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市森林资源流转管理办法(渝林政法200917 号)第一条 为规范森林资源流转秩序,保护森林资源流转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林业改革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 中共重庆市委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森林资源流转是指森林、林木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林地的使用权,全部或者部分依法由一方转移给另一方的行为。第三条 森林资源流转应当有利于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不得损害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森林资源流转应当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森林资源的
2、流转,不包括森林内的野生动物、矿藏物、埋藏物。第四条 森林资源流转的出让方必须是森林、林木的所有权人,林地的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第五条 森林资源流转主要采用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入股、联营、划拨等方式。第六条 森林、林木所有权流转后,该森林、林木所依附的林地使用权在流转合同规定的经营期限内也随之一同流转。第七条 林地使用权流转后,不得改变林地用途。第八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权属明确的下列森林资源可以流转:(一)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二)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权;(三)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等林地的使用权;(四)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可以流转的森林资源。
3、第九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森林、林木所有权或使用权不得流转:(一)森林资源权属有争议或者不明晰的;(二)未取得林权证书的;(三)法律、法规禁止流转的;(四)其它不宜流转的森林和林木。第十条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林地使用权不得流转:(一)纳入国家建设规划拟征收、征用的;(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限制流转的林地;(三)在规定期限内未按合同约定完成林地开发治理的;(四)国家和市规定不允许流转的。第十一条 森林资源流转双方应根据森林、林木的林种、树种、林龄、面积和林地的开发目的、开发形式,确定森林资源流转合同。第十二条 森林资源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本轮承包期的剩余期限。第十三条 国有森林资源流转应当进行森林资源
4、资产评估,并严格审核,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有森林资源的流转金,应当以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价值为基准。在产权交易过程中,当交易价低于评估结果的 90%时,应当暂停交易,在获得产权转让批准机构同意后方可继续交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结果有效期为自评估基准日起 1 年。第十四条 集体或个人的森林、林木的所有权、使用权及集体林地的使用权流转是否评估,由其自主决定。第十五条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应按照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执行。第十六条 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集体森林资源的流转,要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提前公示,经本集体经济组织 2/3 以上成员或者 2/3 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第十七条 委托
5、拍卖企业拍卖森林资源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十八条 森林资源流转,由双方当事人签订书面合同。流转合同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流转双方名称或姓名、法定代表人姓名、工作单位和住址;(二)森林资源的四至界限、面积、林种、树种、林龄、蓄积量或林产品常年产量;(三)流转期限、用途和更新造林责任;(四)流转价款、付款方式及时间;(五)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六)违约责任;(七)森林管护责任、风险承担;(八)争议的解决方式;(九)流转的森林资源的四至界限平面图和流转时的资源现状分布图;(十)流转双方认为应当约定的其他内容。第十九条 国有森林资源的流转按照下列规定审批:(一)以承包、租赁
6、、拍卖、入股、联营等方式流转国有森林资源以及转让、划拨500 亩以下国有森林资源的,由区县(自治县)林业部门依法审批;(二)转让、划拨 500 亩以上国有森林资源的,由市林业局依法审批或报批。第二十条 申请流转国有森林资源,应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一)森林资源流转申请;(二)森林资源流转合同;(三)森林资源权属证明;(四)具有森林资源调查资质的单位出具的森林资源调查报告(包括图、表等) ;(五)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六)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第二十一条 林业部门应当自受理森林资源流转申请之日起 20 日内作出审查决定。符合条件的,予以许可;不符合条件的,不予许可并书
7、面告知理由。第二十二条 森林资源流转导致林权发生变更并且符合相关规定的,林权权利人应当到初始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第二十三条 申请森林资源变更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书面申请;(二)所流转的森林资源的权属证明;(三)个人身份证明、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身份证明;(四)流转双方依法签订的流转合同或协议;(五)林地类型、坐落位置、四至界限、面积及地形图,现有林木资源状况,包括林种、树种、林龄、蓄积量、基础设施和其他附着物现状;(六)国有森林资源流转的,需提供县级以上林业部门批准或者同意流转的相关文件;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森林资源流转的,需提供本集体经济组织
