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语文 电子题库 第三单元 第 10 课 知能优化演练 粤教版选修 4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阿 Q 无可适从的站着。远远的走来了一个人,他的对头又到了。这也是阿 Q 最厌恶的一个人,就是钱太爷的大儿子。他先前跑上城里去进洋学堂,不知怎么又跑到东洋去了,半年之后他回到家里来,腿也直了,辫子也不见了,他的母亲大哭了十几场,他的老婆跳了三回井。后来,他的母亲到处说, “这辫子是被坏人灌醉了酒剪去的。本来可以做大官,现在只好等留长再说了” 。然而阿 Q 不肯信,偏称他“假洋鬼子” ,也叫作“里通外国的人” ,一见他,一定在肚子里暗暗的咒骂。阿 Q 尤其“深恶而痛绝之”的,是他的
2、一条假辫子。辫子而至于假,就是没有了做人的资格;他的老婆不跳第四回井,也不是好女人。这“假洋鬼子”近来了。“秃儿。驴”阿 Q 历来本只在肚子里骂,没有出过声,这回因为正气忿,因为要报仇,便不由的轻轻的说出来了。不料这秃儿却拿着一支黄漆的棍子就是阿 Q 所谓哭丧棒大踏步走了过来。阿Q 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果然,拍的一声,似乎确凿打在自己头上了。“我说他!”阿 Q 指着近旁的一个孩子,分辩说。拍!拍拍!在阿 Q 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二件的屈辱。幸而拍拍的响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而且“忘却”这一件祖传的宝贝也发生了效力,他慢慢的
3、走,将到酒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了。但对面走来了静修庵里的小尼姑。阿 Q 便在平时,看见伊也一定要唾骂,而况在屈辱之后呢?他于是发生了回忆,又发生了敌忾了。“我不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这样晦气,原来就因为见了你!”他想。他迎上去,大声的吐一口唾沫: “咳,呸!” 小尼姑全不睬,低了头只是走。阿 Q 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呆笑着,说:“秃儿!快回去,和尚等着你”“你怎么动手动脚”尼姑满脸通红的说,一面赶快走。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 Q 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颊。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 Q 更得意,而且为满足那些赏鉴家起见,再用力的
4、一拧,才放手。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而且奇怪,又仿佛全身比拍拍的响了之后更轻松,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去了。“这断子绝孙的阿 Q!”远远地听得小尼姑的带哭的声音。“哈哈哈!”阿 Q 十分得意的笑。“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1阿 Q 的精神胜利法在上面的文段中有怎样的表现?答:_答案:阿 Q 的精神胜利法在这几个文段中共有两处表现:一是受到“假洋鬼子”的暴打后, “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 ;二是欺负小尼姑之后, “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而且奇怪,又仿佛全身比拍拍的响了之后更轻松,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去了” 。2
5、阿 Q“耸了肩膀等候着” “假洋鬼子”来打, “等候”一词妙在何处?答:_答案:不仅表明了阿 Q 的奴性,被动挨打不敢反抗,更表明了他主动地接受惩罚。这种奴性人格,变成某种受虐狂,实在让人诧异。3阿 Q 调戏小尼姑的时候,酒店里的人是怎样的态度?试着分析概括这些看客的心理。答:_答案:阿 Q 欺负小尼姑时,酒店里的人都跟着大笑,完全是在看一出喜剧。看客心理是指人们面对事件像看一场戏一般,只对事件的内容本身发生兴趣,而对事件中的真实人物没有同情的不良心理。这种心理普遍存在于人的内心,外在表现为好打听他人隐私,以他人的悲伤作为自己的快乐。4阿 Q 为什么认为“辫子而至于假,就是没有了做人的资格;他
