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山市同济小学五年级科学备课教案(教科版)下册第一单元 运动和力第一课时 我们的小车教学目的:1、通过用垫圈拉动小车,引导学生认识“重力” 。2、指导学生知道足够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3、指导学生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教学准备:学生材料袋、车的图片、记录本。教学过程:一、引入1、提问:你们玩过玩具小车吗?玩过你们自己做的小车吗?你们在玩小车时,有过什么发现?2、谈话:虽然玩具小车和真正的车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都包含着很多相同的科学道理。在这个单元,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使小车运动起来,研究有哪些力影响它的运
2、动,怎样影响它的运动。我们还要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设计和制造我们心中的赛车。二、探究过程1、认识各种车。师: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车,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车了。你知道哪些种类的车?出示一些车的图片或影像资料,请学生辨认并讲述,老师进行一些补充介绍。介绍香港太平山的缆车。2、安装一个小缆车。(1) 让学生提提重物、用手掂书包、背书包等活动感受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压力,这就是重力。(2) 师:我们可以利用重力来拉动小缆车吗?看看桌上的材料,它们分别有什么用?(3) 分组安装,用垫圈把小车拉动,反复试几次。 (教师巡视指导)(4) 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力使小车运动的?(垫圈的拉力、重力、重力产生
3、的拉力)3、探究拉力大小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1)师:各组的小缆车都在拉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了,但我发现各组的小车快慢不一样,请你们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推测:用手拉缆绳,使小车动起来,先估计最少用多少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再推测拉力大小怎样影响小缆车的运动,把推测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3)小组讨论,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法。提问:你们打算怎样用实验来验证推测是否正确呢?(4)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5) 汇报、分析实验结果:从记录表中你们发现拉力大小和小车快慢有什么关系?三、小结: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四、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二课时 给小车装上
4、动力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物体被拉长、压缩、弯曲能产生弹力;了解一些对弹力利用的知识。2、指导学生学会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能够做橡筋长度、绕的圈数、绕的方向对小车运动影响的实验。3、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精神。教学重点:了解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教学难点:怎样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教学准备:橡筋、小车、长条形的三层板。弹簧、皮球、锯条等能产生弹力的物体,有关弹力应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1、谈话:车辆运动是需要动力的,你们知道车的动力来源有哪些?(汽油、天然气、电力、太阳能等)2、提问:能不能给我们的小车装上动力,让它自己动起来呢?你们有哪些办法?(安
5、装橡筋、弹簧、螺旋桨、气球等)3、师:我们先用橡筋作动力吧!二、探究过程1、研究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1)谈话:我们为什么能用橡筋作动力,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2)实验:用手把橡筋拉长,体会手有什么感觉。了解橡筋被拉长时能产生力,这种力叫弹力。(3)提问:还有哪些物体能产生弹力?体验:让学生压一压弹簧,拍一拍皮球,弯一弯锯条师:人们利用弹力做些什么事情?(射箭、拉力器、皮球、弹簧床、衣服上的松紧带、自行车的坐垫等都用到了弹力。 )2、安装橡筋的方法与小车运动的研究。(1)分小组装配:给小车装上橡筋。(2)小组演示。师:都是用橡筋做动力的小车,为什么运动的状况(快慢、距离、方向)不一样呢?可
