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单位节能减排管理办法.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319122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位节能减排管理办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单位节能减排管理办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单位节能减排管理办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单位节能减排管理办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单位节能减排管理办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办法、路桥建设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办法和相关行业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单位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工作。第三条、四项基本原则1、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节约优先、效率为本的基本原则,自觉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减少能源消耗。2、坚持优化结构、多能互补的原则,依靠加强管理、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实现节能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3、坚持节能减排与降本增效

2、相结合,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相结合,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4、坚持节能减排与发展相互促进的原则,实现节能减排和发展双赢目标。第四条、主要任务:遵照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对能源生产和消费进行科学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优化能源结构和配置,减少能源消费全过程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能源。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第五条、公司按照相关法律和上级要求的要求,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形成节能管理体系。第六条、公司节能减排管理实行统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并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和

3、分工,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监督考核到位。第七条、成立公司节能减排领导小组,设立公司节能减排办公室,负责公司节能减排日常工作。公司节能减排办公室设在安全管理部,设立两名专职(或兼职)节能减排管理岗位。公司节能减排办公室主要职责:1、在公司总经理的领导下,贯彻国家有关节能减排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2、贯彻落实公司节能减排管理的工作方针、政策和目标;负责公司节能减排工作的日常管理、综合协调;3、负责节能减排综合目标测定、分解,编制年度节能减排工作计划;4、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负责各单位的年度节能减排综合指标考核工作;5、制定和完善公司节能减排管理办法和评价考核办法;

4、6、负责提出节能减排管理和节能减排技术培训计划,并组织落实。第八条、公司各单位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管理机构或岗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并指派一名领导主管节能减排管理工作,明确节能减排管理岗位职责。设立专职(或兼职)节能减排岗位。第九条、公司相关部门的职责1、安全管理部:负责汇总、编制公司节能减排中长期规划和节能指标的分解落实;负责能源消耗的汇总统计、上报和分析工作;负责监督检查各单位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情况。2、财务部:负责编制公司节能减排中长期规划和限额以上投资项目资金的编制和筹资情况。3、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技术攻关;组织开展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交流活动;

5、编写公司节能减排推广技术及节能减排设备目录;负责组织制定节能减排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完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负责节能减排科技成果的鉴定和评选4、党群工作部:负责公司节能减排对外宣传工作。5、人力资源部:会同节能减排办公室共同做好节能减排培训工作。6、综合事务部:负责办公设备的节能减排工作,应重点加强对高耗能、高污染办公设备的管理,防止环境污染。7、企划部:负责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把节能减排工作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当中,将当前工作与长远目标有机结合。8、审计部:负责对各单位节能减排工作的效能监察和审计工作。9、合约部:负责研究制定工程(劳务)分包有关节能减排合同要求,并督促落实。10、开发部:

6、项目开发时充分考虑节能减排,避免承接高能耗、高污染项目。11、物装部:负责落后产能的淘汰和设备改造、管理更新工作。第十条、各单位节能减排管理职责1.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节能减排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的中长期规划。2.负责制定本单位年度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分解节能减排指标3.负责制定和完善本单位节能减排管理制度或实施细则;4.负责本单位节能减排年度考核工作;5.负责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6.根据公司节能减排工作规划、节能减排新技术推广计划和节能减排管理工作需要,协助公司做好节能减排培训工作。第三章、节能减排管理第十一条、各单位应严格执行

7、国家有关节能减排标准,建立本单位高能耗、排放量大的重点控制点,制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计划和方案。超能耗指标的工艺、设备要坚决退出。第十二条、各单位应健全能源计量、检测管理制度,按照有关国家标准配备检定校准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仪表,严格能源计量工作。第十三条、各单位应积极推广节能材料的应用,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加快节能减排降耗基础性、前瞻性和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积极研发和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第十四条、各单位应对协作队伍加强节能减排管理,明确工程总承包与协作队伍各自的节能

8、减排责任。第十五条、新建项目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确保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第十六条、各级单位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节能减排意识,从自身做起、厉行节约,抓好采暖、空调、照明系统及办公设备节能减排,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第十七条、各单位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运用公司、项目的报刊、报纸、黑板报和其他宣传工具,积极宣传节能减排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节能减排科学知识,弘扬节能减排先进典型,曝光浪费行为,教育广大职工转变观念,提高节能减排意识。第十八条、各单位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培训,使节能减排管理人员和用能设备操作人员熟悉国家的节能减排方针、政策、法律、

