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校新生转专业的原因及应对策略.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238899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新生转专业的原因及应对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校新生转专业的原因及应对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校新生转专业的原因及应对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校新生转专业的原因及应对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校新生转专业的原因及应对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校新生转专业的原因及应对策略高校新生转专业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摘要】本文针对高校不少新生入学后要求转专业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该现象主要由学生就业需要,个人兴趣爱好以及学生对所学专业认知不够等多方面因素引起,同时指出目前影响和制约高校新生转专业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应对策略:高校应加强引导,提高新生的专业认知度;优化教学资源,尽量满足学生转专业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计划,增强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加强专业宣传和对考生志愿填报的指导.【关键词】高校新生转专业原因应对策略近年来,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先后出台了关于在校大学生转专业的政策及相关规定,为大学生转专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个性发展的空间,体现了

2、“ 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 ,是教育制度的革新和进步.每年秋季开学后,普通高校有一部分新生由于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纷纷向校方提出转业要求,尽管各校的情况有所差异,但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新生要求转专业已成为当前高校的一个普遍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呈逐年增多的态势.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多数要求转专业的学生不能如愿以偿.其原因何在?校方如何有效地加以引导? 如何才能使转专业新生人数降至最低,又能在现有的教学资源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转专业的需求? 等等. 这些都是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一,新生转专业的主要原因促使新生入学后转专业的动因是他们对所学专业不满意.而导致不满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

3、者结合实际,对近年来新生要求转专业的原因作了归纳.实口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徐兆学际上,学生转专业不仅是出于专业就业前景的考虑,也是因为对本专业缺乏兴趣,当然也不排除是因为对本专业的认识度不够.具体如下:(一)出于专业就业前景的考虑高校扩招带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专业的就业前景自然成为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由此,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成为学生竞相追逐的“热门 “专业,反之 ,就业前景不乐观的专业则成为被学生敬而远之的“冷门“ 专业.由于就业制度的改革,一些“冷门“ 专业的学生易产生不稳定情绪,继而要求转向“ 热门 “专业 ;些学生为了寻找适合自己毕业后的职业发展而要求转专业;一些学

4、生为了毕业后继续升学(如专升本,考研等)而要求转专业.总之,专业就业前景的好坏,已成为当前许多大学生入学后要求转专业的主要动因.(二)对本专业缺乏兴趣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存在较严重的脱节现象,加上中学阶段应试教育的普遍存在,学生很难学习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同时也缺乏对大学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就业前景的了解.有的学生填报专业志愿带有盲目性,入学后才发现这并非自己喜欢的专业;有的学生因入学分数偏低,害怕录取不到理想的专业而企图通过先入学后转专业途径达到预期的目的.此外,也不排除一些生源不足的学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而不按考生报考志愿招生或任意调配专业,或为了抢夺生源而作夸大的招生宣传,从而误导学生,使

5、学生入学后发现本专业与自己的期望专业相差甚远,于是对本专业失去兴趣,产生转专业的念头.(三)对本专业认知度不够大学新生对专业理解较狭隘,容易受到周围各种因素的影响,对转专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有的学生受从众心理的影响,每当看到自己的同学提出转专业申请,容易造成心理不平衡,容易迷失自己,于是随大流提出转专业要求,根本不考虑该专业是否适合自己;有的学生缺乏主见,优柔寡断,好不容易刚从原专业成功转出,随即便后悔了,又要求转回原专业,觉得还是原专业好;有的学生则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家人动员,学长建议,学费高低,身体原因等都可能成为新生入学后要求转专业的影响因素.二,制约新生转专业的因素近年来,各高校虽然

6、都不同程度地放宽了对转专业条件的限制,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实际上在要求转专业的新生中,有很多是难以实现的.制约新生转专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现行高考招生体制因素我国高校现行高考招生体制是按预先设置的招生专业和人数计划,并根据学生高考分数高低和学生填报志愿情况来进行招生的,这就决定了学生未必能完全自由地选择到自己喜好的学校和专业就读.如果高校让新生入学后自主地转专业,则会导致高校出现专业结构失衡,冷热不均的现象,与我国现行的高考招生体制相冲突.因此,高校新生入学后自由重新选择专业是不现实的,它必定会在较大程度上受到现行高考招生体制约束.(二)高校教学资源因素高校的教学资源是有限的,

7、在各专业上的分配是相对稳定的,各高校每年在制定招生计划时,除了考虑社会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外,主要还是考虑本校各专业的师资力量,教室,宿舍容量,实验设备,实习条件等教学资源情况,确保专业之间的平衡发展,尽量避免教学资源与各专业学生数的比例失衡而造成的浪费.如果新生入学后转专业的人数较多,就会影响到原有专业结构的平衡,造成“ 热门 “专业教学资源紧缺,教学质量难以保障,而“冷门“ 专业教学资源又出现过剩而造成浪费,并由此可能造成一些重点基础学科面临生存危机.这对高校本身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新生入学后转专业,同样受到高校教学资源因素的制约.(三)管理方面的因素高校实行转专业是一项补偿

