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老字号企业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朱玉霜 江汉大学中华老字号企业一般都拥有悠久的商业历史和地域特色,并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国家商务部于 2006 年发布了“振兴老字号工程”方案,截至 2013 年,我国已有 778 家企业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本文通过对这 778 家企业站的搜索,最终发现只有 37 家企业的站同时配有中英文。这 37 家企业经营的产品遍及酒类、医药类、饮料类、调味品类、日用品类、食品类、乳制品类、刀具类、乐器类等各行各业。笔者将所收集到的 37 家“中华老字号”企业页外宣资料的英译本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发现这些中华老字号企业在商标、广告语及企业简介的外宣翻译中普
2、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一、企业外宣商标翻译中的问题中华老字号企业商标翻译十分的混乱,阻碍了消费者对企业及产品的认知,严重影响到了其产品的境外销售。(一) “全聚德”的商标翻译问题始于 1864 年,拥有 150 年悠久历史的北京烤鸭老字号全聚德,是中华老字号中最珍贵的品牌,是中国餐饮界的龙头。但是闻名世界的全聚德在进军海外市场时出现了译名不统一的问题。全聚德的译名就多达 5 种,其译名分别为“Beijing Roast Duck Restaurant”(全聚德);“Chainjoy Duck”(全聚德);“Quanjude Peking Roast Duck-Since 1
3、864”(全聚德);“Quanjude” (全聚德); “Chinruteh(全聚德)”。从全聚德的商标名称翻译中可以看出,译名“Beijing Roast Duck Restaurant”,虽然让外国人一眼就能看出是卖北京烤鸭的店,可是所有北京的烤鸭店都可以这样翻译,完全不能凸显“全聚德” 作为中国烤鸭鼻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译名“ChainjoyDuck”(全聚德) 让人脑海中浮现出众人大餐时欢乐、满足的笑容,展现了中国美食的魅力,但是完全脱离了中国文字,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字对中华老字号所赋予的传统文化。另外,“Quanjude”(全聚德)是完全的汉语拼音译法,虽能够代表中国文化和文
4、字,但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群,对 q,j,d很难发音,由于发音变得异常的拗口,也就阻碍了“全聚德” 的国际传播和销售。相比而言,译名“Quanjude Peking Roast Duck-Since 1864”(全聚德)保持了老字号原有品牌的汉语拼写与读音,英文部分附注了品牌创立的公元纪年突出了老字号悠久的历史,这样,翻译就使得全聚德品牌具有了内容与历史的双重说明,可以让外国人对译文一目了然。但是,这种译法依然存在两个问题;其一,译名过长,字符数多达 30多个,在品牌认知过程中容易使消费者产生疲劳,不利于记忆;其二,和译名“Quanjude” (全聚德)一样,海外消费者很难说清楚该品牌的名字,不利
5、于宣传。笔者认为,如果采用译名“Chinruteh”(全聚德),既保留了传统文字拼音,同时又符合英语国家消费者的发音习惯。此译名不仅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且顺口容易记忆,有利于“全聚德 ”在海外的销售。(二) “同仁堂”的商标翻译问题同仁堂拥有三百多年辉煌的历史,经历无数的世事变迁,在中国中医界金字招牌始终屹立不倒。“同仁堂” 乃中华老字号之鼻祖,在国内外声名远扬,其店铺字号也十分考究,让人印象深刻。但是,同仁堂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时就出现了商标外宣翻译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企业商标与译文不统一。中国有一句老话,“买卖买卖,一字成败”。同仁堂不一致的商标译名对其海外宣传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笔者搜集其
6、商标发现同仁堂商标有以下四种不同译法,有的译为“Tongrentang”(同仁堂),有的译为“Tongrentang Chinese MedicineSince 1669”(同仁堂),有的译为 “T R T”(同仁堂),有的译为“Torento” (同仁堂)。笔者认为,译文“Tongrentang Chinese MedicineSince 1669” (同仁堂)过于冗长,难以识记;译文“T R T” (同仁堂)过于简单,无法表达“ 同仁堂”的历史文化内涵。另外,“Tongrentang”(同仁堂)是纯粹的汉语拼音,与之比较起来,“Torento” (同仁堂)则是基于汉语拼音而造出来的一个新词
7、,这个新词不仅具有民族特色,而且又恰巧和英语中的“Toronto”(多伦多,加拿大第一大城市)近似,这样就更能激发海外消费者对该企业和产品的好奇心,同时也传递了老字号特有的民族性。(三)“稻香村”的商标翻译问题中华老字号北京稻香村始建于 1895 年,是京城生产经营南味食品的第一家。字号稻香村源自古代诗词“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所表达的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新城粳稻,五里闻香。“稻香” 二字寓意食品色香味俱全,用于糕点铺的字号再合适不过了。但是,“稻香村” 外宣商标的译名也没有规范统一。著名的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思的把“稻花村” 译为 Sa. A national favor th
8、at has a long history.笔者认为,译文将“ 源远流长 ”翻译成“has a long history”(悠久历史)过于简单,不能凸显茅台作为中国最知白酒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好将其译为:“A VIP treat a. A national favor that a(Originated in 135 B.C.)”。此译文将茅台酒 “源远流长”创造性地演绎成了两段史实:茅台镇在公元前 135 年为汉武帝酿出了“甘美之”酒以及 1915 年茅台酒在美国旧金山荣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的史实。这段英文译文脱离原文,但却用史实说明了“源远流长”,这比忠实原文的翻译要好得多
9、,更具有说服力。(二)“黑五类芝麻糊” 广告语的翻译问题广西特产的“黑五类芝麻糊”,其广告口号为“逢黑必补,黑五类 ”,此产品在出口国外时由英语专业人士翻译为“Five- Black-Category Sesame Paste, ulate the appetite”(开胃)。另外,“补中益气 ”的说法也存在,“补中”就是为了“ 益气”,这一组概念同样是重复的两个语义。而且中交是中医穴位学上的一个专有概念,很难向广大外国消费者解释清楚,不如直接省略,只需译出“益气”即可,也并不会有任何信息的遗漏。笔者认为“补中益气”译成“enhance mood”(补中益气)比较好。中华老字号企业外宣翻译是融合语言学、市场营销学与文化传播的复杂的翻译过程,是企业进入国外市场销售成败的重要因素。如何进一步搞好“中华老字号”企业的外宣英文翻译,对扩大海外品牌知名度,提高企业的影响力,增加其产品的境内外销售,是很值得重视的。教育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