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新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于 2007 年 12 月启动创新研究院建设,是学校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优秀拔尖创新人才的重大举措。创新研究院是国内高校中第一个以“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培养优秀研究生”为宗旨的专门研究机构,是为选拔优秀研究生(主要是博士生) ,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并能对研究生进行专业及综合能力培养而创办的科技特区,通过开展以学科交叉的项目研究为驱动的研究生教育,将优秀的导师、优秀的研究资源配置到优秀研究生的培养中,促进多学科研究合作及与业界的科技合作,营造多学科交叉的创新环境、教育环境,探索优秀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努力培养一批学术视野宽广、综合能力强、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优秀拔尖科技人才。创
2、 新 研 究 院 紧 密 结 合 国 家 需 求 , 重 点 在 生 命 、 材 料 、 环 境 、 能 源 、 信 息 和 制 造 等 学 科 领域 , 建 设 若 干 个 多 学 科 交 叉 研 究 中 心 和 与 企 业 合 作 的 技 术 中 心 。 研 究 院 采 取 “集 中 空 间 、 集中 团 队 、 集 中 资 源 ”的 建 设 模 式 , 将 建 成 专 门 的 研 究 大 楼 , 并 组 建 由 各 学 科 的 优 秀 人 才 构 成的 跨 学 科 研 究 团 队 , 承 担 一 批 学 科 交 叉 、 产 学 研 结 合 的 国 家 项 目 。 首 期 将 建 设 材
3、料 、 能 源 、环 境 和 生 物 医 药 与 医 疗 装 备 等 四 个 多 学 科 交 叉 研 究 中 心 , 招 收 优 秀 研 究 生 参 加 高 水 平 项 目 研究 。除多学科交叉研究中心之外,光电国家实验室(筹)是创新研究院组织多学科交叉研究、培养优秀研究生的重要平台。光电国家实验室是科技部批准首批筹建的五个国家实验室之一,实验大楼总建筑面积 45000 平方米,拥有先进的科研设施,是“武汉中国光谷”的重要创新研究基地。实验室主要围绕光电子前沿领域开展系统深入的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并致力于解决国家光电子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逐步在若干学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直至领先地位。实
4、验室已经聚集了一批高层次的光电学科带头人,为优秀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一流的学术环境。 创新研究院主要有如下举措:(1)制定特殊的培养方案。为研究生提供多学科研究的培养计划,开设特别课程;重视研究生多学科研究体验,帮助学生拓宽多学科知识,培养综合能力、创新创业精神。 (2)让研究生进入交叉研究团队。交叉研究团队由不同学科的优秀导师、科研骨干及博士研究生共同组成,研究生可接受跨学科优秀导师的指导。 (3)让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及与业界的合作。鼓励学生出国进行短期访学和研究,鼓励参与企业合作研究。 (4)研究生享受全额学业奖学金和特别学业助学金,毕业时加发特殊凭证。创新研究院作为学校培养优秀研
5、究生的“特区” ,将认真贯彻“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始终牢记培养学生、培育创新的责任与使命,做好管理、服务工作,促进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产生丰硕成果。创新研究院 2011 年计划招收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研究生共 200 人,其中,光电国家实验室招收 100 人,医学、生物医药、材料、能源等 11 个多学科交叉研究创新团队招收 100 人,有关招生的学科领域、方向及导师见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创新研究院各创新团队(国家光电实验室除外)招生主要通过直攻博,硕博连读两种方式录取,不再单独组织普通招考,但允许各创新团队在相关院(系、所)普通招考生源中择优调剂录取。国家
6、光电实验室(筹)仍按原有方式招生。考生报考时,既可以选择导师,也可以只选择方向,暂时不选择导师,待进校一段时间后,再选择导师及课程。热忱欢迎优秀研究生报考创新研究院!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62330 创新研究院 200武 汉 光 电 国 家 实 验 室 (筹 ) 100080300 光学工程080320 光电信息工程080900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01 物理电子学01 光电测控技术 0476 马 洪2654 顾思洪(兼 职)2656 刘朝阳(兼 职)2660 刘爱东(兼 职)2661 李 忠(兼 职)2662 杨长城(兼 职)2720 熊长新(兼 职