6、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3)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4)分组实验(选择一个因素) ,记录实验结果。(5)汇报交流。3、小结。三、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三课时 给小车安个螺旋桨教学目的:1、进一步认识橡筋的弹力,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距离的关系。2、学生学习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培养动手能力。了解螺旋桨的作用。3、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教学重点:会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教学难点:知道螺旋桨的作用。教学准备:装有螺旋桨的船和飞机的挂图或影像资料、小车、螺旋桨、橡筋、支架、木条。教学过程:一、引入1、出示竹蜻蜓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怎么玩吗?(请一个学生演示。)2、谈
7、话:它像什么?你们知道什么交通工具使用了螺旋桨?3、看书上 P6 图片或有关图片。4、提问:上节课我们给小车装上橡筋动力使它运动起来了,现在可以给小车装上螺旋桨使它运动起来吗?二、探究过程1、动手安装螺旋桨。(1)观察材料,分组讨论怎样组装螺旋桨,怎样用螺旋桨使小车运动起来。(2)动手组装。装好后,试着用螺旋桨使小车运动起来。2、研究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运动的关系。(1)提问:橡筋绞紧的圈数会影响到什么?(2)预测: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怎样的关系。(3)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4)小组汇报实验方案。老师提醒学生: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实验时除了橡筋绞紧的圈数不同外,其余条件
8、都要相同。每次要把小车放在同一起点线上。用手拨动螺旋桨一圈,橡筋就绞紧了一圈。要量出小车行驶的距离。每次实验,橡筋绞紧的圈数要有较大的区别,如第一次 20 圈,第二次 40 圈,第三次 60 圈。注意不要圈数太多,否则会把橡筋绞断。(5)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6)归纳:橡筋绞紧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3、讨论。在第 2 课和第 3 课中,橡筋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两课的橡筋都被拉长了。第 2 课的橡筋是直接拉长,第 3 课中的橡筋不是直接拉长的,而是在绞紧时被拉长的。 )这两课中,橡筋产生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和相同?(这两课都是利用橡筋的弹力使小车运动。第 2 课橡筋带动轮子转动推
9、动小车前进,第 3 课橡筋带动螺旋桨转动小车前进。 )4、课后拓展。(1) 提问:你们还想研究什么问题?(2) 选择一个问题来讨论: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实验?实验时观察什么?怎样记录?你们预测的实验结果是什么?(3) 课后可以继续研究。三、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四课 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安装反冲力小车。2、通过玩气球、安装反冲力小车的活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和反冲力的方向。教学重点:会用气球作动力推动小车。教学难点:理解反冲力的作用。教学准备:配套学生材料袋。有关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你们都玩过气球吧?气球有哪些玩法呢?今天这节课让你们来玩一玩好吗?二、探
10、究过程1、玩气球。(1)谈话:老师看见好多同学都把气球吹足了气然后放开,气球怎么样了呢?再试一试,并仔细观察。(2)提问:气球运动起来了,它朝什么方向运动?可以让气球沿一个方向运动吗?(3)小组根据材料袋中的材料进行实验。2、用气球推动小车。(1)师问:气球能推动小车运动吗?(2)分组实验:将吹足了气的气球固定在小车上,松开气嘴。(3)研讨:我们的小车是怎样运动起来的?气球为什么能推动小车?(4)再次实验,提出要求:把手靠近气嘴处,感受气体是怎样冲出来的。调换气球固定在小车上的方向,观察这时小车运动的方向有什么变化。(5)归纳:像气球这样推动小车的力叫做反冲力。小车是靠气球里空气的反冲力运动的
11、。3、反冲力的应用。(1)我们还知道哪些物体是靠反冲力运动的?节日燃放的烟花等。喷气式飞机:机内的喷气发动机,把汽油或煤油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气体,从发动机的喷气口快速向后喷出,飞机受反冲作用快速向前飞行。火箭:火箭是我国最早发明的。现代火箭用高能物质做燃料,燃烧后产生大量的高温气体,连续不断地向后喷出,使火箭高速飞行。(2)播放火箭发射时的影像资料。(3)反冲小车的启动与火箭的启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它们都利用了反冲的原理,但是小车利用的是压缩空气的反冲力,火箭利用的是高温高压燃烧气体的反冲力。 )4、小结。(1)师:在 1 到 4 课的学习中,我们使用了哪些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了?(2)归纳、提
