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各单元的教材 说明一、 数一数二、 比一比三、 15 的认识 和加减法四、 认识物 体和图形五、 分类六、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七、 1120 各数的认识八、 认识 钟表九、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十、 总复习教材分析全册教材设计思路 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有相应可操作性的新教材,新教材的编写实际上是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 )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创新。下面我就谈一谈第一册教材怎样体现课标的基本理念,它与以往的教材有什么不同? (一) 编者的话 本册教材的开篇就是编者大朋友与小朋友的对话,改变了过去“编者的话”、 “说明”的版面。为什么这样做呢?首先体现了角度的转变,由成人的角度转
2、变为儿童的角度, 这本书是给小朋友读的,拉近了编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在第一学段 16 册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智慧老人,淘气,笑笑,机灵狗)的对话,提出了各册的学习主题。第一册的主题是“数学就在你的身边” 。采用对话形式: “我认识 5 个小朋友”(数) 。 “汽车的轮子是圆的”(形) 。 “嘻嘻,这就是数学” 。这种类似于三句半的形式,使刚入学的儿童对数学有亲切感,喜欢学数学。老师们可以利用这一情境,作为新学期师生谈话的内容,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使数学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二) 目录 本册教材有九个单元。主要知识点有 10 以内数的认识,1120 各数的认识,10 以内加减法,20
3、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除此之外,还有比较多少、高矮、轻重;按一定的标准分类,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认识整点钟,几点刚过,快到几点了,以及简单的象形统计图。与以往教材对比,知识面扩展了。另外计算与其他内容穿插安排,主要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学习内容多样化,并体现计算教学的循序渐进。 每一单元的二级标题,如第一单元的二级标题“可爱的校园”、 “快乐的家园”、 “玩具”、 “小猫钓鱼”等,是以活动方式和情境出现的。体现要通过组织数学活动来学习有关的知识并获得情感的体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使之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就对师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提高组织数学
4、活动的能力(有效有序,让创新走进课堂,把思考还给学生) ,对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参加数学活动。教师要培养和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这是我们教研、科研着重研究的课题。 在这里,我想着重谈一个问题。 老师们都知道,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按照课标的精神。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对新课程实验班的学生,应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们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新课程的教学形式,很多情况
5、下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座位的排列可以因地制宜,但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小组的组织。根据一些专家的实验,建议以异质分组为好(不同情况的学生分在一起) ,要有组长,对组长要有指导,轮流担任,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教师布置小组活动时,要求要明确,分工要合理,指导要具体,评价要及时。培养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小组活动,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另外本册教材中还设计了很多小栏目,有:3 个实践活动;9 个数学游戏;4 个数学故事;3 个小调查。数学游戏和数学故事,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来学好数学;小调查与实践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下面就各部
6、分内容进行具体介绍。 一、 数与计算部分 1生活中的数(10 以内数的认识) 为什么单元的标题为生活中的数,其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第 2、3 页“可爱的校园”,教材创设了一幅动物学校的情境,开学了,小熊坐在大象的头上摇铃,很有童趣。从一般的角度来看这幅图,这幅图真美,色彩真鲜艳。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这幅图,观察到图中有数量,1 只大象、2 只白兔、3 个蘑菇,这就是数感。通过这幅图可以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其中第 3 页一只小动物提出来“到校园里走一走,说一说有什么、有多少。 ”说明要联系学生的生活来学习数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身上的数、教室内的数、校园里的数。第
7、 4、5 页“快乐的家园”学习数数,认数。 “说一说” 、 “练一练”都是学生活动的指导性的语言。第一幅图具有发散性和开放性,1 个萝卜,1 筐萝卜,1 座山,1 棵草,它们的数量都是 1,用“1”表示,这就是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使学生体会到“1”可以表示 1 个个体,还可以表示 1 个群体, 1 可以表示很大 1座山,很小一棵草,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从 1 引伸到 2,3,4,让学生数运动员的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 ,运动员衣服上的数是他的代号, “练一练”把实物的个数与符号联系起来。 在教材第 6、7 页中的“玩具”,认数 15,重点是练习写数,要求写字姿势端正,笔顺正确,整齐,匀称
8、。 第 8 页“小猫钓鱼” ,认数 0,一条鱼也没有,可以用 0 表示,0 还可以表示今天最低气温摄氏 0 度,0 还可以表示尺子的一端从 0 开始,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 0,如:电话机上有 0,房间号 302 室有0,车牌号有 0,第 9 页思考题,多样化的数数,可以 2 个 2 个地数,3 个3 个地数,4 个 4 个地数,5 个 5 个地数。 第 10、11 页“文具” ,认数 610 主要练习写数,6、8、9 这些数都不容易写好,教师要指导起笔,运笔,落笔的环节,我们要求学生把字写好。第 11 页第 3 题,根据发射火箭倒计时的情境,应当要求学生会把 10以内的数倒着数