8、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的证明材料;(七)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第二十四条 林权变更登记机关应当对林权权利人提交的申请登记材料进行初步审查。(一)登记机关认为林权权利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符合有关规定的,应当予以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 10 个工作日内,在森林资源所在地进行公告,公告期为 30 天;(二)登记机关认为不符合规定的,应当说明不受理的理由或者要求林权权利人补充材料。第二十五条 林权变更登记公告期满后,登记机关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进行审查。对经审查符合登记条件的申请,登记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 3 个月内予以登记。第二十六条 森林资源流转时,森林资源流转的出
9、让方已依法取得的林木采伐权可以随同流转。森林资源流转的受让方采伐林木时,应按照森林采伐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 、 “以下”的,均含本数。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 2009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原 2005 年 1 月 1 日施行的重庆市森林资源流转管理办法同时废止。发布部门:重庆市政府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2009 年 10 月 01 日 (地方法规)三严三实开展以来,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研读了中央、区、市、县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文件和资料。我对个人“四风” 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查摆和剖析,找出了自身存在的诸多差距和不足
10、,理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学习深度广度不够。学习上存在形式主义,学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强,在抽时间和挤时间学习上还不够自觉,致使自己的学习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些欠缺。学习制度坚持的不好,客观上强调工作忙、压力大和事务多,有时不耐心、不耐烦、不耐久,实则是缺乏学习的钻劲和恒心。学用结合的关系处理的不够好,写文章、搞材料有时上网拼凑,求全求美求好看,结合本单位和实际工作的实质内容少,实用性不强。比如,每天对各级各类报纸很少及时去阅读。因而,使自己的知识水平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工
11、作标准不高,唱功好,做功差,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二是服务不深入不主动。工作上有时习惯于按部就班,习惯于常规思维,习惯于凭老观念想新问题,在统筹全局、分工协作、围绕中心、协调方方面面上还不够好。存在着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不够到位的问题,参谋和助手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比如,到乡镇、部门、企业了解情况,有时浮皮潦草,不够全面系统。与基层群众谈心交流少,没有真正深入到群众当中了解一线情况,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不全不深,“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工作执行力不强。日常工作中与办公室同志谈心谈话少,对干部思想状态了解不深,疏于管理。办公室虽然制定出台了公文办理、工作守则
12、等规章制度,但执行的意识不强,有时流于形式。比如,办公场所禁止吸烟,这一点我没有严格执行,有时还在办公室吸烟。四是工作创新力不高。有时工作上习惯于照猫画虎,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存在着求稳怕乱的思想和患得患失心理,导致工作上不能完全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去干,缺少一种敢于负责的担当和气魄。比如,做协调工作,有时真成了“传话筒”和“二传手” ,只传达领导交办的事项,缺乏与有关领导和同志共同商讨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五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工作中,有时忙于具体事务,到基层一线调研不多,针对性不强,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而调研,多了一些“ 官气”、少了一些“ 士气”。往往是听汇报的多,
13、直接倾听群众意见的少;了解面上情况多,发现深层次问题少。比如,对县委提出的用三分之一时间下基层搞调研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做到。即使下基层,有时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让看什么看什么,让听什么听什么。在基层帮扶工作上,有时只注重出谋划策,抓落实、抓具体的少,对群众身边的一些小事情、小问题关心少、关注不够。六是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自认为在办公室工作多年,已经能够胜任工作,有自满情绪,缺乏俯下身子、虚心请教、不耻下问的态度。对待新问题、新情况,习惯于根据简单经验提出解决办法,创新不足,主观上存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思想,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七是对工作细节重视不够。作为办公室负责人,存在抓大放小,不
14、能做到知上、知下、知左、知右、知里、知外,有时在一些小的问题上、细节上没有做好,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偏差。八是工作效率不是很高。面对比较繁重的工作任务,工作有时拈轻怕重、拖拉应付、不够认真。存在不推不动、不够主动,推一推动一动、有些被动。比如,文稿材料的撰写,有时东拼西凑、生搬硬套、缺乏深入思考。有时也存在着推诿扯皮现象,不能及时完成,质量也难以保证。对于领导交办的事项,有时跟踪、督导的不够,不能及时协调办理,缺乏应有的紧迫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致使工作效率不高。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认真反思和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是自己没有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不注重提高自身修养