7、)2718 陈福胜(兼 职)2697 白晓东(兼 职)2713 孙再龙(兼 职)2695 邢廷文(兼 职)2237 高等光学(信息光学)2238 光波导技术2239 软件基础2240 信号与系统2242 量子电子学2211 高等无机化学2207 高分子化学1101 英语 3353 通信原理3354 光电技术3355 半 导 体 光 电 子 学 3356 微机原理 3357 激光物理3310 高等有机化学3309 物理化学( 2237、2238、2239、2240、2242、2211、2207 选一)( 3353、3354、3355、3356、3357、3310、3309 选一)2698 叶声华
8、(兼 职)院 士2699 张 锋(兼 职)2712 张若岚(兼 职)2694 张雨东(兼 职)1759 李鹏程2390 付 玲02 光电信息存储 0131 冯 丹0751 谢长生1500 王 芳1732 周 可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2312 缪向水 长江学者2485 刘 波 长江学者2723 干福熹(兼 职)院 士2709 胡亦鸣(兼 职)2710 江 泓(兼 职)2724 阮 昊(兼 职)2708 杨建东(兼 职)2183 朱建刚 长江学者03 光通信与光网络 0380 刘德明0413 刘文予0664 王 涛1189 喻 莉1421 刘应状2733 叶
9、 格(兼 职)2716 Jesper Mork(兼职)2706 吕 超(兼 职)2707 沈 平 千人计划2911 姜德生(兼 职)院 士04 基础光子学 0858 叶朝辉(院 士)2715 童利民(兼 职)杰出青年2714 朱一夫(兼 职)0728 吴 颖 长江学者2675 詹明生(兼 职)2655 王 谨(兼 职)2927 冯 芒(兼 职)05 激光科学与工程 0052 陈培锋0485 王新兵0601 唐霞辉0677 王又青0794 徐业彬0829 杨克成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0918 曾晓雁1083 朱 晓1154 刘劲松1352 姚建铨 院 士1
10、547 左都罗1771 陆培祥 长江学者1939 朱海红2542 绿 川 克 美 长江学者2131 杨 光2657 张 冰(兼 职)2711 陆永枫(楚天学者, 兼 职)2822 徐至展(兼 职)院 士2920 崔铁军(兼 职)杰出青年长江学者3202 张希成06 集 成 光 电 子 器 件 与 微 纳 制 造 0564 史铁林0580 孙军强0727 吴懿平0897 元秀华0934 张鸿海1362 刘 胜 长江学者1416 刘世元1434 张新亮1674 陈四海1610 徐智谋1933 李 蔚2031 余永林2163 刘 文 长江学者2486 陈长清2180 郭崇峰2777 李进延2778
11、吴志浩2650 郝 跃(兼 职)2663 许远忠(兼 职)2689 李 洵 千人计划2690 王 鹏(兼 职)2691 陆 卫(兼 职)杰出青年2692 杨楚罗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兼 职)2717 余金中(兼 职)2725 汪正平(兼 职)美国工程院院 士2726 过增元(兼 职)院 士2727 锁志刚(兼 职)美国工程院院 士长江学者2728 赵亚博(兼 职)杰出青年2729 黄庆安(兼 职)长江学者杰出青年2730 杜和军(兼 职)2731 吴 昕(兼 职)2732 张国旗(兼 职)2993 方妍妍3201 章力明(兼 职)3203 蔡 毅(兼
12、职)6677 易小刚(兼 职)07 生物医学光子学 0471 骆清铭 长江学者杰出青年0916 曾绍群 长江学者1759 李鹏程2390 付 玲1532 刘笔锋1534 朱 丹1624 谢庆国1752 汪立宏 长江学者1753 顾 敏 长江学者2652 雷 皓(兼 职)2653 徐富强(兼 职)杰出青年2722 刘买利(兼 职)2700 陈 伟(兼 职)2696 段树民(兼 职)院 士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2701 黎永清(兼 职)2704 李兴德(兼 职)2688 陆祖宏(兼 职)长江学者杰出青年2705 潘应天(兼 职)2721 唐惠儒(兼 职)杰出
13、青年2702 仲冬平(兼 职)3101 许彤辉08 纳米光电子学 1382 赵元弟1996 高义华2776 沈国震2903 陈 娣2931 周 军3204 王中林09 有机光电子学 2508 韩宏伟2821 程一兵 院 士千人计划2869 朱明强2912 胡 斌 千人计划2914 屠国力神经系统重大疾病研究创新团队100104 病 理 学 与 病 理 生 理学01 神经病理与病理生理071006 神经生物学01 神经系统重大疾病02 细胞与分子神经生物学03 神经突触发生和环路形成的分子机制1002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01 分子影像学 100204 神经病学 01 神经系统疾病与神经康复
14、02 脑血管疾病03 癫痫071011 生物物理学 01 分子生物物理学 5037 王建枝5970 蔡立慧(兼 职)5785 龚成新(兼 职)3102 沈 康(兼 职)5722 陈晓钎5961 张 蕲5454 周新文5639 田 青5042 施 静5022 李 和5147 冯敢生5348 徐海波5149 张永学5225 王 伟主要招收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长江学者杰出青年长江学者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083100 生物医学工程 083122 生物制药工程 04 基因工程药物1377 陈正望0916 曾绍群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创新药物交叉研究团队1