9、。 2第三单元 加减法(一)、第七单元 加减法(二) 加减法(一)是 10 以内加减法;加减法(二)是 2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这些都是以往教材有的内容,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课标中对此也作了明确要求,达到“正确,熟练”,第一学段结束时每分钟独立完成 810 道计算题。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教材有什么特点呢? (1) 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第 22 页中的加法,有两幅图,图 1 中的儿童左手有 3 支铅笔,右手有2 支铅笔;图 2 中她两手合起来有 5 支铅笔。列式是: 2+3=5 第 26 页减法,通过连环画,树上有 5 个果子, 摘下 2 个,还剩几个?列式
10、是: 5-2=3 并有相应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形象、具体的体验加减法含义,请注意!这里不要求学生叙述一些程序化的语言。 (2) 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正确计算加减,逐步达到熟练。例如教材的第 22 页“摆一摆”通过桃子的画面,学习加法。第 26 页“做一做”,通过划掉圆片,学习减法。过去是利用数的组成和分解来学习加减法,例如:3+2=5,教师问学生是怎样想的?学生回答:因为 3 和 2 组成 5,所以 3 加 2 等于 5。认真想一下,两者并不是因果关系。 3 和 2 合起来是 5,更生活化。过去讲数的组成和分解也是通过摆一摆得出来的。过去要让学生熟练背诵,花费很
11、长时间,实际上绕了一个弯子。加法就是合,减法就是分开。新教材关于数的组成与分解不单设一项,作为加减法练习形式中的一部分,例如:第 29 页,有 4 只鸡,有 2 个盘子中放鸡食,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实际上就是练习 4 的“分”和“ 合” 。 第 33 页“数学游戏” 通过出示卡片:6,画面上儿童的三组对话:“我出 1。 ”“我出 5。 ”“我出 2。 ”“我出 4。 ”“我出 3。 ”“我出 3。 ”都可以理解数的分解与组成。 又如第 35 页第 3 题:凑成 9。第 40 页“练一练”中的第 1 题“哪两盘合起来是 10 个? 连一连。 ”第 41 页“ 数学游戏” 通过两人出示手指的个数的游
12、戏等,都是在练习数的分解与组成。 10 以内加减法的熟练要有一个过程,不要一刀切,不要过早地提出统一要求,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使每个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逐步达到熟练,不要过早地搞速算比赛,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纵向比较,不要横向排队,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3) 计算与应用结合起来 在过去的教材中,第一册有图画应用题表格应用题半图半文应用题文字应用题。 根据课标的精神,应用题不在教材中独立设章节,那么是不是不重视知识的应用呢?不是的。教材是非常重视知识的应用的。首先教材的呈现形式: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释应用,两头都是体现了知识的应用,这样,彻底打破了把应用题分成类型和套用公式
13、。 例如第 23 页第 4 题:说一说、算一算。题中的信息量是丰富的,答案是不唯一的。 小调查: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第 29 页“数学故事” :差几只杯子?画面中有 5 个人,4 只杯子,学生列出:5-4=1 就可以了。差几只杯子 我们研究的是数量关系,不必强调相同名数才能相加减。 第 38 页第 4 题:一共有 6 人,船棚外有 2 人,船棚内有几人?列式是6-2=4,如学生列成:6-4=2 也可以,只要在答案 4 的下面划一道线。 第 42 页“操场上” ,按过去说法,就是求差应用题,老师们可能还记得,过去教材第二册中曾有这样一道题:白兔有 12 只,黑兔有 8 只,白兔比
14、黑兔多几只? 学生列式: 12 - 8 = 4(只) 教师要问各部分数表示什么?学生在回答“8”表示什么时,说:把白兔分成两部分,式子中的 8 是和黑兔同样多的 8 只白兔。仔细想一下,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上学前,比多少的问题,孩子们能解决的。小红有 5 块糖,小绿有 4 块糖,小红比小绿多 1 块。 新教材在情境图中呈现:老师有 2 人,学生有 8 人,学生比老师多几人。 (生活化的语言) 三个综合性活动:大家来锻炼、快乐的星期天、迎新年,都综合应用有关的数学知识。 (4)提倡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的本质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因为我们提倡的教学模式是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释应用。不像以前
15、那样复习准备学习新课巩固练习。学生在自己探索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背景不同,个性有差异,所以会想出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有些方法我们成人看来好像是笨拙的,但是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创新,应予以鼓励,通过交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不要忙于择优。 学习进位加法时,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十进制计数法,所以凑 10 仍是一种基本方法,我们强调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凑 10 法,不要求学生说程式化的语言。用自己鲜活的语言叙述凑 10 的过程。另外具体题目,具体处理,9+2=?数数也很方便,6+5=?可以拆大数。 计算 8+6=?,可以用 9+6=15,类推出:8+6=14。 例如在退位减法中,究竟用破十法好
16、,或用加算减法好,很难肯定,他喜欢用哪种,就用哪种。有的一个一个地减,显然不是最高明的,在实践中当学生发现自己算得慢,又不准确,他就会心甘情愿地去接受别人好的方法;另外有些题目:如 11-2,一个一个地减,也能很快算出得数。在提倡算法多样化过程中还要注意不是方法越多越好,老师要注意调控,不要求学生所有方法都掌握。 二、关于第二单元 比一比, 第五单元 分类。 这两部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体现了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点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活动。在活动中领悟比较的方法,分类的方法、位置的相对性,学会有条理的思考,有效的合作交流。 第二单元比较多少、高矮、轻重。 “多少”是通过
17、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的,没有出现“同样多” 的术语,要求学生用自己理解的语言进行表达“同样多,一样多,一般多”,避免程式化的语言。 第五单元,分类。 教材创设了两个活动,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一个是整理房间,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分类的必要性和怎样进行分类,情境图中有两句指导语, “哪些是学习用品?” 指导学生把学习用品放在一起,从而类推出把玩具放在一起,把生活用品放在一起;第二句话“说一说,怎样整理房间。 ”通过自己的活动,体验分类的过程。相应的实践活动,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渗透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整理书包比整理房间又进了一步,分类标准可以多样