8、性的措施,其实质是践行“以学生为本 “的教育思想,但由于它会给高校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学籍管理和电子注册管理难度加大,教学安排困难重重,课程的补修,补考,学分的转换,教室,宿舍的变动以及学费的更改等都带来诸多不便.在教学管理难度加大,成本增加的同时,教学管理人员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如果对学生自由地转专业不加以限制,容易引起教学秩序的混乱.因此,为了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维护大多数年学生的利益,目前各高校对转专业适当地加以限制是必要的.正如一些老师所说的,世界上目前没有哪所高校是完全放开让学生自由选择和转换专业的.况且,对要求转专业新生来说,转专业并非都是必要的.三,新生转专业的应对策略

9、高校新生入学后要求转专业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许多高校也逐步放宽对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限制,这是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必然选择.但在当前高等教育招生体制下,要完全实现自主选择转专业就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事情要做.笔者认为,对于目前新生转专业的现象,高校可考虑采取以下措施和策略:(一)高度重视专业教育 ,提高学生专业认知度,避免盲目转专业新生入学后,尚缺乏对专业的真正了解,盲目转专业的结果,并不利于高校的专业平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甚至会给学生今后的就业带来不利影响,因为今天“热门 “专业可能就是明天的 “冷门“ 专业 ,反之亦然 .因此,高校应积极引导,要求新生不必急于转专业,把专

10、业认知教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建议有条件的学校第一学期开设专业导论课程,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就一般而言,第一学期应主要开设公共课程,待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培养定位和今后就业去向有了较为明确的理解后,如果认为确有转专业的必要,从第二学期开始再转专业也不迟.以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从该校近年的情况看,经过专业认知教育,绝大多数申请转专业的学生放弃了转专业的念头,巩固了专业思想,每级新生最后实际坚持要求转专业的学生并不多.(二)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完善转专业制度,尽量满足学生转专业的愿望允许大学生转专业,体现了对大学生的权利和人性的尊重,既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也有利于促

11、进高等教育自身的不断完善.因此,高校应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完善转专业制度,并形成长效机制,逐步扩大转专业的比例,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热情,对于部分确实需要转专业的学生,校方应予支持,最大限度地满足确实需要转专业学生的愿望.而对于一些非必要转专业的学生,应视其具体情况,做好其工作,稳定其情绪.毕竟,学生转专业可能会增加高校管理成本,也可能带来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流失等负面影响.(三)适时调整专业计划 ,增强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高校可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适时主动调整专业招生和培养计划,对于一些设置滞后,内容陈旧的专业,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对于个别市场需求不大,

12、就业前景不理想,不利于学生未来专业发展的专业,应少招或暂停招生,反之,对于一些就业前景可能较好的专业,应适时增设.当然,在设置新.专业前,应作好市场调查,并充分作好新设专业的可行性论证.特别对于一些医学类专业,还要结合现行有关政策加以考虑,以便毕业生今后能够顺利报考相应的医学类执业资格证.应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拓宽专业口径,加大选修课程的学科范围,并积极探索辅修制教育.这对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尤其是对那些因学校条件所限确实未能转专业的学生往往是大有裨益的.(四)依法招生 ,如实宣传.加强对高考专业志愿填报的指导高校应依法办学,依法招生,招生录取时应尊重考生的志愿.充分利用校园网站等多种途径

13、,对学校招生计划,专业建设,核心课程,就业方向,近年就业率,就业前景的预测等情况进行如实介绍,如实宣传,并提供指导,使考生及家长在填报志愿前对专业情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此提高大学新生专业选择的有效性,避免盲目性,减少入学后转专业的必要性.总之,高校应综合考虑新生入学后要求转专业的原因和本校资源,管理等各方面的因素,因势利导,力求一方面能在现有的教学资源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转专业的需求,另一方面又使转专业新生人数将至最低.【参考文献】【1】方惠圻.对高校专业现状的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07(3)【2】刘慧娟,肖珍教.-3 前高校本科新生转专业意向调查与分析I.中国高教研究,2006(6)3】陈艳 .对大学生改转专业行为的利弊分析和对策J】.文教资料,2007(2)【4】王永.大学生转专业的动因及其发展研究J.高教论坛,2008(1)【作者简介】徐兆学(1967 一),男,广西柳州人,柳 011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医学教育管理.(责编何田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