,要先请学生独立做,然后重点交流计算每一道题时的运算顺序。自主练习第七题诗一到编数学故事的题。学生可以编成鱼鹰吃鱼的故事,也可以变成鱼鹰捉鱼的故事,只要学生编的情节合理,包含了图中所提供的数学信息就可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
5、生尽量提出需要加减两步解决的问题,并让学生独立解决。自主练习第 8 题诗一到解决小朋友租车郊游的开放性问题。练习时,可以小组合作,提出不同的租车方案。交流时要让学生说清楚确定租车方案的理由。引导学生交流收获体会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师:出示绿点问题“要买海豚玩具、贝壳和海螺标本,一共需要多少元”生:独立解决后全班交流。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生:看懂图意再计算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二题生:独立做,然后重点交流计算每一道题时的运算顺序。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七题生:编数学故事提出需要加减两步解决的问题,并让学生独立解决。师:出示自主练习第八题生:小组合作,提出不同的租车方案。交流时要让学生说清楚确定租车方案的理由。生:交流收获体会。板书设计买纪念品用 50 元钱去买贝壳和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50-25-17=8(元)25+17=42(元) 50-42=8(元)要买海豚玩具、贝壳和海螺标本,一共需要多少元?23+25+13=61(元)课后反思 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多样的练习形式,为学生创造用所学智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计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