12、升认识:小车怎样才能运动起来?(小车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起来。 )三、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五课时 小车载重教学目的:1、实验研究小车载重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2、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3、了解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能对这个事实作出自己的分析。教学重点:知道小车载重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教学难点:能对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进行分析。教学准备:玻璃弹子、小沙子袋或小石块、长条形的三层板、小车、垫圈、夹子、挂垫圈的小钩。有关发生汽车超载交通事故的录象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你们已经用重力牵引、橡筋的弹力、反冲力等多种办法使小车运动起来了。小车当然是要装东西的,让我们用小车载些东
13、西吧!对于载重后的小车,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二、探究过程1、研究小车的载重与运动。(1)推测:小车载重后,它的运动会加快还是会减慢?(2)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思考:研究载重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在我们让小车运动的方法中,哪种方法最好操作和控制?实验顺序怎样安排才好?先拉最重的还是先拉最轻的?还是不管什么顺序都一样?(3)汇报实验方案,全班研讨。(4)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视)(5)汇报实验数据,归纳: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你们是怎么想的?(6)思考:我们的推测正确吗?为什么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你们是怎么想的?2、汽车为什么要
14、限制载重。(1)讨论:如果给小车不断增加重量,会发生什么现象?(2)播放录像:汽车由于超载而引发的事故。货车上印的载重多少吨的字样和公交车上印的准载多少人的字样。(3)提问:你们想对超载的司机叔叔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乘客,但你要乘坐的汽车满员了,你该怎么办?三、小结四、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六课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目的:1、知道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会做出测定小车摩擦力大小的实验。2、知道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状况(光滑、粗糙程度) ,运动状况(滚动还是滑动) ,小车的重量(对地面的压力)有关。教学重点:研究小车的重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教学难点: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学准备:橡皮擦、新鞋底
15、、长条形的三层板、两个相同的侧面为方形的瓶子或木块、纱布、两个同样的圆柱形的木块或塑料块、小车的载重物(玻璃弹子、小沙袋或小石块) 。教学过程:一、引入1、我们用铅笔写错了字,总免不了用橡皮擦去擦。观察一下擦过以后,纸面和橡皮擦有什么变化?2、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吗?师出示新鞋底和旧鞋底,让学生作对比观察;观察新轮胎和磨损很厉害的旧轮胎的照片。3、这些现象说明什么呢?二、探究过程1、认识摩擦力。(1)师:汽车运用时要与地面发生摩擦,走路时鞋和地面要发生摩擦,擦去铅笔字时橡皮擦和纸之间要发生摩擦,其实两个物体的接触面有相对运动时发生摩擦。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摩擦吧。(2)实验:将手按在桌上拖动和离开
16、桌面拖动,比较用力大小。反复几次,用新体会。(3)归纳:由于摩擦,物体与动时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2、研究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1)讨论:你们认为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可能会作出许多假设,需要老师对这些假设进行整理,选出物体表面粗糙或光滑、物体滚动或滑动和小车重量这几个因素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进行研究,其他的因素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研究。 )(2)预测:摩擦力的大小与这些因素有怎样的关系?(3)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下面这几个问题?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哪个摩擦力大?滚动和滑动哪个摩擦力大?小车重量与摩擦力大小有怎样的关系?(4)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法,全班研讨,确