6、的老婆不跳第四回井,也不是好女人”?答:_答案:说明阿 Q 是一个受封建思想毒害很深的人。他认为人就是要留辫子,没有辫子就没有做人的资格,妻子要为丈夫守妇德,丈夫不对,做妻子的就应该“跳井” 。二、语言运用5下面是鲁迅先生阿 Q 正传的初稿和定稿中的两段文字,请说说画线处修改的妙处。初稿:天色将黑,他睡眼蒙眬地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钱,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定稿:天色将黑,他睡眼蒙眬地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答:_答案:用借代手法形象具体地显现出阿 Q 手中钱的零碎,凸现阿 Q 寒酸
7、却又要摆阔的情态;也避免与下文“钱”字重复。6依照例句,续写两句话,与例句构成排比句,表现鲁迅先生的伟大。例句:思想家的鲁迅,是大海上的一座灯塔,灯光划破中国社会的黑暗。答:_答案:文学家的鲁迅,是长空雁队中的一只头雁,叫声成为现代文学的第一声呐喊。革命家的鲁迅,是寒光闪闪的一柄宝剑,剑锋直指封建时代的魑魅魍魉。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间或(jin) 行状(xn)舂米(chn) 托庇(b)B估量(lin) 口讷(n)鄙薄(b) 诧异(ch)C调笑(tio) 擎起(jn)踉跄(qin) 小觑(q)D穿凿(zu) 奚落(x)唾骂(tu) 敌忾(ki)解析:选
8、A。B 项“估量”的“量”读 lin;C 项“擎起”的“擎”读 qn;D 项“穿凿”的“凿”读 zo。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女排和韩国女排在第 16 届亚运会最后一枚金牌的争夺战中再度碰面。韩国队同仇敌忾,赢了两局。中国队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没有无所适用,最终以 32 逆转对手夺冠。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逆转,这是一场万众瞩目的激战,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体育竞技的魅力。A同仇敌忾 B无所适用C惊心动魄 D万众瞩目解析:选 A。同仇敌忾:全体一起痛恨敌人。B 项,无所适用指不知哪一个好,也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C 项,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
9、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D 项,万众瞩目:成千上万的人都十分关注。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谁知道阿 Q 采用怒目主义之后,他便愈被未庄的闲人们喜欢玩笑。一见面,他们便假作吃惊的说:“哙,亮起来了。 ”B阿 Q 的钱便在这样的歌吟之下,渐渐地输入别个汗流满面的人物的腰间。终于只好挤出堆外,站在后面看,替别人着急。C虽然阿 Q 近来比较的受人尊敬,自己也更高傲些,但和那些打惯的闲人们见面还胆怯。D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解析:选 D。A 项,语序不当, “他便愈被未庄的闲人们喜欢玩笑”应为“未庄的闲人们便愈喜欢
10、玩笑他” 。B 项,缺少主语,在“终于”前加“他” 。C 项,语序不当, “虽然”应调整在“近来”后面。4选出下列句子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阿 Q 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 Q 站了一刻,心里想, “_”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A儿子总是把我打,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B我总是被儿子打,现在的世界真不像话C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D儿子总算把我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话解析:选 C。