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与中亚五国棉花产品贸易与发展潜力分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314360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与中亚五国棉花产品贸易与发展潜力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与中亚五国棉花产品贸易与发展潜力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与中亚五国棉花产品贸易与发展潜力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与中亚五国棉花产品贸易与发展潜力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中国与中亚五国棉花产品贸易与发展潜力分析 徐志远 布娲鹣 阿布拉 申延龄 新疆农业大学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然而,中国棉花产品综合成本过高,竞争力不足,长期影响着中国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相对于中国完善且成熟的纺织业,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棉花进口需求逐渐增长,使中国成为并将长期成为世界最大的棉花进口国。目前,中国最发达的纺织业产业在东部地区,中国最大、最优质的棉花生产基地却在西部区域,那么,从长期来看,通过产业转移,以中国棉花生产基地为基础,将棉花生产基地建设成为“生产- 加工-出口” 的综合基地,能否成为中国棉花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有益探索呢?本文将从中国与中亚五国棉花产品贸易入手

2、,以中国与中亚五国棉花产品贸易所呈现出的特征、市场及产品结构等方面,探讨现有的特征与结构能否成为促进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的有利条件;并通过中国与中亚五国所具有的地理条件、交通条件、政策条件等方面进一步佐证推动中国棉花生产基地向棉花“生产-加工- 出口” 综合基地转变对提升中国棉花长远竞争力的积极作用。一、中国与中亚五国棉花产品总体贸易情况 20042013 年中国对中亚五国棉花产品贸易总体上呈现进口大于出口的波动式增长态势。其中贸易数量方面,2004-2007 年中国对中亚五国棉花产品出口基本为零,2008-2009 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反而有所改善,有大约一万吨左右的出口量,到 2013

3、 年,出口量继续增长,达到报告期内峰值 3.58 万吨,但整体上仍处于极低水平;相比之下,2004-2006 年中国从中亚五国进口棉花产品数量持续增长,由基期的 21.08 万吨增长到 2006 年的 39.84 万吨,2007-2009 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口数量受到打击,2009 年下降到报告期内最低的 14.84 万吨水平,2010-2013 年,进口数量开始回升,除 2011 年外,基本上处于增长状态(如图 1)。贸易额方面,呈现出了与贸易数量基本一致的变动态势,但出口又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性。2004-2007 年,中国对中亚五国棉花产品总出口额基本为零贸易额状态,2008 年

4、开始改善,有 84.05 百万美元的出口,之后持续增长到 2011 年的 415.78 百万美元,2011-2013 年有所下降,但平均每年仍有 382.67 百万美元的出口;2004-2013 年进口额则表现出波浪式增长,其中 2004-2006 年以年均 24.42%的速率增长,2006 年进口额为 534.59 百万美元,2007 年开始下降,一直到 2009 年降到最低谷,仅为 188.27 百万美元,之后的 2010-2013 年进口额又迅速回升,最高年份 2012 年进口额达到 855.13 百万美元(如图 2)。二、中国与中亚五国棉花产品贸易结构情况(一)市场结构情况出口方面,中

5、国对中亚五国棉花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吉尔吉斯斯坦, 除了20042007 年出口基本为零外,从 2008 年开始,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状态,2008 年出口额为 72.24 百万美元,占对中亚五国棉花总出口额的 85.95%,2013 年,出口额增长到 314.38 百万美元,占当年对中亚五国棉花总出口额的 88.69%。进口方面,中国从中亚五国棉花产品进口绝大部分来自于乌兹别克斯坦,且除 2007-2009 年受国际经济低迷影响导致出口下滑外,报告期内其它年份整体上一直处于高于出口规模的增长态势;其中 2004-2006 年中国从乌进口棉花从基期的 326.89 百万美元增长到 2006 年的 4

6、94.10 百万美元;2007年开始下滑,一直下降到 2009 年的最低谷,仅为 184.52 百万美元,2010 年又迅速回升到 772.65 百万美元高位,之后一直到 2013 年始终保持平均每年约 702.10 百万美元的进口额。总体上,中国与中亚五国棉花产品贸易存在比较明显的市场划分,且从贸易规模方面表现出从进口市场进口额远大于对出口市场的出口额。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显著的进出口差异?我们能否通过中国与中亚五国棉花细分产品贸易结构寻求解释?(二)产品结构情况出口方面,中国对中亚五国出口棉花主要集中于棉制缝纫线、棉纱线及棉机织物三类产品,按 HS96 四位目细分产品为 5204 棉制

7、缝纫线(不论是否供零售用)、5206 棉纱线(缝纫线除外,按重量计含棉量在 85%以下,非供零售用)、5208 棉机织物(按重量计含棉量在 85%及以上,每平方米重量不超过 200g)、5210 棉机织物(按重量计含棉量在 85%以下,主要或仅与化学纤维混纺,每平方米重量不超过 200g)、5211 棉机织物(按重量计含棉量在 85%以下,主要或仅与化学纤维混纺,每平方米重量超过 200g),这五类棉花产品 2004 年出口额为 0.82 百万美元,占对中亚五国棉花出口总额的 54.91%,从 2005年开始,中国对中亚五国五类农产品出口稳步增长,所占比重亦不断提高,到 2013 年五类产品对