18、化,整理书包可以按数学、语文不同的学科来分类,也可以按书和本来分类。 三、 关于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1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课标的要求,对形体的认识顺序是“立体平面立体。 ”因为学生从生活中接触到的是体,因此,先认识体,教材通过给物体分类,介绍四类物体的数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通过游戏活动,动手搭出你喜欢的东西,特别是 “你说我摆”,通过两人搭积木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指令的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摆的学生学会倾听,不仅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练习,并与上一单元位置与顺序进行综合练习。同时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摸一摸、说一说,把操作活动与表
19、达结合起来。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认识钟表”。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小明的一天”、 “小芳的上午”是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认识钟表,认识整时,几时半,几时刚过,快到几时,同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生活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材通过一年级(1 班)要举行元旦晚会,要买一些水果,买什么水果比较好呢?就要调查全班每个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然后组织统计活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通过象形统计图呈现出来,这就是经历统计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来回答一些问题,如第(3)题全班喜欢吃(香蕉)的同学最多。根据统计图帮助同学学会决策,应当多买香蕉和桔子,因为喜
20、欢吃的人多。 四、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 ”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学段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进行回顾与反思,并进行自我的评价,从中看到自己成长足迹,起到激励作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一年级上册教材考虑学生年龄小,没有完整地要求学生这样做。但是改变了过去的作法。以上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流,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打基础。除此之外,本套教材还设立了“问题银行”。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了数学问题,当前所学的知识不能解决时,就存入问题银行,当能够解决时,就把它取出,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培养学生的数感。有的老师培养学生写
21、数学日记也是很好的方法。 总之,新课程,新教学,要我们做的事很多,要研讨的课题也很多,我们面临的是机遇与挑战,老师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们要为老师们搭好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老师不仅是红烛,也是明灯。祝老师们在课改中取到辉煌成果。 第一单元教材说明一、数一数 (第 25 页)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材说明 教材说明 1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给初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
22、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 10 以内各数,使学生通过数这些数,初步感知 10 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2教科书第 23 页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这是一个富裕的乡中心小学,校园内有飘扬的国旗、高大的教学楼,还有和蔼的老师、活泼的学生,还有小小气象站等;校园外有高耸的大楼、飞翔的鸽子,路边有葱郁的树木,美丽的农舍等。图中每种数量的事物不止一种(如数量是 1 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还有一座教学
23、楼等),为的是给数数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通过让学生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充分感知 10 以内的数。各种人和物的具体数量见下表。数量 人和物 数量 人和物1 国旗,楼房,老师 6 花坛里的花,校园周围的大树2农舍,单杠,跳绳的学生,讨论问题的学生向校园走来的学生7 鸽子,锻炼身体的学生3 石凳,踢足球的学生 8校园外绿地上的树,戴红领巾的学生4垃圾筒,小气象站里的学生9 所有女同学5校园外的楼房,国旗上的五角星10 所有男同学教科书第 45 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物都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每个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相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使教师了解一下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
24、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和读这些数。 3本单元只是让教师初步了解一下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还不是正式教学,所以没有安排专门的习题。 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如教学”数一数”时,教师出示插图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任务,分散他们观察的兴趣,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东西的数量。 2应充分