15、,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具体应对上没有很好地把握自己,碍于情面随波逐流。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自身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在处理工作与学习关系方面,把工作当成硬任务,把学习当作软指标,对政治理论学习投入的心思和精力不足,缺乏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宗旨意识有所淡化。由于乡镇工作比较辛苦,从基层回到机关工作后,产生了松口气的念头,有时不自觉产生了优越感和骄傲自满的情绪。听惯了来自各方面的赞誉之声,深入基层少,对群众的呼声、疾苦、困难了解不够,没有树立较强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得自己有时会片面地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完
16、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就行了,而未能完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做好工作应有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三)忧患意识不强。只是片面看到了自身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些缺乏,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敢于冲锋、勇于担当的锐气有所弱化。有做“ 太平官”的意识,身处领导岗位,求新、求发展意识薄弱,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够好,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勤政廉洁意识有所弱化。随着自身经济条件的改善,降低了约束标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有些淡化,对奢靡之风的极端危害性认识不足,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诚然,造成自身存 在问题的原因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如自身的固化思维方式,缺乏居安思危的深层次思考等。三、今后
17、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查摆问题,剖析根源,关键在于“洗澡治病”、解决问题。本人决心从党性原则出发,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强有力措施,立行立改,取得实效。(一)求真务实办公室主任作为承上启下、协调全局、沟通内外的重要角色,要立足发展、改革的新形势、新情况,以务实的作风和良好的品质做出表率。一是增强大局意识。要站在全局高度想问题,立足本职岗位做工作。要注重换位思考,真正做到想领导之所想、谋领导之所谋,及早提出比较成熟的意见和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二是增强超前意识。要认真研究领会组织意图和领导思路,围绕领导
18、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情况和可靠依据。要广泛搜集资料,研究各乡镇、机关单位的新情况、新经验、新做法,借“他山之石” 来攻玉,为领导提出决策预案。因此,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赶前不赶后,尽可能早半拍、快半拍,提高敏感性,增强主动性。唯其如此,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参谋” 才能参在点子上, “助手”才能助到关键处。三是增强创新意识。要强化服务理念,做深、做透、做好服务工作;要以协调、配合作为服务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做到服务不越位;要围绕解决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服务,切实通过服务和协调把大家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解决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二)勤政为民办公室既是
19、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决议的执行部门,也是督促落实县委、政府决议的监督部门。破除官僚主义,勤政为民应当做好“四件事” 。一是善于走进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各项工作能够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宝。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破解“ 官僚主义”,依靠的依然是人民群众。工作中,要力戒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 官老爷” 做派,多与群众接触,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养成问计于民的好习惯。二是勇于解难事。务实从严,是每个党员干部对待工作的正确态度。要把这种态度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去,要戒除贪图淫逸、讲求舒适、怕吃苦、饱食终日、碌碌无为的不良作风,承担起肩上的责任,做到为官一任,作为一方。三是简化办事程序
20、。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尽最大可能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办事速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勤俭从政,效率为先。四是接受监督。联系群众更要相信群众,加强民主更要多听民声。工作中时时处处应该考虑到群众利益,自觉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让工作开展得更有人气和活力。(三)艰苦奋斗要统筹制定领导干部办公用房、住房、配车、秘书配备、公务接待等工作生活待遇标准,落实不赠送、不接受礼品的规定,切实解决违反规定和超标准享受待遇的各种问题。要结合“治治病”的要求,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边学边查边整改,对照镜子,深挖思想根源,净化心灵,摒弃享乐主义,坚持艰苦奋斗,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奋发有为的面貌赢取人民群众信任。(四)廉洁自律作为党员干部,无论什么时候,群众本色不能变,群众情怀不能淡。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净化思想、洗涤灵魂、增强党性、明确航向。在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中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锻造健全和谐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