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9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夯实练(10)李仕才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上世纪 60 年代盐埕曾是高雄人口最多的行政区,虽然时过境迁,繁华早已不复存在,但许多小吃老店仍旧生意火爆。从众多电商乐此不疲地执著于价格战来看,电商正在重复着实体商业走过的老路,缺乏营销模式创新,发展潜伏着危机。从诞生之日起,该私塾便提倡因材施教,任何有志于学的社会下层百姓和民间士子,不分贫富,不论地域,均可入学。在浩如烟海的网店中,你要找到心仪的商品真的很难,因为每一个卖家都把自己的商品吹嘘得天花乱坠,实际却相去甚远。犯罪事实败露之后,这个犯罪嫌疑人正要将证据塞入
2、自己的口中,值班警察小李眼疾手快,立刻冲上去阻止了这一行为。房展会上,开发商花尽心思推销叫卖,而购房者似乎并不买账,只在一边作壁上观,问价格的多,现场下单的为数不多。A B C D解析 “时过境迁”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使用正确。“乐此不疲”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使用正确。“因材施教”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不合语境。“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使用对象不当。“眼疾手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使用正确。“作壁上观”比喻坐观成败,不给予帮助。成语意义不合语境。2、(2016全国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
3、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 31 场精心策划的演出。B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 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 12 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C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D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 5 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解析:本题从语序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三个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A 项,语序不当。 “从现在起到年底” ,应该放到“承办”之前。C 项,句子前两分句的
4、主语是“边缘人”这类形象,而最后一个分句把主语偷换成了“人们” ,造成句子结构混乱,可以把最后一个分2句修改为“这类形象会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 。D 项,成分残缺。 “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前缺主语,可在“因加大了”前加“新食品安全法 ”。答案:B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B )A这次对你公司的惠顾,令我眼界大开,你们的经营确实具有很多创新理念,佩服。B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今天得了您的这幅墨宝挂在寒舍,寒舍立马蓬荜生辉。C同志们,以上我的高见是经过反复思考才推导出来的,请大家一定要牢牢记于心中。D同学们,领导派我来做你们的恩师,我一定不辜负领导的期望,一定把你们带好。解析 A“
5、惠顾”是惠临的意思,多用于商店对顾客的敬辞,不能用于自己对别人。B“蓬荜生辉”用以称谢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称谢别人题赠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敬辞,正确。C“高见”是敬辞,指高明的见解,用于称别人的意见,不能用来称自己的意见。D“恩师”用于称对自己有恩情的师傅或老师,不能用于称身为老师的自己。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C )头发变白是毛发正常的老化,但是影响毛发变白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如遗传、疾病和精神因素等等。一个家庭的父母头发早白,其遗传基因使子女的头发十有八九也会早白。许多疾病会打破人体内原有的平衡,_。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贫血、营养不良等都可能使