15、00706 药理学01 神经与分子药理 02 心血管药理03 新药开发与评价04 天 然 药 物 生 物 活 性 成 分 及作 用05 中药活性先导化合物构效关系研究06 药物制剂及其生物效应07 生物活性成分及中药资源评价5456 陈建国5309 金满文5069 吴继洲5073 李 高5068 阮金兰0842 杨祥良5868 陈家春主要招收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长江学者杰出青年083122 生物制药工程01 纳 米 药 物02 天然药物03 中药生物技术心 血 管 等 重 大 疾 病 交 叉 研 究 团 队071007 遗传学071011 生物物理学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1 重大疾
16、病的遗传基础02 重大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03 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新方法新技术083120 生物信息技术01 重大疾病的遗传基础02 重大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100201 内科学(心血管病)01 重大疾病的遗传基础02 重大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03 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新方法新技术1680 王 擎1711 丁久平1728 刘剑峰1354 高中洪1762 刘木根2059 刘静宇3228 殷 战1385 周艳红5431 廖玉华主要招收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长江学者动 力 与 储 能 电 池 交 叉 研 究 团 队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01 材料电化学02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材料080502 材料学01
17、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02 锂离子动力电池03 复合材料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2496 黄云辉0495 聂 进2322 周志彬0439 柳 林1730 马南钢0301 李建军1253 杨君友主要招收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01 材料成型与模具技术080201 机 械 制 造 及 其 自 动 化 3241 吴 跃1583 尹周平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交叉研究团队080502 材料学04 固态能源转换与储存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02 燃料电池模拟及设计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1 纳米高分子功能
18、材料080702 热能工程01 复杂流动的介观物理模型和数值方法02 燃烧过程数值模拟081100 控 制 理 论 与 控 制 工 程01 燃料电池系统建模与控制1731 李 箭0976 张宜生2520 谭必恩2226 郭照立1587 向 军2371 池 波2195 蒲 健2247 李 曦主要招收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能源交叉研究中心“ITER 相关科学与技术研究”交叉研究团队主要招收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 080820 脉 冲 功 率 与 等 离 子 体02 磁约束核聚变科学与技术080502 材料学06 新型能源材料及器件080701 工程热物理01 强化传热理论与应用技术0502 潘 垣(院 士
19、)1182 樊明武(院 士)2218 庄 革0885 于克训0604 唐跃进1267 刘明海2339 卢新培(长江学者)2734 李建刚(兼 职)2735 万元熙(兼 职)2736 万宝年(兼 职)2737 傅 鹏(兼 职)2738 高 翔(兼 职)2739 胡立群(兼 职)2740 刘 永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兼 职)2741 段旭如(兼 职)2742 董家齐(兼 职)2743 杨青巍(兼 职)2744 饶 军(兼 职)2745 宣伟民(兼 职)0232 黄素逸强磁场交叉研究团队080801 电机与电器01 新型、特种电气装备 080820 脉 冲
