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果果 文档编号:2312527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愚公移山,列子,九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激趣导入,大家知道,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愚公移山就是一则长期在民间流传的好寓言。老愚公的故事是大家早就熟悉的,这一堂课,我们就学习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同学们要逐字逐句地读懂课文,具体了解愚公的精神。,作者简介,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 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 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著 有列子。那时,由于人们习惯在有学问的人姓氏后面加 一个“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御寇又称为“列子”。列 子

2、中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其中的 “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都远远早于西 方的同类学说。,文题背景,【创作背景】,愚公移山题目即表明了文章的主要内 容,表明文章记叙了一个老人带领全家每天挖山 不止,最后感动天帝,用神力把山移走的故事。,文题背景,【文题解说】,战国初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家 学派在传扬自己的主张时,常运用大量生动的 小故事来说明抽象的道理。这样,寓言就空前 繁荣起来了。,文言积累,1.通假字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

3、厝”通“措”,放置) 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地),文言积累,2.一词多义,方七百里(指面积) 方其远出海门(当时) 曾不若孀妻弱子(竟然,简直) 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汝心之固(顽固) 吾义固不杀人(从来) 今亡亦死(逃走)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惧其不已也(代词,他) 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 帝感其诚(他) 其妻献疑(他的),方,曾,固,亡,其,文言积累,以君之力(的) 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 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始一反焉(加强语气) 面山而居(表修饰) 聚室而谋(表承

4、接),之,且,焉,而,指通豫南 (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用手指)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古义:连都;今义:曾经)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草木;今义:毛发)汉之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投诸渤海之尾 (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北山愚公长息曰 (古义:叹气;今义:休息),3.古今异义,文言积累,惧其不已也 (古义:停止;今义:已经)惩山北之塞 (古义:苦于,被所苦;今义:惩罚) 何苦而不平 (古义:愁;今义:痛苦)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古义:扛;今义:荷花) 虽我之死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方七百里 (古义:指面积;今义:常指矩形),文言积累,4.词类活用 箕畚运

5、于渤海之尾 (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吾与汝毕力平险 (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聚室而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相当于“把召集在一起”) 寒暑易节 (形容词用作名词,冬季) 面山而居 (名词用作动词,向着、对着),文言积累,(1)被动句 帝感其诚(此句虽无表被动的介词和结构,但主语“帝” 是被动者) (2)倒装句 何苦而不平(宾语前置) 甚矣,汝之不惠(这是“汝之不惠甚矣”的倒装句) (3)省略句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此句中省略主语“太行、王屋 二山”),5.文言句式,名家说“寓言”,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

6、多的东西。寓言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法国寓言家拉封丹认为,寓言有“身体”和“灵魂”两部分,“身体”就是寓言故事,“灵魂”则是它的寓意。,文题解读,1.阅读文题,猜猜看,“愚公移山”告诉了我 们关于本文的哪些信息。本文的主人公是“愚公”;本文讲述了 一个关于“移山”的故事;作为一个故事,应 该交代“愚公”为什么要“移山”,“愚公” 如何移山的,最后山被移走了吗等情节。,文题解读,2.初读文章,读准字音。仞( ) 惩( ) 塞( ) 迂( ) 荷( ) 厝( ) 孀妻( ) 始龀( ) 智叟( ) 穷匮( ) 亡以应( ) 箕畚( ),rn chng s y

7、 h cu shung chn su ku w jbn,文题解读,3.再读正音。要求:每四人一组,由一人朗读,另三人纠正朗读中出现的 问题。 4.师生赛读。要求:教师朗读,学生选定一人(或毛遂自荐)朗读,学生评 判,指出应改进的地方。 5.学生译读。要求:结合课下注释,读出句子的节奏及文章的大致意思。,文题解读,(1)句子的节奏。(句中的停顿,一般依据句意或一定的语 法关系来读,但又不能限制得过于死板。有的长句,可以停 顿两次。读好停顿,一是为了会读文言文,二是为了弄明白 句意。初始阶段,不必为究竟在什么地方停顿而纠缠不休, 只要明白了句意,就基本上达到了目的。学生随着读文言 文数量的增多,尤

8、其是随着对内容的深入理解,会慢慢读好 句中停顿的。)惩/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遂/率子孙荷担者 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文题解读,(2)重点词语的意 思。长息:长叹。穷匮:穷尽,苦:愁。 亡以应:没有话来回 答。亡,通“无”。 陇断:山冈阻隔。,文意解读,设疑一:读文,想想看,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谁 是主要人物? 愚公 愚公之妻 智叟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和 儿子 愚公的家人 愚公是理所当然的主要人物。,文意解读,设疑二:愚公为何要移山?在当时的条件下,移山有何困难?(1)大山阻塞,去山南要绕道而行。或答“出入之迂”。(2)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山体庞大:“太行

9、、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人员少:愚公,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劳动艰苦:“叩石垦壤”。工具简陋:“箕畚”。路途遥远:“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文意解读,设疑三:面对愚公移山这一事件,不同人物有不同看法和表现,文章 中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请同学们总结出文中的对比。1.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的对比。愚公之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 焉置土石?”愚公之妻的怀疑是从关心出发,提出实际问题,语气较轻。智叟:“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 石何?”智叟是讥笑、责难,阻止愚公去移山。,文意解读,2.愚公和智叟对待

10、移山的态度的对比。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 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智叟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他没有看到人力的巨大力量。 愚公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他看到人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这种对比的写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文意解读,设疑四:移山结果如何?表现了愚公的什么精神?结果: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 朔东,一厝雍南。精神:挖山不止的执着精神,伟大的气魄和 坚强的毅力。,文意解读,设疑五:太行、王屋二山最终是靠神的力量 移走的,能否因此认为愚公是无能的?愚公挖山不止的坚毅精神

11、,使山神害怕, 天帝感动,文章这样写,恰恰说明愚公精神感 人至深,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 造自然的美好愿望。,文意解读,讨论:愚公移山的故事还有现实意义吗?愚公移山所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持之以恒的精神,也就是 我们常说的“毅力”。这座山只是象征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 遇到的某种困难,我们完全可以凭借我们的智力、毅力或者体 力去征服它、解决它。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需有一个 明确的目标,然后再坚定不移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其 间,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够执着, 坚持一个方向,坚守一个信念,坚信自己的坚强和坚韧,相信没有 什么困难是征服不了的。,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题。 2.充分发挥想象,描写愚 公等挖土运石的情景。,板书设计,愚公移山列子(寓言)对比愚公眼光长远不愚智叟鼠目寸光不智妻子献疑遗男跳往助之衬托神惧帝感寓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