6、人头发变白。不少人由于极度紧张、忧愁、悲伤而引起身体内分泌严重失调,也会在短时间内出现白发,比如民间传说“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 。A内分泌产生紊乱,白发就过早地产生了B内分泌因此紊乱,人过早地产生白发C使内分泌紊乱,导致人过早地产生白发D白发过早地产生,说明内分泌发生了紊乱解析 承接前一句,说明其结果和影响。表达连贯,语脉自然。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凰山村搬入楼房之后,村民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杏林村搬迁到楼房之后,村民文明程度也有很大提高,可见,农民搬入楼房居住必然提高文明程度。我村现有的村落布局,严重阻碍着村民文明程度的提高。如果拆迁建议
7、得以实旋,我村村民的文明程度就一定会有极大提高。因此,我村整体拆迁方案要尽快落实。农民搬入楼房居住不一定提高文明程度。_村民文明程度提高的阻碍不一定是现有的村落布局_。_即使拆迁建议得以实施,村民的文明程度也不一定会有极大提高_。解析 5 分,答对一处给 3 分,答对两处给 5 分。6、下列对文化知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B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3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
8、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C “十三经”是指十三部儒家经典。汉代开始,把诗 书 礼 易 春秋称为“五经” 。唐代把“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三传”(公羊传 穀梁传 左传),连同易 书 诗称为“九经” 。至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 论语 尔雅列入经部,则为“十二经” 。宋代又将大学提升为经,故有“十三经”之称。D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解析: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答案:C二、文言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9、洧南居士者,姓杜氏,名孟乾。其先自魏滑徙扶沟,邑居洧水南,故以为号。曾祖清,以明经任大同经历;祖璿,赠户部主事;父绍,进士,官户部主事。居士少为诸生,已有名,岁大比,督学第其文为首,而户部乃次居四。时户部得举,人曰:“此子不欲先其父耳。 ”久之,竟不第。贡入太学,选调清苑主簿,庀马政。却礼币之赠,数言利病于太守。又欲开郎山煤,导九河。诸所条画,皆切于时,太守嗟异之。会创芦沟河桥,雷尚书檄入郡选其才,得清苑主簿而委任焉。然苑人爱其仁恕,及闻居士之孙化中举于乡,喜相谓曰:“固知吾杜母之有后也。 ”升泸州经历,丁内艰,服阕,改巩昌。至则陈茶马利病,太守器其能,郡事多咨焉。竟卒于官,年五十。居士为学精
10、博,尤长于诗。所交皆知名士。平生尚气轻财,收恤姻党,字孤寡,不惮分产畀之。县中有事,皆来取决,伉直不容人之过,族人子弟,往往遭挞楚。然未尝宿留于中,皆敬服,而怨讟者鲜矣。初,洧水东折,岁久,冲淤转而北。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达于河,扶沟人赖其利。居士于家事不訾省,闻有善书,多方购之。建书楼,且戒子孙善保守,刻石以记。君既没,其从父弟孟诗状其行如此。嘉靖四十四年,化中登进士,明年,为邢州司理。隆庆三年,吴郡归有光,化中同年进士也,来为司马,因采孟诗语,着之其家传。归子曰:大梁固多奇士,尤以诗名。吾读洧南诗,意其人必超然埃壒之表。及为小官,似非所屑,顾必欲有以自见。乃知古人之志行所存,不可测也。视世
11、之规规谫谫,无居士之高情逸兴,虽为官,岂能辨治哉?化中盖深以予言为然云。(选自震川先生文集 ,有删改)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A而户部乃次居四 次:次序B却礼币之赠 却:拒绝C丁内艰,服阕 阕:终了D收恤姻党,字孤寡 字:抚养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洧南居士年轻的时候就有才名,文章写得好,户部曾想举荐他,但他却不愿意官位列在他父亲的前面;很长时间,居然考试不中。B清苑百姓听说居士的孙子杜化中乡试中举后,都替居士有这样优秀的后人而高兴,他的孙子到巩昌任职以后,深得太守器重。C洧南居士为人刚直,对族人子弟要求极严,常有人因过错而遭其鞭打,但族人子
