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9 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淝水之战与江南地区的开发。2、教学难点 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条件和原因、主要表现和重点区域、深远影响等。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我们祖国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都有美丽的风景,然而最富有诗意的一个地方恐怕要数江南,有多少文人墨客留恋于江南美丽的风景,留下了多少赞美江南的千古绝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曾这样赞叹到:“江 南 好 , 风 景 旧 曾 谙 。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 , 春 来 江 水 绿 如 蓝 。 能 不 忆 江 南 ? ”江 南 地 区 不 仅 有 美 景 , 更 是 个 经 济 富 庶
2、 的 地 区 , 被 人 称 作 鱼 米 之 乡 。 今 天 , 江 南 地 区 更 是 我 国 经 济 发了 解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知识与 技能掌 握提高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培养学生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综合理解在“淝水之战”的教学中应该突出趣味性,尽可能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想象战争波澜壮阔、瞬息万变的场面,领会战争指挥者的斗智斗勇。并注意引导学生探
3、讨前秦失败的原因,认识到前秦军内部的民族矛盾是导致其失败的主要因素。在“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中,这部分内容高度概括了这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现象,而不是讲述具体的历史事件,趣味性不强,不太适合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搞清楚江南开发的条件和原因、主要表现和重点区域、深远影响等问题。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为主,结合提问、讨论等方法,辅以板书或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辩证态度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情感态度与价 值 观 思想意识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
4、精神。展 的 重 心 , 然 而 江 南 地 区 的 发 展 并 不 是 一 蹴 而 就 的 , 是 我 国 人 民 长 期 辛 勤 劳 动 的 结 晶 , 今 天 , 就 让 我们 一 起 追 溯 早 期 江 南 地 区 的 开 发 。(出示课题:江南地区的开发)师:在前面的历史学习过程当中,我们知道,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因此,历史上北方的中原地区一直是我们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然而,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们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要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大背景。讲授新课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师:众所周知,曹魏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但是仍
5、然没有能够实现统一大业,那么历史的发展又将何去何从呢?我们首先来学习本课第一个内容: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一)西晋的统一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魏国的大权逐渐被谁所控制?学生:司马懿。师: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先后把持魏国大权,魏国皇帝感到司马昭的篡权野心,对大臣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但最后废掉魏国皇帝,篡夺皇位的是司马昭之子司马炎。263 年,魏国灭蜀。266 年,司马炎改魏为晋,西晋建立。280 年,西晋灭吴。(二)内迁的民族和西晋的灭亡在经过三国鼎立的长期分裂之后,西晋重新统一了全国。所以常有人说:“三国尽归司马氏” 。但是,西晋统一的时间很短,不久就灭亡了。
6、从此,中国又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历史时期。西晋为什么短暂而亡呢?学生:回答(阅读课本)师:首先,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风气非常盛行,在位的皇帝智力低下;其次,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八王之乱”:西晋年间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混战,前后历时 16 年。其最终结局是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对统治造成了严重破坏)第三,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内迁各少数
7、民族,同汉族杂居相处,在长期的接触中,互相学习,逐渐融合,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这是历史的进步。但西晋统治者却对内迁少数民族采取的奴役和剥削的政策)统治腐朽,皇帝弱智八王之乱 西晋灭亡少数民族内迁二、淝水之战师:316 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西晋灭亡以后,国家重新陷于分裂。北方陷入割据混战,北方人民大量南迁,西晋皇室贵族也大量逃到南方去,317 年皇族司马睿又在南方建立了一个政权,定都建康,史称东晋。北方陷入分裂混战,内迁五个少数民族以及汉族先后建立了 16 个政权,史称十六国。4 世纪后期,氐族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前秦强盛起来,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
8、,统一了黄河流域,北方出现汉魏以来少有的安定。师:苻坚统一北方的时候,南方与之对峙的是哪个政权?他想不想统一全国呢?他又该怎么做呢:学生:回答。师:苻坚为了统一全国,不断的发动对东晋的进攻,发 动 了 历 史 上 著 名 的 “淝 水 之 战 ”。 382 年 十 月 ,召 集 群 臣 , 提 出 亲 率 百 万 大 军 一 举 灭 晋 。 臣 僚 多 不 赞 成 , 有 的 还 极 力 谏 阻 , 但 他 执 意 不 从 , 甚 至 吹嘘 自 己 有 百 万 大 军 , 只 要 把 马 鞭 投 入 江 中 就 足 以 阻 断 江 水 , 这 就 是 “投 鞭 断 流 ”的 由 来 。 383
