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陵春,李清照,自主预习 掌握要点,1.掌握作家作品常识及写作背景。 2.朗读,读准字音,读懂意思。 3.理解词的大意。,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有漱玉词。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她是中国最有天才和成就的女词人。清照天生聪明,又生长在一个文学家庭,故年幼即通文艺。二十一岁嫁给胡州太守赵明诚。明诚也能赋诗填词,夫妻感情甚佳。结婚不久,明诚出游,清照重阳节作了醉
2、花阴词寄给明诚。明诚自愧不如,但又不肯甘拜下风。于是他三天三夜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作了五十首词。他故意把清照的词也夹在其中,给朋友陆德夫看 。 陆德夫赏玩了半天说:“只三句绝佳。”明诚忙问哪三句,陆德夫说: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而这正是李清照写的那一首中的三句。,李清照佚事,金军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寓居浙江金华所作。 时年53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流离异乡,无依无靠,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当时背景,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
3、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朗读,拟n 舴艋z mng,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了,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天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景物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先流泪。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大意,内容探究 师生互动,1 简要概括本词的上下两片。 2 主人公“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从中你能体会到其什么心态? 3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4 简要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 5 本词是如
4、何抒发作者感情的?,上片交代的是季节特征,暮春时节。极言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借游览以排遣的凄楚心情。,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的表达了她内心浓重的哀愁。,2 主人公“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从中你能体会到其什么心态?,“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3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4 简要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怕的是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
5、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 运用比喻。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作者却把它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使抽象的“愁”变得更具体、形象和生动;赋予无形的“愁”以重量,居然重得到了“载不动”的地步。“舴猛舟”可谓是夸张、比喻手法皆用也。到底是船小,还是“愁”之重?其间已不言而喻!,5 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春花凋落说自己青春不再,丈夫去世,又借“双溪泛轻舟”表达自己丈夫去世的无限惆怅与悲伤。,小结,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登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5、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6、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 丑奴儿,你还能记起哪些表现“愁”的诗句呢?,知识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