8、中亚五国出口额达到 353.77 百万美元,占比达 99.81%,几乎占据了出口的全部份额。进口方面,中国从中亚五国进口棉花产品主要集中于未梳的棉花及一定数量废棉和棉纱线,具体为 5201 未梳的棉花、5202 废棉、5205 棉纱线,其中5201 未梳的棉花占据了从中亚五国棉花进口的绝大部分,并一直处于相对高位的稳步增长状态,2004 年该类产品进口额为 345.86 百万美元,到 2012 年增长到最高的 716.35 百万美元,2013 年有所下降,但仍有 556.31 百万美元的进口额。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绝对数额上该类产品一直处于高位水平,但其在市场份额上从 2009 年开始直到

9、2013 年不断下滑,2008 年该类产品进口占从中亚五国进口棉花总额比重为 99.59%,到 2013 年该比重下滑到 76.10%水平,下滑了将近 25%。说明最近几年,中亚五国棉花加工能力正在逐步提升。综上所述,中国对中亚五国出口的棉花细分产品类型主要为加工程度相对较高的棉纱线及棉机织物类产品,而从中亚五国进口的棉花细分产品类型则集中于未梳的棉花初级产品,这一方面符合中国与中亚五国棉花产业现状,另一方面也可部分解释中国与中亚五国棉花产品贸易进口大于出口的原因,即中国在棉花的初级产品方面存在综合成本上的劣势,但在加工能力上得益于东部地区建立起的完善加工体系,使得中国在棉花加工方面优于中亚五

10、国,因而产生了产品市场上的互补格局;同时,东西部巨大的空间跨度,限制了中国棉花加工能力对中亚五国的辐射力度,这种中国最大的产棉基地在西部,最完善的棉花加工链条却在东部的矛盾,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对中亚五国的棉花出口。三、中国与中亚五国棉花产品贸易发展潜力分析(一)目前中国与中亚五国棉花产品贸易存在较显著互补性。按照棉花产品细分结构方面考察,中国对中亚五国出口棉花产品类别为加工水平相对较高的棉纱线及棉机织物等,而从中亚五国进口的棉花产品类别则集中于未梳的棉花等初级产品。因此,这种较强的互补优势,为扩大中国与中亚五国甚至更远的欧洲地区的棉花产品贸易提供了可能,但前提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中亚五国出

11、口棉花产品的加工水平,提供种类更多、质量更好的棉花细分产品,发挥就近加工、出口的天然优势,而这都需要加快发展棉花的“生产-加工-出口”综合基地以及进一步完善的加工链条。棉花产业的东西部空间断层,是阻碍中国棉花产业链优化升级和棉花产品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推动棉花产业的东西合璧,促进中国棉花由产销分离向产销一体过渡,将是中国棉花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是否具备实现这种可能的基础,就成为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中国最完善的棉花产业链在东部省份,而中国最优质的棉花主产区及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却在西北地区。因此,能否跨越这种空间鸿沟,实现棉花产业链的优化对接,将是提升中国棉花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12、(二)新亚欧大陆桥的运输基础为棉花加工出口提供了交通优势新亚欧大陆桥这条贯穿欧亚的国际铁路干线,在国内途经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 7 个省、区,65 个地、市、州的 430 多个县、市,到中俄边界的阿拉山口出国境后又可经 3 条线路抵达荷兰的鹿特丹港,全长 10900 公里,辐射亚欧大陆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总面积达 5071 万平方公里,居住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 75%;运费比海路费用节约 20%-25%,时间缩短一个月左右。因此,新亚欧大陆桥的存在,一方面使得中国棉花产品经中亚五国进入欧洲市场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一旦中国东部纺织加工部门与西部完善对接,那么加工好的纺织产品

13、可迅速通过该线路运抵世界各地,可进一步提高贸易效率,节约贸易时间,并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品最终进入消费环节的综合成本。(三)中亚地区特殊的经济地理环境增加了棉花纺织产品需求的市场潜力中国西部与中亚五国在内的中亚地区整体上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中国的东部及欧洲地区属于发达区域;特殊的经济地理环境恰好使得中国西部及中亚地区可以发挥沟通两个发达区域的桥梁作用,存在并已经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依托中国西部这一棉花生产基地,发展棉纺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必将对中国棉花及相关产业的高效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相比于东部地区,西部有着更具优势的人力资源、土地资源、政策资源,

14、有利于棉花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有利于棉花相关产业链条内各项成本的降低,并最终为棉花贸易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有益帮助。(四)中国向西倾斜的发展战略释放了更积极的发展信号目前中国一方面为了平衡东西部经济差距,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国家总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中亚市场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越来越无法忽视的部分,使得中国国家经济战略不断向西倾斜,无论是中东部各省对西部省份的对口支援,还是政府层面对西部的各项政策性投入,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同时,2013 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促进中国与中亚五国棉花产品贸易有着重要的意义,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而处于中间位置的中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可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棉花“生产 -加工-出口”综合基地,这在长期不但可以解决中国棉花产业健康永续发展的问题,亦对消化中国严重过剩的产能,促进中国东部再改革的新倒逼格局,增加就业,提高产业相关的居民收入有着重要影响。教育期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贸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