12、弟都很敬重信服他,即使受责罚也很少有人怨恨。D归有光与洧南居士的孙子杜化中是同科进士;归有光为邢州司马时,根据洧南居士堂弟杜孟诗的有关叙述,为洧南居士作家传。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诸所条画,皆切于时,太守嗟异之。译文: (2)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达于河,扶沟人赖其利。译文: 4请根据最后一段中作者的议论,概括洧南居士的主要品质。答: 【参考答案】1A 次:排定次序。2B 到巩昌任职的是洧南居士而不是他的孙子。3(1)他谋划的诸多事宜都与时事相吻合,太守对他赞叹称奇。(2)居士向县令极力建言,建议疏浚洧水使它与大河相连,扶沟人得到了好处。4超凡脱俗、勤谨敬业、志行高远、高情逸兴
13、。参考译文洧南居士,姓杜,名孟乾。他的祖先从魏滑迁徙到扶沟邑,(因为)该邑位于洧水的南边,所以(杜孟乾)用“洧南居士”作为自己的号。曾祖父杜清,用明经的身份担任大同经5历;祖父杜璿,获赠户部主事一职;父亲杜绍,是进士,官为户部主事。居士年轻是诸生时,已有名气,这一年正值大比(“大比” ,三年一次,在省城举行,中者称举人),督学评定他的文章为第一名,但是户部却按次序排定他为第四名。当时户部可以举荐他,有人说:“这孩子不想排名在他父亲前面。 ”(耽误)时间久了,最终没有考中。居士贡入太学(“贡” ,封建时代给朝廷荐举人才,如“贡生” ,指经科举考试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被选拔调任清苑主簿,管理
14、马政。居士拒绝别人赠送的礼物钱财,多次对太守进言利弊的建议。又想要开采郎山煤,疏导九河。他谋划的诸多事宜都与时事相吻合,太守对他赞叹称奇。恰逢开始建造芦沟河桥,雷尚书檄文下到该郡选拔这方面的人才,得到清苑主簿(即居士)并任用他。然而清苑的百姓(更)爱他的仁义宽容,当听说居士的孙子杜化中在乡里考中举人,高兴地互相说道:“本来就知道我们的杜父母官一定有(优秀的)后人。 ”居士升任泸州经历,遭遇母亲丧事,服丧期满后,改任巩昌。居士到任就陈述茶马方面的利弊,太守重用他的才能,郡里事务大多咨询他。最终死在任上,享年五十岁。居士治学精心广博,特别在诗歌方面擅长。他交往的人都是名士。一生崇尚义气轻视钱财,收
15、养抚恤姻族人,抚养孤寡之人,不害怕分家产给别人。县里有大事,都来向他取决定,他刚直所以容不下别人的过错,族中子弟,经常(因犯错)遭他鞭打。然而没有人曾经为此记在心里,都尊敬佩服他,并且对他怨恨的人也很少。当初,洧水向东流淌,时间久了,冲积淤泥(多了之后)转向北流淌。居士向县令极力建言,建议疏浚洧水使它与大河相连,扶沟人得到了好处。居士对于家事从不省察,(但是)听到有好的书,就用多种方法去买它。(居士)建造了一个书楼,并且告诫子孙好好保存守护它,刻在石头上用来记录(他的告诫之语)。居士死了之后,他的堂弟杜孟诗记录他的事迹像这样(指上述文字)。嘉靖四十四年,杜化中考中进士,第二年,担任邢州司理。隆
16、庆三年,吴郡的归有光(我),是杜化中同年的进士,前来担任司马,于是采用杜孟诗的文字,放进去为他(居士)写了家传。归有光说:大梁本来就有很多奇士,尤其凭借诗歌有名(的很多)。我读洧南的诗,料想他为人一定是超然尘埃之外的。等到他做了小官,似乎这不是他看得上的,但他必定想要有所作为来展现自己的才能。于是了解了古人的志向行为存在的地方,是不可以观测到的。比较世上的那些浅陋拘泥之人,没有人拥有居士的高情逸兴(清高超逸的情致),虽然他们也做了官,难道能考察治绩吗?杜化中深深地认为我的话是正确的。三、现代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竹子就在跟前沈祖连乔迁新居,一家人喜气洋洋。最高兴的莫过于母亲了,她
17、进入客厅,进入卧室,6进入厨房,最后来到阳台上。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阳台,几乎成了母亲的最大心愿,她要在阳台上养几盆花,要在阳台上安一张躺椅,每天能充分地享受阳光,而最实际的是可以在自己的阳台上晾晒衣服,这是老人最最期待的。“给我找根竹子。 ”母亲发话了。大姐说, “就交给他吧。 ”大姐夫不很乐意,但还是毅然受命:不接受行吗,丈母娘的要求,妻子的命令。再说,不就是一根竹子吗?可接受下来,大姐夫才知道自己的荒唐:要在老家,要根竹子,提刀上山,便可手到拿来。可在这大都市里,去哪里找?可怜的大姐夫,骑着自行车,跑了市场,跑了生产资料公司,跑了土产公司,一无所获。午时归来,大姐问他要到没有。大姐夫说:“还
18、没。我想,用根不锈钢管不是更好吗?”“真没用。阿妈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一根竹子,哪来的这么多废话?”“那我下午继续找吧。 ”大姐夫登上楼顶,看到前街有建设工地,正在拆着脚手架,大姐夫心里一高兴,立时跑了过去。一根根卸下来的正是他所要找的竹子。大姐夫来到了门口,找到了门卫,递上一根烟,说, “师傅,卖根竹子给我好吗,多少钱呀?”“卖竹?我这里不卖竹。 ”“就是那些拆下来的”“那是脚手架用的,不卖。 ”“可我急着用,不瞒你说,我的丈母娘”“不用说了,我明白,你丈母娘要一根晾衣服”“正是。 ”“可我不能卖呀。要不你去找工长吧, ”门卫指着里边的一个汉子说, “就是那个戴着黄帽子的。 ”大姐夫