紧跟前面的“想” ,主语应是“我” , “像样”是针对世界说的,而“像话”则针对某一事件。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11、成 58 题。然而阿 Q 虽然常优胜,却直待蒙赵太爷打他嘴巴之后,这才出了名。他付过地保二百文酒钱,愤愤的躺下了,后来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于是忽而想到赵太爷的威风,而现在是他的儿子了,便自己也渐渐的得意起来,爬起身,唱着小孤孀上坟到酒店去。这时候,他又觉得赵太爷高人一等了。说也奇怪,从此之后,果然大家也仿佛格外尊敬他。这在阿 Q,或者以为因为他是赵太爷的父亲,而其实也不然。未庄通例,倘如阿七打阿八,或者李四打张三,向来本不算一件事,必须与一位名人如赵太爷者相关,这才载上他们的口碑。一上口碑,则打的既有名,被打的也就托庇有了名。至于错在阿 Q,那自然是不必说。所以者何?就因为赵
12、太爷是不会错的。但他既然错,为什么大家又仿佛格外尊敬他呢?这可难解,穿凿起来说,或者因为阿 Q 说是赵太爷的本家,虽然挨了打,大家也还怕有些真,总不如尊敬一些稳当。否则,也如孔庙里的太牢一般,虽然与猪羊一样,同是畜生,但既经圣人下箸,先儒们便不敢妄动了。阿 Q 此后倒得意了许多年。5开头一句中“蒙”这个词有何含义?答:_答案:挨打像荣幸地蒙受恩惠。一个“蒙”字,形象地刻画了阿 Q 以及看客们那种以丧失人格为代价换来盲目的趋炎附势的变态心理。6阿 Q 被赵太爷打了嘴巴后,为什么反觉得“赵太爷高人一等了”?答:_答案:这是精神胜利法在做怪,因为他自认挨打是一种荣耀,挨打不但不能怨恨,反倒应该感激。
13、再者赵太爷越高人一等,他自然就越荣耀了。7文中第三段用“果然”和“仿佛”是否矛盾?为什么?答:_答案:不矛盾。“果然”是说一种肯定的必然, “仿佛”是说一种猜测的可能,两个词语用在一起把矛盾统一成为一种“和谐” 。 “或者”对应“仿佛” ,说明这仅是阿 Q 的错觉。8 “阿 Q 此后倒得意了许多年”中阿 Q 得意什么?答:_答案:他得意因为曾经受过赵太爷的打而换来了人们对他的“仿佛格外尊敬” 。实际上这是一种可悲的奴相。(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阿 Q 正传(节选)第七章 革命鲁 迅阿 Q 飘飘然的飞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经醒透了。这晚上,管祠的老头子也意外的和气,请他
14、喝茶;阿 Q 便向他要了两个饼,吃完之后,又要了一支点过的四两烛和一个树烛台,点起来,独自躺在自己的小屋里。他说不出的新鲜而且高兴,烛火像元夜似的闪闪的跳,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造反?有趣,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都拿着板刀,钢鞭,炸弹,洋炮,三尖两刃刀,钩镰枪,走过土谷祠,叫道, 阿 Q!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 阿 Q,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 D 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
15、。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 D 来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 ”阿 Q 没有想得十分停当,已经发了鼾声,四两烛还只点去了小半寸,红焰焰的光照着他张开的嘴。“荷荷!”阿 Q 忽而大叫起来,抬了头仓皇的四顾,待到看见四两烛,却又倒头睡去了。第二天他起得很迟,走出街上看时,样样都照旧。他也仍然肚饿,他想着,想不起什么来;但他忽而似乎有了主意了,慢慢的跨开步,有意无意的走到静修庵。庵和春天时节一样静,白的墙壁和漆黑的门。他想了一想,前去
16、打门,一只狗在里面叫。他急急拾了几块断砖,再上去较为用力的打,打到黑门上生出许多麻点的时候,才听得有人来开门。阿 Q 连忙捏好砖头,摆开马步,准备和黑狗来开战。但庵门只开了一条缝,并无黑狗从中冲出,望进去只有一个老尼姑。“你又来什么事?”伊大吃一惊的说。“革命了你知道?”阿 Q 说得很含糊。“革命革命,革过一革的,你们要革得我们怎么样呢?”老尼姑两眼通红的说。“什么?”阿 Q 诧异了。“你不知道,他们已经来革过了!”“谁?”阿 Q 更其诧异了。“那秀才和洋鬼子!”阿 Q 很出意外,不由的一错愕;老尼姑见他失了锐气,便飞速的关了门,阿 Q 再推时,牢不可开,再打时,没有回答了。9 “第一个该死的
