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钟表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9193 页。教具、学具准备实物钟表、实物投影、微机课件;学生每人一个实物钟表、每人一张作息表、一张有四个时刻的作业纸。教学设计问题导入1 (在这一部分,教师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认整时,既明确了钟表的作用,又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还为后面的认识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问题分别是:“你们每人桌上有一个我们生活中的小伙伴,是谁呀?”“钟表是用来做什么的呀?”“你们认识时间吗?”指名学生回答。以问题引入,直接明了。用设问引起悬念,激发学生
2、的表现欲。课前,我们对学生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识整时,一部分学生认识半时。通过动手拨这个环节的设计,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自然地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当然,也有个别学生不认识时刻,所以拨不出来,但他们也会对知识感兴趣,认真地看其他人拨。2结合学生经验,让学生拨出认识的时刻。让学生动手拨一个自己认识的时刻,并提出:不会拨的小朋友可以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拨的。3投影展示。请拨出不同时刻的学生拿着自己的钟表到投影上展示。 (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拨的是什么时刻告诉大家。 )可能出现三种情况:a拨出整时。b拨出半时。c拨出几时几分。认识整时1结合学生拨出的整时刻,出示其
3、中的 3 个,让认识的学生说出时刻,少部分不认识的也会在其中找到整时的特点,慢慢学着认识。说完三个时刻后,教师规范学生语言:“小朋友们都说对了,但在数学中,我们要把几点说成几时,谁能再说一说,这三个时刻分别是几时呀?”让学生用“时”字再说出三个时刻。2再出示两个时刻让学生对整时进一步认识,然后问:“这样的时刻都是整时。仔细观察,想一想,你们是怎么认识整时的?” (总结整时的特征,使全部的学生都会看整时。 )3通过整时的认识,介绍分针、时针的名称。4出示 2 个时刻让学生巩固,然后,教师说一个整时让学生拨出来,全班订正。整时的认识,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分针、时针,并且总结整时的特征,使少部分不认识整
4、时的学生学会,并为后面学习半时做好铺垫。认识半时(前面将学生拨出的半时先留下)出示学生拨的时刻,让认识的学生简单说一说他是怎么认的,初步感知。出示 3 时半、8 时半,让学生来认(8 时半的认识学生有可能出错,让认识的说一说是怎样认的,简单渗透半时的特征) 。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对比认整时的方法来讨论如何认半时,得出认半时的方法,在对比中加深印象(学生小组讨论) 。出示 3 个时刻巩固。在总结半时的特征时,我提出了一个具有导向性的问题:“刚才我们知道了整时的时刻,时针和分针指的位置。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半时的时刻时针和分针又指向哪里呢?我们怎么来认呢?”这样可以突破认半时这个难点,并采用讨论的方法
5、得到规律,让学生学会看半时。认识钟面课件演示钟面:时针、分针以及 12 个数分别闪动。提问:“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课件演示和学生的介绍,最终使学生知道钟面上有 12 个数,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即可。写时刻1认识电子表上的时刻。出示 2 个整时、1 个半时让学生认,并问一问在哪里见过这种表示方法,为后面的写法做准备。2写时刻。教师板书,学生学写,并知道数字表示法和电子表的表示方法是一样的。学生完成作业纸上的内容,小组订正。综合练习1找座位(课件操作) 。2小朋友的一天(动画演示) ,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使学生知道每天有早上的 6 时和晚上的 6 时。让学生填写自己的起床和睡觉时间。3师或生说出时刻,让全班学生在钟表上拨出时刻,并及时反馈。4教师拨出 5 时让学生认,并依次拨出 6 时、7 时。通过拨表认识整时的顺序,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结束语“时间就这样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所以小朋友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让我们做时间的小主人,好吗?下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