20、功 率 与 等 离 子 体01 脉冲功率技术080802 电 力 系 统 及 其 自 动化01 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080803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01 脉冲功率技术070205 凝聚态物理01 低维凝聚态物理02 磁性强关联体系及其强磁场物理070208 无线电物理01 强磁场物理与测量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05 磁电子材料与自旋电子学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03 液态及半固态金属精密成形技术080705 制冷及低温工程01 制冷与低温系统及其节能技术2340 李 亮0502 潘 垣0119 段献忠0176 解孝林0366 缪白水 0854 姚凯伦1397 夏正才2305
21、 刘向东2766 欧 阳 钟 文0047 邱祥冈 0568 舒水明2486 陈长清主要招收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长江学者杰出青年院 士生 物 质 能 源 交 叉 研 究 创 新 团 队080702 热能工程01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与多联产资源化利用071010 生 物 化 学 与 分 子 生 物 学01 生 物 柴 油 关 键 技 术 与 工 程 化071005 微生物学01 燃 料 乙 醇 关 键 技 术 与 工 程 化02 生物质制氢关键技术与工程化0038 陈汉平0813 闫云君1429 张晓昱0740 肖 波0872 易传云0253 解孝林1257 靳世平0290 李光兴0950 张世红主要
22、招收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03 生物质微生物降解与定向转化基础及应用04 生物及化学多元催化与生物质炼制083002 环境工程01 生物质微米燃料关键技术及工程化02 可降解有机废物生物制气技术与环境保护080201 机 械 制 造 及 其 自 动化01 生物质预处理与转换设备研发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1 生物质转化产物分离提纯080701 工程热物理01 生物质微米燃料关键技术及工程化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01 生物及化学多元催化与生物质炼制2401 杨海平燃烧源重金属与颗粒物排放控制研究创新团队080702 热能工程
23、01 燃烧源重金属与颗粒物的生成机制、毒性评价及其无害化控制080720 能源与环境工程01 燃烧源重金属与颗粒物的生成机制、毒性评价及其无害化控制083002 环境工程03 燃烧源重金属与颗粒物的生成机制、毒性评价及其无害化控制100402 劳 动 卫 生 与 环 境 卫 生 学01 燃烧源重金属与颗粒物的生成机制、毒性评价及其无害化控制100420 卫生检验与检疫01 燃烧源重金属与颗粒物的生成机制、毒性评价及其无害化控制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04 燃烧源重金属与颗粒物的0786 徐明厚5090 徐顺清2227 姚 洪0455 陆晓华主要招收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学科专业
24、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生成机制、毒性评价及其无害化控制半导体照明技术与应用研究创新团队 080201 机 械 制 造 及 其 自 动 化080701 工程热物理01 强化传热理论与应用技术080320 光电信息工程10 微光机电技术11 光电显示、太阳能电池材料 与器件080102 固体力学01 微纳制造及可靠性中的力学问题080120 工程计算仿真与软件技术01 微纳制造及可靠性中的力学问题1362 刘 胜2335 汪连山0934 张鸿海2221 罗小兵2725 汪正平(兼 职)2726 过增元(兼 职)2732 张国旗(兼 职)1362 刘 胜1362 刘
25、胜主要招收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美国工程院院士院 士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09 物流系统工程 0644 王红卫主要招收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120401 行政管理09 网络舆情与社会安全 0791 徐晓林10 粮食与食品安全10 粮食与食品安全 1021 钟书华09 网络舆情与社会安全 1161 徐顽强09 网络舆情与社会安全 1134 王国华09 网络舆情与社会安全 0687 危怀安10 粮食与食品安全 1567 王 冰10 粮食与食品安全 1564 谭术魁10 粮食与食品安全 1469 卢新海10 粮食与食品安全 3221 韩 俊(兼 职)120421 公共安全预警与应急管理01 城市应急决策支持系统 2081 佘 廉02 公共安全预警与应急管理理论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03 环 境 脆 弱 性 评 估 与 预 警 方 案04 应急物流与资源调配05 预警与应急系统的设计理论与方法030301 社会学01 社会问题 0267 雷 洪06 农村社会学 1900 贺雪峰081403 市政工程07 水质工程新理论新技术 1301 陶 涛 2215 王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