9、法规、标准及节能减排专业知识,推广节能减排降耗的好经验、好做法,提高节能减排管理和技术水平及实际操作能力。第四章、统计报告第十九条、公司实行节能减排信息报告制度,建立健全能源消耗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以及节能减排工作报告制度。第二十条、各单位每季度向公司报送“节能减排工作报告”和“节能减排统计报表”,报送时间为次季度的3日前。节能减排工作报告应包括:1、本期单位生产情况,节能减排管理情况,目标分解与落实情况,本季度节能减排控制关键点。2、本期单位能耗、污染物排放、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分析。3、本期节能减排监督检查、行业对标工作、统计监测制度宣传、培训和节能奖罚等情况。4、节能技术进步和节能技改实施情

10、况,包括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节能投入和节能技术在生产中的实施情况等。5、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情况,淘汰落后生产力情况等。6、本期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亮点和创新点。7、本期节能减排工作存在的问题。8、节能减排工作建议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各单位应于每年的1月3日前报送上年度节能减排工作总结及本年度工作计划。第五章、监督检查第二十一条、公司及所属单位定期检查用能情况、节能减排措施落实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减排评估和审查情况、行业设计规范执行情况等,及时制止和处理浪费能源的违规、违法等行为。第二十二条、加强对节能减排管理的监督检查,对节能减排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不落实、岗位责任不清、工作开展不力、节能减

11、排指标不达标、能耗超过定额、浪费能源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要求其限期整改,对逾期仍不能达到要求的单位提交公司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条、公司将按照上级要求建立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将能耗指标作为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并与经济责任制考核直接挂钩,同时实行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第二十四条、节能减排办公室每年组织相关部门对各单位的节能减排综合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第二十五条、公司对具有下列情形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一)在节能减排管理方面措施落实到位,节能减排指标居于公司先进水平的单位。(二)在节能减排降耗、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方面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三)

12、积极参与节能减排的各项工作,献计献策,为节能减排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第二十六条、各单位要建立严格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广大职工节能减排降耗工作的积极性。要将节能减排降耗的目标和责任落实班组和个人,提高全员节能减排意识。第六章、附则第二十八条、公司所属各单位及相关部门应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本部门节能减排管理制度或实施细则。第二十九条、本办法由公司安全管理部(节能减排办公室)负责解释。中国的服装行业现状分析一、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重点领域,是指在服装行业发展过程中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领域。优先主题,是指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较快能够突破的技术和项目。加强针对

13、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的研究、推广应用,为解决服装行业发展中紧迫问题提供全面有力支撑。1、品牌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产品附加值的总称,是一个企业及其产品的综合体,它涵盖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管理、市场定位、营销服务等多方面的综合特征。创建自主品牌是服装行业走向全球增值链高端的必由之路。优先主题:(1)国内外服装流行趋势预测研究(2)自主服装品牌设计开发和营销推广研究对于品牌的建设和运营,我国服装产品的生产加工能力和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设计开发和营销推广方面我们与世界服装强国还有较大差距,是创新的重点和难点。(3)开展服装品牌的体系整合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服装品牌的类型细分、国内外同类品牌的体系建设比

14、较,研究时尚文化在整合服装品牌诸要素中的作用,提出以服装品牌体系竞争力建设为核心的可行性建议。(4)服装创意文化市场拓展研究服装设计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一个类别。中国拥有几千年的文化储备,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北京、上海等地均在兴建创意产业园区,加强服装创意文化的市场拓展研究,在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的同时,促进行业的整体提升。2、自动化、信息化快速反应能力是高新技术武装现代生产力和现代跨国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也是生产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客观要求。快速反应能力的核心因素是信息化。优先主题:(6)柔性生产系统(FMS)服装企业在缝制机械未实现自动缝制前,吊挂传输柔性生产系统是服装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唯一绿色通道

15、。立足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制我国的FMS生产系统。突破吊挂传输的电脑控制技术,进行吊挂传输主轨道、工位轨道的改进创新,实现自主工位轨道自循环设计。(6)气相免烫设备免烫整理是服装加工必然选择的一项技术和工艺,市场前景看好。其主要研究任务: VP处理剂研制; VP 工艺设备技术; 连续式HP工艺与设备。(7)服装CAD的电子数据标准格式及服装CAD 市场准入许可制度以美国服装行业电子数据交换标准AAMA为基本框架,制定中国服装CAD的标准电子数据交换格式以及建立服装CAD市场准入许可制度,引导服装企业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服装CAD系统。(8)服装信息技术的集成开发及应用通过对我国自主的服装信息产