17、定实验方案。比较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的摩擦力大小的实验。师问:木板倾斜角度不同,使小瓶下滑的力有什么不同?明确木板越倾斜,小瓶受到沿木板向下的拉力越大。由于小瓶刚好运动起来时受到的拉力也就是小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所以小瓶在木板倾斜角度大时才运动起来说明受到的摩擦力大。比较滚动和滑动的摩擦力。研究小车重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5)提问:相同载重量的小车实验只做一次好还是多做几次好?要不要做几种不同载重量的实验?为什么?(相同实验重复做,多选几种不同的载重量来实验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因为只做一次实验,结果可能是偶然的,只有多次实验结果都相同,得出的结论才可靠。 )(6)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7)汇
18、报实验数据,归纳:物体在粗糙表面运动比在光滑表面运动摩擦力大。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小车重量越大摩擦力越大。三、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七课时 运动与摩擦力(二)教学目的:1、了解汽车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启动和运动,也是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制动。2、了解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了解增大和减少摩擦力的一些方法。教学重点:研究小车运动与摩擦力的关系。教学难点:认识汽车运动需要克服摩擦力而又要利用摩擦力。教学准备:小车、长条形的三层板、垫圈、胶带。有关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提问:观察我们制作的小车,想一想它在运动时,哪些地方会产生摩擦力?这些摩擦力起了什么作用?(
19、车轴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阻碍着车轮的转动,也就阻碍了小车的运动。 )二、探究过程1、小车运动与摩擦力。(1)提问:汽车运动需要克服摩擦力,摩擦力是不是只有害处而无用处呢?汽车运动和停止要靠轮子,车轮与地面之间没有了摩擦力,会出现什么情况?(2)播放录像:汽车车轮在淤泥里打滑,无法启动;下雨天,汽车在光滑的路面刹车,车子很难停下。(3)师:对这种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汽车启动和运动离不开轮子与地面的摩擦;汽车要迅速停下来,也离不开轮子与地面的摩擦。(4)谈话:小车刹车时摩擦力有多大才能使行驶的小车停下来?我们来做个比较小车行驶和小车刹车时摩擦力大小的实验。讲解实验方法: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实验,从一
20、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直到用手轻轻敲桌子小车可以动起来,这时的垫圈数可以表示小车行驶时受到的摩擦力。把上面实验中小车的轮子和车身用胶带粘上,不让轮子转动,再重复上面的实验,这时的垫圈数可以表示小车刹车时受到的摩擦力。(5)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6)对比实验数据,有什么发现?小车刹车时受到的摩擦力比行驶时大得多,也就是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得多。2、增加或减小摩擦力。(1)讲解:摩擦力有时很有用,需要设法增大,有时又有危害,必须设法减小。(2)出示挂图:车轮中的轴承,车轮胎的花纹,装上防滑链在冰雪路上行驶的车辆。提问:这些设计是为了什么?(3)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知道人们是怎样根据
21、需要来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旱冰鞋下安装轮子是为了减小摩擦力,可以滑得更快,应用了滚动比滑动摩擦力小的道理。鞋底下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以免走路滑倒,应用了粗糙表面比光滑表面摩擦力大的道理。 )3、小结。三、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八课时 控制小车的快慢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控制小车快慢的实践探究活动:充分地找出影响小车速度的因素和方法,有效控制小车达到规定的速度。2、体验分析和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而这个问题是有多种解决方案的。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克服困难的精神。教学重点:寻找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教学难点: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经验控制小车行驶的快慢。教学准备:长条形的三层板、小车
22、、粗线、夹子、垫圈、挂垫圈的小钩、橡筋、粉笔、载重物(玻璃掸子、小沙袋或小石块) 、气球、螺旋桨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各种车都是可以控制运动快慢的,我们能控制小车运动的快慢吗?怎样控制呢?二、探究过程1、研究什么因素会影响小车的快慢。(1)提问:回顾我们前面的研究结果,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有哪些?(2)小组交流:回想我们各自的经验,说说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影响小车运动快慢?把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都填在记录表中。(3)提问:在以上方法中,哪些因素在课堂上容易控制?哪些不容易控制?请把在课堂上最容易控制的因素选出来。说说它们为什么容易控制?怎样控制?(4)小结:你们从不同方面找到了控制小车快慢