9、 年 下诏 进 攻 , 打 算 一 举 消 灭 东 晋 , 十 月 , 两 军 会 战 于 肥 水 , 苻 坚 望 见 晋 军 阵 容 严 整 , 又 以 八 公 山 上 “草木 皆 兵 ”, 不 由 心 虚 , 结 果 秦 军 大 败 。 溃 散 的 秦 军 饥 饿 寒 冻 , 一 路 上 听 到 “风 声 鹤 唳 ( l) ”, 以 为是 晋 军 追 来 胆 战 心 惊 , 死 亡 十 之 七 八 。 苻 坚 中 箭 , 仓 皇 逃 至 淮 北 , 沿 途 收 集 残 兵 , 到 洛 阳 时 有 众 十 余万 。 年 底 , 回 到 长 安 。师 : 淝 水 之 战 是 我 国 历 史 上
10、 著 名 的 以 少 胜 多 的 战 役 , 苻 坚 拥 有 八 十 多 万 兵 力 却 不 能 一 统 江 南 , 为 什 么呢 ?学生:回答师:总结:从 前 秦 方 面 看 , 军 队 民 族 成 分 复 杂 融 合 程 度 不 深 , ( 汉 族 和 其 他 少 数 民 族 占 大 多 数 , 他 们不 愿 意 为 前 秦 卖 命 ) 。 前秦王苻坚无视内部不稳,降将思乱,民疲兵倦的状况,轻视东晋,单路突进,战线太长,分散兵力,缺乏协同,对朱序等人的活动没有察觉;初战受挫,即失去信心急于决战,导致大败;从东晋方面看,临危不乱,上下一心,一致抵抗,主将指挥若定,并据敌情及时改变方略,适时决
11、战,并坚决实施战略追击,扩大战果,终获全胜。师: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经济有所发展。 (“淝水之战”的影响)但是,南方的东晋政权又被大将所夺。420 年大将刘裕称帝,国号宋,南朝开始(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都在建康,总称为“南朝”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一)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师: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的特点是局势动荡,王朝更迭频繁,但也正是这一时期,江南的社会经济却得到迅速的开发与发展。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阅读课本)师:总结: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北方人民的内迁
12、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战争相对北方较少,社会秩序稳定。如图所示:魏蜀吴西晋东晋前秦南朝北朝北方南方中原 江南1、劳动力2、先进的生产技术3、先进的生产工具1、优越的自然条件件2、南方稳定江南地区的开发南稳北乱(二)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师:江南地区开发后,与开发前呈现出哪些不同的情景?我们通过两段史料来对比一下。材料 1:(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材料 2: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师:从这两段史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江南地
13、区没有开发前,江南的经济发展还是比较落后的,贫富差距也不是很明显。而在两宋时期,江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师:农业:修建许多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推广普及。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手工业:东晋南朝养蚕缫丝技术比前代大为提高,荆州、扬州是江南丝织品生产最多的地方。江南织锦技术得到普及与提到。扬州、荆州的冶铁水平也很高。灌刚法的采用时冶金技术的一大进步。制瓷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瓷器成为普遍的生活用具,青瓷、白瓷的烧制技术都很有特色。纸的生产不仅质量精美,而且数量很大。师:当时,江南地区重点开发的区域是长江中下游一带。(三)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14、师:江南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江南交通网形成,商业活跃,城市繁荣。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课堂小结 (见板书设计)布置作业(1)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全国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 )A 魏国灭蜀 B 西晋建立 C 西晋灭吴 D 西晋结束(2)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前秦战斗力弱 B 前秦战线太长 C 前秦不惜水战 D 前秦不得人心(3)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内迁最突出的历史作用是 ( ) A 促进了我国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B 使我国古代人口分布更趋合理C 促进迁入地的生产方式更新 D 帮助内地人民进行反压迫斗争(4)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的原
15、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战乱较少。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5)江南地区的开发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不正确的是( )A.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B.大片荒地被开垦为粮田C.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D.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板书设计 西晋的建立:时间 建立者 西晋的兴亡和 内迁的各族: 内迁的各族 东晋的建立:时间 建立者 江南时间: 地 交战双方: 区 淝水之战 结果: 影响:的时间: 开 原因:发 江南地区的开发 表现:区域: 影 响 : 四、教后记:本课内容虽然头绪多,但是着重要掌握的问题也非常突出,可以指导学生集中精力掌握好“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两个问题。对于“淝水之战”要着重认识前秦失败的原因和对当时局势的影响。对于“江南地区的开发” ,主要是认识清楚江南开发的原因和条件、江南开发的成就及其深远影响。此外,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是学好本课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