25、利用教材的资源。教师提供的“美丽的校园”图,每种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教材只抽取了一种作为每种数量的代表。数数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3应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4应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以便做到全面的了解。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以帮助,但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在以后教学中,还可以继续给以帮助。 5应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本单元蕴涵的思想
26、品德的因素很多,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渗透。如当学生观察到图中有一个小小气象站时,教师可以及时引导:我们应该像这些小朋友一样热爱科学。 (三)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 1 课时进行教学。 2开始教师可以用几分的时间,仿照书前“编者的话”,选择学生能够听懂的事例,言简意明地讲一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利用“美丽的校园”数数,提供以下几点意见供参考。 (l)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第 23 页的插图。也可将插图制成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先出示一位老师,再逐一出示一组一组的人和物。通过看图,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教师可这样表述: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
27、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2)让学生先自己观察,再指名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 110 的人和数。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如国旗、单扛、石凳等),再数数目比较大的(如垃圾筒、楼房、花等)。学生每数完一类物体,教师可以仿照教科书第 34 页,将这类物体加上集合圈,并写出相应的数。同一数量的物体可以集中排列。如,学生说“1 面国旗、1 位老师”,教师可用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 1 面国旗、l 位老师的图,并告诉学生,1 面国旗、1 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l”表示,周时在图的左面出示“1”。 10 个数都出示后,让学
28、生读一读,了解有多少学生认识这十个数。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学生,还可以一个人接一个人地说读。如果读错了,可让学生数一数相应的集合圈里的物体。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跳着读这 10 个数。 4数过主题图中的人或物后,还可以数学生身边的一些实物(如教室的门窗、铅笔盒里的铅笔、一行课桌等)。引导学生数实物时,可以有意识地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如,教室黑板的上面有什么?(1面国旗)左面有什么?(4 扇窗户)等。逐步使学生分清方位,这对于以后教学中布置学生看书、做作业,都有好处。 二、比一比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使
29、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比高矮”。这些内容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俏含义,同时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
30、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创造了观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少”以及“长”、“短”、“高”、“矮”的含义,并通过合作交流,体会互相学习的乐趣。 教学建议 1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探索来进行的。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如,在比长短的活动中,可能有比跳远的,比高矮的甚至还会有比厚薄的,虽然“远近”、“高矮”、“厚薄”都不是“长短”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但这些内容本质上都是比长度的,都有助于学生理解“长短”的含义。教师应给这些同学以鼓励,并
31、让他们说说是怎么比的。 2应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为探究学习需要充分全面的观察问题或事物,找出其本质特征,摒弃其非本质特征。但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问题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本单元的内容都可让学生自己探索。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比多少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67 页内容及第 8 页“做一做”,练习一中第 14 题。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2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32、、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3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图片,小猪头图片,砖头图片,木头图片。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图、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个。教学过程:一、听故事,提问题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
33、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去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1教学“同样多”。教师:同学们,今天想给你们讲个故事,想听吗?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听后回答。(一
34、边看书一边回答。)(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进行德育教育: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和 同样多。)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来势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2操作。(教科书第 8 页“做一做”第 1 题)(1)教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请学生对