23、的多种方法,都是有道理的。但在实际操作上还要考虑是否容易实施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选择那些在操作上容易控制的因素。2、控制小车运动快慢的比赛。(1)宣布比赛任务:让小车在 35 秒内行驶 60 厘米。(2)分组讨论:为了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你们打算怎么做?(3)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要求:确定好比赛的路程是 60 厘米。每次实验后,记录好所用的时间。根据结果,调整控制的办法再做,使它更逼近我们的任务。达到任务的要求后,为了避免偶然性和测量的不准,还要再实验几次。(4)汇报研讨:展示实验结果。介绍实验的过程。说说各自采用的方法,为什么采用这些方法,哪些方法控制的效果明显,哪些不那么明显?给完成任
24、务的小组发奖。(5)改进或再比赛。没有完成任务的小组再次实验。完成任务的小组可以设定在更小的时间范围再进行比赛。 (如让小车在 4 秒内行驶 60 厘米) 。三、小结四、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九课时 设计我们的赛车教学目的:1、通过设计和制作小赛车,让学生自觉和有目的地经历设计的过程和动手制作的过程。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一般设计程序,增强动手实践能力。3、感受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设计小赛车,了解和体验设计的过程和意义。教学难点:怎样设计我们的赛车。教学准备:发动学生收集有关赛车的资料,教师事先做好的、可供学生借鉴的赛车。教学过程:一、引入(1)谈话:从第一辆汽车发明到现在,短短的一百
25、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已经根据自己的需要造出了各种各样的车。(2)出示太阳能汽车、月球车和卡丁车的挂图。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车吗?它们分别满足了人们的什么需要?你们还知道哪些新颖的车?(3)提问:我们能不能自己设计制造一辆小赛车呢?二、探究过程1、怎样设计我们的赛车。(1)谈话:先来看看真正的赛车是怎样设计的吧!赛车的要求是要很快加速到每小时 300 千米以上的速度,还能平稳控制。设计师是按什么程序来设计的呢?他们是怎样思考的呢?请阅读课文和收集的资料后讨论。(2)阅读资料、交流讨论。(3)师生一起研讨。2、设计赛车。(1)观看本单元最后四种车的图,说说这些车有什么特点,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么制作的
26、?(2)谈话:现在我们都是著名的汽车设计公司的成员,马上开始设计赛车吧!怎么设计呢?提出要求:明确设计任务。组内成员各自列一个好主意表,然后交流。讨论怎样分工。给小组的赛车取个名字。研究设计图,选好赛车的动力、材料和形状。制作。测试。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改进。(3)小组设计活动。三、小结四、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 10 课时 制作我们的赛车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对他们有意义的设计交流和评价活动。2、在交流赛车设计和评价赛车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表达和评价的能力;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加深对设计过程的认识;提高制作科技作品的兴趣;加深对运动和力有关概念的理解。教学重点:交流、评价赛车设计。教
27、学难点:能对小赛车作出评价。教学准备:制作好的赛车;赛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你们是否都制作完了小赛车?愿意把你们的赛车介绍给大家吗?二、探究过程1、交流赛车设计。(1)师: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交流。你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设计制作的过程是怎样的?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在小车上应用了哪些科学知识和技术?赛车有什么特点?成功之处在哪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什么遗憾?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需要请大家帮忙想办法?(2)分组讨论,准备交流内容。(3)交流研讨。2、参观、评价活动。(1)谈话:我们的赛车做得怎么样?让我们把作品放在桌上,大家一起来参观吧!(2)要求:每组轮流派一名同学作讲解员,负