19、来到了黄帽子跟前,叫了声:“工长,你好。 ”“什么事?”“我想跟你买根竹子。 ”“没有竹子卖。 ”“这是脚手架,还要搬到其他工地去用。 ”“我只要一根,次一点的也行。你就收回成本费吧。 ”“这可没有先例啊。 ”“看在我们男人的面上。通融一下吧。 ”7“可是,我不能让你在光天化日之下扛着一根竹走出去呀。这么吧,你去找我们主任吧。他在办公室。 ”大姐夫在工长的指点下,见到了主任。主任是个脸皮白皙的汉子,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可不想一听到大姐夫说要买他的一根竹子时,却是一副不耐烦:“去去去,买竹子怎么找到这里来了。 ”碰了一鼻子的灰,大姐夫从工地出来,望着一地的竹子,却是一脸的茫然。这样回去,丈母娘问起
20、,怎么是好?他在街角点燃了根烟,吸了一口,大脑皮层一下子跳出了个人:老同学李青不是在这个建筑公司任职吗?并且听说已经是个不大不小的部门头头了,好,就找他,不就是一根竹子吗?难道会不给老同学点面子?到公用电话亭打了个电话,说是不在家,得晚上才回来。好吧,晚上就晚上,等等吧。心里有了点底,大姐夫便昂然地回来了。不过他还是不太敢见丈母娘。大姐问:“怎么,还没找到?”“有眉目了。 ”“我的天,跑了一天,才有眉目,能告诉我,怎么个眉目吗?”“阿英你别说这根竹子,手续还挺复杂的,不过总算找到了建筑公司的一个老同学了,他今晚回来,我估计明早吧,明早准能要到。 ”“什么呀?为了一根竹子,还得托人情,你这人情也
21、用得太廉价了吧。 ”这时,二姐夫骑着摩托车回来了,一听大姐在指责大姐夫,便说, “不就是根竹子吗,也值不了多少钱,大姐夫你说你在哪发现了,告诉我,我去搞掂。 ”“不远,在前街工地上就有。只是”“你是说那些刚拆下来的吗?好。 ”二姐夫说着掉转车头,不到 5 分钟工夫,便扛着一根竹子回来了。大姐夫尴尬地问, “怎么我去不卖,你去就卖了?”“不就是一根竹子吗?用什么卖不卖的,我扛起就走。 ”“那要是让人抓住了呢?”“那就让罚吧,一根破竹能值什么钱的。不过谁管?”(选自21 世纪微型小说排行榜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C )A “跑了市场,跑了生
22、产资料公司,跑了土产公司” ,该句采用排比手法,既形象地写出了“大姐夫”寻找“竹子”的辛劳,也蕴含着对相关部门官僚作风的批评。B “竹子”就在眼前,可“大姐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弄不回来,而“二姐夫”却“不到 5 分钟工夫”就到了手,两相对照,说明“大姐夫”办事效率比“二姐夫”低。C小说情节可概括为“母亲要竹子” 、 “大姐夫找竹子” 、 “二姐夫拿竹子” ;虽然作者花8了大量笔墨写“大姐夫找竹子” ,但“二姐夫拿竹子”却可视为小说的高潮和结局。D语言描写是该篇小说刻画人物形象最主要的方法,它的成功运用,不仅生动地表现了“大姐夫”等人的性格特点,还含蓄地交代了相关人物的身份和职业特点。解析 A
23、“蕴含着对相关部门官僚作风的批评”理解有误。B“说明大姐夫办事效率比二姐夫低”分析有误。D 语言描写中甚至整篇小说都未交代“大姐夫”的“职业特点” 。2 “二姐夫”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5 分)答:_示例:第一问,胆子大。头脑灵活(或“反应敏捷”)。缺乏公德(或“无规则意识”)。第二问:和大姐夫谨小慎微(或“胆小”)的性格形成对比;是揭示小说主题的关键人物;把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_解析 5 分,第一问 2 分,第二问 3 分。3试探究小说作者的创作意图。(6 分)答:_示例:揭示两种不同的人性(或“展示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面对
24、物质诱惑,有人做事中规中矩,按部就班;有人头脑灵活,胆子较大。作者通过一件细小的事情,揭示出了两种不同的人性,耐人寻味。(或从“把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展示在读者面前”角度,分析正确也可得分)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有些东西通过正当途径不易到手,而采取非常手段却能轻易得到;有些公共财产,看似管理严格,其实却可以轻而易举地被人拿走,这些生活中的“悖论”引人深思。表达作者对社会不正之风的隐忧。小说中的“二姐夫”可谓是缺乏公德和规则意识的代表人物,作者通过“竹子事件” ,表达了自己对“二姐夫”这类人给社会造成潜在风险(危害)的隐忧(从“含蓄地批评了像二姐夫之类缺乏公德和规则意识的人”角度,分析正确也可得分)。_解析 6 分,答出一个要点给 2 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