35、着橡皮摆铅笔,要求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指 1 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在梨片(5 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教师和学习有困难学生一起摆弄,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3教学“多些、少些”。(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
36、多、少。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4操作。(“做一做”第 2 题)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 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1)第 1 行摆 5 个,在下面摆,要比多 1 个。第 2 行摆几个?(2)第 1 行摆 4 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 1 朵,第 2 行摆几朵黄花?二、运用新知教科书练习一第 14 题。1第 1 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2第 2 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3
37、第 3 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4第 4 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 5 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子多而红珠子少。三、总结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板书设计:比高矮教学内容: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 10 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 7、8 题。教学目标:1通过小数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
38、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重点: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教学用具:积木块。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互动意图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1引导比较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1判断高矮2读题比较大小、胖瘦宜肯定评价1感知人有高有矮2明确学习目标2板题:高矮二、探究方法1情境演示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2布置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比高矮的方法3汇报交流4总结方法;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1不能一眼看出谁高谁矮2小组合作同桌比高矮3以组为单位,汇报不同方法鼓励合作活动组间互评肯定方法鼓励求异思维1激疑启思2培养参与意识与合作能力3培养思维创造性和语言表达力及自信力三
39、、排队游戏13 人一组说说谁最高谁最矮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1判断并说明方法2判断并说明方法组间互评,肯定鼓励1培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思维说理能力四、反馈练习1第 12 页第 7 题(1)说出动物名(2)比较高和矮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反馈同桌纠错汇报,独立判、并改正鼓励互查1培养审题的学习习惯,能自查、互查2激趣五、学生活动1摸高活动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2摆高活动那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3悄悄话游戏(1)表演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比高矮(2)判断思考谁高,问题出在哪儿?1自由活动反馈2合作活动观察判断反馈鼓励别出心裁鼓励别出心裁生
40、评学生自由活动,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在游戏活动中激趣启思,激发挑战性与创造性。六、评价总结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反馈 学会总结教学注意事项: 1学生对实物的比较有许多生活经验。当两名学生上台作比时,学生观察比较的是两个人最明显的特征,高矮、胖瘦,提示又能区分大小、多少、长短等,对这类比较学生并不陌生。因此,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比较的方法。 2指导学生探究时注意,学生日常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合作面先窄后宽;学生对不同方法的总结。 三、15 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 5 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 5 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
41、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 5 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一”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 5 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 5 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 5 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教材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 5 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 5 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 0 的认识和加减法(如下图)。 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 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