28、责给参观的同学介绍、释疑。其他同学到各组参观,可以提出问题,了解想了解的事情。参观后给同学的赛车写一段评价语,要抓住特点和要点。3、赛车活动。组织学生到操场进行赛车。可以分为两个项目:谁的赛车跑得最远?谁的赛车跑得最直?4、小结。三、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二单元 时 间第一课时 时间在流逝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根据各种自然现象估计时间;感受时间在存在以及关注我们每天流逝的时间。2、经历运用各种方法感受 1 分钟长短的活动过程,从而能合理地估计 10分钟、1 小时我们能做哪些事情。3、意识到时间的长短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我们要珍惜时间。教学重点:感受时间的长短,体会时间在流
29、逝。教学难点:根据各种自然现象估计时间。教学准备:准备秒表(或者手表)若干。教学过程:一、引入谁能不看表就知道现在大约是几点钟了?二、探究过程1、现在几点了。(1) 可以根据什么来估计现在几点了?(2) 说说我们的估计。(3) 再看看自己的手表或时钟,现在几点了?你的估计对吗?2、1 分钟有多长。(1)看你们的时钟或者手表上秒针的转动,秒针转动一圈表示多少时间?在看表的这段时间里,时间已经从我们身边流逝了 1 分钟。(2)不看时钟,我们估计一下 1 分钟时间有多长。我们有多少钟方法?(3)分小组讨论估计 1 分钟多长的方法。(4)怎样可以使我们估计更加准备?(5)10 分钟我们能做哪些事情?怎
30、样估计?(6)小组合作讨论用哪些方法估计,怎样才能估计准确?(7)1 小时呢?3、过去多长时间了。(1) 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2) 离我们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3) 你觉得这节课过得快还是慢?(4) 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5) 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6) 我们这节课时间真的特别短吗?(7) 时间有快慢吗?4、小结。三、课后作业收集古人十二时辰划分的资料;收集关于用太阳光的影子计时的日晷的资料。四、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二课时 在时钟发明之前教学目的:1、了解人类社会在没有发明时钟之前计量时间的方法。2、思考和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3、制作一个“太阳钟” ,并
31、发现太阳钟的弊端。教学重点:知道太阳钟计时的计量方法。教学难点:设计、制作一个“太阳钟” ,教学准备:收集古人十二时辰划分的资料,以及关于用太阳光的影子计时的日晷的资料。自制日晷模型;立竿。教学过程:一、引入师:现代人用哪些计时方法?古人没有现代人用的钟表,他们是用什么来计量时间的呢?二、探究过程1、用太阳来计时。(1)知道最早使用时间单位“天”是怎样来的吗?古代人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2)阅读教材上的资料。P24(3)我们经常在书本里看到这样的词语“午时三刻” 、 “半夜三更” ,它们分别表示什么?(4)古人把一天分为几个小时?是怎样划分的
32、?(5)出示简单的昼面图,解说晷面上十二时辰的划分方法。2、用光阴计时。(1)古人是怎样知道现在是“午时”或者其他时间的呢?(有一句成语“一寸光阴一寸金” ,从这你知道古人是用什么方法吗?)(2)出示晷面模型,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在中间插上一根针这就是古人计时的日晷。谁能说说日晷是怎样计时的?(3)我们自己现在能做一个太阳钟了吗?(4)小组讨论怎样制作太阳钟来计时,怎样使制作的太阳钟计时更准确。3、讨论与思考。(1)为什么古人选用太阳来记录一天时间的流逝呢?(2)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问题?三、课后拓展:在使用太阳钟遇到阴天或晚上会怎样?五、小结:六、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三课 夜间的计时器教
33、学目的:1、经历制作蜡烛钟的活动过程;经历改进自己制作的蜡烛钟的活动过程;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蜡烛报时器的活动过程。2、意识到科学成果的产生需要经历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教学重点:能设计制作蜡烛钟。教学难点:知道蜡烛钟能计时的原因。教学准备:每小组两支蜡烛、一把尺子、一支黑色的记号笔、一个小木垫、一个铁架、一根棉线、一个螺帽、火柴。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古人白天可以用太阳钟计时,晚上怎么办?阴天又怎样办?二、探究过程1、做个蜡烛钟。师:古人晚上一般用哪些东西作为照明工具?师:如果能用蜡烛作为计时的工具,那不是一举两得吗?蜡烛能做计时工具吗?师:今天我们做一回古人,一起来做个可以计时 10 分钟的蜡
34、烛钟,可蜡烛钟怎么做呢?小组讨论制作蜡烛钟的方法。师引导学生制作蜡烛钟重点要考虑蜡烛的长度,一分钟蜡烛能烧多长,刻度怎么标等问题。师:现在我们开始制作一个计时 10 分钟的蜡烛钟,在制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强调制作过程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与学习用品的安全。小组制作。蜡烛钟都制作完策划能够了,要检验我们做的蜡烛钟是否准确,用什么方法?我们选择一分钟,把蜡烛钟和手表对照。师问:有的的组蜡烛钟快了,而有的组慢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蜡烛的刻度长短不一样,蜡烛的粗细不同等。 )哪些原因是现在我们可以控制的?小组讨论怎么改进蜡烛钟。根据现有的材料我们怎么改进呢?小组改进制作好蜡烛钟。古人除了用蜡烛作为