17、是小 D 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从这里可以看出阿 Q 革命的对象是什么?你又如何看待这一点。答:_答案:他的革命对象是一切平时与他作对的人,包括小 D、王胡,并且是按照个人恩怨而不是阶级仇恨来排序的。这说明阿 Q 敌友不分,非常愚昧、落后、不觉悟。10阿 Q 从幻想中醒来, “走出街上看时,样样都照旧”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答:_答案:这说明辛亥革命之后,广大的农村没有什么变化,同时也说明广大农民不了解、不理解革命。11阿 Q“似乎有了主意了,慢慢的跨开步,有意无意的走到静修庵” ,这里“有了主意” ,为什么还“有意无意”?谈谈你的理解。答:
18、_答案:“有了主意”前的“似乎”一词,表明阿 Q 革命目的、对象、计划都很模糊,但饥饿的现实又促使他寻找所谓的革命对象,于是他“有意无意”走到静修庵。三、语用创新12中国教育网的“文学天籁”论坛向大家征集话题“我最喜欢的课文” 。请你仿照示例另外选择你记忆最深刻的一篇课文,写上几句感言,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示例:初读阿 Q 正传觉得阿 Q 滑稽可笑;再读,觉得阿 Q 质朴、愚昧、自私;多次阅读,发现阿 Q 正传就像一面人生的镜子,从中可以找到自己的身影。答:_答案:示例一:初读祝福 ,觉得祥林嫂愚昧可怜;再读,觉得祥林嫂周围的人精神麻木,缺乏同情心;多次阅读,发现祝福就像一幅生活速写,从中可以
19、看到旧社会的人情冷暖。示例二:初读范进中举 ,让人忍俊不禁;再读,既为范进喜也为范进悲,喜他终于中举,悲他为了地位发疯;多次阅读,发现范进其实就是古代封建社会文人的一个缩影。13阅读下面的文字,给“胶囊旅馆”下一个定义。(不超过 40 字)说起胶囊旅馆,在日本可以算是家喻户晓。旅馆由十几个甚至上百个整齐摞起来的格子组成,每个格子可住一名旅客。整齐的格子间与我国的火车卧铺相似。格子分上下两层,每个格子长约 2 米、宽约 1 米,高约 1.25 米。虽然格子的空间很小,但足够入睡,坐起身也不会碰到头,而且里面广播、电视、无线上网一应俱全。更重要的是,它的费用只是一般酒店的 50%60%。胶囊旅馆的
20、产生与日本盛行的加班文化是分不开的。在日本,加班是一种工作常态,因此很多人便把胶囊旅馆当成一个短暂的落脚之所,久而久之,这种胶囊旅馆逐渐兴起并风行起来。答:_。答案:胶囊旅馆是在日本加班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空间小、配备齐、费用低的旅馆。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玛雅人预言,2012 年 12 月 21 日将是本次人类文明结束的日子。德国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据此拍摄出灾难大片2012 。影片虚构了 2012 年地球遭遇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的故事: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台风等令人生畏的自然灾害集中爆发。影片登陆中国,上映仅 3 天就拿下了 7500 万元左右的票房,其火爆程
21、度几乎赶上了建国大业 。不过,影片中的灾难场面和惊悚特技也引起了争议。著名喜剧演员洪剑涛在博客中直接呼吁“建议停映2012 ”,他在博客中称:“看完电影真的很后悔,尤其是带孩子去看,更是错上加错” 。你认为孩子能不能看2012这样的影片?请你谈谈你的看法。答:_答案:示例:我认为孩子能看2012 。该片虚构了“人类末日”到来时的灾难情景,旨在呼吁人们重视环保问题、善待地球母亲,这对增强孩子的环保忧患意识,是有积极意义的。现在的孩子生存环境优越,没有经历过大的挫折,通过看该片,可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示例二:我认为孩子不能看2012 。孩子们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阶段,需要一个美好和谐的生活环境,需要有乐观上进的良好心态。而2012利用骇人听闻的灾难场景,刻意渲染“人类末日”的惊悚,会让孩子们对未来产生恐惧、颓废甚至绝望的心理,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言之成理即可)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