42、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月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 5 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2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 (1)15 各数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 5 以内各数,在整数集合中是最为简单的几个。由于数小,抽象程度较低,儿童理解也比较容易。大部分儿童在人学前对 5 以内各数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根据 15 各数的特点和儿童的生活经验,所以把 15 的认识集中起来学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使教学时间大大缩短。 (2)从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 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基本册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在
43、本单元已经明显体现。本单元的纵线结构是:15 的认识l5 的加减法0 的认识的加减法。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分散写数字的难点,使学生在认数字的时候,有比较多的时间练习写数字,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字的写法。另外,把加、减计算与认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既有利于加深对 5 以内数的认识,又有利于熟练掌握 5 以内的加、减法。 (3)加强数概念的教学。 数概念教学的基本结构是: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组成。教材以儿童的生活区域为背景递次展开,同时以醒目的标题摆放在可爱的“毛毛虫”身上呈现给师生。如第15 页让学生经历数物体的过程抽象出 15 各数;第 16
44、 页从教学 2 的认识起,都强调在前一个数上添上 l,就得到下一个数:1 添上 1 是 2,2 添上1 是 34 添上 1 是 5;在第 17 页以“比大小”为标题、第 18 页以“第几”为标题、第 19 页以“几和几”为标题,将一个个知识点单列出来,以突出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数的序数含义和数的组成的教学。 (4)适当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数数、比较数的大小都离不开集合、对应、统计等理论,但这些内容又不宜对小学生诠释。因此,教材中采取适当渗透的办法,通过图形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又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例如,在数数时,实质是先要对实物进行
45、分类,把每一类看作一个集合,然后依次指着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分别同自然数中的一、二、三一一对应(进行数数)指到最后一个元素,同它对应的自然数就是这个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也就是物体的总数。又如,在第 17 页引入“比大小”时,通过将小猴与 3 种水果的对应排列,似儿童能接受的图画象形图渗透统计初步知识。 (5)注意将数和图形适当联系。一方面,结合认数和加、减计算出现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作为实物教具;另一方面,也尽可能直观地反映出某些图形的特征。例如,认 3 和 4 时,让学生用小棒摆三角形和正方形,使学生初步看到三角形有三条边,正方形有 4 条边。 (6)素材的选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46、 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材每引入一个概念都精心设计了与之相适应的儿童生活情境,便于儿童在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如学习 l5 各数的认识时,教材呈现一幅野生动物园图,让学生通过数喜爱的各种动物,抽象出 15 各数。又如,通过让学生看第 18 页的排队购票图和“全家福”照片,理解序数的意义。 (7)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 学生之间对数的大小的感知、数与数之间关系的发现,计算方法的选择等都存在着差异。承认学生间的这种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体现算法多样化,是本册教材编排的一个重要特点。本单元的加、减法教学中,就充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特点。例如
47、,计算 41?时,教材呈现了三位小朋友的 3 种不同算法:有一位是用“点数”的方法算出得数的(1,2,3,4,5);还有一位是从一个加数“4”开始数,添上 1 个一得5 的。另一位体现了较高一个层次的思维水平,根据数的组成(4 和 1 组成 5)算出得数,三种算法体现了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也体现了三种不同的思维水平,都得到认可。又如,计算 52?时,教材也呈现了三位小朋友的 3 种不同算法。不管哪种算法,教师都给予肯定。使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教学建议 1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初入学的儿童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有的学生往往把上、下、左、右位置搞错
48、(如 3 写成 )。另外,手指也不灵活,写 5、2、0 等数字时,拐弯不圆滑,要写得整齐匀称就更难一些。因此,教学生写数字要作为一个重点。为了让学生写好 05 各数,教材中作了示范,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按照一定规格写数字,养成书写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 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本教材从学习 15 开始,就注重了对学生良好的数感、符号感的培养。教学对,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 15 各数来表示一些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数。例如,教材在第 16 页设计的一个实践活动,就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用不同的物体或数字卡片)来表
49、示数“3”;在第 17 页通过富有趣味的图画让学生理解关系符号“”、“”、“”两边的数的大小。类似这样的实践活动,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2在教学加、减法计算时,一方面尊重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高学习水平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如前面提及的415 的算法中,用数的组成来计算 4l5,是较高水平的算法,应积极引导学生将低水平的点数方式上升到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方法上来。减法的计算也是如此。 3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时,教师只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些感性认识就可以了,不要给学生讲“集合”、“对应”、“统计”等名称。 l5 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416 页的内容。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