16、品的集成开发,孵化出适合我国各层次服装企业现状的信息化软件系统,突破具有数据交换和实时动态的接口技术,进行有效集成,形成配套的企业管理系列软件产品,在全行业推广具有快速反应功能的集成制造系统。同时,强调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紧密结合,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完善组织结构,优化业务流程,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3、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已成为服装行业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优先主题:(9)在线检测及成衣质量控制体系研究4、国家服装用人体数据库受现代数字化人体测量技术的限制,我国没有建立专业的服装用人体数据库,导致以人体数据为

17、基础的服装号型研究等基础科学研究严重滞后,没有形成健全的原型系列、板型系列、人台系列等国家服装基础技术标准体系。优先主题:(10)数字化人体测量设备国内已引进多家公司的三维人体测量设备,借助数字化手段,形成数据的采集、数据的统计分析、数据的专项应用等相关研究和实际应用在我国刚刚起步。在此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数字化人体测量设备的国产化和应用软件的自主研发,并推动其在服装企业、行业的相关应用。(11)建立国家服装用人体数据库部分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业已经应用三维人体数据扫描仪开展了人体测量、数据分析及相关研究,但数据采集不够广泛,没有形成权威性。国家服装用人体数据库的建立应遵循“以企业为主

18、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数据库应由若干区域性子库组成,需要国家相关单位、行业组织进行协调统筹,以实现数据的有效对接。5、标准标准是科学管理产业的有效手段,是产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12)服装号型标准的修订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制定的服装号型标准和规格标准,经过两次修订,在指导生产、引导消费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由于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体体型不断变化,现有的男、女装号型和儿童号型都处于需要再次修订的局面。此外,还要关注我国青少年和中老年服装号型的变化情况。6、产业链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将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加强产业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世界性企业进一步提高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优先主题:(13)面

19、料加强研究发展服装产品需求的面料,特别是高档面料。加强新面料、新纤维在服装产品中的应用及技术研究。要强调面料的流行色研究,面料流行风格的研究,面料舒适性与功能性及生态环保型研究,面料适应现代加工的整理技术研究等。加快相关标准建设,来推进绿色环保服装、功能性服装研究开发。(14)服装产业互动机制建立服装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互动机制,协调服装品牌企业与上下游产业优势企业的沟通、互动,着力打造一条名牌服装产业链,共同参与服装产品的终端推广活动,引导社会消费,推进自主原创品牌建设。(15)服装物流及服装供应链整合通过对服装物流的优化和服装供应链的整合,建立快速反应系统。7、产业研究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20、的不断深入,服装行业面临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产业政策复杂多变。产业研究工作需要动态跟进、长抓不懈。优先主题:(16)WTO背景下的服装国际新贸易研究。(17)加强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研究。(18)主要竞争国竞争力研究。(19)全球服装贸易展发展趋势及中v国服装产业的全球发展目标研究。(20)国内市场运行及变化趋势及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战略(方针)研究。8、服装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根据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的战略需求,依托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技术辐射能力的科研机构或大企业,集成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相关力量,建设一批服装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立开放共享的机制和制度,全面加强对自主创新的支撑,促进技术

21、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挥起带动服装行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引擎作用。优先主题:(21)搭建中国服装产业科技文化研发平台中国服装产业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全行业正在推行新型工业化战略和品牌发展战略,组织、协调各个领域的力量v,搭建中国服装产业科技文化研发平台,开展流行趋势、服装设计、服饰文化、服装营销推广、服装企业管理、服装品牌策略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着力提高科学技术、自主原创 的品牌对行业持续增长的贡献率。(22)构建中国服装企业科技评估平台组织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化科技评估队伍和专家网络,构建中国服装企业科技评估平台,研究科技评估理论、方法、程序及指标体系,针对服

22、装企业开展科技型企业认定,企业信息化、标准化、科技创新能力评估等工作。(23)搭建服装行业标准化体系服务平台搭建服装国内行业标准化体系服务平台,引导产学研联合研制技术标准,促使标准与科研、开发、设计、制造相结合。支持企业制定和参与制定国家、国际技术标准,加快国外先进标准向国内标准的转化,鼓励和推动我国技术 标准成为国际标准。(24)创办服装科技学术刊物服装行业尚无一本专业性、高档次学术刊物,无法满足业内广大技术人员的需要,制约了服装行业的持续发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创办权威、专业的中国服装科技学术刊物,搭建服装专业学术交流平台。9、公共服务服装行业具有明显的集群特征,是 国产业发展中“集群