35、计时工具,你们还知道哪些计时工具?2、设计一个报时闹钟。早上六点不能准时起床,怎么办?古人能设置闹钟吗?能用制作好的蜡烛钟设计一个闹钟吗?小组合作完成设计的闹钟简图。全班交流,用铁丝、棉线、螺帽能制作一个闹钟吗?开始制作闹钟。3、小结。三、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四课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目的:1、知道古代几种常见的水钟,以及每种水钟的制作原理。2、经历记录 100 毫升水缓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3、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作计时工具,思考流水的快慢与时间快慢的关系。教学重点:知道水钟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能记录好 100 毫升水流完所需时间。教学准备:各种
36、类型的水钟图片,每一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一次性杯子、一个量筒、手表或者时钟。教学过程:一、引入你们觉得流水与时间有什么相似之处?流水可以作为计时的工具吗?古代人也想到了这一点,他们利用流水制作了计时工具。二、探究过程1、认识两种类型的水钟。出示古代水钟的图片,观察古代的水钟构造。小组讨论这些计时工具是怎样计时的。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泄水型水钟、漏壶: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根据水面的变化就可以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2、滴漏实验。古人是利用了水的流动来制作计时工具的,现在这个一次性杯子中有100 毫升水,如果在杯底扎个小孔
37、,使水缓缓地往下流,你觉得流完大约需要多少时间?每个小组在杯底用针扎个小孔,测量 100 毫升水流完需要的时间。小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用同样的装置,当量筒里的水积聚到 10 毫升时,你们估计需要多少时间。试一试,你们的推测正确吗?如果现在把小孔变得更小,使流水一滴一滴往下流,漏完同样多的水,所需要的时间怎样变化?是时间放慢了吗?漏完一杯水的时间和什么因素有关?怎么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我们能控制时间的快慢吗?3、课后拓展。怎样设计制作一个每分钟滴 60 滴水的滴漏?三、小结四、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五课 做一只水钟教学目的:1、经历自制水钟的探究活动过程;2、能够运用画图和文字描述的方法呈现制作
38、水钟的方案;并且能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对自己的方案进行改进。教学重点:能用画图的方法设计水钟。教学难点:对自己设计的水钟方案进行改进。教学准备:剪刀、大可乐(塑料)瓶、时钟、记号笔和尺子。教学过程:一、引入古代人用的水钟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它们是怎样计量时间的?二、探究过程1、设计一只水钟。我们自己能不能制作一个水钟?现在有一把剪刀、一个大可乐(塑料)瓶、一个时钟、一支记号笔和尺子,小组商量一下打算做一只怎样的水钟?如果要制作一只计时 10 分钟的水钟,应在刚才的水钟上做些什么变化?能不能把我们的想法用画图的方法呈现出来?分小组设计水钟。2、制作水钟。根据设计图制作水钟的主体。确定适合的滴水速度。如
39、果滴水速度过快或者过慢有什么办法可以调整?现在我们基本上都制作完成了,接着就是为水钟标 110 分钟的时间刻度。小组合作:怎样标既简单又准确?给水钟标时间刻度。3、用水钟来计时。全班进行一个计时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做的水钟比较准确。小组商量: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改进水钟?4、小结三、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六课 用摆计时的钟教学目的:1、初步知道摆钟计时的原理。2、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3、能够根据自己的推测设计相关的研究方案。4、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教学重点:通过观察钟摆,了解影响摆摆动的因素。教学难点:根据自己的
40、推测,能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教学准备:演示用的摆钟、摆钟内部结构图、铁架、钩码、绳子、秒表。教学过程:一、引入像日晷、燃油钟、水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间计量的精确度。二、探究过程1、观察摆钟。观察书本上的摆钟结构图和摆钟,说说摆钟是怎样计时的?小组交流:摆钟是怎样计时的?数一数,一分钟摆钟的摆摆动多少次?一次是不是就能测量得非常准确?重复测量一分钟摆钟的摆摆动多少次。2、思考与问题。我们自己能不能制作一个摆?利用提供的绳子、铁架、钩码制作一个简单的摆。各小组利用秒表测量,重复测试并且记录结果。交流测量结果。怎么各个小组的摆一分钟里摆动的次数不一样?小组推测: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与什么有关?选择一种自己的推测,设计一个实验研究方案。交流设计的实验研究方案。全班交流谁的设计方案最可行。怎么改进我们自己的实验研究方案。3、小结。三、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