23、化”最突出的行业之一。中小企业占服装行业企业的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进 步就是整个行业的进步。整合社会资源,加大公共服务的力度,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解决服装产业集聚地及中小型服装企业的共性技术难题,推动整个行业的升级。优先主题:(25)搭建服装产业集群及 中小型服装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基于互联网技术,研究面向产业集聚地及中小企业g的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内容,确定服务平台的服务模式、具体设置与配置,最终建成网络及网下服务中心。(26)进一步健全服装标准化与质量体系进一步健全服装标准化与质量体系,加强基础管理建设,针对行业产品的质量管理,检验部门尽可能的统一规范工作标准,包括对各国各类标准在执行或理解上的统

24、一。开展针对检测业务的专题研究,提倡检验机构之间学术研讨与交流,对标准的制修订积累素材。强调对培训资质的确认,防止检测技术培 训的泛滥化,避免给企业以误导,为服装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27)服装科技高层论坛依托专家委员会,举办服装科技高层论坛,最终把论坛办成研究、交流、普及、服务等多功能组织。二、前沿研究前沿技术是指在服装行业科技发展中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的重大技术,代表世界服装科技的发展方向,对服装产业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是未来服装科技更新换代的重要基础。1、服装虚拟现实设计(VRD)服装虚拟现实设计主要研究内容是:虚拟现实环境的技术;数字化操作手套、数字化服装、数字化头盔显c

25、示器等设备;研制虚拟现实设计软件。2、大规模定制的生产的实现研究在现代制造企业中对服装企业来说,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是企业立足市场激烈竞争前沿永不言败的唯一制造模式。此项研究的完成需要找好企业主体,以规模型企业为点进行列项研究,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在主体企业实现全面信息化技术;按产品加工工艺进行信息技术模块化设计与组合;完成虚拟制造与定制系统设计。3、电子商务方面依赖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由于其具有使贸易流程简化、能超越时空限制、成本低和利润大等特点,成为二十一世纪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对服装行业、企业和对个人消费者来说,B to B,B to C电子商务研制和实现条件基本成熟,国家正在加大法律支持力度

26、,因此要加强其研制和实现,促进其应用和推广。三、基初研究基础研究是服装科技发展的源泉,是服装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和保障。1、服装基础科技体系建设以人体数据采集技术和国家服用人体数据库为基础,加强号型系列、原型系列、板型系列、标准人台系列等国家服装基 础科技体系建设。2、服装舒适性基础研究依托服装院校基础研究中心的现有资源,结合企业的需求,针对我国服装业的主要市场销售区域的人体体型进行收集和分类研究,并结合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确定急需研究的服装品种,如内衣、功能性服装d等,研究体型分类与这些服装之间的关系,解决服装产品设计中的舒适性问题。3、加强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与国内标准比对研究随着经济

27、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深化,我国服装标准体系要随之实现由生产型向贸易型转变。加强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与国内标准比对研究,了解发达国家服装系列产品已颁布的一系列法规和条例,研究应对措施。四、人才培养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最为宝贵的资源已成为不争的共识,我国在近20年的高等服装专业教育中,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管理及贸易人才。随着产业的发展,我国服装企业为了摆脱品牌缺乏国际认知度、产品竞争力较弱和品牌附加值极低的现状,开始从被动的模仿加工型企业向品牌经营型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对人才的层次、结构及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形成一批专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服装人才队伍,为

28、我国服装行业的后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1、建立开放式立体教育模式针对服装专业教育与服装企业的需求之间的差距,开展教学体系改革研究。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实践环节,使学生能直接动手、参与市场和企业。在专业设置上,要针对性地适应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x需求,积极探索服装与新材料技术、服装与艺术设计、创意服饰文化产业、服装与信息技术、服装与生命科学、服装与现代经管的有机结合,不断更新和优化学科与专业。在培养目标层次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定位。逐步建立开放式立体教育模式。2、建立再教育培训体系加强运用职业教育、行业培训、企业培训等多种形式,建立从技术工人到高级管理层的再教育培训体系,提高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为服装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本文章由 : 英伦风格男装折扣店提供 http:/ylns.or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规章制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